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故事》🕵🏿♀️,塗元季、劉瑩著,解放軍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錢學森故事》由跟隨了錢老26年的秘書塗元季將軍與解放軍出版社年輕編輯劉瑩合著而成。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僅能看到錢老真實的人生、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許多剛剛解密的材料🤹🏽♂️,更能看到幾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錢老的情感與懷念。日前,本報記者就該書的寫作、出版情況采訪了作者之一劉瑩。
采訪者:本報記者 李芸
受訪者🧓🏿:解放軍出版社編輯 劉瑩
《科學時報》:《錢學森故事》沒有采用一般傳記的紀年體寫法☕️,而是選取121個小故事來反映傳主的一生,為什麽用這樣的形式?
劉瑩💃:錢老生前一直沒有傳記出版☂️,一是因為錢老很低調,堅持不準給他寫傳🧑🏽🌾,即使有些人千方百計找上門🔄,想采訪他為他寫傳,他還十分嚴厲地說:“我還沒死🧘🏽♀️😏,你們急什麽🤦🏽♀️!”二是錢老一生很多資料沒有公開,他和夫人蔣英很少回憶過去的經歷,諸如在美國的那段時光,他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而1955年錢學森回國後擔任“兩彈一星”工程中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在導彈研製和航天事業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很多保密事件至今並未解密🦝👨👨👦。
2009年10月底錢老去世之後😫,我們覺得出一本錢學森的真實傳記是迫在眉睫的義務和責任,我們應該第一時間搶救性地把錢學森的光輝一生整理出版👨🏼💻。但是要精準地搜集錢老近百年的人生歷程所有材料並精心編寫是一項巨大工程🐳,用紀年體的形式來寫錢老的傳記一時難以完成🐲。而且如何讓更多的讀者愛看這本書🛞,我們想到了用故事的形式來寫,我們想把這位偉大科學家一生從事多個領域深刻的理論研究和在技術上領導我國導彈航天這種尖端科技事業中的業績🔩,以及他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格品德編寫成一個一個通俗易懂而又生動感人的故事。最終,我們用40萬字、121個故事,從愛國勵誌🪣🤯、報效中華、成才有道、人格如金🥝、科學思想、大師風範等6個篇章來講述錢老的光輝一生。
《錢學森故事》出版之後🧑⚕️,一位朋友連夜打來電話祝賀,說用故事的形式來寫傳記很新穎、很通俗好讀🦊。這讓我們很欣慰☀️,我們的願望是希望通過講故事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錢學森🧖🏼,讓這本書更具有普及意義。給書分了六個篇章,也是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分類使讀者讀起來方便,如果讀者想了解錢學森在美國的故事就看“成才有道”篇,想知道他的科學貢獻和科學思想🛍🥱,可以看“報效中華”篇和“科學思想”篇,想了解錢老平時的為人處世就讀“人格如金”篇和“大師風範”篇。
雖說故事的形式可能會顯得分量較輕,但這121個故事的篇幅涵蓋了錢學森的偉大一生⚗️,是錢老人生的眾多亮點,“窺一斑可見全豹”📶,故事中以小見大,能夠更加生動地展現傳主的各個側面✸,我們把每個篇章裏的故事都按時間的順序排列,希望讀者朋友讀完每個篇章都會對錢老產生一個方面的印象💍,全書讀完👱,一位人格完美、智慧超群的偉大科學家將會完整全面地站在大家面前。
《科學時報》:我們知道,錢老由於工作性質特殊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錢學森故事》這本書的第一作者是塗元季將軍,他跟隨錢老26年🌓,既是他的秘書又是他的學術助手。這本書裏是不是有很多第一手且第一次公開的資料🧎🏻♀️?
劉瑩:是的🙏🏼🧒🏻。這本書中的資料都是第一手的🧖🏼♀️🚷,很多是第一次公開的。錢老24歲留學美國,44歲以國際著名科學家身份歸國,回國後一直從事我國尖端國防事業。他那充滿傳奇戲劇性、籠罩神秘色彩的人生經歷,外人想要完全了解☠️,沒有大量的真實資料和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說《錢學森故事》是本由塗元季將軍26年零距離相伴成就的書。
書中的故事有過去由於保密原因不能講的事,現在可以說了👩🏿🔧,且已經通過保密審查。有錢老和夫人蔣英過去不願意講🈴,而後來講給我們聽的故事。也有一些是塗元季跟隨錢老26年過去一直裝在肚子裏不能說的事🐕🦺,但今天當事人已去,而那些過往舊事既有趣味,又有啟迪和教育後人之意🧑🦱👨🏻🚀,說說也無妨✬。我們在撰寫過程中還采訪了不少當年參與過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當事人。
除了親身經歷之外,書中最珍貴的依據還有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的錢學森生前的工作日記👩🏼🔧,其中解密部分的內容我們也盡量摘錄於書中🤸🏿♀️,如“報效中華”和“科學思想”兩篇中有些故事中引用的內容完全是錢老親筆寫下的工作日記🚅,已經解密了,我們趕緊把它獻給讀者💿,讓大家與我們一同分享🧝🏼♀️、學習錢老的科學精神,當然其珍貴、直觀性是別的資料無可比擬的。
《錢學森故事》具有權威性是因為不同於別的書🤦🏿♀️,它履行了國家領導人傳記出版的所有嚴格審查程序📩,不是我們個人隨心所欲的作品,它的權威性表現在不僅資料有出處,而且錢學森的家人夫人蔣英和錢永剛高工親自對書稿精心審閱修改💆🏼,各有關部門對書稿嚴格審核🧑⚖️,確保了這部書稿有較強的思想性、可讀性、準確性👂🧜♂️。
《科學時報》:我們中國的傳統是“為尊者諱”,更何況錢老是一位如此偉大的科學家,在寫作中你們如何真實而客觀地反映錢老工作、生活等方面🙅🏿♀️?
