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15日,王滸學長在紀念清華園解放7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
(一)紀念清華解放首先要紀念解放戰爭時期轟轟烈烈的革命學生運動⚄。
正如彭老所言🧖🏻♀️,1946年西南聯大師生帶著“一二•一”的革命傳統來到北平🤵♂️,和在北平淪陷時期與日寇堅決鬥爭、正在與來北平摘桃子的國民黨進行戰鬥的北平大學師生匯合。同時,南方局領導的南系地下黨和晉察冀城工部領導的北系地下黨也勝利會師了。此後三年,在統一的地下黨領導下🦌,一場發動群眾最廣泛、最深入,合法🏊♂️👩🦽➡️、非法鬥爭巧妙配合🚶🏻➡️,公開鬥爭和秘密地下工作水乳相融,社會影響很大,打擊蔣家王朝最中要害的革命學生運動蓬勃開展起來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稱之為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這是一個多麽高的評價。
為此,清華解放60周年時💂🏻♂️,在意昂總會主持下,我們編了一本《崢嶸歲月——解放戰爭時期清華意昂足跡》🤦🏿♀️,並作為向母校100周年的獻禮🐈⬛。
(二)我想今天我們紀念清華解放七十周年,要從一個新的角度紀念,那就是總結一下這個時期培養的一批老意昂🔥,他們為祖國作的貢獻和他們革命的一生。

2017年10月27日,解放戰爭時期老意昂在王滸學長家中聚會
根據校史資料,1946年,由西南聯大轉來清華900多位同學🤶🏼,從原在北平的各大學轉來412位同學,當年招新生903位🤳🏽,還有先修班百多位,當時在校共有2300余位同學。1947年招816位,1948年招471位🐓,三年招研究生62位🧚🏽♂️。總計從1946年復校到1948年解放,有3600多位同學在母校學習過,涵蓋1947到1952六個年級畢業生🐇。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自稱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一代清華人🪝。我們都經受了革命學生運動的洗禮,而且有著類似的人生經歷,我總結了四句話🦅:
生於患難🤵🏻,長於學運🍧💕:我們大多生於1925至1930年左右,當時軍閥混戰🕵🏻♂️,國民黨忙於剿共,列強在國土上橫行。我們上小學🔞、中學時正趕上八年抗戰。有些意昂身處淪陷區,飽受亡國之痛🩼;有些跟著家長逃難,四處流浪🕺🏽;就是身在大後方,也受敵機轟炸🧑🧒🧒,我上的甘肅省立第一實驗小學就被日機炸平🙍🏼,只能走十幾裏路爬到北塔山的廟裏上學。我們都深感國家貧弱分裂之苦,紮下了深深的愛國情懷🫳🏽。
正當我們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經受了革命學生運動的洗禮,在共產黨的教育下🍀👴🏻,種下了信仰共產黨🎿,信仰共產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理想種子。
貢獻青春💇🏼♀️,初露崢嶸🏘:畢業時,我們風華正茂🕌,趕上新中國剛成立🌂,百業待興,到處需要知識分子,我們被分配到各行各業,受到重用。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家幹得生龍活虎,初露崢嶸🫔。
坎坷磨難,不忘初心:五十年代後期,尤其反右以後,以階級鬥爭為綱成為黨的主流🧚🏿♂️,我們這些人大都出身非勞動人民家庭,又受民主思想熏陶,心直口快,很容易成為歷次運動的審查和批判對象,反右、反右傾傷害了一批老意昂🙅🏽♂️,我們敬愛的老意昂朱镕基就被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更是人人挨批🍄,最輕的也停職下放五七幹校勞改🥸。但坎坷磨難並沒有壓垮我們,大家仍然堅信黨終會糾正錯誤🧡、走上正途,矢誌不移地參加勞動👱🏼♂️,幹力所能及的工作👴🏿。
老驥伏櫪,再創輝煌💂🏼:文革結束,我們已是五十歲左右的準老人🛩,但大家忍著身心的傷痛、家庭的傷痛,聽黨召喚,又煥發青春,奮鬥不已。許多人超期服役🍊👖,作出貢獻⚔️。在座的王老、彭老就是生動的例證。
