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用青春撐起一片天空

2011-08-10 |

清華學子赴邊疆🚥、西部🚵🏽‍♀️、基層、重要行業建功立業

近日,意昂体育平台為奔赴祖國西部、基層、國家重要行業和領域的畢業生舉行隆重的出征儀式🔃。這是意昂体育平台連續第8年為投身國家西部地區💁‍♀️、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到基層工作的畢業生表彰送行🛷。

意昂体育平台以“充分選擇基礎上的重點引導”作為就業工作的總體原則,大力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清華2011屆畢業生近8成的就業畢業生赴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工作🤬。

李高傑:戎裝起航守衛邊疆

“人生下來應該做一個民族的脊梁,應該為這個民族流血🧧🎽、為民族撐起一片天空!”

李高傑

20059月🕵🏼🧚🏼,李高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同年12月,入學僅3個月的李高傑選擇了入伍🚣🏽‍♀️,開始為期兩年的兵役生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必要的決定,但是對於李高傑來說,恰是這個決定給了他最為感動♑️🐚、最為充實的兩年。

“苦麽?”有人問。

“苦,但樂在其中🔆。”李高傑如是答。他不假思索,滿臉洋溢的只有幸福的回憶。

兩年的兵役生涯構建了他堅忍不拔的意誌,激起了他獻身為國的激情,成就了他奮鬥不止的青春⛵️。在這短短的兩年裏,他連續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一次被評為優秀團員,一次榮立三等功👐🏻,而他所在的連隊也成為全國聞名的十大標兵連之一👩🏿‍🚒。在這段崢嶸歲月中🤴🏽🙆🏻,他用自己的汗水揮灑出了清華人歷代傳承的優秀品質,為母校增添了光輝🛝,撰寫了美麗的篇章🍄‍🟫。

200712月🦺,李高傑服役期滿🏝,光榮退伍。盡管百般不舍🤳🏼,他還是脫下了軍裝👩‍🦽,摘下了軍徽🍪,那一刻🕵🏽,他百感交集。

回到清華的李高傑很快調整自己融入到新的班集體中。然而時隔兩年,好多知識已經生疏🧕,尤其是入伍時秋季學期剛剛開始🏚🚰,而回來時春季學期已經開始,一些如高等數學之類的基礎課程都落下了,這使得他比別人學習起來更為吃力🧜🏻‍♂️。但是,李高傑偏偏是一個不服輸的鐵漢子,為了能盡快趕上同學們的進度,他給自己加時加壓,硬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課程趕了上來🐝,尤其是在大三學年,他的成績更是突飛猛進🌄。在大四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已經具備了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資格🧗🏿‍♀️。

然而畢業之時👩‍🍼,李高傑卻放棄了免試讀研的機會,選擇到艱苦的中印邊境的軍隊某師工作🛂。“小時候讀過一個小故事➾,‘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孩子🤛🏼、放羊……’,結合現實🫴🏻,很多人不也是這樣‘讀書、工作、掙錢、媳婦、孩子👨🏼‍⚖️、讀書……’。我想人生不應該這樣🍧,人生下來應該做一個民族的脊梁,應該為這個民族流血😺🚽、為民族撐起一片天空🧝🏿‍♀️!”李高傑說🙇🏿‍♀️🤸。

其實🧚🏻‍♀️,李高傑也曾動搖過獻身國防的信念——太平盛世👨‍👩‍👧,有許多同樣需要他的地方;同樣是支援國防建設🩴,也有條件更好的單位。但李高傑明白,西域邊疆對國家的和平、民族的生死存亡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駐守在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間的“阿克塞欽”的高原山地某師🈶,正是一支能戰鬥能吃苦,講團結守紀律的邊疆國防的勁旅🧕🆑,他們“忠於祖國、熱愛邊防,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紮根高原、建功邊疆🙆🏼,頑強拼搏、犧牲奉獻”的喀喇昆侖精神正好與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契合——他希望憑借自己的奮鬥,為祖國的邊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在李高傑看來,用熱血擔負起守衛民族的責任🏄🏼‍♂️,是男兒與生俱來的天職,而“清華人”的身份又賦予了他更大的義務,為國為民,他需要行動🗑,需要奉獻🧙🏽,需要用生命來戰鬥🧎🏻‍➡️。

臨別之際,李高傑的導師季如進教授揮毫送了他16個字——“清華學子🕓🗯、立誌戍邊🪨,輝煌事業、多彩人生”👨‍👩‍👦‍👦。

曾維康👨‍💻:實踐砥礪夢想基層綻放青春

“農村的空間很大,那裏是一個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曾維康

略黑的皮膚,一副無框眼鏡💆‍♂️,裂開嘴笑得憨厚🦛,這個被別人誇贊時會不好意思的湖北小夥子叫曾維康♥️,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屆碩士畢業生🆙。

20115月🖐🏿,曾維康完成了25萬字的新聞作品《農民中國👷🏿: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民的口述史》😦,他的創作歷時1年⤴️,采訪輾轉鄂、湘🏊‍♂️、粵等地。這位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口中“有德有才有抱負”的青年在畢業之時選擇了報考廣西壯族自治區選調生,決定投身基層🏋️‍♂️。

