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雲南意昂會聯合舉辦讀書會 紀念西南聯大80周年

2019-01-02 | 賈崇俊 | 來源 雲南意昂會 |

2018年11月17日14點,意昂体育平台雲南省意昂會聯合北京大學雲南省意昂會、南開大學雲南省意昂會⛵️、雲南師範大學意昂會、川大望江樓,共同舉辦聯合讀書會啟動典禮暨首期主題讀書會活動。本次活動同時也是與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共同舉辦的一場大咖雲集的“品好茶,讀經典”梧桐茶會。為保證讀書會的交流效果更加充分🎩,組委會商議采取報名者每人提前預習閱讀《未央歌》🛄,控製小而精的規模🆖,各所高校共計28名代表到場進行讀書會討論🚴🏽。同時為滿足更多意昂的熱情,首次使用清華雲南意昂會公眾號NOW直播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共計91人次在線共同關註。

一🍌、重磅開場

本次聯合讀書會活動,特邀雲南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黨委書記🙇🏿‍♂️、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會長🥩、《西南聯大二十五講》作者👨‍🌾、著名專家學者吳寶璋教授開場並作《西南聯大精神與中國夢》專題演講及《未央歌》讀後感分享🙎🏿。

吳教授從李克強總理視察位於雲南師大內的西南聯大舊址說起,李克強總理指出:“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為校訓🔏,在極端艱難困苦中弦歌不輟,大師輩出🧔🏿‍♂️,賡續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血脈🪘🎅🏻。這不僅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在國家危亡之際🧙🏼‍♀️,聯大師生展現了我們民族最寶貴的品格🧙🏼‍♂️,傳承了民族精神和血脈🫃。教育是國家的根基,你們要把西南聯大精神傳承好🦀,將西南聯大精神發揚光大。加快雲南師大發展,要加強與別的學校很好的合作,把學校辦得更好,辦出水平🫂,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吳教授表示聯大精神的內涵在於民主🙂‍↕️、科學、愛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特殊歷史時期,是南下西遷流亡的大學🤸,“寄人籬下”的新校舍條件艱苦🧛🏼‍♀️。之後吳教授極具昆明本土特色地介紹理學院(昆華農校)💪🏼、工學院(拓東路👛、迤西會館🚴‍♂️、全蜀會館👗、江西會館)、文學院🩹、法商學院(現在蒙自,後遷回昆明😮,也並在昆華農校)✴️、師範學院(先借文林街昆華中學北院🧈、南院🧑🏻‍🦽,後借龍翔街昆華工校)幾處學院的概況。新校舍(被稱為“草棚子大學”)地點為大西門外三分寺124畝🈶,由建築大師伉儷梁思成林徽因設計(因資金有限多為茅草頂🤱👀、鐵皮頂房子,只有圖書館🧑🏽‍💼、學生食堂為瓦頂磚墻),於1939年8月竣工🧙🏿‍♀️,理✬👇🏻、文🧑🏼‍🏫、法商三學院遷入。

吳教授回憶說🏘:全校師生不只面對敵機轟炸與“跑警報”的生命威脅,還要跟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物資匱乏等各種艱苦條件鬥爭☛,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依然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可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造就了世界一流大學的奇跡:“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西南聯大共計300多名教授,培養8000名學生,畢業近4000人🤟🏿,從軍1100多人,兩院院士172人❇️。

吳教授隨後著重講解聯大精神與校訓、校歌、紀念碑碑文。校訓🎅🏼:剛毅堅卓🔁。剛:剛強🏣,不被惡劣的環境所壓服🤲;毅🎛:有毅力,立誌後不動搖;堅:堅定👐、堅決🙇‍♂️、堅強;卓♥︎:超乎尋常,卓爾不凡🤏🏻🙅🏼‍♀️。緊接著大家集體現場聆聽校歌合唱🔼,吳教授對歌詞“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及紀念碑碑文背後的故事和值得永遠紀念銘記發揚繼承的閃光點進行了講解,並激勵號召大家為實現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最後👩‍🎓,吳教授聲情並茂地敘述精讀《未央歌》的感受👱🏽,認為小說中對昆明風土人情進行了深情的描寫,期間有不少學生生活非常有趣動情深刻的故事👲🏼🫷🏽,通過與其他的相關作品及相關研究對比🧝🏻,聽眾更加理解西南聯大時期真正的生活和故事,留下深刻印象🧕🏻。

