被稱為“北京奧運後花園”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已於近日與公眾見面。大氣的設計🙇、豐富的物種、富有新意的生態走廊……森林公園有太多讓世人稱贊的地方👩🏼🎤。而這其中,“龍形水系”成為點睛之筆👨🏼🍳📄,激活了整個森林公園,正應了那句古話🕵🏻,“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良好的水質更是“龍形水系”的靈魂。
然而對於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北京來說👸🏼👮🏼♀️,從何而來如此龐大水系的水源?在水環境日益受到威脅的今天,如何保障水系水質🈶、永葆“龍形水系”的活力?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通過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奧運景觀水系水質保障綜合技術與示範”,發揮其水環境汙染控製的綜合優勢⤵️,利用長期以來在景觀水體水質凈化與保持技術研究方面的技術積累,為森林公園景觀水體水質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再生之水激活“龍形水系”
為了節約水資源,體現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理念😮,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主湖及相關水系主要以清河和北小河再生水廠的高品質再生水作為補充水源。再生水的使用為森林公園水系每天節約用水三千多立方米🙍🏻♀️,是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典型體現,也是推廣汙水再生利用的“活廣告”。而汙水再生利用的實現對於水資源短缺的北京來說意義非凡💆🏻。
全方位保障水系靈動
近些年關於水體富營養化的報道時見報端,以太湖水華為首的水華事件爆發頻率越來越高,人們甚至談“藻”色變👅。符合景觀利用水質標準的再生水🚣🏻,仍然含有相對較高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存在水華爆發的風險。那麽如何能降低“龍形水系”水華爆發的風險,從而保障它的持續靈動呢🧙♂️?胡洪營教授帶領課題組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針對“龍形水系”的特點,為水系水質保障技術方案的製訂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既然氮、磷是引起水體水華的“罪魁禍首”,首先就要從源頭控製,降低再生水中它們的含量🈳☝🏿,從而盡可能減少進入水系中氮🙋🏻♂️、磷總量🚴🏼。沿著這種思路😶,既能夠有效去除氮磷、又可以美化環境的人工濕地和氧化塘等技術得到了應用。李廣賀教授和張旭副教授的研究小組全方位把握暴雨徑流規律🫷,防止湖水遭受面源汙染。
森林公園湖中的水生植物多種多樣,為水系增添了不少姿色。這些水生植物還有一個並不為人熟知的作用,就是在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的同時,能夠抑製藻類的生長。胡洪營教授的研究小組在系統研究40多種水生植物抑藻能力的基礎上😊,研製出基於水生植物的抑藻技術和高效🚢、安全的抑藻劑,可為抑製水系藻類生長服務📊。
全過程參與👴🏻,保障技術方案順利實施
為了確保水系水質保障技術方案的順利實施🪰,課題組從施工階段即開始介入🧑🏿🎨,胡洪營教授到現場指導施工的順利進行🧜🏽。冬天是水系維護難度最大的時期7️⃣,孫迎雪博士後為此特別製定了植物收割和越冬維護方案,並多次去森林公園協調安排工作人員進行植物收割✴️。
胡洪營教授到施工現場指導
冬季水系植物維護
那麽🖖🏿,當森林公園對外開放以後,如何保障水系日常運轉的安全性呢?佟慶遠帶領研究小組提出了水質監控監測預警方案🎥,以便能及時地處理突發的水質惡化情況。課題組還定期采集“龍形水系”的水樣進行檢測👨🏿,“奧運之前🖕👨🏻🦱,一周檢測一次🐱;奧運期間👮🏼♀️,每周至少兩次⛺️。”胡洪營教授說,“這樣高的頻率,是為了能夠隨時掌握水質的變化。水質一有劣化的跡象🧍♂️,就可以盡早采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采用了這些措施後,萬一還是發生了水華怎麽辦🏯?周律副教授的研究小組發揮課題組集體智慧,通過調研比較多種殺藻劑,在水華爆發的橙色及紅色預警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詳細可靠的水華爆發應急預案♧,給擔心的人們吃了一粒定心丸。
此外,為了指導森林公園工作人員的水質維護工作,胡洪營教授、王慧副教授等課題組成員還組織編寫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景觀水系水質維護手冊》,將水質的監測、預警👩🏿✈️、維護及水華應急措施詳列其中,為水系水質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展示溫室”集科教和趣味於一體
“展示溫室”是森林公園的又一大亮點。溫室占地2200平方米,采用了胡洪營教授👦🏿🛣、何苗副教授等組織研發的“全天候水質生態凈化與保持技術”,高效凈化再生水👩🏻🏭,且具備收集太陽能👢、溫室智能調控等功能🍧。這讓遊客在體會科技創造的優美環境的同時接受了環境生態保護的教育🕵️♀️。
課題組針對水系水質周全的考慮、研發的全方位保障技術😰,將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龍形水系”水質變化置於掌握之中🙂。水系龍騰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北京奧運喝彩助威🏃,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也必將因為“龍形水系”而揚名於世界園林之中。(環境系 供稿 襄樺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