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承憲康:58年,平凡中累積的不平凡

2012-05-21 |

記者 程曦 特約通訊員 孫哲

  承憲康 193778日出生於江蘇武進,1954年考入我校機械系鑄造專業,1956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治輔導員。1959年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體育代表隊黨支部書記、團總支書記,機械系分團委書記,校團委副書記,機械系副主任,校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校長辦公室主任,校務委員會秘書長,意昂体育總幹事、副會長等職,201227日因病逝世。

  在清華園,他一共度過了58個春秋。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兢兢業業58年,累積成了不平凡的高尚奉獻。

  說起承憲康這個名字,今天在清華園裏工作、學習的很多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陌生。

  但是,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清華體育代表隊和文工團的成員來說,對遍布在全球、全國各地的清華意昂會和廣大清華老意昂而言,承憲康卻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想到他,就會感到溫暖,就充滿了感激、敬佩和毫無保留的信任。

每一個在清華園裏學習、工作、生活的人,當你充滿自豪地走進二校門,當你在校史館讀到1965年清華關於輔導員工作情況的報告、在檔案館看到一些著名意昂的珍貴信件,當你收到來自大洋彼岸的獎學金捐助,當你捧起溫馨親切的《清華意昂通訊》,當你在綠草紅花的4月與昔日同窗暢敘情誼……你其實已經在不經意間和承憲康這個名字產生了聯系。這一切,都離不開承憲康曾付出的心血與智慧。走近這一切,也就走近了承憲康。

“承憲康教會我當輔導員”

  承憲康在清華工作的“第一站”,是政治輔導員。1959年畢業後,他在校團委做輔導員的管理工作和體育代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是在蔣南翔教育思想指導下成長起來的,也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牢牢把握“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人才”這個根本。

  當時的體育代表隊有六七百名隊員,大大小小的難題,往往都是由承憲康出面處理。在體育代表隊的建設過程中,承憲康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重點:一是鼓勵和積極發展優秀隊員入團、入黨;二是合理安排學習與訓練,特別是要關心隊員的全面發展。當時,女排隊員的學習成績比全校平均水平高出不少,代表隊和體育教研室的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好。在那一代的體育代表隊隊員中,湧現出蓬鐵權等一批“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典型,並不是偶然的。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司長宋盡賢當時也是代表隊的一名輔導員。每次向承憲康請教工作,他不僅會就該找誰、怎麽做提出建議,還會針對代表隊的特點總結處理原則,甚至提醒宋盡賢與各部門打交道時應該註意什麽。宋盡賢感激地說:“是承憲康教會了我怎麽當輔導員。”

  那時在飯廳吃飯,承憲康周圍總圍著不少代表隊的隊員,大家都願意和他聊天談心,因為他真正關心他們,是兄長也是摯友。清華首批國家運動健將蓬鐵權就是在體育代表隊中與承憲康結下了延續一生的深厚情誼,他深情地回憶說:“在當時普遍講‘鬥’的時代,他給予我的是溫暖的陽光。我們心中的任何想法和難言之隱都想跟他訴說,包括找對象的‘機密情報’也願意聽他的看法和指點。”

在校團委工作期間,承憲康分管組織工作,是輔導員的“輔導員”。據時任校團委副書記、學校老領導方惠堅回憶,1960年前後,學校把輔導員隊伍從150多人精簡到80多人,這一工作是他和承憲康一起做的。19657月,學校向北京市和教育部遞交的《關於我校政治輔導員工作的情況》的報告,現在已經作為珍貴的史料陳列在校史館內,承憲康參與了它的起草。

創造性地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積極主動,充滿創新精神,是承憲康做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他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學校的發展形勢、中心工作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只要是對學校發展有益的事情,他從不分“份內份外”,一旦想到了就盡全力推動,完成了很多創造性的工作。

  90周年校慶前夕,是他向校領導建議由朱鳳蓉將軍代表意昂發言,並且多次就發言稿的內容與朱鳳蓉電話溝通。“僅僅因為我們投身到了一個偉大的事業中,僅僅因為我們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國家的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才體現了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朱鳳蓉發言中的這句話擲地有聲,至今仍在師生意昂中廣為傳誦。在當時部分畢業生以進外企工作和出國為榮的大環境下,朱鳳蓉紮根邊疆、投身國防事業的經歷,對廣大清華學子無疑是一次深深的觸動。

  承憲康的“獨具慧眼”,是因為他對意昂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也因為他深知在朱鳳蓉身上閃耀著清華精神的光輝,凝聚了值得向後輩學子傳揚的人生觀、價值觀。