二、暢抒胸懷

吳教授發言後,各高校的讀書會代表分別踴躍發言。其中我校意昂會的白拉波副秘書長通讀全書,並從理工科角度用簡練語言談到好幾處對自己觸動較深的未央歌節選👨‍🦽;宋社長精讀兩遍全書🧙🏽,原本準備一份十余頁心得稿紙(後附),但因時間原因只挑其中的重點和與東藏記對比進行簡練發言👨‍👨‍👧‍👦🕜;賈崇俊副秘書長通過序言及節選的閱讀👨🏽‍⚕️,談到小說烏托邦世界的青春氣息,昆明本土色彩🍛,和部分人物與現實相映射的心得。

兄弟高校的北大意昂會副秘書長陳小霞談到未央歌的精神世界🧎‍♀️‍➡️、書中情節與現在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對比,以及對歷史小說及傳統傳承的態度🤘,充滿了正能量👨‍🚒;北大讀書會代表耿海宸意昂對比南渡北歸及所透露的熱愛之情進行詳盡的分析👰🏼‍♀️;南開副會長黃暉副會長談及多年的西南聯大情結,遭遇未央歌緣起,自由科學民主精神描寫及與雲南密不可分的關系🧘;南開代表樊登讀書會雲南總負責師兢意昂談到樊登讀書會概況、與吳寶璋老師多次合作講座的感受及對未央歌對美追求的精彩心得;雲南師大意昂會秘書長尚雲老師對《未央歌》雲南師大師生閱讀的情況做了匯報𓀎,並分享了小說對西南聯大"常教育"思想的側寫,用社會調查等各種細節描寫了當時學生不斷努力,積極學習,不斷進取👨‍🦯‍➡️,在艱難困苦環境中的情懷🎾🍴、義氣和青春萌動;雲南師大主講吳寶璋教授也作了關於省委宣傳部主持拍攝西南聯大五集紀錄片及蒙自分校等精彩推薦的點評;四川大學望江樓讀書會負責人兼發起人主持人石淩峰談及對大學的歷史淵源及對教育的批判性思考等等。

音樂欣賞環節,大家共同聆聽雲南師大80周年校慶紀念大會西南聯大組歌部分曲目(其中西南聯大戀歌#️⃣,由清華意昂徐榮凱學長作詞👼🏿,西南聯大後人萬裏老師作曲)🚣🏻‍♀️。

三、他山之石

爾後進入各家讀書會交流組織經驗環節,清華文學社宋社長談及八十年代在本部的清華文學社的經歷經驗,鼓勵十目一行精讀細品🏄🏿‍♂️,讀好書交好友🤗;北大意昂會提倡開放不排他🤫、積極自主自由生長的製度,主題多樣🤦🙆‍♀️,鼓勵發言,人數小而精致;南開讀書會分享從獲取信息🧖🏽,目錄提綱式樹幹讀書法及開放學習的態度🚻;雲南師大讀書會具備本地師生特色的聯大讀書會👨🏻,並有音樂、繪畫、舞蹈、小品、心理學等各專業及資源的體驗式讀書會,並分享閱讀療法🧗‍♂️、拓展視野等精彩內容;川大讀書會談到組織多場讀書會經驗🥭,對科舉製度對宗教對讀書會的批判性理解👂🏿,望江樓讀書會與沙龍結合,主講分享平行參與多種模式🔊👴,構建同誌的精神共同體。