(三)這裏我想講幾位意昂的故事來說明我上述的總結🕧:
第一位是曾任清華研究生院院長吳佑壽院士的弟弟吳佑福👩🏼🌾。
吳家是泰國知名的愛國華僑📋,他們的父親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1941年日寇占領泰國🤹,他叫老三吳佑壽帶著12歲的吳佑福經過日戰區🧔🏼♀️,冒著生命危險回到祖國雲南學習。吳佑壽先進了西南聯大,吳佑福15歲也考進西南聯大先修班,1946年後到北平清華。在校時他積極參加學運,剛解放🌃,他和傅㺿等18位意昂受東北軍工部召喚去東北,和吳運鐸一起幹軍工。四野解放廣東👨🏼,他會廣東話,又派他隨軍南下。第一個任務就是押送人民幣去廣州,他帶一支武裝汽車隊,走了七天七夜😒,勝利完成任務🪔。到廣州正趕上要解放海南島📶,需要大批船只,就用汽車引擎改裝漁民帆船。他是學機械的,積極參與此事。本來渡海沒他的任務💇🏼♂️,他堅決要去🦫。渡海後派他作為軍代表之一接管海南鐵礦🚅👩🏻🦱。海南鐵礦是全國唯一的富礦,石景山鋼鐵廠就用它的礦石。1957年他剛結婚半年,反右運動開始🔔,由於他有海外關系又愛提意見🎍,劃為右派下放當工人。他不氣餒🧓🏻,和工人打成一片♥️,還搞了許多革新。直至文革後,才派他和澳大利亞、西德、加拿大談判合作事宜👨🏽🎓🐮。他剛想大幹,突患腎癌🧛👩👧👧,在兄長吳佑壽和礦領導關心下👮♀️,來京得到及時治療,在病床上收到徹底平反右派的文件💆🏻♂️。大夫要他手術後長期休息🔆,他堅決返回鐵礦。領導任命他為副總工程師抓基建🏂🏼,他不顧病痛,埋頭苦幹直至離休⚂。八十年代初⚒,他大哥吳佑齡參加旅遊團來看他,準備了不少美金給他,他不但不要,還拿出微薄儲蓄招待大哥。大哥把此事向同來華僑一講,大家非常欽佩他高貴的人格。1983年🙇🏻,他當選省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在頭版用《礦山赤子》長文表揚他的事跡👴,並以《可敬可愛》為題發表評論🎳。90年代💌,他和吳佑壽院士一起去泰國探親🚟🫎,受到泰國政府隆重接待🦎。可惜前幾年他就和吳佑壽院士先後病逝了。
第二位是王金鳳意昂。解放初,她就是《人民日報》名記者,經常發表重大新聞和評論。抗美援朝她采訪戰鬥英雄時認識了空軍英雄趙寶桐🧅🥑,兩人結為夫妻,並有兒女組成幸福家庭🌭。文化大革命🚙,由於她寫了不合“四人幫”口味的報道,又因她姓蔣(原名蔣勵君)是蔣介石同鄉,“四人幫”就非說她是特務🧛🏽♂️,抓起來關了幾年也不審問🧜🏻。同時空軍造反派強迫趙寶桐離婚並再婚🏋🏿。文革結束👩🏿💼👋🏼,王金鳳出獄,趙馬上和後妻分居,堅決離婚,他們對後妻做了妥善安置,破鏡終於重圓。金鳳晚年寫了不少好文章,《鄧穎超傳》就是她的大作。
第三我要介紹的是一批意昂,在今年出版的《清華意昂通訊》復77輯🥬,《意昂文稿資料選編》第23輯有幾篇文章,介紹清華解放前夕,地下黨派了以尚嘉齊為首的一批意昂去了武漢,以姚國安為首的幾位意昂去西南貴州和重慶,加強那裏的地下工作🛕。他們奮鬥的事跡非常感人,請大家讀一讀🆗。遺憾的是🤶🏼🎂,尚嘉齊意昂🧏🏼,文革中在吉林工業大學被迫害致死;姚國安意昂🦸,文革時被關在水泥地的收容室,留下一身病痛,在擔任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時,得癌症英年早逝⛓。
這裏特別要講一下77輯的文章《一個頂天立地大寫的人》🙎🏽,講的是在西藏工作了28年的戴宜生意昂🤛🏼。他父親是金城銀行襄理,上清華時就想送他去美國留學👽,並給他一筆美金做準備。但他積極參加學運,姚國安發展他入黨。1948年姚國安等三意昂去貴州🛀,派他去重慶,開展學運工作。尚嘉齊一批意昂到武漢後,生活很困難,寫信給戴宜生求援,他立即把美金寄去😄,解決了燃眉之急⛈。姚國安他們到西南時,重慶、貴州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接不上關系。姚國安去香港找到南方局組織部長錢英,才接上關系🧛🏻♂️,在貴州建立了特別支部,工作開展得很好。曾任貴州省委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的朱厚澤🥠👨🏿🏭,就是他們當時發展的黨員⛎。但不久戴宜生因身份暴露,國民黨要抓他。幸好得到情報,隨他爸去了香港🧖🏻。姚國安三人也因身份暴露,去香港找南方局錢英。