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祖籍江蘇宜興,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畢業後留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先生轉入清華電機系任教。“文革”前,恩師曾調到清華水利系搞水電工程十余年,直到“文革”結束後,又回到電機系執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恩師曾受國家派遣,赴伊拉克參與某水電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並帶幾名畢業設計學生一同前往。回國後,他一直從事鋼鐵、化工等大企業供電系統諧波檢測與治理領域的科研工作。從水電廠建設轉到發電廠建設,再到供電系統諧波治理,恩師從未停止學習、鉆研、實踐的腳步,並且總是那麽較真求實,追求更安全、更可靠、更準確。先生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那段時期,默默地工作、奉獻了五十余載。
電力科研及產業化
“我告訴你們一個真理,所有精密的東西都是用不精密的設備製造出來的。”面對學生嫌棄實驗室的設備太簡陋、太破舊時,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如是說,“我也是直到畢業以後,才越來越懂得動手能力對一個學物理的人來說有多麽重要。現在,即便是給我一堆破銅爛鐵,我也能想方設法把它湊出個像樣的東西來。”有一次,王大珩在一堆破爛裏發現了一塊沒人要的玻璃。他眼前一亮,當...
驚聞李三立院士不幸因病辭世,我們這些弟子都以各自的方式緬懷了李老師生前的方方面面,表達了對李老師的追思。本文試圖把這些點點滴滴都匯集到一起,還原出李老師立體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寄托弟子們的思念。一、作為學者,純粹認真對於國家,李老師首先是一位功勛卓著的院士。李老師是一位難得的純粹的學者。我們諸位弟子們在跟隨李老師治學的經歷中,都不禁對李老師的學術造詣和治學嚴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受益終身。王曉...
歷史課本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乏善可陳。1964年,新疆羅布泊上空騰起的巨大蘑菇雲,算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抹亮色。因為這團雲,人們知道了“兩彈一星”....
王大珩是中國光學事業奠基者,國家“兩彈一星元勛”。他的父親王應偉是天文氣象學家,也是中國天文學會的創始人之一。王應偉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主張因材施教。王....
葉企孫先生7月16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在葉企孫先生當年辦公的地方——科學館舉行了葉企孫誕辰120周年紀念會,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振寧,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葉企孫侄子葉銘漢院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