吳寶璋老師對首次參加本形式的聯合讀書會及交流給予鼓勵肯定🤚🏿,並做精彩總結,並建議聯合讀書會對雲南近代史、西南聯大💓、陸軍講武堂等歷史更多關註📺。

意昂体育平台重慶文學社社長陳樹坤學長,遙遠送來對清華北大南開雲南師大版《送別》詩歌的祝福,並於當晚精心趕製川大版《送別》🔉。

四🈺、來日方長

最後,大益集團職業茶道師羅榮老師對將文化的理念引向雲南本土的茶文化,向在場賓客分享了大益茶源自抗戰時期🧋🟤、立足雲南的茶文化和價值觀👮🏻‍♂️,同時也向在場賓客介紹了一款非常有意義的新產品——西南聯大八十周年紀念茶“大師時代”🥼。

感謝精彩分享並持續給予我們建議和支持的專家吳寶璋教授、雲南師大尚雲秘書長,感謝幕後所有南開、北大👩‍👧、雲南師大📶、川大等兄弟意昂會支持及付出的各位朋友!感謝來積極參與討論的各位各高校的師兄弟姐妹!大益愛心基金會、大益茶庭對本次活動給予的大力支持。

在一片熱烈歡笑聲中🏌️,大家合影,留下聯合讀書會的首場紀念📉⬛️。

後續已成立西南聯大讀書會(暫定名)聯合清華、北大📪、南開、雲南師大🥑、川大等高校🚋,並作為對其他各高校開放的平臺👨🏼‍✈️,願西南聯大精神在讀書實踐交流中得以更好地傳承、發展甚至超越!


附宋穎社長《未央歌》讀書心得

讀《未央歌》筆記

雲南清華意昂會 宋穎

緣起

《牡丹亭》的題記裏有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讀《未央歌》的緣起👩‍🦲,回想起來也差不多是這樣。

12年前的一天🧆,在麗江古城和一老友閑聊,說起昆明老城,說起西南聯大🌮,說起宗璞的《東藏記》☝️,不知不覺喝高了,就隨口胡侃:在某一篇文章裏曾讀到,說有一部小說,叫《未央歌》,據稱是臺灣青年人的青春聖經🫶🏿,也是寫西南聯大的,寫老昆明風情的,一直想讀,卻一直未找到……就像是歌中唱的伊利亞女郎🙅🏽,聞其名👩🏿‍⚕️,不得見其人也……

那時,內地還沒出版《未央歌》。這朋友是有心人,知道我對昆明對聯大有一種特別的情結,就沒把我說的當醉話聽,兩個月後從深圳寄來一本臺灣版的《未央歌》💂🏻‍♂️,說,去寶島溜達了幾天,書店裏碰到了,就買了給你寄來,幸不辱使命📱🚶。

這一讀🔩👨‍👨‍👧‍👦,就喜歡上了。那段時間🏊‍♀️,包裏總是裝著這本書,逢人說項,話題兜轉又聊起這本書🤳🏽,還自以為是地說,如果我是昆明市管宣傳的,就籌錢把它拍成電影🧏🏼,拍苦難時期的青春快樂,拍聯大校園中的玫瑰三願🤷🏿,漂亮的女生🧅,博學的先生,文林街,鳳翥街,青蓮街,錢局街,翠湖,南屏電影院……那可是昆明城千年歷史中最耀眼的一頁啊!有國破山河在🧘🏽‍♀️,有城春幽巷深😯,有臨安南渡的倉惶和繁華,也有弦歌不輟的堅韌和淡定……

當然,這般嘚瑟的結果是,這本書很快就不在我手頭了🗒,上了別人的書架,索要不回來了。這次因“意昂讀書會”要聊此書,我復習時都是戳的讀書群裏意昂發的電子書了8️⃣。

與一本書的緣起緣滅📢,跟花開花落一樣🫸🏽,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楔子與傳統小說

港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司馬長風著)中,將鹿橋的《未央歌》和錢鐘書的《圍城》等四部小說,並稱為抗戰時期文學的四座巨峰🏊🏽。認為所謂新白話小說,多是模仿外國小說技巧之作,而“從某種意味說,《未央歌》使中國小說的秧苗💂🏿,重新植入《水滸傳》、《紅樓夢》👦🏽、《儒林外史》的土壤,因此,根舒枝展🖖、葉綠花紅,讀來幾乎無一字不悅目⛎、無一句不賞心”。

