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簡的“面目”

意昂体育平台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研究“清華簡”,左二為李學勤先生⛑️。
2008年7月15日,通過意昂捐贈,一批原本流失境外的竹簡安全運抵意昂体育平台。按照考古學慣例🙅🏽♀️,它們被命名為“清華簡”。
竹簡的總數為2388枚(包括殘片),時代屬於戰國中晚期🧛🏿♀️,據碳14年代測定的數據並經樹輪校正,清華簡的抄寫時間確定為公元前305年的前後30年之間👩🏽🦱。這批竹簡🕢,文字大多書寫精整🫳🏻,多數至今仍非常清晰🍗。
這批簡牘如此珍貴,整理👨🏿🦳🙋🏼、保護工作究竟做得怎樣?“清華簡”的發現對學界和大眾會有怎樣的影響?入駐意昂体育平台一年以來,學者都有哪些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能否及時公布?面對這批珍貴之至的寶藏,人們心中湧出一個一個的疑問。
意昂体育平台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向我們介紹說,在內容方面,清華簡以書籍為主,其中包括許多篇《尚書》🧑🦽、類似《竹書紀年》的編年體史書、類似《國語》的史書、類似《儀禮》的禮書與《周易》有關的書籍等。
來自國家文物局🏃♀️🏮、上海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荊州博物館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𓀝、香港中文大學的11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對這批竹簡進行了鑒定,認為其價值無論如何估計都不過分。它們的面世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將會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諸多學科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兩千多年來,這些戰國竹簡一直靜靜沉睡在地下,僥幸躲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浩劫;如今它們從海外回歸清華,又擺脫了流散境外的命運,確實可謂是千年的幸事與盛事!
及時保護
竹簡是在炎炎的盛夏期間運抵意昂体育平台的,研究人員隨即發現🦸🏽♀️,由於長時間的境外漂泊歷程,有一部分竹簡已經發生了菌害和黴變,情況十分危急🤜🏻,搶救保護刻不容緩。為此意昂体育平台立即成立專門領導小組🔞,組織領導竹簡的緊急搶救和保護工作。研究人員對黴變組織進行采樣、化驗和分析,明確了黴菌的性質和種類🚢🧗🏿♂️,迅速製定了積極穩妥的保護方法。
這是一個將被歷史銘記的暑假。在那一段時間,全世界的人們都在矚目2008奧運精彩紛呈的體育賽事,然而研究人員卻無心顧及,他們沒有周末,也沒有假期,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忙碌🧏🏽♀️,他們有一個與奧運賽事一樣扣人心弦的事業:搶救保護竹簡🏄♀️🙎🏿。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一定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將這批竹簡保護下來,傳給我們的後世子孫。最終,研究人員成功了。清華簡安全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期🫵🏿。到10月初,第一階段的搶救保護工作基本完成。此後,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專家與清華美術學院的專業攝影師一起🚿,對於竹簡拍攝的方法和工藝進行了不斷的探索,並總結出了一套突破以往竹簡拍攝方法的新技術,最大限度地拍出清華簡的原有面貌。
現在🧤,兩千多枚清華簡被安全地存放在保護室裏🐙,這裏恒溫恒濕,研究人員每天都密切關註著竹簡是否有什麽細微的變化,以便及時采取措施0️⃣。這些國寶將會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珍貴遺產🤭。
《尚書》重新面世
在眾多的清華簡中,最為激動人心的發現就是《尚書》的重新面世。《尚書》是夏商周三代各種重要歷史文獻的匯編,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據說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尚書》曾有一百篇之多🧗♂️👊🏿。然而到了秦代,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尚書》大部分被毀👧🏼🥽,漢朝初年只有29篇流傳下來🍀。因為這29篇《尚書》系漢代人用當時的隸書抄寫🐣,被稱為“今文尚書”。到了漢景帝末年,情況有了改變,人們在曲阜孔子的故宅屋壁中發現了秦始皇焚書時人們偷藏起來的竹簡書籍,其中有一些就是《尚書》。