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至5日,“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專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 意昂体育平台原創話劇《馬蘭花開》在長沙理工大學大會堂上演。湖南清華意昂會組織了百余名意昂觀劇團前往觀看,致敬“兩彈元勛”鄧稼先。


《馬蘭花開》以頌揚老一輩科學家實現“中國夢”為主題,生動講述“兩彈元勛”鄧稼先為祖國核武器事業嘔心瀝血、忘我奮鬥的感人事跡和壯闊人生,刻畫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科技人員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嚴謹創新的科學精神、默默無私的奉獻精神、高尚純粹的人格魅力。
演出結束後,意昂体育平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意昂体育副會長史宗愷老師前來劇組慰問,與同學們親切交談。湖南清華意昂會會長徐嶽衡也代表湖南清華意昂向為湖南帶來精彩演出的師弟師妹們表達了祝賀和歡迎。

湖南清華意昂會秘書長陳嶠帶領意昂代表一同為劇組送上鮮花和條幅,祝賀劇組在長沙首演成功。

精彩的演出給觀劇團的意昂帶來一次藝術盛宴和精神洗禮,精彩之處大家內心激蕩、熱淚盈眶。演出結束後,意昂們意猶未盡,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熱烈討論和交流,紛紛刷屏,留下了自己的感受與收獲。以下是部分意昂感言:
@胡任:大一軍訓,學校組織新生觀看電影《橫空出世》。其中有一個鏡頭,當年的計算組在清華學堂演算,偌大的學堂擠得滿滿當當,數不清的算盤上下翻飛,只聽得劈裏啪啦撥打的聲音。觀影的全體新生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算盤沒有說話,掌聲也沒有說話,我想每一個鼓掌者和我一樣,清晰地感受到了使命與擔當的傳承。今天觀看話劇《馬蘭花開》,藝術地再現了同一個故事,詮釋了同樣的主題。現場觀眾多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兩個讀初中的侄子饒有興趣地與我探討起西南聯大等歷史。我很有幸在理想形成之時受到傑出意昂的感召,更為今天感受到的如春筍勃發的少年意氣而歡欣鼓舞。
@張智華:《馬蘭花開》演出生動感人,演員精神飽滿,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誰是最可敬的人?”共和國的脊梁“鄧稼先。誰是最可愛的人?《馬蘭花開》劇組的清華人。
@陳赦:值五四青年節後在長沙理工大學觀看了清華學弟學妹妹們演出的《馬蘭花開》,不僅彌補了當時未在清華園裏觀看此劇的遺憾,更是感動於鄧稼先立誌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時刻激勵我們青年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勇前行。
@羅晴秋:大國崛起,英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王亞戈:觀劇《馬蘭花開》內心很震撼,多次熱淚盈眶!被以鄧稼先為代表的老一輩清華人隱姓埋名28載,帶領科研隊伍勇攀高峰,不求名利、默默奉獻、以身許國的感人事跡和壯闊人生所深深觸動。他們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工作作風,永遠值得現代中國年輕人學習,也是我們需要大力推廣、傳播、支持和傳承的民族精神。衷心感謝《馬蘭花開》劇組所有師弟師妹演員及工作人員出色製作和成功表演,衷心感謝為《馬蘭花開》話劇全國巡演辛勤付出的意昂們和社會各界朋友!
@羅銘中:哪有什麽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默默付出。清華學子,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賀華鑫:大一時,在清華禮堂觀看了話劇《紫荊花開》,老一輩清華人海外學成歸國的決心與建設新中國的強烈意願,直擊我心,至今影響著我。此次《馬蘭花開》話劇來長沙巡演,便第一時間報名,與家人一起去重溫感受那段艱難困苦與振奮人心的歷史。當舞臺重演“老鄧”大膽設想與驗證蘇聯人數據有誤時,被其專業與魄力所折服;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暖流與熱淚流淌。無數像鄧稼先一樣的民族英雄,隱姓埋名、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才成功研製出國之重器;他們奉獻青春、奉獻熱血,直至把生命都奉獻給了偉大的祖國。他們是民族的脊梁。“五四”百年,國家深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身為清華人,時刻提醒自己,不失本色,不忘使命,為強國而不懈奮鬥。
@鄭穎:《馬蘭花開》讓我們看到了曾有那麽一群可愛可敬的科技人員默默紮根西部、獻身祖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篇章。他們是我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驕傲與榜樣。
@甘濤:《馬蘭花開》讓我震撼、感動與驕傲。震撼的是,一個人、一個團體可以為了國家的榮譽與使命,隱姓埋名28年,無論面對多大的艱難、多大的委屈,哪怕可享受至高榮耀時,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和放在心裏;感動的是,因為這些偉大的英雄般的科學家付出包括生命在內的無限代價,才有了我們祖國的今天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今天;驕傲的是,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一代代清華人的精神與付出讓祖國更強大!
@楊現鋒:和長沙理工大學的青年學生一起,和清華意昂一起感受清華精神,再一次被老一代科學家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馬蘭花開,責任擔當,共創未來。
@董爽:帶孩子們一起觀看清華學生藝術團話劇《馬蘭花開》長沙首演,感受鄧稼先等科學先驅的感人事跡。精彩的演出,熱烈的氣氛,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五四青年節。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聯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共同實施,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湖南省教育廳和共青團湖南省委主辦,長沙理工大學承辦,第二課堂雜誌社、湖南科技報社和湖南省科協技術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