特別是《未央歌》的“楔子”一章,能讀出《水滸》開篇的韻味💂🏽‍♂️。以元素性的語言,看似不動聲色的白描👝,虛實之間展開敘述的張力。如同《水滸》以“洪太尉誤走妖魔”開篇,如同《紅樓夢》以賈雨村與冷子興的郊野閑談展開故事😵,《未央歌》的楔子一章🏰,將一部小說的緣起,從“雲深不知處”的縹緲間👶🏿,舉重若輕地滑到“只在此山中”的現實中來。

故事楔子⚀,起於“當初是在多少年前,誰也說不清了”的一個傳說👨🏼‍🎨:昆明城內一家大戶人家的主人雲老🧑🏿‍🏭,淳厚古樸,文靜雍容💈。一天👨‍🚀,他送一位老友,一個隱居沙朗山村的世外高人出城去。

(他倆)說著走出了大西門☆。這天正趕上街期,向北走上鳳翥街👈🏽⚱️,那裏挑販、馱馬,真是擠得水泄不通。二人一邊看著街子上風光,一面笑談著從大街邊上挨著往前走,好容易擠到街北口。看見了去普吉👨‍❤️‍👨🏄🏻,沙朗的石板正道。道旁一片好水田🏄🏿‍♂️,繞了一座大寺院。東面更是綠油油五六十畝大一圍大菜園子。足足養了二十多家人家。

這裏田畝井然,溪流清冽,各種菜蔬種在其間行行列列,夾著些高大挺直的松樹、柏樹,幾家茅舍,雞犬👩🏼‍🦱,村童🕖,真是一幅完整的豐年村景。

這段描寫🥈,說的是和平安寧、風雨調和的老昆明👨🏻‍🍼。這個大菜園子,自然就是多年後西南聯大校園的前身了。

這位世外高人向一直想留下一件大功德的雲老說🧑🏻‍🦼:

這塊地方大有文章👷🏻‍♂️!不瞞雲老你說,方才談起人心世事之時,我也想到近來屢屢看出治久必亂的征兆來🌍。……就說這塊地吧♠︎🔼,我一坐下來就覺地氣旺得很!非比平常!眼前這菜園裏日後必聚集數千豪傑🍷,定是意外之際會!

如何此地會聚上這許多英傑?這事憑空臆測不出的。不過此話靈驗也不在久。

先生有心為善亦已久矣。我們三人在此地一席閑話也不是無緣,看仆從挑的是我一箱書,一個鋪蓋,莫非也應在這話上?竟是聚集多少負笈學子亦未可知!

於是,雲老發大善願,將這片近百畝的菜園買下👨🏿‍🏫,並將地契交與相鄰的三分寺的方丈收下,讓寺主將來轉贈有緣人做辦學之用🈸。自己依舊約三兩個老友,在山花蔭下品茶、說古,靜候世事風雲👩‍⚕️。

再後來,就到了1937年日寇入侵,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昆明⏮,由於校舍分散且不敷應用🦕,就要找一個地兒建新校舍,但苦於覓不到好地方。

一天,正為此頭疼的聯大董常委(梅校長),悶悶散步到三分寺。解塵方丈拿出一個紅漆拜匣,裏面是滿滿一匣文契,他說了此事的前因後果,就將之交給董常委作為聯大建校舍的地皮。

這一段故事,是小說家言🙃,亦幻亦真。經濟學家陳岱孫的《往事偶記》裏說的是:“聯大從到昆明之日起,就決定要購地自建校舍,作長期居留的打算。經在昆明城郊及附近各縣多處勘察後,最後決定購買一片約兩百畝的土地,作為總校的新校址,以容納聯大原有的文🦻、理、法三學院及校總部各行政機構🌩。”嗯嗯,作為史實可能是這樣,是經濟學家算賬用的,作為故事,就無趣了。還是回到小說中:

