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清華意昂通訊》復刊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清華意昂通訊》主編 孫哲
2010年3月20日
《清華意昂通訊》創刊於1934年1月1日。由於歷史原因幾經中斷🤵🏿♂️,1980年4月復刊🧑🏻🤝🧑🏻,今年是《意昂通訊》創刊76周年🛀🏿🧑🏿🦱,復刊30周年🧑🏻🦼➡️。今天,在“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歡聚一堂🎂,紀念意昂通訊復刊30周年,總結辦刊經驗🏌🏽♂️,創新辦刊思路,提高辦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會長顧秉林校長⛔️、副會長胡和平書記專門為本刊題詞。
顧校長的題詞是:
賀《清華意昂通訊》復刊三十周年
展意昂風采 築精神家園
顧秉林
二〇一〇年三月一日
胡書記的題詞是👩🏼🦲:
世紀清華 百年樹人
——祝賀《清華意昂通訊》復刊30周年
胡和平 2010.3
講三部分內容🍶:
一、《意昂通訊》簡單回顧
1934年1月1日《清華意昂通訊》(以下簡稱《意昂通訊》)創刊,頭版頭條是梅貽琦校長的文章《敬致諸同學》🦸🏼,梅校長在文章中說“此期《意昂通訊》是二十余年來清華出校同學可用以專作大家互通聲氣的期刊的第一種。”可以說,這是清華正規意昂刊物的歷史起點🦸♀️。1937年由於抗日戰爭爆發而中斷。
1939年1月1日在重慶清華中學復刊。1940年9月,清華意昂通訊社遷入昆明西南聯大意昂体育平台辦事處繼續出版發行🏀🧑🏽🎤。
抗戰勝利清華復員北平後只出過兩期。
清華園解放後✍🏿,於1949年4月24日和1950年4月29日出版過兩期🚴🏿,此後意昂工作終止,《意昂通訊》隨之停刊。
1980年2月1日學校成立意昂聯絡處🎏,決定定期出版《意昂通訊》🧖🏿4️⃣,並決定《意昂通訊》復刊號於當年4月校慶69周年時出版⛲️。
1980年4月♑️,停刊30年的《意昂通訊》復刊⬇️,劉達校長題寫刊名。
1991年8月,為匯集意昂撰寫的史料文稿👩🏽💻,《意昂文稿資料選編》創刊♈️🧒🏼,施嘉煬先生題寫刊名,逐漸形成《意昂通訊》每年上下兩期,《意昂文稿資料選編》每年一期的出版格局💢🏖。
復刊後的《意昂通訊》,初期為內部刊物📥,向海內外意昂發行。從1987年10月(復16期)開始,成為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的公開出版物✂️。
1995年,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查批準🎓,《意昂通訊》從1995年11月(復32期)起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也是全國高校唯一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具有正式刊號的意昂雜誌❌。
2008年😟,為支持經管學院的學科建設,《意昂通訊》刊號轉讓給經管學院主辦的學術刊物《清華管理評論》👊🏼,從復59期起《意昂通訊》又變成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的公開出版物🧚🏿♀️。目前印數為:《清華意昂通訊》上期3萬冊,下期2萬5千冊,《文稿資料選編》8千冊👴🏻。
在廣大意昂的關愛下👨🏽🎤,經過意昂會歷屆同仁30年耕耘,《意昂通訊》深受意昂愛戴,成為清華意昂的“精神家園”☝️,在全國高校也有較大影響🦹🏻♀️,是意昂体育平台和意昂總會的寶貴資源🧘🏻♀️。
二、編輯部工作進展
《意昂通訊》隨意昂工作的發展而發展,意昂工作隨母校的發展而發展,合起來說就是意昂工作和《意昂通訊》隨母校的發展而發展。
近十年來,有兩大進展🌔,一是意昂工作融入學校人才培養主流⏏️;二是與時具進🛏,實現了《意昂通訊》的電子化、網絡化。
