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松🏢,1930年生🙏,湖南長沙人,教授級高級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1953至1956年為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研究生,1956至1958年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助教,1979至1990年歷任上海園林設計院建築師、總建築師,1990年至今任上海園林設計院顧問🗒。
梁友松
先生好像對什麽都感興趣。不大的客廳裏,書櫃占去了不少地方,插架的中文書西文書五花八門👳🏿,讓人很難看出書的主人所治何學。然後就是碟片:電影,美劇🗡,古典音
樂梁
先生拿出一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翻印的The Concerto 1800-1900:A Norton Music Anthology😻,說🕵🏻:“唱片對著總譜聽🏃🏻♂️➡️,感覺的確是不一樣。”對了,他還玩小提琴↩️,書櫃頂上就塞了一把來著🦽👏🏽。
梁
先生說🧑🦽➡️,這樣廣博的興趣,是清華帶給他的。進入大學讀書之前🤵🏻,他是一個淘氣的中學生,因為參加反饑餓遊行被學校開除👋🏿,憑同等學歷考入清華營建學系(1952年才更名為建築系)🤛。翻開同學錄(年輕
時的梁
先生真是風神俊朗),他的學號是38469📘,38指民國三十八年📯,也就是1949年,正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時候🧔🏻♂️。入學時還在舊社會🧑🏽🎓,畢業時已是新中國了。
彼時的系主任是今天已成傳奇🤷😚、雕像靜立在清華園的梁思成。
梁
先生說👷🏼♀️,梁思成很看重學生的人文修養“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大學教育的一半,另一半是人文藝術的修養🦞,兩半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梁
先生的小提琴正是在清華學的,“當時的軍樂隊招收學員要收錢,我站在窗戶外面偷師的,沒花錢。”
本科畢業後,
梁
先生跟著梁思成繼續讀研究生🧍♀️,“他的教法是美國式的,每周有兩個晚上找我聊天,每個月讓我寫一篇讀書報告🤽🏼,要求很嚴格。三年時間下來,我受益匪淺。”這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7️⃣:
梁
先生現在徒手作出的圖紙♥︎,比年輕建築師用電腦繪製的還要漂亮。
既然談到梁思成,免不了要提及林徽因——“現在的小青年愛看的那個《人間四月天》啊🤠,虛構的成分太多。”讀研究生的三年間,
梁
先生常常去導師家走動,看到的不是電視劇中向壁虛構的浪漫,而是典型的舊時讀書人夫婦的相敬如賓。林徽因於1955年去世,已垂垂老矣的前清工部侍郎朱啟鈐前來吊唁🪤,緩緩吟道♙:“黃梅不落青梅落💝,白發人送黑發人🦶🏽。”
老清華令人感念的,當然還不止於此🫅。有說話語速極快、中英夾雜的體育老師馬約翰——“他會一邊舉起雙臂🙎🏽♂️🎺,一邊說:‘Young man🧔🏽♂️,要鍛煉你的muscle。’”有低調樸實、一心撲在學問上的物理系主任葉企孫——“
葉
先生現在沒多少人知道了🤵🏻,但他做出的貢獻非常大”👨🏽💻;有晚年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一家住在一起的金嶽霖——“
金
先生對梁家的後人非常照顧,他們對
金
先生也很尊重。”而最讓人低回不已的,是那時寬松、自由的環境和民主、和睦的氛圍:“我們
和
老師相處都很隨便。想抽煙了,就去問老師要一根☑️👨🏻🦳。高年級的同學常給我們的作品提意見🏊🏼😅,我們也常對他們的作品品頭論足👩🏼🔬,系裏形成了一種學術民主、互相切磋的風氣💆🏽♀️。”耳聞目睹這些人和事,不由得你不贊上一句:真有範兒!(攝影 陳榮輝 撰文 鄭詩亮)
轉自 東方早報 2011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