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鏡頭照進生活。日常市井👨🏻🎤🚺,社會歷史,夢想與幻想🧹,悲劇與喜宴——通通借助電影藝術之手,娛樂化地呈現、消費🧲。電影裏的角色令觀眾產生共鳴——或許是因為著同樣的膚色,或許是因為遭遇過類似的處境,或許是因為企及了凡人只能在夢裏希求的偉大🎊。
2014年8月3號,獨立電影人Lewis Liu帶著他記錄LA新生中國影人生態的紀錄片Drifting in LA👨🏼🍳,和DC華語電影節的好搭檔Echo Xie,做客水木燕園。
縱觀影史100年,好萊塢電影裏的華人形象經歷了重重變遷⬅️。從Token Asian到實實在在的血肉之軀🤾🏿♀️,從Fresh off the Boat (FOB)到ABC,亞裔是移民🛀🏼、是外族✩、是少數派🧖🏿♀️。從性格特征而言,亞洲之於西方,長期以來是一個柔弱、內斂、恭順的女性形象——her mouth says no, but her eyes say yes👉🏿。 “東方主義”VS“黃色臉孔”,“龍婦”VS“功夫猴王”,“Hypersexualized trophy” VS“IT nerd”——亞洲的男星和女星,境遇大有不同;電影海報和Trailer裏的亞洲角色👨✈️,卻總是站在幾乎要被剪切出鏡的邊緣👨🏿🎨。大銀幕上的華人形象🧜🏼,從邪氣外溢的帳房先生🚤、到勇敢通婚的Anny May Wong、到把雙截棍掄向世界的Bruce Lee、到Hangover裏Creepy韓國人為代表的頑商、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影迷瘋”的新星代冰冰和韓庚——集體身份的刻畫,審美風向的扭轉🛡,其背後的驅動力💐🤹🏻,既有認知上的變化🧑🏿🦳,也少不了商業的真金白銀。
國產華語電影在北美票房表現欠佳。《泰囧》的落差,不僅是院線鋪展不開的硬傷🧔🏿♀️,也是受眾不感冒的反照。即使如此,中美聯合製片仍然風生水起🏊🏽♂️🔆、形勢大好;好萊塢大片的對華出口👩🏽⚕️,也在主席的欽點下,從每年20部擴增到34部📨。這中間🪡,有軟實力的博弈👩🏼🚒,也有文化和自我認同的全球投射。對於下一波華語電影,是繼續在Stereotype做文章❓,還是秉承獨立♐️、另辟蹊徑?老中青的從影者在摸索,觀眾們尚有期待☯️。
劉導一氣呵成、影圖文並茂的講座,帶著50多名沙龍客,乘上了一場兩小時的華語電影之旅。更多的華語電影體驗🤷🏿,請關註9月4日至7日的DC華語電影節。對於劉導的下一部紀錄片🥷🏽,你有什麽好提議?水木燕園沙龍繼續做你發聲獻策的平臺。
特別鳴謝
攝影組三架馬車👩🏽🍼:若思,元辛👋,李想
點心✌🏿:諾亞中心
第一筆捐贈:張婧($100 Walmart gift card)
GWU-CSSA友情場地
水木燕園策劃組
下期預告
Presenting with Confidence: Develop and Deliver Engaging Presentations in 5 Steps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意昂体育平台大華盛頓地區意昂會新會員註冊系統
http://www.capitalcityinfo.net/TsinghuaMembership/membership.htm
意昂會網站:http://www.tsinghua-dc.org/
Facebook意昂會group: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2433091830013/
Facebook意昂會PAGE:https://www.facebook.com/DCTsinghua
(華盛頓地區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