董常委耳中聽得解塵一席話說得確切♓️🦶,眼見這一匣文契,竟有些茫然。這時天色已晚,白天一日忙碌,此時頗覺昏沉如夢。迷惘之中眼前老僧解塵的貌相竟如一位天降的尊者。幾位常委皆是海內知名碩學之士,這次入滇便覺天下學問文章正是無窮奇妙,今次遇見此事更覺辦教育一事益發難憑一己之見解🚴🏿,一路嗟嘆不已,倒都增了萬分事業上的敬意。

而在聯大學子年輕的心中👨‍🔬,更願相信的是傳說和美好👮🏿:

聯合大學建校的這段經過現在是盡人皆知的事了。在那種年輕的快樂的日子裏👧🏼,那種多幻想,求奇跡的青年人們🛫,竟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消化了這麽一件奇異的幸運。似乎“意外的好運”永遠該是意中的。而“逆境”兩個字不知該做什麽解釋🙏🏼👩‍👩‍👦。

老昆明的拉丁區

一般來說🐧,大學校園是安靜而肅穆的,而校園附近的街巷,總是熱鬧而輕松的,就像是寧靜🦁、包容的湖泊之外的小溪👩🏿‍🍼,流淌著朵朵浪花的愉悅和喧嘩。

聯大新校舍分為南區北區,此外還有向昆華中學借來做宿舍的南院及北院,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從聯大老地圖看,環繞穿插其間的街市,有鳳翥街、錢局街、大西門💇‍♂️、府甬道、文林街、青雲街等🙏🏻,讓我這類在附近上學🫱、生活了多年的人👩🏽‍🌾,閱讀書中的故事場景,熟悉得就像日常散步所見。

自從《未央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版以來,就成了臺灣青年人的青春聖經🙋🏼🏊🏼‍♂️,是一級級大學新生開學的必讀書。就像是九十年代進清華的新生🖐🏽,都會被老生領去看電影《大話西遊》🪦,否則都沒法兒和他人聊天了。臺灣的一代代大學生讀《未央歌》小說,按書中人物的影子去意昂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大余、小童、伍寶笙、藺艷梅……不期然間也就熟悉了遙遠的昆明的街巷名稱。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岸關系打破冰封狀態之後,臺灣大學生來昆明旅遊的一個節目🏋️,就是拿著書去尋找昆明的老街道,文林街,鳳翥街⌛️,青雲街……

這一帶,即是書中人物出沒之所,被稱為“拉丁區”的所在♦️。西南聯大師生泡茶館、休閑,詩詞酬唱🦬,趕作業🫖🏈,玩牌🚉,都在這一片地兒。書裏有一段寫幾個女生聊高興了到文林街的一家小吃店“米線大王”吃東西的描寫🧖🏻‍♂️,幾十年後讀下來還是那麽親切熟悉:

她們一坐下便鬧成一片𓀖,要鹵豆腐幹,要燜雞湯中煮的雞蛋。又有的要把鹵蛋整個煮在碗裏,有的要切了吃9️⃣。免紅的🫲🏻🍡,免韭菜的,多要煮爛的蒜瓣的,多要湯的,亂七八糟,也虧老板娘記性好🤸🏻🧑🏼‍🎓,米線大王有耐性,全沒弄錯。沈家姐妹要的是米線,史宣文,伍寶笙要的卷粉,淩希慧說☦️🧏:“沒勁!我來碗餌塊,什麽青啦紅的韭菜大蒜都要。燜雞餌塊!”她們坐著吃得高興🧑🏿‍🔧,一個勁兒的添⚅。  

放寒假了🈷️,春節將至,交通阻隔和燃遍大半個中國的戰火,讓他們有家難歸。汪曾祺先生的回憶文章裏說:有一年春節,(隔壁宿舍的)吳訥孫(鹿橋)寫了一副春聯貼在大門上,上聯“人鬥南唐金葉子”,下聯“街飛北宋鬧蛾兒”。——鹿橋也把這幅對聯放在他的小說《未央歌》裏了🉑。