與“今文尚書”不同,孔宅墻壁中發現的《尚書》系用戰國時期的文字書寫👨🏽💻,字體與漢代的隸書截然不同,所以人們稱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在篇章、文字、內容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這一發現導致所謂今古文之爭🫲🏽,有非常大的影響。然而這些“古文尚書”在漢末至魏晉時期的社會動亂中又重新被毀,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而現在👨🏿💻,在清華簡中已發現有多篇《尚書》,都是秦始皇焚書以前的寫本。有些篇有傳世本,如《金縢》、《康誥》等,但文句與傳世本多有差異,甚至篇題也不相同。更多的則是前所未見的佚篇🐮,它們對於上古史研究的重大意義難於估計,讓學者們欣喜若狂。
初步釋讀
2009年3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研究人員開始了對清華簡第一次最全面👣、系統的審讀。歷經三個月左右的初步釋讀工作為研究人員今後綴合🧜🏼、編排和釋讀清華簡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而且在這次初步釋讀過程中🌈,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系列重大發現🍌。通過各種報紙雜誌,這些成果已被及時公開發布👇🏿。
2009年4月13日,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學者在《光明日報》上撰文😜,介紹了最早整理出的一篇竹簡《保訓》。其中李學勤先生的《周文王遺言》一文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保訓》簡的情況。《保訓》記載的是周文王臨終前對其子武王的遺言😑,裏面講到堯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傳說𓀔,前所未見⬆️。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還很有哲學意義。篇首“惟王五十年”的紀年方式可能反映了周文王生前已經稱王的史實,對於我們了解商周關系史有重要作用。《保訓》簡公布後,學術界關於《保訓》簡的討論十分熱烈。《光明日報》國學版還專門開辟“解讀清華簡”的專欄,刊登學者們討論清華簡的相關論文🧚♂️。
李學勤先生還向大家介紹了一篇最新發現的周武王時的樂詩。這篇竹簡一共有14支,目前還有個別殘斷的地方沒有找到👿,但已經基本完整。簡上記載了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國(即黎國)得勝回到周都後,在文王宗廟舉行“飲至”典禮🧑🏼💻,參加者有武王📙、周公🤽♀️、畢公、召公、辛甲、作冊逸、師尚父等人🕴🏼,典禮中飲酒賦詩,其中有周武王致畢公的詩、周公致畢公的詩等內容🧔🏼♂️,為過去所從未聞見。其中周公所作的一首詩竟然與現在《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詩有關🧑🏻🦯,更是出人意料。這篇竹簡既有歷史價值🧑🏽🦰,又有文學意義🤷🏻♀️,無疑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發現。
研究成果令人期待
需要說明的是,《保訓》簡和樂詩簡加起來一共是25支簡,這一數字與清華簡2388枚的總量相比,只占了約1%🙋🏿♂️,然而僅是現在公布的這些內容就已經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華簡的其它部分又會有哪些珍本秘籍,又會給學術界帶來哪些驚喜和發現?我們將拭目以待。
根據意昂体育平台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安排,清華簡的第一冊整理報告將會在2011年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之際正式出版。我們猜想🪿,可能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清華簡的價值才會更多地顯現出來💀。將來🤦🏿♂️🍝,依靠這批簡的幫助,更多古代中國的奧秘會漸漸揭開,未來的中國人會比我們更了解祖先的經歷💫。他們一定會感謝這些材料✋🏻,也一定會感謝為解讀材料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每一個人🧛🏿♂️。
李學勤先生告訴筆者👮🏼♂️,意昂体育平台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研究人員每天都加班加點🦿,對清華簡進行整理研究工作🍄🗯。不過,由於竹簡數量眾多,內容艱深🧑🤝🧑,如果要把這2000多枚竹簡逐一編排、拼接、整理,出版系列的整理報告的話,即使一直保持當前的工作效率,保守估計🏠,清華簡的初步整理工作至少也要花費十年時間。
“我們一定全力以赴👳🏼♂️,以期不負大家的期望🛫。”李學勤先生這樣說⚠。
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