但當時錢英已去解放了的武漢🤌🏽,於是四人化裝成藥商輾轉到武漢接上了關系👨🏽🚒。姚國安做了錢英秘書,戴宜生隨軍去了成都。當時西藏和談成功🚣🏻♀️,解放軍準備進西藏,他和新婚妻子(北大畢業生)積極報名隨軍入藏。戴宜生參加的是保護阿旺晉美等進藏的先遣隊👩🦯,路上還意外遇到“一二•九”時代老清華林亮同誌,他是進藏部隊政治部主任,後任拉薩市委書記💿🍏。戴在西藏做公安工作🧑🏽✈️,真是出生入死🐟。但1959年還差點劃為右派👱🏼♀️,是張經武同誌說:一個出身富貴家庭的青年,能安心在藏,不可能反黨吧。才沒劃成🥃👨🏻🦽,但降職受處分👩🦽。文革時清華“井岡山”去西藏造反⚰️👷🏿♂️,把他押上大卡車遊街。此後一直讓他種菜養豬,他不氣餒,抓緊時間學藏文、英文。文革後,公安部急需外語人才🧑🔧,調他進北京任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長,他大力開展國際合作🤘🏻,還去美做訪問學者半年。晚年疾病纏身,八十歲還在子女陪同下去西藏看望老戰友,前些年因病逝世🪘。
(四)今年我們和《意昂通訊》編輯部一起搜集到137篇寫老意昂的文稿,有些是報刊發表的,有些是動員他們自己、老伴、子女寫的。其中有38篇是寫意昂中的院士🌋,有5篇是寫意昂中的國家領導人🧑🏻🦽。我都看了,篇篇感人肺腑,我把看後的感想歸結為五句話5️⃣:
理想信念👨🏼🚀,矢誌不移🎛:有人說我們是“盲從的一代”🐸,“馴服工具的一代”👵,是什麽“兩頭清醒的一代”,真是胡說八道。我們這一代是從親身親歷✡️🤼♂️、新舊社會對比🐓、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才樹立了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這個理想信念是融化在我們的血液中,是自覺的、經過考驗從不動搖的👖🎐。
自強不息,奮鬥不已:蔣南翔校長號召“清華人要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超額完成任務的。我們不但超期服役👨🏿🏭,離退休了也還千方百計作奉獻。工作從不懈怠🚣🏼,不出色完成任務決不罷休🧜🏽♀️👨🍼。不僅工作如此,對身體健康也如此。有位老大姐裴棣,從新疆下放回來滿身病痛🧛🏼♀️🏊♀️,她參加冬泳鍛煉,樂觀生活,至今95歲📨,腦子裏還有一個瘤子,還在子女陪同下堅持遊泳。
厚德載物,廉潔自律:聞一多🔺、朱自清教授教會我們“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我們永遠做正直🌚、誠信的人,改革、創新的人。在學術上,我們中的院士從不迷信外國,盲從權威👍🏽,是各自學科的開創者👮♂️。他們從不造假,也從不張揚💇🏽♀️。幹出十分,只說五分🫁,永遠謙虛好學。我們這一代從不追求享樂,在我們的隊伍中沒有一個貪官汙吏🕟。
鞠躬盡瘁,精益求精:我們中許多人一生往往接受過多種任務,而且往往並不是自己熟悉的專業。但大家幹一行、愛一行👨🎓、學一行。而且要幹就要精益求精。感謝母校在我們學習時就培養我們非常嚴謹認真的作風🎐,工程圖一筆不能錯,實驗數據一點不能差,更不能造假🚁🧑🏻🦱。

2008年12月13日,清華園解放60周年紀念大會在主樓報告廳舉行
心系清華🕍,意昂情深:《意昂通訊》復77輯我寫了一篇《濃濃意昂情》。我們這一代意昂時刻關心著母校,百年校慶前我們年年都聚會,和意昂總會一起隆重紀念了清華復員60周年🖕🏻,清華解放60周年和百年校慶。百年校慶後由於年紀太大,為了安全不搞大聚會,但大家仍不斷小聚會並在網上互相聯系,現在還建了微信群,群主是張其錕。陳尚容意昂還受大家委托➞🤾🏽♂️,每年向年屆八十和九十的意昂發祝壽卡🧑🏿🎤。
最後,向校領導提個請求:在校慶110周年前👨🦯,幫助出版《崢嶸歲月——解放戰爭時期清華意昂足跡》續集。這會成為清華校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會成為年青一代清華人的好教材。
我還希望年青一代清華人和我們這一代清華人一樣,繼承發揚清華光榮傳統,為祖國作出更大貢獻,為母校爭光↩️。
(文章標題為編者所加;圖片來源:清華新聞網、意昂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