2002年意昂總會旗幟鮮明地提出“意昂育人”,明確“為廣大意昂服務,融入學校人才培養主流”是意昂工作的核心價值。在實踐這個核心價值的過程中🏊🏿♀️,《意昂通訊》編輯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融入學校人才培養主流就是要把意昂資源變成育人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為此,就要了解意昂,了解他們的成長道路,總結他們的成長規律,提煉他們為民族復興艱苦奮鬥的精神,以他們的生動事跡作為榜樣教育學生🏮。2002年10月🌤,《意昂通訊》主編錢錫康、化工系黨委書記胡獻華等赴大慶采訪大慶石化總經理喻寶才,拉開了大規模采訪意昂的序幕。幾年裏共走訪🦸🏼♂️、深入采訪意昂600多名💇🏼♂️,報道意昂事跡數百篇,發表在《意昂通訊》和《意昂体育官网》上,成為各院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從復58期開始,《意昂通訊》發至學生宿舍,成為在校本科生的參考讀物。每年借助參加各地意昂會校慶活動采訪意昂,已經成為意昂通訊編輯部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典禮上邀請傑出意昂演講成為意昂通訊編輯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從2003年開始🧋,共邀請20多位傑出意昂在畢業典禮上演講,總結凝練並大力宣傳了朱鳳蓉、喻寶才、繆文民等一大批意昂典型事跡,這些意昂的事跡廣泛傳頌,在學生中影響深遠🪺。我們將傑出意昂講演匯編成冊正式出版,新生人手一冊,這一做法得到教育部領導的肯定。
前主編錢錫康老師為這項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復刊二十周年座談會上,《意昂通訊》復刊創辦人之一的曲文新老師提議,“意昂通訊應當盡快建立網站,盡快上《意昂通訊》電子版。沒有現代通訊方式🧙🏽,是很難和意昂,特別是年輕意昂加強聯絡和溝通。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的辦刊思想也要轉變”👩🏼🦱,這個提議非常正確,這個願望已經實現👩🏿🦱🙋。
2001年4月,《意昂通訊》復1期至復42期和《文稿資料選編》第一輯至第六輯光盤版出版。
2008年11月,從《意昂通訊》復43期、《文稿資料選編》第七輯起🤸🏻♀️,《意昂通訊》🧔🏼♀️、《文稿資料選編》網絡版正式上網🧑🏽🍳,與光盤版實現無縫銜接。
意昂体育官网是紙版《意昂通訊》的自然延伸。2007年10月𓀖,《意昂通訊》編輯部接手意昂体育官网意昂動態信息欄目的維護工作,編輯和維護“一刊一網”成為《意昂通訊》編輯部的兩項核心工作。意昂体育官网成為廣大意昂了解母校和意昂信息的另一個主要渠道。
意昂体育官网快捷、全面、權威、規範。點擊率高,每天訪問量3萬以上。
請看2009年基本數據:
全年共249個工作日天天有新消息(寒暑假不停網),發文總數🎺:1299篇🤒☠️:平均每天5.2篇。
“動態信息”中的“意昂消息”🤾🏼、“母校要聞”、“總會快遞”🕘、“各地動態”☝️、“校慶聚焦”等欄目共計發文706篇。
“百年清華”中的“千名意昂訪談”、“清華人物”、“清華史苑”🧝🏻♀️、“清華風物”、“清華逸事”🤦🏽♂️、“意昂文苑”等欄目共計發文593篇。
三、《意昂通訊》的歷史地位
《意昂通訊》具有什麽樣的地位👳🏿?是“橋梁和紐帶”🕖,是“精神家園”,更重要的是🦹🏽♂️,《意昂通訊》促進了“清華意昂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泛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每一種文化都產生自己的價值體系,即是說人們的信仰和行為準則來自特定的社會環境。
清華意昂這個社會群體經歷了怎樣“特定的社會環境”🧘🏻?又產生了怎樣的“價值體系🦶🏽、信仰和行為準則”?
