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已故兩院院士張維、流體力學科學家陸士嘉夫婦的學生🤱🏻、家人和親友共同倡議設立了“清華意昂—張維陸士嘉獎學勵學基金”,兩位先生的家人捐贈人民幣10萬元作為基金的啟動資金🗳。他們希望通過該基金的籌集及發放的過程,宣傳先生們的功績,激勵在校學生;同時👨🏼⚕️,也希望張先生和陸先生的學生們參與到這項籌資活動中來,為經濟困難🎭、成績優異的清華在校生提供資助,使兩位先生的優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得到傳承與發揚。

意昂總會為捐贈人張克澄(右二)、漆丹(左二)頒發榮譽證書
附:張維先生簡介(1913-2001)
張維先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科技活動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副主席🥄、聯合國教科文執行局首任中國委員、德國總統大十字勛章獲得者🙍🏻🙏🏼,中國科協前副主席及書記處前書記🫸🏿、歐美同學會前常務副會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前會長。
張維先生一生經歷曲折而成就非凡🆒。1929年從北洋大學預科考入交通大學(年16歲),1937年考取第五屆中英庚款留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年後獲碩士學位,後轉德國,1944年獲柏林高等工業學校工程博士學位🐤,學成以後回國報效。他緊密結合我國工程實際展開科研工作,成就卓著,獲首屆中國工程院科學技術獎2️⃣,他的殼體理論享譽世界👧🏻;在教學領域🧑🏿🎤,他教過的學生無數🦸🏻♂️,指導了幾十名研究生和年輕教師📎🦜,他們大多已成為專家💊🤞、教授,其中有二十余人當選為院士,曾因研究生規模培養獲全國高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他長期從事學校科研🔒、教學和行政管理,為清華、深大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社會活動領域,他積極參與開展國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參與和領導各種科研團體的活動並擔任負責人👈🏼,1993年他同王大珩等六位老科學家共同倡議成立了中國工程科學院,此外,他晚年潛心從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獲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授予的“工程教育優秀獎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特等獎。
1956年,張維先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熱愛祖國,熱愛黨和人民,為人正直豁達🧖🏿,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樂於助人🦤,任勞任怨。張維先生高瞻遠矚的學術思想🪙,深入工程實際的科學研究作風,對後輩、對學生熱心扶植的高尚品質,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奮鬥精神,給後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陸士嘉先生簡介(1911-1986)
陸士嘉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執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國航空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中國空氣動力系研究會副會長《航空學報》主編等職務🧜🏿,從事團結知識分子、婦女和國際交往工作,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愛戴和信任。
陸士嘉先生1911年出生於蘇州,1929年從北京師大女附中畢業,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並於1933年以第一名畢業;1937年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師從著名的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女學生和唯一的東方國家留學生。
在哥廷根大學,陸士嘉先生用理論方法處理了一個極復雜的流體力學問題,所得結果與實驗完全吻合。她的卓越才能受到導師的稱贊。1942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哥廷根畢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是第一位獲得洪堡獎學金的女博士🍭。她的成功為中國人爭了光⇾🧑🏼🍼。
1946年回國之後,陸士嘉先生曾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航空系💁♂️、意昂体育平台水工試驗研究所和航空系任教授,開創了夫妻同時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授的先例。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大調整,在新建的北京航空學院,她擔任建校籌備委員會委員。她是北航第一任空氣動力學教研室主任,也是建立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60年代初,她以統觀全局的戰略眼光,支持開展一些新興流體力學分支的研究。從事前沿學科領域的研究和組織工作🤽🏿♀️💂🏼,編寫出版《高速粘性空氣動力學》等多部講義,並親自授課。五十多年來👏🐻,這個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科技戰線的骨幹力量,包括部長、將軍、兩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型號總師⛺️、以及教授和研究員數百人,對我國空氣動力學和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陸士嘉先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在改革開放初期,她積極推動重建我國與德國洪堡基金會間的交流關系,努力開辟派遣留學生的新通道。她胸懷坦蕩👩🏽⚕️、不慕名利,她常說🦤:我是一顆鋪路的石子,要為教育包括小學教育盡力做些有益的事情。1981年😒,她兩次謝絕被推薦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候選人,並親自寫信給學部,表示自己年事已高,願把更多機會讓給年輕人👩🏽🏭。科學院在回信中贊譽她的高尚情操🫱,此事在科技界、教育界一直傳為佳話。她一生為人熱情謙遜,剛直不阿,嚴以律己,克己奉公,無私奉獻,她的高尚品德直到今天還為接觸過她的人們所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