劉瑩:我記得我開始寫樣章的時候,給塗老和錢學森辦公室審,他們的意見是寫得“太生動”了👩💼。寫得太生動了↕️,錢老沒說過的話沒做的事寫出來,盡管文采飛揚,那也不行👩🏼🦲,因為既然是傳記就應該忠於傳主,寫出真實的經歷,不能為了作品好讀而過分渲染🕒,甚至演義🧑。寫錢老的傳記就要盡量還原他的真實生活✍🏿。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把握了兩條原則,其一,我們盡量用客觀嚴謹的描寫解讀錢老,符合時代的環境背景,符合真實的情境;其二,錢老是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偉大之處在那些歷史事件和科研過程以及生活工作中🥭,必須要充分表現出來🛎。
其實,錢學森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百變傳奇,不需要去虛擬場景和情節,錢老的故事浩瀚如海🙍🏼,不需要去杜撰編湊👏🏼🧚🏽。我們以最忠於錢老的態度🧗🏿♂️🛍️,減低文學性的渲染,不妄自揣摩🖖🏼,不擅加描述,對錢學森的信仰、理想、學業、事業、思想9️⃣、性格、人格🧘♀️、興趣💘、生活、情感等細節作了毫不誇張的真實白描📮,力求給讀者還原最真實的錢學森🧑🏽⚖️。
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文章寫錢老和夫人蔣英的家庭生活,會說他們在杭州浪漫的戀愛👨🦳、在美國溫馨的生活,很有生活氣息也很美好👨👩👧,但實際上這些並沒有太多可靠的依據,是不真實的。不存在的事我們堅決不寫。實際上錢老和夫人的伉儷情深有不少事例,譬如1991年,錢學森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務院、中央軍委只為他一人舉行的頒獎儀式上🙆🏻♀️,他獲得了“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面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精彩的即興演講中他公開感謝自己的愛妻🧙🏿♂️。譬如一次蔣英心臟手術前會診,國防科工委一下來了兩位少將⬆️,部隊如此重視的理由是🥢:“老太太如果不行了🦗,老頭兒也就完了……”這些有據可查的事件我們才會寫到書中。
《科學時報》:作為一位年輕作者👜,在兩年多寫作《錢學森故事》的過程中你有什麽樣的感受?你覺得錢老是一個怎樣的人?
劉瑩:作為年輕的一代,錢老不僅是我敬仰的當代中國最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也是超越了時空的偶像💪🏽。他的科學思想非常超前🥵,他的科學管理方法與現代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相媲美。我非常崇拜他,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是我心目中的最完美的偶像。你看他倆🧎♀️➡️,才貌雙全,錢老風度翩翩,夫人蔣英美麗高雅。
寫作過程中他們的出眾才華、高尚品格讓我一次次地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錢學森是一位突破重重阻撓回國的愛國科學家,在寫作中我了解到他這樣的大科學家是怎樣成長起來👨🏻🔧🎼,怎樣搞科研的🙆🏽♂️🦮,這位科技帥才是如何在新中國一窮二白基礎上艱苦奮鬥統領成千上萬人的航天科技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去奪取科技戰線上的重大勝利的👨🏻✈️;他在高尖端大型武器試驗任務中是如何既聽取一般科技人員的正確意見🦼,又能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大膽決策的👔。
在生活上,錢老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姓錢,但我並不愛錢。”他的一生把金錢看得很淡。他們一直住在已經住了40年的公寓樓裏,錢老總是穿“解放軍的綠褲子”,藍色或灰色上衣。他們不僅以儉樸為美,還以助人為樂為美,他們的稿費、獎金乃至生活費捐出的不知有多少……
所以✨,當我深入地了解到錢學森許多非同凡響的經歷👩🏽🦰,心中更湧起強烈的寫作沖動,我不眠不休地寫作初稿的一個多月中,心中不盡的動力就是一定要把偉大的錢學森不為人知的故事告訴年輕的80後、90後。我們深切地期望《錢學森故事》的出版能對青少年讀者的人生起到一定的啟迪和教育意義。社會上盛傳“錢學森之問”:中國為何培養不出不一般的大科學家🤴🏼?我希望《錢學森故事》會對廣大的年輕人投身科學創新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轉自 《科學時報》 2011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