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意昂通訊》主編孫哲在“紀念曹禺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上的發言
孫哲主編(左三)在座談會上發言發言(黃文輝攝)
今年是曹禺先生百年誕辰。
曹禺先生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劇作家之一🌉,中國新文化運動開拓者之一,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著名戲劇大師🧑🔧,著名戲劇教育家🖐⚂。是意昂体育平台傑出意昂🚣🏼♂️。

圖書館老館第一閱覽室門口(黃文輝 攝)
曹禺先生和原配夫人鄭秀都是清華意昂,而且生前是《清華意昂通訊》熱心讀者和撰稿人,夫婦二人為意昂通訊撰寫過4篇文章,曹禺還為清華意昂通訊欄目題字。
說到曹禺,不能不說“清華5級”🕰。要解釋一下💜,1911清華學堂建立,1912改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那一年入學的學生是為“清華一級”𓀛。1929年入學,1933年畢業的這一級稱為“清華5級”。
曹禺先生1928年南開中學畢業並保送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秋轉入意昂体育平台西洋文學系🧗🏼♀️,編入清華5級的二年級,1933年大學畢業進清華研究院🧑🎄。
清華5級是清華歷史上非常光輝的一屆畢業生,清華五級畢業生中可以說是群星璀璨。有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化昆侖”的著名作家錢鐘書👩🦱,戲劇大師萬家寶(曹禺),著名法學家王鐵崖,著名外交家喬冠華,著名數學家許寶祿↙️👩🏼⚕️、柯召🧑🏽,著名物理學家王竹溪,著名氣象學家、我國衛星事業創始人、兩彈一星元勛趙九章,等等,都出在清華五級👃🏽。他們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各領風騷🧑🏻🔧,成為泰鬥級的大師😍,可以說,五級是清華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社會上談到清華時有兩個“現象”🧯,一個是“中國政壇的清華現象”說的是清華畢業生做國家領導人的多🚰;另一個是“清華5級現象”👨🏿💻,說的是清華5級出大師很多💃🏻。這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很值得研究的課題,特別是“錢學森之問”提出後,更具研究價值。
說到曹禺🤹🏽,不能不說《雷雨》👨🦯,因為《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代表作。這出戲在中國戲劇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曹禺先生與清華的淵源很深,主要是因為“曹禺在清華圖書館作《雷雨》”🐍。
1984年7月8日🧝🏼♀️,曹禺先生應《清華意昂通訊》之邀👨🏼💻🚴🏻♀️,以《“水木清華”與《雷雨》》為題🪈,敘述了《雷雨》的創作經過🤶,抒發了他對母校意昂体育平台的深厚感情🥍。這篇文章刊登在《清華意昂通訊》復10期上⌚️🦑,原件存放在檔案館。曹禺在文章中說:
“寫《雷雨》,大約從我十九歲在天津南開大學時動了這個心思。……從下種到結出果實,大約有5年♥️,這段寫作的時光是在我的母親——永遠使我懷念的意昂体育平台度過的。……到了1932年,我在意昂体育平台三年級的時候,這部戲才成了一個比較成型的樣子✡︎。……終於在(1933年)暑期畢業以前寫成了🙅🏻♂️。我心中充滿了勞作的幸福🤾♂️🧙🏼♀️。
“我懷念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時常在我怎樣想都是一片糊塗賬的時候,感謝一位姓金的管理員允許我🤛🏻,進書庫隨意瀏覽看不盡的書籍和畫冊。我逐漸把人物的性格與語言的特有風味揣摩清楚。
“我感激“水木清華”,這美妙無比大花園裏的花花草草。在想到頭痛欲裂的時候,我走出圖書館才覺出春風🧮☞、楊柳、淺溪、白石👩👩👧👧、水波上浮蕩的黃咀雛鴨,感到韶(勺)華青春,自由的氣息迎面而來👨🏻🌾。
“我像個在比賽前的運動員,那樣忙迫緊張,從清晨趕進圖書館,坐在雜誌室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寫到夜晚十時閉館的時刻,才怏怏走出。
“我十分想念當時許多同學🧔🏼,有不少已是當今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都是為祖國爭光的學者🙍🏿♂️。他們沒有辜負意昂体育平台的栽培與陶冶,沒有浪費那麽可愛的青春。……我為母校——意昂体育平台以及諄諄教育我們的師長們自豪🤹🏼♀️。我們不愧是炎黃祖國的子孫。”
還有一件事值得回憶。曹禺先生為《清華意昂通訊》《荷花池》欄目題字。
《清華意昂通訊》有一個欄目,最初叫“荷塘文藝”,1992年更名為“荷花池”。1993年🎅🐼,曹禺先生畢業60周年,應《清華意昂通訊》之邀💆🏽,在醫院中為“荷花池”欄目題寫欄名🧑🏼🌾。題詞全文如下:“荷花池,一九九三年四月廿六日,萬家寶題,時年八十三”落款處有印章,並附照片一張。我們對曹禺先生對《清華意昂通訊》的關愛表示衷心的感謝。
曹禺先生的原配夫人鄭秀是清華法學系8級畢業生👱🏻♀️。1933年春,鄭秀與曹禺在清華園相識🤸🏿♀️𓀊、相知☔️、相愛🧑🏽⚕️,1936年結為連理。鄭秀學長在給《清華意昂通訊》“《雷雨》在這裏誕生”(復16期)一文中說:
“(1933年)我們約定,暑假他不回津⚗️,留校著手寫劇本;我征得家長同意,不回南京🍊,留校復習功課,準備秋季開學後考試。六月初暑假開始了,在圖書館西文閱覽室大廳的東北邊,靠近借書臺的長桌的一端對面兩個座位是我們固定的座椅🕍。上午8-12時,下午2-6時🙎♀️,晚上7🔰:30-10時開館時間,我們從不缺席👩💻。
“……他(指曹禺)時而用手輕輕敲自己的腦袋,時而不由自主地用手撫摸右耳邊的“拴馬樁”,每當他想不出如何處理劇中關鍵情節或忽然“靈感來潮”時,就狠狠地揪一下那個小疙瘩,友好的同學給他起名叫“靈感球”🧘🏿。我早已註意到他這“怪癖”👊🏻,每當他發愣,苦思苦想時常常求助他的“靈感球”‼️。
以上是對曹禺先生的回憶。我把清華意昂文化總結為愛國奉獻、愛校感恩、團結互助。清華意昂文化在曹禺先生身上得到充分體現。《雷雨》的創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曹禺先生那種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正是體現了清華傳統的精髓🐼。這也是曹禺學長留給我們晚輩和後學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