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承有道》,2020年10月31日-11月4日,清華園裏讀經典•意昂名人故裏行《家國君子》主題文化尋根活動線下首站開啟。我們走進了無錫👨🏿🌾、嘉興、紹興💁♂️、杭州,走進長三角,來到了錢王祠、東林書院☝🏼、走進了錢鍾書、錢穆、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的故裏故居、祠堂母校,聽了錢氏家訓、讀了《國史大綱》,尋找平凡故事,深度挖掘清華有“錢”人家的文化寶藏。特別感謝清華無錫意昂會、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初九學舍、東林書院等單位師友們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幫助。本文為活動圖文回顧。
一👮🏼、無錫站
10月31日早八點半,清華園裏讀經典工作組團隊與意昂們成功匯合,短暫的交談後✔️,便開啟了為期兩日的行程。無錫站的行程共有十余位意昂体育平台無錫意昂會的意昂參與,其中有7位“70”或“80後”老學長🔳。無錫站首日行程為參訪錢穆錢偉長故居、錢穆舊居👲🏽、錢鐘書故居🍅、顧毓琇故居🧎🏻♀️➡️,次日東林書院會講,學長們表示十分期待接下來的參訪✳️。

我們參訪“錢穆、錢偉長故居”的行程中,拜訪了錢家後人並進行座談💒,深入了解錢氏家風與家訓,座談結束時贈送他們清華君子紀念章以及清華相關刊物,以感謝他們的傳承與守護。與此同時,在故居前我們還誠敬地向錢穆、錢偉長兩位前輩行拜揖禮。


後又移步蕩口古鎮,參訪錢穆舊居。錢穆自幼因求學,其父母以孟母擇鄰的方式,慕名而來蕩口讀書。蕩口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當日下午我們來到錢鐘書故居進行參訪,專訪錢鐘書先生堂侄女錢靜汝女士,參加《商埠春秋》新書發布會。錢靜汝女士的爺爺錢基厚,與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是孿生兄弟,錢靜汝女士是錢氏祖屋最後的“守門人",當日專訪錢靜汝🧫,聽她講述錢家的故事與傳承。



距離錢鐘書先生故居不遠處便是前清華工學院院長顧毓琇先生的故居。紀念館著重從顧毓琇先生的生平簡介🧑⚖️、科教泰鬥、文壇大家、成才之路🥇、愛國情深五個部分詳細記述了這位學術大師的動人傳奇故事,令人感佩。

晚上,來到初九學舍,與清華學長們座談“從無錫到清華的文化傳承”🧙🏼♀️。意昂們分別分享了當日行程感悟👎🏻,也結合自身經歷💆🏻,與大家談了談他們眼中的清華人文精神。原江南大學陶文沂校長、錢廣益、錢永江、錢煒坤等無錫錢镠研究會的專家學者與會分享了錢氏族人文化研究與錢氏家訓傳承事跡。


次日上午,清華意昂名人故裏行走進了無錫東林書院🩸,在東林書院道南祠開設專題雅集會講👰🏻。本次會講全程由意昂体育君子文化發展項目暨清華園裏讀經典工作組總幹事徐林旗主持,特邀初九學舍山長張道林、東林書院院長榮駿炎🚴🏻♀️、華南農業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唐元平、河南先鋒國學院院長侯超、中國評劇院作曲林清和開展會講,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孫弋演奏古琴👷🏽。本次會講緊密貼合家國君子主題,既聚焦小我💈,也放眼天地🤾🏽♀️;既註重修身齊家,又關註民族崛起🧑🏻💻,體現了千古中華讀書人的前赴後繼👦🏼🤞,無問西東。本站活動無錫站在歌詩雅樂中結束▫️。

二、嘉興站
本站行程如下:11月2日上午南湖紅船革命紀念館遊學,下午曹雲祥校長紀念館參訪、《以身許國圖》珍藏版捐贈儀式、徐林旗《傳統文化視野下的清華人文精神》專題講座、“獨上高樓”專題座談👧。
11月1日晚,清華園裏讀經典工作組抵達嘉興。次日晨🪨,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智庫中心的李繼春主任和劉建濤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踏上了南湖問道之旅☝🏿。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湖上的一艘畫舫中完成了最後議程🈲,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一條小船👨🏻🔬,誕生一個大黨👂🏿。重溫崢嶸歲月九十余載🎳😲,先輩們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始終鼓舞著我們繼續前行🤰🏿。

(南湖合影留念)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研究院內修設了曹雲祥校長的紀念展室👩🏽🎤。曹校長是清華學校第五任校長,是積極推行科學管理的領軍人物,他主持辦起了清華國學研究院🧑🏽🎨,延致通儒,如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導師,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溝通🦎👩🏽✈️,大大提高了清華的學術地位和影響🪢。
走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濤親自引領我們參觀了研究院展廳、以及曹雲祥紀念室🙎🪙,學術中心副主任張海戈老師詳細的為我們講解了曹雲祥生平事跡。在此👡,同行師友除了稱贊研究院現代化的設施以及展廳內的科技成果,更被其人文情懷所感動🪳。


“以藝術家巧奪天工的畫筆👰🏽,探索清華園人才輩出的奧秘”,清華園裏讀經典工作組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進行了《以身許國圖》珍藏版捐贈儀式。由意昂体育君子文化傳承發展項目總幹事徐林旗老師代表捐贈,該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濤代表受贈並回贈“南湖紅船”模型,智庫中心主任李繼春主持捐贈儀式👨🏭。

