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擔負國家自主創新的重任
(2010年1月25日)
董瀚,1997屆材料系博士畢業生,中國鋼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是我國鋼鐵材料領域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的國產化新型坦克裝甲車輛等武器所用的特殊鋼材,全部來源於董瀚意昂所在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2005年他被國務院授予 “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並被中宣部評為“時代先鋒”。是科技部“973”項目“高性能鋼的組織調控理論與技術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董瀚意昂(1997屆博,材料)在發表演講 (趙洲洋 攝影)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回到了母校,參加研究生畢業典禮,見證各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在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時刻,對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是一名鋼鐵戰線的科技工作者。眾所周知,鋼鐵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戰略地位,與各行各業息息相關,尤其在國防建設中,更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9年,建國60周年威武雄壯的閱兵式,舉世矚目,國人為之振奮。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展現了我國國防力量之強大。此時,我特別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這些國產化坦克裝甲車輛等武器裝備所用的新型特殊鋼材,全都來源於我所在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我們為提升我國國防綜合實力貢獻了一份力量。今天,很高興學校給了我這個機會,以我的切身經歷,向學弟學妹們交流一點工作成長的體會。
第一,對事業的選擇應把自己的興趣特長與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需要充分結合。早在上大學前的上世紀70年代,我曾看過一部名叫《火紅的年代》的電影,印象頗深,使我充滿了對鋼鐵英雄的敬仰之情。由此,在浙江大學的本科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中,我選擇了鋼鐵行業,一直和鋼鐵打交道。1988年,鋼鐵研究總院研究生畢業後,留在總院的結構材料研究所工作,從此開始了鋼鐵材料研究的生涯。在鋼鐵研究總院有不少老一輩的清華人,先後兩任院領導翁宇慶院長、慕成雄書記分別是清華63、65屆的意昂。在清華老學長身上體現出的清華精神以及工作中他們對我的傳幫帶,使我對意昂体育平台有著發自內心的敬仰。於是在研究院工作了4年之後,雖然研究院也有博士點,但我還是決心報考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博士生。
由於我在鋼鐵研究總院工作4年的研究實踐,再加上清華5年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大大提升了我自主創新、攻克難關的科學研究工作能力。博士畢業後的十幾年中,正趕上我國鋼鐵行業大發展的時代。在1996年,我國鋼產量就已經達到1億噸,發展到2008年,已突破5億噸,2009年已達到了5.6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鋼產國。但是在鋼材的品種結構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高附加值鋼材生產能力低,大量依賴國外進口。身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升中國在鋼鐵行業的競爭力,使中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就成了我們鋼鐵研究工作者的光榮使命。為國爭先的信念成了我奮鬥鋼鐵事業強大的精神支持。
我的切身經歷告訴我,要在事業上幹出一點成績,就必須在認準的方向上長期堅持,鍥而不舍。二十多年來,面對下海潮、出國熱,我都沒有動搖,始終堅持在鋼鐵戰線上,因為這裏有我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
第二,作為一名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的博士研究生,應該勇於擔起國家自主創新的重任,在我國攀登科技高峰,占領科技前沿的製高點上做出應有的貢獻。1997年以來,日本、韓國和歐盟等國家相繼開展了以超細晶為特征的新一代鋼鐵材料研究,風起雲湧。1998年,在國家首批“973”項目中啟動了新一代鋼鐵材料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我所帶領的團隊承擔了其中的主體研究工作。我們以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一開始就盯上鋼鐵材料研究的國際前沿領域,重點突破“鋼的晶粒細化理論和技術”這一國際上已經持續了多年的研發熱點。當時,很多人不相信中國人能把鋼材的組織從數十個微米尺度細化到微米級。我與同事一道,認真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借鑒最新的學科進展,通過一次次反復實驗、現象獲取和理論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系統地提出了“變形誘導鐵素體相變”理論,成功研發出細晶粒碳結鋼和微合金鋼,並形成了工業生產和應用技術。我們與國內幾家大鋼鐵公司密切合作,使這一研究成果產業化,在工業生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質優價廉的新型鋼材,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強韌性,強度翻番,已在全國推廣了400多萬噸,產值超過120億元……從東風汽車公司和南汽依維柯公司製造的汽車大梁,到國家大劇院的建築基礎結構等均已用上了批量生產的細晶鋼材,使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細晶鋼的工業生產和應用,為我國甚至世界新型鋼鐵材料的生產和應用開創了新的思路。該項目獲得了冶金行業科學技術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還承擔了國防科工局軍品配套項目和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高品質特殊鋼技術研發,涉及到幾乎所有的特殊鋼材,打破了這一領域中一度被國外鋼材所壟斷的局面。其成果運用於國防軍工,實現了武器裝備所需特殊鋼材的國產化。而以民用為例,我們研製出運鈔車的防彈鋼板和個人防護鋼板,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其市場價格從全部依賴進口時的每噸10萬元降到了如今的近2萬元。
鋼鐵工業是一個古老的傳統工業,必須依靠創新才能在世界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可以說,在新一代鋼鐵材料競賽中,我們中國與國外強手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可以預計未來10年中國的鋼鐵工業一定是世界最好的。希望在這宏大的事業中能見到更多清華學子的身影。
第三,心無旁騖、潛心為學,同事們稱我有一種“鴕鳥精神”。我對科研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科研的奧妙在於探索未知的事物及其規律,它深深地吸引著我。每當完成一項研究,看到新的發現時,我就對未知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這種成就與收獲是最能讓我感到滿足的。為了全身心地研究,在與妻子分居兩地的日子裏,我與材料研究為伴,在辦公室曾度過了整個春節;每次出差途中,專業文獻也成了我最好的陪伴,它會激起我的思考和聯想。妻子說我適合搞科研因為我“笨、執著、不改變”,同事說我“好似鴕鳥,把腦袋深深地埋在沙堆裏,不受外界任何幹擾。”現在由於身兼數職,白天往往各種公務纏身。但是,不論白天晚上一有空時,我都會進入我的研究思考。不管是做實驗研究,還是讀文獻,寫文章,每當我一進入科研狀態的時候,自己感覺滿足與享受就油然而生。如果沒有發自內心對科研的那份興趣,我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也難談得上得到什麽大的成就。所以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學在進入工作崗位後,少計較一時的個人得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專註於自己的工作,潛下心來,把一點一滴的事情做好,積少成多才能有所建樹,最終必有回報。
縱觀這些年來我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國家的進步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成長的廣闊舞臺。對此,我最突出的體會是:一個人的事業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方向,融入社會主流,在造福社會的同時,實現個人最大的價值。願以此與學弟學妹們共勉。祝同學們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