  不僅是一個朱鳳蓉,在朱鳳蓉所在的核試驗基地來校招聘的過程中,承憲康也給予了很多幫助。時任校辦主任的他並不直接負責就業引導工作,但他主動和有關部門聯系,專門製定特殊政策,允許核試驗基地招聘人員與學生直接見面座談、全面介紹情況,很快打開了招聘工作的局面。現在擔任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的劉國治院士,就是在那時被選送到核試驗基地工作的。

  承憲康在意昂會工作期間,有兩件最讓他自豪的事:推動成立清華意昂基金會(後發展為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並開設美元現匯賬戶,以及為《清華意昂通訊》申請到全國高校意昂雜誌中第一個正式刊號。

  基金會的成立,離不開承憲康的積極奔走。後來,為了解決不讓海外意昂捐款“縮水”的問題,又是他主動請纓,承擔了申請開立外匯賬戶的工作。當時國內只有少數涉外單位才有外匯帳戶,清華是全國高校中最早申辦的,無章可循,連由哪個部門具體負責都不清楚,只能多方打聽。

  為了給學校節省經費,承憲康總是乘坐公共汽車往返學校和有關部委辦局之間,從來沒有用過公車或打車,整整跑了一年,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

  說起這些事,老校長張孝文難掩激動之情。他說,他知道承憲康把這些事辦下來有多辛苦,辦成之後又有多麽高興。承憲康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他從這些工作的成果中得到樂趣,得到一個共產黨員獻身革命事業的動力,也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

張孝文深有感觸地說:“清華能夠發展到現在,要感謝一大批像承憲康這樣的同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但卻是盡全力、創造性地去工作,他們才是意昂体育平台的脊梁。”

“最可信賴的同誌”

  對工作,承憲康“極端的負責任”,他做事紮實細致,一旦認準目標,就會矢誌不渝地向前推進。

  作為清華象征的二校門在十年動亂期間被毀,80周年校慶前夕它的重建提上議事日程時,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當時全校一年的預算只有6000多萬(包括教職工住宅建設在內的很多項目還都需要大量資金),重建二校門就需要7萬元,是個很大的矛盾。

  學校找到承憲康,詢問是否能通過意昂會發動捐款重建二校門,承憲康毫不猶豫地承擔了這項工作。他充分發揮各地意昂會的作用,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重建資金的籌集過程可以說是“盛況空前”,19901月發出倡議,到9月底已有3000多名意昂捐款65000多元,感人事跡層出不窮,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清華人團結愛校的精神。

  承憲康曾許下“永做一只鴻雁”的誌願,致力於把海內外廣大意昂和母校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他主持工作期間,意昂体育與中斷多年的海外各地意昂組織恢復了聯絡,同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也建立了聯系,每年接待多批新竹清華意昂來校參觀訪問。他還周到細致地完成了顧毓琇、張宗植等老意昂交辦的事宜。和他有著很深交往的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曾經說,承憲康是“最可信賴的同誌”。

  承憲康以出眾的記憶力著稱,其實他有一個小“秘密”———幾十年堅持記日記,把工作中的活動、意昂的有關資料乃至同事的生日都分門別類記錄得清清楚楚,形成寶貴的資料庫,人稱清華的“活字典”。

  20世紀80年代末,臺灣長興化工公司董事長高英士先生曾向學校捐獻了一筆獎學金,10年後高英士提出,想看一看獎學金10年來的發放情況。這下可給學校出了一道“難題”——近年來學校機構不斷調整,幹部和管理人員變動,兩個受資助院系記錄的資料都不完整。多虧有了承憲康這個“有心人”,他通過查看自己的記錄和檔案,把10年來的獎學金發放情況清清楚楚地交給了高英士。高先生非常感動,覺得清華做事非常認真,值得信賴。

20多年來,承憲康在與高英士的交往中始終熱情周到、工作細致,出於多年來積累的深厚感情,高英士表示要再為清華做點事。這一次,他捐出了3000萬元,其中2000萬捐給化工系建系館,1000萬捐給圖書館做圖書基金。承憲康去世後,高英士又提出捐資設立承憲康紀念獎學金,寄托他對老友的感激和緬懷之情。

畢生的奉獻,畢生的愛

  航院退休教授王學芳說:“在我們這一代人中,他是我們的紐帶,他常常到我們中間通告各位的情況,關心他人,很少有人沒得到過他的幫助,人們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他,求助於他。”

