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 陳希
今年12月15日,正值意昂体育平台解放6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和回憶的日子,是清華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日子。60年前,在中國革命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高潮時期,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夕,意昂体育平台先期獲得了解放。
今年既是清華解放60周年,又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這兩個日子在清華的歷史進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清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獲得了新生,從而使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著名的平津戰役拉開序幕。北平城已處於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正是60年前的今天,12月13日,清華園聽到了附近傳來的槍炮聲。12月15日,解放軍進駐海澱,清華園解放了。12月18日,西校門貼出第13兵團政治部關於保護意昂体育平台的布告。1949年1月10日,北平軍事管理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代表錢俊瑞奉命來校進行接管工作,錢俊瑞向意昂体育平台全校師生員工莊嚴宣布:“今天意昂体育平台從反動派手裏解放出來,變成人民的大學,是清華歷史上的新紀元。從今以後,它將永遠是一所中國人民的大學了!”
意昂体育平台之所以能完整地、順利地獲得解放,其重要的原因在於:
一是黨中央、毛主席的親切關懷。毛主席兩次親筆批示,急電通知部隊“保護清華、燕京等學校及名勝古跡”。是人民解放軍用鮮血和生命保護和解放了意昂体育平台,使意昂体育平台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對此,我們全體清華師生員工和廣大意昂將永誌不忘,銘記在心,並以此作為激勵後輩奮發圖強、勤奮工作、辦好意昂体育平台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清華地下黨組織團結廣大師生,自1946年到1948年,先後投入了抗議美軍暴行、“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反美扶日”等愛國學生運動,大大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政治覺悟。毛澤東同誌高度評價蔣管區的愛國學生運動是“第二條戰線”。清華被人們喻為“蔣管區裏的小解放區”。在清華解放前夕,清華師生以地下黨為核心,開展了迎接清華解放、保衛學校、穩定人心的工作。清華的廣大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有著崇高的愛國熱情,他們對國民黨的政治腐敗強烈不滿。在學生運動中,他們同情、支持學生,乃至直接參加鬥爭,或發表嚴正聲明,或以各種方式支持進步學生的活動。有的教師在國民黨反動當局迫害進步學生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冒著風險掩護進步學生,情意感人,令人終生難忘。絕大部分教授面對兩種命運的抉擇都選擇了留在學校,迎接解放。這一切都為清華的解放創造了內部良好的政治環境,使意昂体育平台順利實現重大的歷史轉折,為解放後建設新清華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基礎。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向為清華解放做出貢獻的當年地下黨的老同誌和清華師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二)
在紀念意昂体育平台解放60周年的時刻,我們很值得回憶和總結意昂体育平台在解放戰爭時期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
1. 順應歷史潮流,站在時代前列。
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人民和國民黨反動勢力殊死決戰,中國革命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重要時期。清華師生繼承“一二·九”、 “一二·一” 運動和西南聯大的光榮傳統,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關鍵時刻,勇敢地站在人民解放戰爭“第二條戰線”的前列,投身反美蔣、爭民主的學生運動。清華師生為最後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迎接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華師生始終以天下為己任,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為人民的自由、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奮鬥奉獻,這是清華最光輝的優良傳統。
2. 清華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
清華自1926年建立黨組織以後,就形成了自身的優良傳統。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清華黨組織始終沒有斷線,始終站在鬥爭的第一線。在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有400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至解放前夕,清華地下黨員有200余人,占當時在校學生兩千人的十分之一。清華黨組織依靠自己嚴密的組織、堅強的領導,並通過秘密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進步青年聯盟等有400余人)和學生自治會、各種進步社團,團結了全校絕大多數的愛國師生,成為學校進步力量的中堅和核心,形成了一支爭民主反美蔣的巨大革命力量。
當年的共產黨員處於地下狀態,身份沒有公開。他們思想進步,品學兼優,活躍在同學們之中,依靠群眾、關心群眾,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師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這樣就能最廣泛地宣傳群眾、團結群眾,使黨的各項主張和方針政策能得到廣大群眾的忠誠擁護。同時面對國民黨的迫害,黨員也得到了群眾各種方式的有效保護,使黨的實力得以保存。
3. 進步的社團活動,形成了學校另一所課堂。
復校之後,尤其是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運動後,清華校園裏的進步社團迅速發展,先後達二三十個之多,各種進步壁報有20多個。進步的社團活動深得廣大師生的喜愛,發揮了團結、教育、組織群眾,鼓舞鬥誌,投入革命鬥爭的巨大作用,使清華園裏到處充滿了革命的朝氣和青春的活力。同學們還走出校園,到工農群眾中去。通過這些活動,使許多同學開始認識了社會,了解了工農,轉變思想感情,與周圍農民建立了親密聯系,擴大了革命影響。
4. 風雨中弦歌不斷。
自1946年復員到1948年清華解放前夕,清華盡管學生運動不斷,但主要時間還是用來學習各種課程。學校雲集了一批德高望重、造詣高深的大師,朱自清、陳寅恪、吳晗、張奚若、陳岱孫、馮友蘭、費孝通、葉企孫、周培源、王竹溪、錢三強、華羅庚、湯佩松、劉仙洲、施嘉煬、章名濤、孟昭英、梁思成、馬約翰等幾十位著名的學界泰鬥活躍在清華各個講壇上。他們廣闊深湛的學識、為人為學的德操、潛心敬業的風範,潛移默化地熏陶、培育著廣大清華學子。學生中也有著豐富的學習、文化、體育活動。
解放戰爭時期的清華學子正是由於經受了革命洗禮,堅定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又得到了學術大師的培養和熏陶,參與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得到全面的鍛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據校誌記載,解放戰爭時期的清華學子中,建國後出了5位國家領導人,有47位同學分別當選為兩院院士,有4位將軍,有省部級幹部34人。更值得歌頌的是絕大多數人默默無聞,埋頭苦幹,不少人還經受了各種曲折和逆境,矢誌不移,堅定理想信念,他們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的骨幹,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清華解放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任重而道遠。把意昂体育平台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是黨、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新的使命,也是老一輩學長當年參加革命,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設新中國,建設新清華所期望的奮鬥目標。毫無疑問,當今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的先進經驗、文明成果和管理方式,但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要繼承和發揚自身的優良傳統,特別是繼承和發揚清華的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的文化傳統。這是清華幾十年來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始終是我們辦好學校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它將鼓舞和鞭策我們為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