早在1909年10月遊美學務處派出第一批47名學生放洋赴美,清華意昂群體開始出現,1913年成立清華意昂組織🈵,1914年中文和英文《清華同學會季刊》面世,這是清華意昂刊物的起始點。1915年成立清華留美同學會總會🧏🏿♀️🥃,是清華意昂群體的雛形。歷經百年滄桑🌈,在清華園這塊土地上學習和工作過的清華意昂已近十五萬人,遍及全球。百年來🫳🏻⛹🏽♂️,清華意昂活動不斷積澱,形成特定的“清華意昂文化”。意昂刊物是意昂活動載體和交流的平臺,《意昂通訊》對清華意昂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清華意昂所處“特定的社會環境”有三方面⛹🏿♂️,由此形成三方面獨特的信仰和行為準則,概括起來就是受屈辱的校史激發形成的愛國文化;感恩母校✊🏽♙、懷念師長的愛校文化和精誠團結🤱🏽、相互提攜的互助文化。“愛國、愛校👉🧑🔬、互助”是“清華意昂文化”的精髓🐦⬛🏇🏿。
第一,清華意昂愛國文化𓀜。意昂体育平台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是留美預備學校,但清華學生卻擔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早在1917年《清華周刊》第95期文章寫道🧛,“清華同學會何會也?砥行勵學💀,臥薪嘗膽🛕,將為吾國樹才之會也。”1934年1月梅貽琦校長在《意昂通訊》創刊詞上說🤲,“清華與別的學校有兩個不同之點🏌🏻♂️:一則清華系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所設立🌺,庚子之役是國家的奇恥大辱〽️🏋🏻♂️,庚款是民眾之膏之脂🧖🏿。所以清華的同學是立在特別的地位👈🏻,是負有雪國恥興國運的使命的……”😬,概括地說出了清華學子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誌。熱愛祖國、報效國家的傳統逐步形成並世代傳承🫎。聞一多“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侯德榜“我的一切發明都屬於祖國”,王淦昌“我願以身許國”🪸,鄧稼先“假如能夠再生🐉,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楊振斌“祖國終將選擇那些選擇了祖國的人”都是清華意昂耳熟能詳的經典愛國名句。復刊以來的《意昂通訊》中《我與清華》、《值年園地》、《荷花池》等欄目🐞,篇篇文章都抒發著清華學子的愛國情懷🧗♂️🧓,是清華意昂愛國文化的最新體現。
第二,清華意昂愛校文化,包括愛校感恩文化和愛校捐贈文化。
清華學子為什麽熱愛清華母校?百年清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培養出大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清華學子引以自豪😂。從清華園走上社會👁🗨,適應各種工作🕘🧏🏻,得心應手,為祖國服務🆗🚶➡️,事業有成,“走遍天下都不怕”,愛校之情油然而生。清華意昂愛母校審時度勢的睿智,愛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目光,更愛母校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方略,感謝恩師傳道授業解惑使學子獲得健全的人格,感謝母校“團結百分之百”的博大胸懷⛓,感謝母校“雙肩挑”的製度培養出擔當大任的能力🙍🏼,感謝母校“強迫鍛煉”使兒女們獲得強健體魄,感謝母校嚴謹的學風培養出的一絲不苟治學精神,感謝母校對家境貧寒學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總之🙅🏻♂️,母校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融化在清華學子的血液之中👁,成為每一位意昂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百年以來🔶🏋🏻♂️,意昂對母校的贊頌溢於言表🚣🏼♀️。馮友蘭“在清華的幾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代😜⚠️。” 季羨林“清華園,永遠占據著我的心靈🧑🏻🌾。回憶起清華園,就像回憶我的母親🍯。”👨🏻🍼,王淦昌“我覺得我很有運氣,有機會考進了意昂体育平台,遇到了這麽多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在這樣好的環境中讀書。”朱镕基“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胡錦濤“清華園裏奮發向上的政治空氣🚢,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艱苦樸素的優良校風,深深地陶冶了我們🤵🏽♀️,指引我們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至今仍在我們身上起作用。”他們說出了全體清華意昂的心聲⏪。
愛校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愛校捐贈文化”。