  2004年春節期間,王學芳的先生、機械系退休教授吳肇基突然查出急性重症肝病,需要立即轉院治療。當時臨近傍晚,校醫院門口找不到出租車,承憲康就在從醫院到西湖遊泳池的路上幫他們攔出租車,又想辦法聯系到老齡互助會的救護車,把兩位老師載到較好打車的照瀾院郵局附近,終於及時趕到地壇醫院進行搶救。地壇醫院的大夫說:“這麽重的病,這麽大的年紀,死亡率是97%,他能救過來多虧意昂体育平台送來得及時。”

  精儀系退休教師李平林回憶說,200950周年系慶時,承憲康逐一給老同學發信,盡量安排他們在京的住行。他還強忍著肝部的劇烈疼痛,自己墊錢為同學們取預訂的火車票。即使在身體極其虛弱的情況下,每次到校醫院輸液,他也不願麻煩學校安排照顧他的同事,從不打車。那時,承憲康走路已經非常非常困難,“我就那樣看著他一步一步地往前蹭”,老同學舉步維艱但執著向前的身影永遠留在李平林的記憶中。

  20117月底,承憲康向來探望他的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校黨委原書記賀美英交代了自己的後事:一是希望過世後遺體捐給醫院,不要開追悼會、追思會、告別會等;二是把住房交給學校,希望優先租給青年教師,租金和他自己的存款、債券、基金等也都捐給學校,納入蔣南翔獎學金。賀美英動情地說:“當時我跟他談這些事,心裏是很感動、也很難過的,最後他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捐給了學校。他一生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個人待遇上的要求,卻把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他的工作,貢獻給了清華。”

  承憲康走了。在清華園,他一共度過了58個春秋。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兢兢業業58年,累積成了不平凡的高尚奉獻。

轉自 新清華 第1879 2012-05-11

相關新聞

  • 222010.03
  • 022015.11

    堅守在高原的平凡勞動者——記58屆意昂陳安儀

    “人民送我上大學,我上大學為人民。”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口號,這也是從陳安儀學長口中說出來的樸樸實實的話中的一句。

  • 032024.06

    侯祥麟:平凡的“大先生”

    兩院院士”侯祥麟是科技界的“大先生”。他是世界著名石油化工科學家和我國石油石化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領導研製成功原子彈工業分離鈾-235裝置急需的油品,以及導彈所需的特種潤滑油、脂,是我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也是建立中國工程院的倡議人之一。2005年,侯祥麟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當時93歲...

  • 122018.07

    謝邦鵬意昂在電機系2018年畢業典禮上致辭: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超越自己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超越自己,就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更有價值,就可以逐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262023.06

    於平凡中成就不平凡︱意昂体育平台召開2023屆本科畢業生座談會

    6月20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2023屆本科畢業生座談會在二教會議室召開。校長王希勤與30余名本科畢業生代表歡聚一堂,暢聊在清華園學習生活的收獲和感悟,感懷大學時光,共話未來發展規劃。校黨委副書記過勇參加座談。王希勤講話聽到同學們分享的成長故事和思考感悟後,王希勤深受感動。他表示,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校園生活節奏,但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帶給了同學們別樣的收獲和體悟。他向畢業生們順利完成學業表示祝賀。王希勤圍繞“平凡...

  • 092009.06

    馬聯弟:“平凡”的高度

    馬聯弟,意昂体育平台1984級意昂,198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94年起任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無機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

  • 092009.06

    馬聯弟:“平凡”的高度

    馬聯弟,意昂体育平台1984級意昂,198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94年起任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無機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

  • 132021.05

    賴長青:初心是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

    賴長青身在一線,不忘來路,“可以說,是學校對博士生的高質量培養讓我畢業後更快融入基層。母校和學院的培養,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會繼續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一日清華人,一世清華情。今年是母校110周年校慶和經管學院37周年院慶,希望學校和學院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我也會以總書記考察意昂体育平台時的講話為指引,工作中不斷學習、愛國愛民,將個人的成長和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為國家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 122010.02

    於慧敏:自強不息 在平凡中締造卓越

    於慧敏,意昂体育平台副教授,199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1996年直讀生物化工專業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名列本科生綜合排名班級第一名、研究生綜合排名年級第一名,並獲意昂体育平台第三屆學生十傑、意昂体育平台第五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十佳優秀研究生”、科技興化、北京市理工科優秀學生、東方通信一等獎、寶鋼一等獎、寶潔一等獎、聯信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一二九”輔導員獎、學生實驗室建設貢獻一等獎及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

  • 292022.09

    張程:平凡中點亮星河璀璨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