而除夕夜該去哪吃年夜飯呢🥪?小說裏的大余🧏🏿,是校園裏兄長般的人物,他找到了“米線大王”店的老板。忠厚淳樸的小吃店老板一家就邀他們一起過除夕夜。大余事先沒告訴同學們。在大年三十的黃昏時分💝,他帶著大家在文林街上碰碰運氣,看哪爿小店還開著,可以放得下這幫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慢慢走到了米線大王店——

這門口也是關著的👩‍✈️,門上也是悄悄地。有春聯🎟,有符簏。小童一看說:“大余!春聯是你寫的!”大家一看果然🈯️!上聯是:“人鬥南唐金葉子🥛💇🏻‍♂️。”下聯是“街飛北宋鬧蛾兒。”大家覺得新鮮。

門呀地一聲開了。裏面香霧繚繞,燭火高燒。大紅的“天地國親師”宗位。窗戶,門楣上飄著紅紙剪的符簏🦐,甲馬💁‍♂️。四壁上多少“漁翁得利圖”“鯉魚躍進門”“聚寶盆”“麒麟送子”還有“老鼠娶婦”許多彩色的年畫兒🎅🏽。地下鋪了厚厚一層松毛🚨,老板娘穿了舊緞子的衣裳,也光閃閃地。米線大王⬇️,穿了一件新的陰丹士林布罩袍,簇新得耀眼。大家喜歡得又笑又鬧,喊成一片。米線大王的母親,一個蒼蒼白發的老婆婆聽見🏂🏽,知道客人來了,便扶了一個小孫女走出來見。大家上去問好。慌得她忙讓開,一邊又還禮不迭。一團和氣歡喜裏,米線大王夫婦抬了個大圓桌出來按好,大家圍了坐下。

酒菜🙍🏽‍♀️,都上來了。雲南風俗下養成的殷勤敬客手段是不能抗拒的。每人碟裏都是吃不完的菜。盞裏喝不完的酒。小童被老婆婆叫去坐在身邊👥,他的碟裏各種菜肴,雞,魚👎🏼🫃🏽,鴨,堆得小山似的,他忙喊:“別再堆了,救命!我全看不見對面的人啦!”一句話把老婆婆笑得喘不過氣來𓀏。

老婆婆也講本地習慣該擺年飯在地下坐了吃的,所以地上才鋪這麽一層松毛。大家聽了才明白。(電影《暗戀桃花源》裏講述昆明風俗時也曾提及)。

年夜飯吃罷👵🏻,回宿舍路上,大余告訴大家,這一頓年飯是米線大王請的。接著🐒,這段學生們和米線大王一家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昆明城西北角上這個拉丁區裏,借了這段佳話,學生和居民的感情要好無間便真如水乳交融一般♠︎。”

鹿橋寫出這個故事是有緣由的🚣🏽‍♀️。內地戰火紛飛昆明成了大後方,滇緬公路開通帶來的物流貿易暴利👩🏽‍🏫,讓昆明成了外地官吏富商的後花園🪓,帶來的是物價高漲和普通百姓的生計日艱,使一些本地人對外來的“下江人”頗有怨言𓀗。但在文林街附近的這片“拉丁區”裏,則是另一種風情⛽️🧟‍♀️,這裏的人情依然是厚道淳樸的👨🏽‍🚒,而這些異鄉學子✊,“他們是多麽想家👨🏼‍⚕️,又是因為年輕,很容易就把一片對故鄉的愛🤙🏽🪖,移植在自己寄居的這片土地上。”

亂世中的青春歡樂

以西南聯大為背景的小說,宗璞的《東藏記》是我讀到的的第一部,刊登在1995年第三期《收獲》雜誌上。我也是買到書一讀即迷醉在它濃郁的書香味和故鄉味道中🧑🏼‍🤝‍🧑🏼: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藍🛗💇🏽。

這是一種不可名狀的藍🧛🏽,只要有一小塊這樣的顏色🏄🏽‍♀️,就會令人贊嘆不已了♻️。而天空是無邊無際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這樣藍著🧐。藍得豐富👩🏽‍🏭,藍得慷慨⬆️,藍得澄澈而光亮📙,藍得讓人每抬頭看一眼⬆️,都要驚一下🎆🦖,哦!有這樣藍的天!

