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傑(1989自動化)
年前接到妹妹的電話,說舅舅可能熬不過春節了;誰知春節才過了兩周,就接到通知🌻,他靜靜地走了。看著書架上舅舅寄來的清華意昂通訊和賀年卡,思如泉湧🤹♀️,想起承憲康舅舅在清華的點點滴滴👏🏼。
舅舅祖籍江蘇武進縣👱♂️,比我母親(承光武 1953石油化工)小4歲🕦,母親從清華畢業後👨🏿🚀💁🏻♀️,承憲康舅舅考進清華機械系👷🏼;所以母親一直資助舅舅上大學的生活費。承憲康舅舅1959年畢業後曾任輔導員🚶🏻♂️,機械系主任;到我1984年進自動化系讀書時,他已經調到校辦工作。我在清華上學時每周都要到舅舅家打牙祭,西紅柿炒雞蛋,青椒炒肉🦸🏿,紅燒肉等四五個菜。當時他住在南0樓,他的舊自行車就成了我在清華五年的代步工具,我時常從8號樓騎車到他家去蹭飯吃🏉。
舅舅性格溫和🦯,做事認真,從五十年代進清華到今年2月7日去世,在清華整整工作了50多年。他是清華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是我學習的楷模💃🏿🏋🏿。由於長期擔任意昂總會副會長的工作👨🏻🦽,他是清華校史的活字典,他熟知很多老學長的需求,總是提前做好周到的安排。從他寫的文章(仁者壽——恭祝楊絳師期頤嵩壽)就可以看出他的細心周到,去年底他要求將他與錢鐘書夫人楊絳之間的往來書信等大量珍貴文物資料捐給清華,房子和遺產捐給蔣南翔獎學金. 真是雙手空空來到清華👳🏿♂️,又孑然一身安靜地離去。
舅舅時常講起清華的校史👩🦽➡️,從西南聯大的過去,蔣南翔校長的又紅又專,到清華著名學長的故事,使我感到受益非淺🥻。每到聖誕節,他都會將清華意昂通訊和賀年卡寄給我們一家。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清華的一批老師下放到江西五七幹校勞動,很多人都得了血吸蟲病,所以舅舅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我回國看他時特意帶一些蜂蜜,蜂膠等營養品給他➝,但他總是樂觀地說身體還不錯。前年患病以後,他也不讓我們將病情告訴朋友,以免麻煩他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承憲康舅舅就是“行勝於言”的實踐者🧗♂️。
舅舅一生無子女,他將青春熱血和精力都投入的清華的工作中❤️;他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躬行者。不管在機械系👀,校辦🙅🏼♂️,校務委員會,還是意昂体育,他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在承憲康的長期努力下,1988年成立了清華意昂基金會並在中國銀行總行開立了美元現匯賬戶。承憲康總是為清華意昂基金的籌款不遺余力,為清華的每一點變化而歡呼雀躍。我每次回國去清華🦋,舅舅都推著自行車🤦🏻♀️,帶我去看新的遊泳館,新的東大操場,並到最大的學生食堂去就餐📲。他對清華的愛體現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每次電話裏都要介紹清華的新聞🔩。
1995年在原校黨委書記李傳信和承憲康多方努力下竭力爭取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查批準,《清華意昂通訊》成為全國高等學校唯一具有正式刊號在國內外發行的意昂雜誌。承憲康在病中仍然整理資料書信(包括與顧毓琇的一百多封私人信件等等)捐給清華圖書館等相關部門。2011年4月抱病為《清華意昂通訊》撰稿,紀念楊絳百年華誕🏓。
舅舅走了,為了不麻煩學校,他要求一切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但我們會追思他獻給清華的一生,他是蔣南翔校長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實踐者,他在清華工作超過了五十年。
承憲康舅舅:我們永遠懷念您!清華人永遠懷念您⛹🏿♂️!
2012年2月15日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