“選擇到基層工作📿,源於一種發自內心的召喚𓀋。這種召喚🧖🏿,來自我生活過的農村。”在遞交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申請書中,曾維康這樣寫到。而早在2004年,曾維康填報大學誌願時🧳,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他說:“以前對農村的唯一想法就是窮。甚至會嫌棄它,覺得老百姓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所以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發奮讀書🍕💂‍♀️,離開這個地方⤴️。”考上大學後,隨著知識和年齡的增長,曾維康慢慢懂得農村的發展和鄉親們的生活很不容易🧑🏿‍✈️。在清華讀研究生的3年,成為他思想變化最大的階段。

2009年春節期間,正讀研一的曾維康,在家鄉完成了《村級財政如何走向癱瘓——一本舊賬和一位支書的自白》。改變開始於那裏的感悟:“在農村我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它們對整個國家很重要——中國最廣大的農民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調查結束後,他的腦海中常常會浮現出父老鄉親的面孔:“他們好像正一個勁地跟我說著什麽,說地裏的莊稼如何如何,說村裏的公路還沒有修起來🌐,說在外面打工掙不到錢……”

於是,曾維康決定寫一部有關現代中國農民的新聞作品。新聞與傳播學院已故院長🔦、《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範敬宜看完他的開題報告後💟,在身體極度虛弱時打電話鼓勵他:“我從頭到尾、一字一句地看完了你的開題報告,很激動💁🏻‍♂️,也很感動。你寫的話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意義很重大🟥。”這篇碩士論文💆🏽‍♂️,寫了25萬字💅🏼、300多頁🤠,以作品代替論文。作品中的26位鄉民都來自同一個村🔆,包括村黨支部書記、老幹部👼🏼、鄉村教師、醫生、道士、私營企業主、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等,講述了現代中國農民的奮鬥史,展現了一個真實的現代中國農民群像。

這部作品帶給曾維康的意義是非比尋常的。他在一篇日誌中寫道🤵🏽:“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我通過不斷采訪、思考與寫作,加深了對國情的了解和對農民的重新認識,在發現問題的同時看到了一些工作的機遇,並在此基礎上更加堅定了我到基層做好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多次在東🐈、中、西部農村實踐的經歷,開拓了曾維康的視野。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各地農業發展的“差距”🍫🧜🏿,與此同時🟤,他更多地看到中西部農村發展的“機遇”😗👨‍🏫。他說:“農村的空間很大,那裏是一個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曾有老師給曾維康推薦了一份年薪十幾萬的工作🚆,同時解決北京戶口和編製🆓,但他最終放棄了。“我無法說服自己,那不是我最想要的。”曾維康說。

王希🧟‍♀️:鐘情西部 歸心東氣

“在東氣的廣闊舞臺上,一定能將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誌存高遠𓀘,腳踏實地🎸,為實現‘中國裝備,裝備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希

2002年,王希從貴州省的一個小縣城來到清華👆。一入校他就了解到,1999年獲得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14位是清華意昂。一部名為《我願以身許國》的6集紀錄片讓王希至今記憶猶新,老一輩清華人鑄就了共和國的不朽豐碑,給予他無窮的感動和力量。也許正是從那時起🧑,理想開始萌芽🙇🏼。

本科、碩士、博士,清華9年承載了王希的青春歲月。談到清華對自己的影響🙍,王希形容為潛移默化。清華人普遍很務實👩‍🦯,即使一次常規的組織生活,內容也總是充實豐富🧔,既註重理論高度,又契合社會現實🈴。真理的探求🤲🏻,思想的碰撞,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下是清華人無時無刻不被祖國牽動的心靈🩳。

談到工作選擇,王希表示學校的育人理念和就業引導工作深深地影響了他→:“咱們學校培養的是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每年的畢業季🚴,學校主幹道上都會掛起‘立大誌,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的紅色條幅,騎車經過時總覺得特別受感染。也沒特別地想過將來一定要如何,可是受國家、學校培養這麽多年,總希望自己的所學能派上點兒用場,能踏踏實實做點兒事情👮🏼‍♀️,待遇條件差一點兒也沒關系🥄。找工作時,對南方電網和東氣的工作崗位我都有一些了解🏌🏽,感覺東氣的工作和專業更對口👁🤜🏻,就簽了東氣。”

在談到為何選擇西部時,王希再次提到學校就業引導理念的影響:“這次百年校慶我特別受感染☃️,無論是參加慶祝大會、看晚會還是參觀校史館,時時都感受得到,咱們學校的歷史太輝煌了👩🏽‍🎨😫。這些年學校一直在鼓勵大家把目光放長遠,到西部等相對缺乏人才🙆🏿‍♀️⏩、祖國更需要我們的地方就業。現在北京和上海人才太紮堆兒了🤙🏿,清華人應該將國家發展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在不同的地區和行業都有分布🧑‍🧒。”

