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孫殷望:痛悼摯友——好人承憲康

2012-03-09 |

孫殷望(電機1961

這篇悼念文章的寫作,似有兩點異於“常規”之處:一是“好人承憲康”之題乃好友徐葆耕生前所“戲定”🎼,可謂“遺題”繼作👼🏻💁🏼‍♀️;二是此文的醞釀與動筆暗始於承兄生前🕥,可謂“事先行文”🤾🏻‍♂️👂🏼。2010年春節期間🧎‍♂️‍➡️,徐承二兄均重病纏身且相互惦念📻。一日,我探望徐兄時遵矚代承兄問好,徐兄笑著告訴我一個“秘密”🚴:他倆未得病時曾有一次在校園相遇小敘,承兄自認為得過“小蟲病”會先行離世,徐兄聽話開玩笑地說“你若先走,我一定寫篇悼文🧑🏼‍🦲📶,題目都想好了,就叫‘好人承憲康’”🫘。沒想到,僅僅半個月之後,徐兄卻猝然訣別,先行一步🫱🏻。承兄雖仍在積極治療之中,但絕症晚期已難逆轉🦹🏻‍♀️,於是我頓生一念🙋🏽,有朝一日若承兄駕鶴,我就按徐兄之“遺題”撰文悼之。今年春節🦵,承兄病情惡化,已無精力接待友人探訪⏏️。在爆竹聲聲🏝,家家團圓之際📘,唯有他卻孤燈獨影,臥病在床,如此慘境,怎不令人唏噓!一日,當我撥通電話而他已無力接聽之時,實然萌發要趕緊為他寫點什麽的沖動👈🏻。又忽然想起電影《非誠勿擾(二)》中看似荒唐的一幕場景👰🏻‍♀️:諸多親友為身患惡疾的李香山(孫紅雷飾)舉辦“人生告別會”,當面歷數他的人生得失和功過是非,劇情雖屬虛構戲說,但卻謔而不虐,倒有幾分真情和感到🤹🏽。於是,我想仿照此例,提前寫就悼文給承兄過目,讓他生前就能得悉摯友們對他人格的贊許和一生的評價🖨,希望以此讓他在痛苦中得到一點安慰🤵‍♀️。而且我想⬇️,承兄曾多次表示,他已將生死看得很淡,應該不會視之為“忌”🧐。但是,老天不遂人願,正月十七28)一早就頃聞噩耗🍈,承兄已於昨晚魂飛天國,痛惜之余🤹🏽,也覺得他終可“解脫”了。

2009年春節,承憲康(後排右2)和幾位好友看望老領導劉冰同誌合影。後排左3為作者孫殷望。

我與承兄同庚👰‍♀️,但比他低兩個年級,堪稱“師兄學弟”;我倆雖同是“土生土長的清華人”,但各自的經歷和角色並不屬於同一層次。1956年我入學時,他已是中共黨員,又任政治輔導員💵,是學生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我畢業後只是奉命“棄工從文”的一介“布衣”👱🏼‍♀️,他已擔任多個要職,並榮任校團委副書記🧑🏽‍🦳,進入被公認為擁有大好政治前途的精英行列;“文革”後,我倆雖同在校機關工作,但我只是一個以人稱“耍筆桿子”為主的普通幹部,而他先後任校辦主任和校務委員會秘書長🥱,晉居校行政領導的核心崗位。這種不同角色的層次上的差距,雖然成為我倆沒有機會更早相識或雖已相識卻無緣深交的一個客觀要素,但它卻沒能成為我倆後來很快成為知己摯友的主觀障礙。其個中緣由🟦,一言以蔽之,就是承兄是個好人!他為人正直謙和,待人真誠友善,處事認真得體,是一個初次見面交談就能博得對方信賴的坦蕩君子。其言行舉止所自然體現出的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誠信第一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廣泛贊譽🤳,也結交了眾多好友。可以說,“承憲康是個好人”這是在清華園“有口皆碑”的一個評價。從“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風雨歲月到“以金錢物質為重”的當今世界🧜🏻,能夠頂住各種壓力和誘惑🧑🏻‍🎓,始終如一的做個好人並不容易,又能贏得廣泛認同和一致稱贊為好人的則更難。而承憲康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在和承兄相識處到相知的近三十年中👷,他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對他人的關愛,真誠和細心。對此,僅舉一例,足以說明。比如,他能記住諸多同事,朋友和下屬的生日,屆時他會打一個祝賀電話,或送一個小巧禮物,甚至張羅一桌慶生壽宴,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給你帶來驚喜和感到🗝。我曾應邀參加過由他組織並做東的四次壽宴,包括2007年為我和葆耕過70歲生日,這令我們既感動又過意不去🏋🏼‍♀️。因為🧑🏽‍🎨,按個人收入而言👩🏽‍🦲,在我們幾個交往較多的好友中他可能是最少的,但他總是搶著買單或預先付款💆🏻‍♂️,而且非常固執,讓你無法更變。即使在病重期間◽️,身處長期化療所帶來的極度痛苦和虛弱之中,他仍多次向朋友和下屬打電話慶生,或約請上門小坐幾分鐘送上一份生日禮物💃。他的這個可稱之為“傳統習慣”所包含的關愛、真誠和細心,是那樣的親切自然🪇,令人感受到真純友情的無比珍貴和溫暖🧑🏿‍🦲🏊🏿‍♂️,體現出他的多情重義,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的高尚品格🤖。