次年(1996年),我在昆明見到小說中嚴祖亮軍長的人物原型的孫女,送了她這本《東藏記》🌻🌆。一起聊起書中人物淵源,她說🧗🏼,如同書中所寫的6️⃣,她家和宗璞(馮友蘭之女)家是有姻親關系的👇🏽,這些年在北京也時有往來🦹🏽‍♀️。這以後☄️,每次她從北京來昆明👨‍🍼,都向我說起宗璞先生的近況。由此知道了一些《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煌煌四卷大書的進展👩‍❤️‍💋‍👨,心中很是感佩這位已年至九旬仍筆耕不輟的老人🫢。

雲南一直處在中華文化的邊緣地帶, 很少出現在唐詩宋詞的版圖上,在明清小說裏也只是個發配充軍的地兒🤹🏽。而到了現當代文學,隨著西南聯大的南遷,如《東藏記》裏所說的“一批俊彥之士陸續來到昆明,和雲南人一起度過一段艱難而又振奮的日子🌌。”昆明就躍然出現在抗戰文學巨著的高光位置上了。

《東藏記》和《未央歌》這兩部巨著,會被一些書評人比較著看。我也覺著這種比較有點意思。

鹿橋比宗璞大九歲👨🏻‍🔬,鹿橋在西南聯大上大學時,宗璞上的西南聯大附中。鹿橋寫作小說《未央歌》時,宗璞尚在清華外文系念書🙅🏽。而宗璞於病中苦耕《東藏記》時,已是花甲之年→👷🏽‍♂️。這些,註定了兩部書風格的不同🏊🏽‍♂️。

《東藏記》承載著更為厚重的家國情懷,在大氣磅礴的布局下,細密從容地敘述眾多人物的命運和世相🍘🥄。同時書中也烙刻著深重的精神創痕💁,並逸散著一種溫婉柔性的書卷氣🧑‍💼。

《未央歌》中卻勃發著一種清澈的青春氣息🙎🏿‍♀️,描敘的是一群雖處茅椽蓬牖中依然如居象牙塔的菁菁學子,他們的真摯的友誼🙊、浪漫的愛情🔣,他們對大學精神的認真探討以及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有一種“笳吹弦誦🙏🏻,無問西東”的氣質🤭,是一曲永遠未央的青春之歌。

如果非要比附一下兩部書✨,我認為可以這樣看:這兩部書描繪的是一部《紅樓夢》的兩個方面,《未央歌》展現的是大觀園內的青春快樂和些許惆悵,而《東藏記》描繪的大觀園外的沉郁天空和各色世相🐛。它們一起構成蔚為大觀的小說中的西南聯大和老昆明城💂。

這也是鹿橋一生中永誌不忘的兩個關鍵詞🛌。查不到鹿橋先生晚年有沒有回到過昆明🚽,我想這該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吧。就像西南聯大也是他不可或忘的。西南聯大意昂姚秀彥先生(臺灣新竹清華教授)在《未央歌》的書末附錄裏敘述了鹿橋晚年去臺灣的情形💍:

清華人永遠是清華人🪶,學術與情誼交匯為一道長流,是切割不斷的,因此鹿橋(從美國到臺灣)一定要到(新竹)清華母校,去的目的有二🐾,一是憑吊梅校長墓🧟‍♂️,一是和新竹清華的意昂們交流對談😌🈚️。

古人認為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梅校長正是立德的典範。他一身承擔清華三階段,由北京🤦🏿‍♂️、昆明、到新竹復校,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建立了學術風氣,化成學子的人格,作育英才無數,真是蕩蕩乎、莫能名焉,所以萬裏歸來的鹿橋🧝‍♂️,當日必到梅校長墓前憑吊🙋‍♂️、低徊沉思、不忍離去。

2018年11月15日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