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雲淡,楓葉如火🈸。在這美好的時節🌩👩🏭,溫哥華清華意昂會十分榮幸地迎來了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彭林先生和文禮國際學校校長楊嵋博士在溫哥華舉辦中國文化與教育講座。彭林教授一行2019年中國文化加拿大巡講,在蒙特利爾、多倫多🧎🏻♂️、渥太華的成功舉辦後,終於在大家的期盼中來到了美麗的溫哥華🤵🏽,使溫哥華的意昂及華人朋友有機會近距離的聆聽大師講座👨🦯➡️,學習中華文化。講座於2019年10月13日在溫哥華公共圖書館進行,共計約140人參加👳🏼,全程四個多小時,聽眾認真聆聽、積極討論👉🏻,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講座由在清華就讀時就曾選修過彭教授課程的許曉溪意昂主持。在溫哥華清華意昂會會長何維國簡短而熱情的歡迎辭後,彭林教授以“禮樂文明與中國文化精神”為題,向大家介紹了傳統禮儀背後所蘊含的“習禮成人”的深刻文化自覺性,並且通過現場示範和眾多生活和學術交流實例,深入淺出地傳授了如何以禮樂教化養成美好德行,為重建中華禮儀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對於在座的加拿大華人🧑🏽🌾,彭教授也殷切期望他們不只是加拿大文化的享受者👨🏽💼🥃,也是參與者和建設者,並應以良好的中國禮學文化🏌🏽♂️,讓人們看到加拿大正在因為中國人的到來和存在而變得更美好◾️。

在問答環節,彭林教授也就海外華人下一代的中國文化教育、中國港臺地區與大陸目前禮的異同、禮和儀的區別等問題向大家做出了精彩的解答🛢。講座高屋建瓴🤵🏽,而又風趣生動,現場掌聲不斷🕒。上半場結束後全程聽眾起立以長久熱烈的掌聲向彭林教授致敬。

接下來,楊嵋博士進行了題為《尋找教育的桃花源——全球化時代的經典教育》的演講。引導大家對西方目前主流的實用主義教育進行了反思🏀,並細數了在該文化沖擊下中國文人群體對中國傳統文化態度的轉變與分歧,指出相較於回歸傳統中國文化的讀經教育™️,目前以白話文為主的海外華文教育的不足。並提供了多種讀經教育的實踐方法,以及十幾年來她在海外實踐讀經教育的豐碩成果👩🏻🎓;其中,很多海外華裔下一代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澱和文學素養表現,為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楊嵋博士的問題擲地有聲:就因為孩子在加拿大生活,就表明他學到了好的英語文化嗎?最好的英語文化只有在優秀的經典作品中來。

彭林教授、楊嵋博士和溫哥華清華意昂會參與承辦工作的部分意昂合影
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大家紛紛表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並期待彭林教授和楊嵋博士早日再次來到溫哥華進行中國文化講座。講座第二天,部分聽眾仍然意猶未盡👵,與彭林教授📁、楊嵋博士和同行的黃俊揚老師分別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和互動。
講座結束後,溫哥華意昂會邀請部分嘉賓和意昂為彭林教授和楊嵋博士和黃俊揚老師一行舉辦了簡樸而隆重的歡迎晚宴⏺😴。席間,有曾經有幸在清華讀書期間就聆聽過彭林教授課程的意昂感慨😮💨:“上大學時去聽彭教授講課,是因為知道彭教授的課特別受歡迎,好奇想去聽一聽;但時隔多年再次在溫哥華聽到彭教授講的中國文化與禮樂時,作為身處海外的華人,同時也是幾個孩子的母親👩🦼➡️,對於彭教授所講的內容才有了更加切身的理解和感悟♦️🏃🏻♂️➡️,也深刻感覺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對華人在海外的文化根基、以及對下一代的人格培養,有多麽重要的意義💇🏽♂️。”
彭林教授聽到意昂們的感言後,也談起自己在清華的感悟,他說▶️:“我是1999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任教的,到今天正好20個年頭💆🏿。我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到🧑🏼🤝🧑🏼,在清華任教的這20年💆🏼♀️,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20年,也是改變我一生發展軌跡的20年🫛。有時我忙於研究,可能晚上一🧜🏻♂️、兩點才就寢😳💆,或者是因為感冒🤱🏿,第二天一早起來頭痛眼花,想到還要上一天的課,心裏不免有些擔憂。但每當我走進清華的教室,看到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閃爍著光芒🧒🏿🧑🏽✈️,在帶動著我想把自己的所學所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我便頭也不痛、眼也不花了,又可以充滿動力的開始自己新一天的講學⚈。”他說📟:“《孟子》一書曾提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而在清華教書🤵🏿♂️🚵🏿,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相聚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彭林教授一行的此次加拿大《有“禮”走遍天下》公益講座🤢,不僅為渴望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溫哥華華人與資深教授及學者們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承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啟迪和指導。希望彭林教授一行再次訪問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