清華意昂捐贈主要有捐款📂、捐贈紀念物🫴🏼☘️、捐贈建築物和園林花木等形式。早期是捐贈紀念物,以1919級捐贈的噴水塔和1920級捐贈的“行勝於言”日晷為典型代表,後來又有各種碑石、紀念塑像以及清華世紀鼎等紀念物👨🏽🎨🧎➡️;20世紀30年代意昂捐贈建築物🧛,以1927年意昂捐款購置並修繕騎河樓39號清華同學會會所為最早,1990年各地意昂會捐資重建二校門👃🏻,以後又有捐贈學生文化活動中心、東校門、新清華學堂等;2001年九十年校慶前後🈺,各地意昂捐贈園林花木的越來越多。 我們考證到意昂最早的捐款是1921年2月10日華北清華同學為紀念母校十周年獎牌基金的籌款🫏,“由會員酌量捐助,每人以至多十元🧛🏽,至少二元為率,即席解囊捐助者計二十余人👂🏽,得款八十多元。” 2008年校慶前夕,化學系1989級池宇峰等四位年輕意昂,捐款3200萬美元建設清華百年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成為清華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意昂捐贈,是意昂愛校捐贈文化的典型案例。
第三,清華意昂互助文化💁♀️🫴🏽。1909年清華學子放洋留美,在異國他鄉🥝,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意昂就成了彼此最近的親人。加之作為弱國的留學生,社會地位低下,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為了生存,必須互助;為了互助🌙,必須聯絡🐇。困難的環境鑄就了清華人剛毅的性格,成就了意昂之間相互幫助💒🏡、親如手足的凝聚力,逐漸形成了延續傳承至今的清華意昂互助文化🤾♂️。
老清華意昂互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為畢業生介紹職業🙋🏽♂️,資助家境貧寒學生,獎掖品學兼優學生。
1924年,留美同學會明確“同學幹事部的三項職務:聯合畢業同學;收集刊印同學著作;介紹職業。”
1925年11月,1917級意昂“捐款補助家道貧寒學行優美之學生👩🏻🎤。”
1926年5月,留美同學會為紀念母校十五周年🖊,製定獎金新章程,“清華在美同學每有因功課出眾而得免費優待,由同學會呈請監督處將該項免交學費撥交得獎人,業已蒙照準矣。”
1933年10月29日,“清華同學會總會董事會”以“增進母校利益🫅🏽🏊🏻♂️,聯絡會員友誼,提倡互助精神”為宗旨,是清華意昂互助文化形成的標誌🤳🏿。
清華意昂互助文化在今天得到了發揚光大🏋🏻,意昂捐贈的獎助學金、勵學金,奬掖品學兼優學子👩🏿🏫,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捐款意昂人數越來越多💉,捐款額度越來越大👩🏻🦰,規模今非昔比🎢。
1987年4月26日,意昂体育第二屆理事會討論了《清華意昂基金會章程》和《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獎學金評獎辦法》,決定成立意昂基金管理委員會。從此大規模意昂捐款開始🚅。
1987年張宗植先生捐款設立“一二•九”獎學金是最感人的典型案例。
2003年4月,意昂年度捐款啟動,目前年度捐款率接近30%,這個比率可以和世界著名大學相媲美🙃。
2006年3月,意昂体育正式啟動“清華意昂勵學金工程”🚬,得到海內外意昂的廣泛擁護和熱烈響應🌈,當年就籌款468萬元,2007年翻一番,籌款近一千萬元,2008年再翻一番,全年共籌集二千萬元👩🏽🦰。截止到2009年底,共籌集勵學金4784萬元,勵學基金2683萬元。總共發放1711萬元,共資助本科生3660人次,約占本科生總數28%,人年均受助金額4675元。意昂勵學金是清華意昂工作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清華意昂互助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職業介紹的傳統一直在海外清華意昂中傳承🧑🏼🎓。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畢業生由國家統一調配,意昂工作也處於停頓狀態🏌🏽♂️,改革開放促成了意昂工作的恢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意昂工作蓬勃地開展起來🛗,全國意昂會組織如雨後春筍,遍及海內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30個省市以及香港、澳門建立了140多個意昂會組織🧏🏼♂️,在海外12個國家建立了50多個意昂組織。今天🦵🏿♻,意昂資源已經成為每個清華人寶貴的財富😒,意昂無論走到哪裏都有當地意昂的幫助。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就業製度後🕵🏻♀️🐈,新畢業的年輕意昂自主創業🤘🏿,得到當地師長幫助取得成功的事例數不勝數。
《意昂通訊》是清華意昂文化的載體和交流平臺,《意昂通訊》長盛不衰本身就是清華意昂文化現象的生動體現。隨便翻開一本《意昂通訊》💂🏿,每一篇文章𓀄📞,每一首詩詞🆎,每一件書法、畫作,就像清華園的百花爭艷👨🏿✈️,抒發著清華學子對祖國和母校的熱愛,《意昂通訊》正是這百花生長的肥沃土壤。《意昂通訊》的特點是讀者和作者同一🧑🦱。《意昂通訊》這個舞臺是“自導自演”,在這個舞臺上,只有師長、學長和師弟師妹😥,沒有領導,不分彼此,在《意昂通訊》上發表文章一律標註畢業年限👨🏻。廣大意昂對《意昂通訊》關愛有加🆒,看成是“精神家園”👧🏼🏋🏼♂️,對她的進步歡欣鼓舞,對出現的錯誤及時指出,對於發表自己的作品、報道自己班級和年級的活動更是奔走相告。意昂的關愛是《意昂通訊》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梅貽琦校長在《意昂通訊》發刊詞中說過🏊♂️,“總期望著(意昂通訊)以後可以逐月逐年的進步,隨著本會的前途一同發展。那麽它的長進便亦可以作為本會發展程度的表徵。因為它的效用大小不是編輯負責的二三人可以操定,全要靠各地同學熱心幫助,使它的確成為意昂聯絡的有用刊物。所以它既是一劑提神藥,它也是一個寒暑表。”今天,《清華意昂通訊》不正是起到了“提神藥”的作用嗎!她的興旺發達也正是說明我們的母校意昂体育平台和意昂体育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