(以身許國圖捐贈儀式)
意昂体育君子文化傳承發展項目總幹事徐林旗老師《傳統文化視野下的清華人文精神》專題講座,徐老師從《以身許國圖》背後的故事出發🔍,結合意昂体育平台的悠久歷史和歷代清華人的奮鬥歷史👨🏼✈️,從傳統文化的視野解讀了他眼中的“清華人文精神”🎎,剖析了清華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講座尾聲,中國評劇院作曲✧、清華園裏讀經典明師工作坊林清和老師與其學生楊愛微吟唱了《詩經》節選🧥。



(講座現場)
王國維先生室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曾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出這幾段名句來講做學問的三境界。今也十分榮幸的在長三角院見到了來自王國維先生先生家鄉海寧市的師友🦸🏻♀️,他們是海寧市文聯副主席楊建忠先生🫵、王國維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學海先生👏🏿、王國維研究會會長劉培良先生,並與其共同座談“人生三境界”🚴🏿♀️,聽他們說王國維先生的學術和家事👩🏻🦯➡️,會後,徐林旗老師代表工作組贈送海寧師友清華君子紀念章。雖因故居大修,未能親至王國維先生故居,但接到了海寧諸師友熱情邀請🏛🏄🏻,相信相約海寧再話國學經典,不遠🈯️。



三🚵🏿♂️、紹興站
紹興站行程如下🩸✦:11月3日上午棲鳧村錢三強出生地參訪、參觀古越藏書樓🤽🏼♂️,11月3日下午紹興名人館、羅家倫祖宅參訪及座談👱🏽♀️。
棲鳧村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鑒湖鎮行政中心南部,由棲鳧和瓜山兩個自然村合並而成。這裏是清末著名藏書家徐樹蘭的故鄉🧞♂️👨🏽🔬,也是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出生地。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徐樹蘭的外孫女婿💛👼🏻,錢三強出生在的徐家洋樓正是錢三強母親的嫁妝。如今在這破敗的建築裏⛹🏽♂️,不難看出它曾經的雅致,我們常說沒有什麽能敵得過時間🤦♀️,就像建築會破敗、村莊會荒涼,但那被土地滋養的精神,會永遠留在歷史的記憶中💅🏻。

古越藏書樓是清末徐樹蘭創辦🚉,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它的誕生👰,被認為是我國封建藏書樓時代的終結和近代公共性質的圖書館發端的重要分野🕥。

(古越藏書樓)
我們走進紹興名人館🤷🏿♀️,了解紹興名人背後的故事。紹興名人館以歷史為軸線,展示了5000多年來紹興歷史上最著名的150位名人,紹興名人館講解員王玲為清華園裏讀經典團隊講解了多位錢家名人🔏。

(紹興名人館)
羅家倫是國立意昂体育平台第一任校長,祖籍浙江紹興柯橋錢清鎮江墅村。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者,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意昂体育平台在羅家倫校長的管理下⚉,實現了男女同校🙍🏼。我們來到江墅村,據村領導介紹🍃,村裏計劃在羅家倫祖居旁建設羅家紀念館,歷史需要記憶。

(羅家倫祖居)
四、杭州站
杭州站行程如下:11月4日上午錢學森故居👴🏿、錢王祠。
杭州站是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上午九點,我們來到了錢學森故居😚。錢學森故居屬於杭州市文物保護點🧑🦯,錢學森在這裏度過了3歲之前的幼兒生活。故居建築為木結構,坐南朝北,白墻黑瓦,主色調為老紅色,一樓正廳匾額上,“克勤克儉”四個大字,是錢家的家訓。二樓突出了“家”的溫馨和親切🧘🏿,錢學森的書房中,安靜擺放的筆墨紙硯👾🏌🏼,更是有著“江南書香門第”的獨特氣韻👨👨👧⚫️。


在鄰居們眼中🌡,幼時的錢學森是個“神童”💁🏼♂️, 能背誦上百首詩詞👩👦👦,還能心算加減乘除。而在錢學森的記憶裏,這與父母的悉心栽培分不開。父親錢均夫博學多才,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為家庭營造了寧靜的文化氛圍與求實精神”,是他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章蘭娟“是個感情豐富💃🏽、純樸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個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引導孩子行善事的母親🏃🏻➡️🍬,她的慈愛之心給了我深遠的和連綿不斷的影響”👰♂️。錢母不僅擅長針黹刺繡🍄🟫👨🏻,更有出色的記憶力和計算能力,她的啟發教育,培養了錢學森高尚的品德與勤奮的習慣。墻門深處好家風,中國人的家風家教如此體現🧙♂️。

(合影留念)
進入錢王祠,沿著青石板甬道前行📭,穿過五座牌坊,眼前驀然豎立著一座錢王塑像💁🏿♂️。他氣宇軒昂👷🏼♂️💫,一身正氣,身披盔甲,怒目前方🙅🏼♂️,使人不得不敬畏三分。錢镠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現在半白半文版《錢氏家訓》💁🏻♂️,是清末舉人錢文選采輯整理過的,《錢氏家訓》是一部飽含修身處世智慧的治家寶典。《家訓》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是錢氏家族的珍貴歷史遺產💂🏿♀️,亦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傳家寶。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這個家族始終一脈書香綿延,代有人才湧現🧑🏼🔧。

(錢氏家訓)


(合影留念)
《錢承有道》活動一路走來👯♂️,於杭州錢王祠,結束《錢承有道》之行🌭。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因人而鮮活💇🏿,亦因人而傳承🧑🏿💻,所傳承文化之真精神🧑🧑🧒🏅,本是人人具有,踏實履踐的人在他們的生命中散發出光輝,這些人稱之為君子。“清華園裏讀經典•意昂名人故裏行《家國君子》主題文化尋根活動之錢承有道”圓滿落幕,期間遇到的諸位師長,目睹他們接續文化之實踐🟧,令人感佩。感恩諸位一路同行同道!
攝影:楊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