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15日,意昂体育秘書長郭樑、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副主任楊靜、意昂總會錢錫康、黃文輝等,赴煙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采訪並看望意昂。
郭樑(左4)錢錫康(左3)與何友(右4)、關鍵(右2)等意昂合影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共有我校意昂6位,3位博士生分別是: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少將)何友(1994-1997博);電子信息工程系主任關鍵(1996-2000博);飛行器工程系教授袁書生(2003-2008博);其中何友和關鍵學長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另外三名都是清華本科畢業的國防生,分別是:胡穎2001級,現正在清華讀博;易瑤、劉剛均為2003級,今年8月也將來清華讀博。
此次訪問意昂的重點是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何友學長,他是一位傑出的海軍科技工作者,海軍院校的領導者。何友學長1956年生,1974年參軍入伍,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1988年獲得該校控製系統專業碩士學位。1991-1992年在德國不倫瑞克工業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至今任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2007年晉升少將軍銜。
在何友學長的成長經歷中,工作研究和學習進修交替進行,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目的性明確,因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何友學長在德國訪問學習期間,師從德國著名雷達專家霍爾曼·羅林教授,研究的課題“雷達自動檢測與‘恒虛警’處理技術”當時還是國際雷達界的前沿課題。何友學長經過大量的試驗和論證,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法,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矚目。德國不倫瑞克工業大學將何友提出的“恒虛警”方法命名為“何氏方法”。在清華讀博期間,他研究的課題“多目標多傳感器分布信息融合算法研究”不僅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而且隨後還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主持和參加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均為第一),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4項排名第一)。
何友學長的主要研究領域有雷達自適應檢測方法、多傳感器信息融合、雷達數據處理、系統仿真與作戰模擬等。曾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有160多篇被SCI、EI和ISTP等國際檢索收錄,出版專著6部。1999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先後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由他獨立培養的多位研究生也多次獲得國家和軍隊的各項表彰和獎勵。
對母校老師的來訪何友學長感到格外親切。在近3小時的訪談中,何友學長與老師們一起暢談自己的經歷,回顧在清華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講述他與恩師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老師們分享了他成長的感悟。
何友學長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靠的是對祖國的熱愛、頑強的毅力及堅韌不拔的精神。他說:“當在德國做訪問學者期滿,導師決定推薦我做博士時,我婉言謝絕了,我對導師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追求,我的事業和位置在中國!’”。何友感慨地說:“人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懷、同誌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無論幹什麽,都要努力做到一流”。“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正是這種不怕困難,爭做一流的氣勢,使得他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博士將軍。
何友對清華給他的培養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對清華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談到自己的畢業論文,導師陸大金老師反復研究、改了又改,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非常嚴謹,何友學長從中深受教益。
何友學長對清華的在校學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珍惜在清華學習的大好時機,勤奮刻苦,多實踐,多學習;快速地適應環境,把握好每次機遇;要懂得寬容、團結、協作;思路要寬、眼光要放長遠,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在與其他幾位意昂訪談時,他們分別從自己的經歷、在清華學習的過程、清華對其人生發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回憶過去,暢談感想;對母校老師來看望他們非常感動,表示一定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校的培養。
訪問期間,老師們還參觀了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園區和校史展覽。 (錢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