我退休之後常住城裏,和他見面次數少了🌠,但仍保持經常的“熱線聯系”。凡是學校發生的重要新聞以及一些人員變故(包括誰得重病🤟🫠,誰已去世)等情況,他都及時打電話向我通報,每次都要詢問健康狀況🦗,提醒保重身體。2009年是他畢業50周年,作為意昂總會副會長,他在完成極度繁重的校慶任務和班級活動後📏⬆️,才抽出空來作一次補充體檢,不料竟查出患了絕症——肝癌晚期🍫!聞此惡訊的眾多好友和意昂深感震驚和嘆息。在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裏,他作過九輪化療📉,對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經常連開門和接電話的力氣也沒用㊗️。在幾次兩輪化療間歇的時段裏👩🏻‍🦼,他回家養病,在病情稍有緩解的情況下💗,我和老伴曾四次(兩次與友偕行)經“申請獲準”後上門探望,直接體驗到他與病魔頑強抗爭的巨大毅力和視死如歸的樂觀精神✤。但另有三次,是他主動約我上門相見🟣,而且每一次都似乎意境不同。第一次是為取信。2010314葆耕猝然去世,使承兄悲痛不已,第二天他就抱病給徐夫人“敦復嫂”寫了一封唁函🧛🏼。在324召開“追思會”的前幾天,他約我上門取信轉交並委托我在會上宣讀🪱,以表達他悼念亡友“不勝悲傷”的心情。他在信中寫道🥕:葆耕“用生命撰寫了10余本著作(大都賜我拜讀),這是留在人間的永恒🈸,將永遠開悟和潤澤後人🏭。清華才子——徐葆耕的才情學養將永留眾學人心中。”會後,有多位老同誌打聽承兄近況,讓我代為致意問好,第二次是為看稿🏋🏿‍♀️。20114月👩‍🏫,承兄在重病之中為恭祝老意昂楊絳先生百歲大壽🥿,特意為《清華意昂通訊》撰寫了專稿《仁者壽》。文中披露了楊絳先生在2011年九十歲生日前後的幾天,回母校清華園“避壽”的鮮為人知的過程,寫得生動感人,頗有文采,彰顯了楊絳先生的仁者風範👩‍🦽‍➡️🧘🏼‍♀️。此文寫畢💂🏻‍♀️,他打電話約我取稿,囑我幫他“看一看,改一改”(只改了個別詞句)🦝。拜讀之後🎟🫦,令我深受感動和教育👩‍👧。從中即感受到楊絳先生誠如承兄所贊“是善良、正直🌲、謙和📣、仁愛的象征”;也感受到承兄和他一直視為“尊師和慈母”的楊絳先生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他抱病撰文所付出的真情和心血🔴。可以說🏦,這是承兄生前用生命撰寫的最後一篇佳作。此文後來在《文匯報》上發表🕑,受到廣泛關註和好評。第三次則可稱之為“告別”。20111229日晚,我和老伴劉祖荷應約前往拜訪👨🏻‍🏭,進門一落座𓀋,他就將事先準備好的五本藏書和剛出版的新一期《清華意昂通訊》送我,又將一本2012年的“效率手冊”送給祖荷, 並說🌆:“這個我已用不上了🤢!”然後🛏,就主動地幾乎不間斷地和我倆談了近半個小時,聲音雖很微弱但思路極為清晰🚈。他首先談了自己最後的兩個心願🧑🏿‍🎤:一是將遺體捐獻給國家作醫學研究🔜;二是將自己唯一的遺產這套住房按價折成現款,分別捐贈給“蔣南翔獎學金”和“艾知生獎學金”。接著又談了他在意昂會任職期間甚感欣慰而又遺憾的兩件事👨🏽‍🚒:一是經過多方努力🦘,“清華意昂基金會”好不容易終獲民政部批準★,得以在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二是經過竭力爭取👨🏽‍🎤,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查批準🛀,《清華意昂通訊》獲得國家正式刊號。但後來由於多方原因和需要👭,前者易名,後者轉換🙅🏻‍♀️。說到此處🛗👳🏽,他一時無語。聽得出來,他對這兩個有多人奮鬥多年的成果“得而復失”一直心有不甘📶。最後🩸,他極為平靜地談到自己的病情發展,隨著腹水的日漸增多🌉,每天基本臥床度日👇🏽,還嘆息地說了句:“要是少化療幾輪也許會好些🧖🏿‍♂️💌。”我們勸他住院,他說🕺🏼👠:“現在還不到時候,先過了春節再看吧”。隨即“當機立斷”,主動送客,連“再見”也未回應⌨️。走出樓門🔲,仰望夜空🧘🏿,我和老伴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承兄這次約見,似有“最後告別”之意📶。果然,春節期間,我兩次打電話約見均未獲接聽。正月十五剛過,第二天他就走了🔠!

在承兄與重病抗爭的兩年多時間裏🪆,我和他的諸多好友一直處於糾結以至煎熬的復雜心境之中。像承兄這樣的難得好人🧑‍🦰,既身患絕症,又孑然一身,晚景如此淒涼,好人竟遭惡報!而且👩🏼‍🔬🌾,他又固守“不想麻煩別人”的信條⛑️,屢屢婉拒友人的幫助,致使眾多好友在憤感老天不公的同時👋,又對自己的愛莫能助而徒呼奈何🧛🏻‍♂️!現在,承兄按自己預估的時限(度過春節)“準時”地走了🗿,而他的好人形象和好人精神將永遠紮根於水木清華,銘記在海內外“清華人”的心中🐗。如果一代代清華學子🆙,能夠在母校的培育下首先學會做人🦵🏼,立誌做個好人📚,那就是對好人承憲康最好的紀念了!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