談到選擇西部就業🔮,王希說,除了考慮國家的需要和個人的發展,也有點兒 “私心”:“一方面我自己是來自西部的,那裏真的很需要人才。重工業的企業通常不會分布在大城市,對這一點我早已有所準備🤦‍♀️。另一方面,我是獨生子👮🏽,父親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去世了😱,母親一個人帶我很不容易,我希望工作單位能離她近一點兒♋️,方便照顧。”

作為新百年的第一批畢業生🤙🏿,王希在畢業前夕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對青年學子的諄諄教誨令王希倍受鼓舞。他相信,今後在東氣的廣闊舞臺上☝️✍️,一定能將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為實現“中國裝備🚵🏽‍♂️,裝備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百年校慶前夕✋🏻🧫,王希與其他12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在校史館受到總書記的接見,同學們的選擇得到總書記的肯定🙅🏽‍♀️,總書記鼓勵大家在社會這個大課堂增長才幹🧝🏽。這份鼓舞和激勵令王希至今難忘🥥,成為激蕩在他胸臆之間的精神力量。

談到對未來的期許🔝,王希表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後一定要好好學,爭取早日成為技術專才↔️。王希信奉的是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他不願漂浮不定、到處跳槽,希望在東氣沉下心,學以致用🧑🏽‍🏭,既然決定幹一件事👩🏻‍✈️📏,就要把它幹好。(本報記者 趙鳳華 通訊員 劉蔚如 鄢镕易 董雨文 王瑩)

轉自 科技日報 2011年8月9

相關新聞

  • 072019.11

    先生吳冠中

    我與先生相識於一九六五年🚶🏻‍♂️‍➡️🙎🏽,這一年我十九歲👩🏻‍💼,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考上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美術系,在書籍裝幀專業學習🟦。正巧吳冠中、衛天霖👋、阿老等北京....

  • 222016.04

    韓凱:總有一片你摯愛的沃土

    投身基層實現清華人的家國情懷

  • 062019.12

    吳仲華:船驥托起一片天

    如果要列一個“加速世界文明進程的中國科學家”榜單🙎‍♀️,吳仲華一定會留下名字。而他一生的追求則是📎⏯:“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民服務!”

  • 142010.10

    《天空》

    作品編號😯:A27作者姓名:Tanya Preminger作者國籍🛹:Israel(以色列)設計說明: 依照人類的理解—包含所有的民族和文化—天空被理解為一切靈感、精神和力量的源泉⛹🏿,也是藝術思想🕘、科學、文化的源泉😖👨‍👦‍👦。

  • 202017.10

    “新朋舊友如相問, 一片丹心在紙堆”——憶父親常迵教授(下)

    今年是意昂体育平台老一代著名學者,信息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先驅🚶🏻‍♂️,常迵教授百年誕辰紀念𓀓。這裏是常先生子女的回憶文章。

  • 202017.10

    “新朋舊友如相問, 一片丹心在紙堆”——憶父親常迵教授(下)

    今年是意昂体育平台老一代著名學者,信息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先驅,常迵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這裏是常先生子女的回憶文章👨🏽‍🦳。

  • 092017.10

    “新朋舊友如相問, 一片丹心在紙堆”——憶父親常迵教授(上)

    今年是意昂体育平台老一代著名學者🤽🏽,信息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先驅🌲👒,常迵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這裏是常先生子女的回憶文章。

  • 092017.10

    “新朋舊友如相問, 一片丹心在紙堆”——憶父親常迵教授(上)

    今年是意昂体育平台老一代著名學者,信息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先驅🙏🏻,常迵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這裏是常先生子女的回憶文章💂🏽‍♂️。

  • 202021.10

    一片紫杉林 銘記兩代院士報國心師生情

    看著一顆顆嬌艷的“紅豆”從這片紫杉的枝頭鉆出,迎風搖曳,長勢喜人💖,守護著不遠處的楊石先塑像🚀,申紅鼻子發酸,聲音哽咽🧚🏼✌🏿。歷時兩年多,父親申泮文院士的遺願終於實現。10月17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2周年紀念日當天,也是南開化學學科創建百年之際🧑🏿‍🔬,遵照著名教育家🧜、化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先生生前囑托🧨,由其親屬捐贈的“楊石先林”在南開大學八裏臺校區敬業廣場北側正式落成🪤。歷時兩年多的悉心培育,...

  • 182022.02

    一片“冬奧雪花”畫了三年 中國式浪漫來之不易

    當下熱銷的冰墩墩“無處可搶”,最近有人搶起了冬奧雪花💇🏿。說起冬奧雪花🛀🏼,許多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冬奧開幕式上那一朵。96片“小雪花”組成“大雪花”😇☛,橄欖枝周圍環繞著“銀絲帶”,“大雪花”和“銀絲帶”之間非勻速雙向同心旋轉。采訪中,設計師李旻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這朵“雪花”歷經近三年👩🏻‍🎓,反復修改了三百多稿,才驚艷呈現於世人面前。冬奧開幕式上讓人驚艷的“雪花”雪花造型有中國結元素中國結造型“大雪花”如...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