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詹姆斯在做農活。受訪者供圖
已在中國生活15年的詹姆斯·威姆斯(James Wemyss)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溫世傑”,目前在重慶一家租賃企業過著西裝革履、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但在中國社交平臺上,他的另一身份“馬大哈”更為人熟知,活躍於農村的勤勞小夥形象引得百萬網民為他點贊千萬次。詹姆斯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稱,盡管自己過著“雙面人生”,但他更想向大眾傳遞“接地氣”的生活方式。
詹姆斯1981年出生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從小,父親常帶他去唐人街吃中國菜,奶奶熱衷收集中國工藝品,讓他逐漸愛上中國文化。求學期間,除了拿到環境科學和國際商務雙學位,他還去到華盛頓孔子學院學習中文。2006年,詹姆斯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此後便在中國紮根。2014年,詹姆斯被派駐至重慶工作。
跳舞、沖浪、健身、騎自行車、打羽毛球……詹姆斯的興趣愛好廣泛。他說,自己“喜歡未知”,剛來中國的前五年,他常常在周末一個人旅行,遇到航班取消,那就再選一個可以到達的目的地。無計劃的旅程裏,“好奇”不僅讓他飽覽中國各色風情,還培養了他的“中國胃”,魚頭、牛蛙、毛肚、肥腸等曾經“聞之色變”的美食如今都是他的“最愛”。
2019年,詹姆斯與“川妹子”小林因探戈舞結緣,便在山城安了家。小林與外公外婆有深厚的感情,每逢假日或周末,都要去到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的農村看望老人。其實,詹姆斯對“農村”並不陌生,在美國,他爺爺奶奶也居住在鄉村裏,他偶爾幫忙打理草木。首次入村,詹姆斯驚嘆於中國農村的別樣風景,“美國一個村兩三千人,中國是兩三萬人,人口密度大消費就降低了”“要幹的農活很多樣,每次去都有新工作”。
“我在中國生活很快樂。”詹姆斯說,他從骨子裏熱愛鄉村生活。他身穿圍裙、腳踩膠鞋、頭戴鬥笠、背上背簍,主動深入農田,跟著老人學習插秧、刨地種菜、采摘蔬果、磨豆腐、取蜂蜜,甚至劈柴挑糞、餵豬養雞、犁田耕地、開著農用車載貨、推起板車搬磚……

圖為詹姆斯在鄉村。受訪者供圖
詹姆斯告訴記者,在快節奏的當下,“陪伴老人”已被很多年輕人忽略,“我身邊的重慶朋友,有些要好幾年才回去探望一次”。對他而言,聽老人講述過去的事是有趣的,他也倍加珍惜與老人相處的日子,“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他與老人的關系,在頻繁互動中愈發親密。
在詹姆斯的帶領下,老人們學會了看電影,生活多了一分樂趣,還第一次坐飛機去柬埔寨旅行,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詹姆斯說,婚姻給了他安全感,更教會他責任感。在海外旅行時,自己就像個“大管家”,需要安排好所有相關事宜還兼職翻譯,雖然“累”,但他甘之如飴,“下一站,要帶老人去北京走一走”。
2020年國慶期間,小林將詹姆斯在農村幹活的視頻上傳至中國某短視頻應用上,以“馬大哈的快樂生活”展現洋女婿的中國鄉村體驗。詹姆斯“手腳麻利”“接地氣”“反差萌”的形象被網民稱贊為“中國好女婿”,不到一年時間,已吸引百萬粉絲。
“取名馬大哈,是因為我老丟三落四。”詹姆斯表示,目前其短視頻賬號內容均由妻子拍攝、製作,因為是原滋原味的生活記錄,所以題材相對隨意。網民的熱捧令他們深感意外,也給了他們繼續拍攝的動力。目前賬號已發布的400多個視頻裏,除了60%以上的鄉村紀實,還增加了“育嬰趣事”“重慶方言”等生活化內容。
詹姆斯自述,他喜歡簡單的生活方式,不追捧奢侈品,只喜歡本真的淳樸。他的願望是,退休後擇一村莊,與愛人相伴到老。自媒體賬號“火了”,他也未將“網紅氣息”帶入現實生活。

圖為詹姆斯在工作中演講。受訪者供圖
談及未來規劃,他說,將在保持真我的同時,花更大力氣深耕職業領域。詹姆斯是一名數據分析師,工作內容與大數據息息相關,為更好地迎接產業機遇,他正在報班學習編程、自學重慶話、嘗試中文寫作,“是個很大的挑戰,但也很有意思”。
采訪中,不斷有路人認出“馬大哈”,催更、合影,詹姆斯都笑著應允。記者追問,未來是否會把自媒體賬號商業化、團隊化。詹姆斯冷靜地說,會以平常心看待網絡世界,不讓它過多地影響甚至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兩年後,大家若還喜歡‘馬大哈’,那當然非常好。但我的生活還要繼續,對嗎?”詹姆斯如是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