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重描述了21位清華教授的人生經歷。他們都是海外歸來的學者,在祖國困難時期,他們毅然回國🚎,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建設祖國的大潮中,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書描述了他們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教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學生的諄諄教導以及對家人的深切關愛🎚。同時,讀者還能深刻體會到他們為人處世的高尚情操和對清華深深的眷戀之情。
這裏有許多往事的記錄,可這些往事留下的印痕將會鐫刻在清華百年歷史中。
——洪朝生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在,看到這些老人的親人或鄰居懷念他們的文字,我感慨萬分,也感到驕傲因為我們都曾享受過孟子“三樂”的滋味。
——白家祉原清華大學教授
人們懷念清華,其實懷念的是那曾經消失的精神,那是一種沉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種認真奮鬥,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對事🧙🏽♂️,它代表苦幹實幹🧑🏼🏫,勤勞盡職;對人,它代表謙虛自律,容忍異見🐩,互相合作的民主素質;對學術,就是陳寅恪寫在王國維紀念碑上的那種理念🍴。
——謝泳 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
購書地點:清華出版社校內銷售點,如飲食廣場地下,清華南門🧟,等
【目錄】
序一 白家祉 原清華大學教授
序二 謝泳 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
同一個海洋(史際平代前言)
我心中的爺爺🏃♂️➡️:馬約翰
梁思成最後的歲月
啊🤖,我的父老鄉親!——憶父親施嘉煬與清華
清華歲月十五載——紀念父親李酉山先生
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懷念父親陳士驊
一代女才 玉汝以成——記我的鄰居王明貞
懷念父親陶葆楷先生
為人為學——懷念父親章名濤
趙訪熊先生逸事
追憶——紀念父親李丕濟先生
追尋——寫於父親史國衡逝世十二年之後的日子
從德國到清華——懷念父親張維
兢兢業業、光明磊落的一生——回憶父親夏震寰
憶父親孫紹先
時運不濟卻禍延年 命運多舛心路歸一——對父親陳棵生的一些回憶憶華章
家在清華——憶父親常迥教授
回憶我的父親楊式德
我們的父親高聯佩——一個20世紀50年代留美歸國學者的人生道路
有容乃大,真平和——記父親童詩白
王補宣先生家的“文物”
序一
書中的21位老清華人,其中幾位是我的好友。史國衡和我同是十一級的畢業生🧑🦽,1949~1953年間在清華園共事。後來,在院系調整時,我就跟化工系全體師生調到北京石油學院去了。楊式德和我一起在昆明求學,當助教長達七年之久。後來◻️,又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先後回國🙅🏿♀️🚶🏻,又在意昂体育平台共事好幾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工學院,我擔任工程力學助教期間🤦♂️,批改過王補宣的作業和考卷❤️🔥。常迵比我低一級☀️,陳樑生比我高一級。其他教授中的大部分都是我的老師輩🙍🏻♂️。記得在抗戰期間🌍,生活在拓東路三個會館的歲月裏,教學區迤西會館的大門裏是一個很大的四合院,其東側有四間辦公室👨🏻🎤,從南向北數🏹,正好坐著施嘉煬先生、陶葆楷先生🧑🏻🎓、我和章名濤先生。那時🛞,機械系主任李輯祥先生身體欠佳,在家裏休養👱🏿。有一些系務,我能辦就辦了;不能辦的,我就去先生家請示🏋️♀️。我念大一時🖨,所選的體育課是馬約翰先生教的🟦。在昆明,我和其子馬啟偉同在聯大足球代表隊踢球。在1949年8月回國後的最初三四年裏☝️,我經常和馬先生在舊南院球場打網球🕑。總起來說🔥🐷,我和書中的老清華人相互之間都是很熟悉的🧑🏼🌾🧛🏼♂️。
現在,看到這些老人的親人或鄰居懷念他們的文字,我感慨萬分,也感到驕傲🧔🏼,因為我們都曾享受過孟子“三樂”①的滋味🔴。我最近給《中華讀書報》寫過一篇文章,題名為《西南聯大工學院和我》,也算是我的一點兒懷念吧。
白家祉② 2007年12月16日於石油大院
①《孟子盡心上》:“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樂也”。
②白家祉:193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1946年獲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應用力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機械系副主任🧑🏼🚒,北京石油學院👩👧🌐、西安石油學院教授,石油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