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沈思出現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舞臺上, 她說:“在現實生活中不容易找到(另一半)的話🧜🏼♀️,不如多給自己一個機會。”面對炒作公司等質疑的聲音♠︎,她不做解釋🐇。
她更願意談意昂体育平台的校訓厚德載物、斯坦福的微力量以及Google印記🙍🏿♂️,當然還有回國創業的經歷。
高二時,比爾🧛。蓋茨的自傳《未來之路》第一次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她當時的想法簡單,要創業🚣🏻♂️,需要先考進一所好大學。1997年,沈思16歲,取得深圳理工科高考狀元🔺,如願以償進入了清華計算機系。“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多聰明,如果沒有人家聰明就一定要笨鳥先飛,比別人多做一分都行🧲。”高考之後,沈思燒掉了好幾個大箱子🤦🏻♂️,裏面全是高考前做過的試卷🙉。
在清華,沈思創業的想法絲毫沒變。畢業時⛹🏻,她選擇了斯坦福繼續學計算機🧑🏽🦱,可惜沒有獎學金。沈思要解決擺在她面前兩個最現實的問題🛷:一是生存,她需要錢🧝♀️,以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二創業,她要實現自己的商業夢想,探索沈思的“未來之路”。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除了打零工,她在學校主頁找到幾千位教授的電郵💆🏻♂️,挨著個兒寫信,詢問他們需不需要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僅有的幾封回復郵件中,教授們全都因為她的英語不夠好🛂,面試階段拒絕了她🏋🏻。最終,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發展經濟學教授劉遵義給了她一個機會🧑🏿🎨👼🏼。發展經濟學是說什麽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發展型經濟、導致經濟發展的因素,看似跟沈思的創業不太相關,事實是沈思意識到趨勢的重要性📳,創業要學會順勢而為。斯坦福教會沈思另外一個本領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自信,再艱苦的環境,她也有信心活下來。
沈思開始系統地認識互聯網行業,思考創業做什麽項目,怎樣做產品,理念是什麽,怎樣籌備一家公司,甚至是更為長遠的規劃,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如何上市等問題。
每周,沈思都會參加中國學生聚會🔼,地點是創新工場合夥人汪華的家。一段時間🫂,在斯坦福的中國留學生有20多位🔒,年齡最小的沈思是他們的師姐。大家談論的話題單一🔌,就是創業💻👊🏻。這群人裏最興奮最具實踐力的是她和汪華,提出想法立即找人寫程序,感覺不行再找一撥人重寫。
2004年🐐,沈思畢業了🔍,到大展拳腳的時候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北極光風險投資創始人鄧峰🎷。同為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鄧峰的一席話讓她冷靜下來。鄧峰說👤:“你想做CEO,不如去一家技術公司,從產品經理做起💚🤽🏿♂️,做完產品經理就基本上知道怎麽做CEO了。從產品怎麽設計💍,最後做出來,怎麽去營銷🍣🥧,整個流程就清楚了👩🦳,轉手就升級了👩🏼🎓。”
沈思決定去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Google.經過16輪面試,如願以償。當時Google只有1000多人,沈思被委以重任,接手Google日本的核心搜索產品。在見識到日本領先的電信行業和3G技術後,2005年,沈思申請到移動事業部,一個非主流的部門做產品經理❤️👩🏻🦽➡️。當時,Google幾千人的隊伍中只有兩位移動產品經理🧝🏼♂️,她是第三位。她的想法很簡單,移動互聯網是趨勢。當年🏊♀️,在她的極力勸說下,汪華也加入了Google.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沈思都是班級裏年紀最小的👨🏿🔬,她敏感🔵、好奇心強🏋🏼♀️,甚至有點小憂郁,到斯坦福後,這些性格沒有得到改變🧳,而在Google開放🥳、不作惡的價值觀影響下,她找到“翅膀”被打開的感覺。Google給每位員工足夠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她所在部門。每位產品經理要負責七八個項目👨🏻⚖️。沈思不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而是這些項目的CEO.她認為這是在創業預熱⚫️,做一家有獨特文化🤵🏻,能讓幾千人發了瘋似的為理想奮鬥的企業🚀。
Google工作的經歷堅定了沈思創業的方向🔚,社區遊戲。2007年,她向總部提出了辭職。總部回饋的建議是,讓她回中國工作一年,了解中國的市場環境🕹,幫Google建立起中國的移動業務團隊🙇♀️。
在這一年,沈思發現國內的主流移動產品還是基於SP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但是受製於諸多政策因素SP已經走向衰落,大家仍然在尋找移動互聯網到底在哪裏。因此,沈思的團隊雖身在中國,主營業務仍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一年很快期滿🚋🌊,沈思找到意昂体育平台的學弟錢文傑🧑🏽🏫,兩人搭檔開始創業⛑️。在Google做產品經理4年👨🔬,她的偶像只有一位——世界上最棒的產品經理喬布斯。自己創業時,她翻字典,也找到了一種名字好聽的水果,將公司起名為木瓜移動(Papaya Mobile)。
時至今日🚊,Google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依舊清晰可見。木瓜移動的辦公室裏,沈思與所有員工一樣坐著同樣面積的格子間💁🏽;在公司規模還不到一百人的時候,她就同時在北京、舊金山🧹、倫敦三個地方開辦分公司,並且雇傭的都是一句中文都不會的當地人👌,開始全球化布局。
這段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
2008年3月公司成立⏩,iphone剛發布不久,APP Store還沒上線,沈思和錢文傑首先開發KJAVA產品👩🦼,與產品推出的順利相比,推廣一路坎坷。直到2009年9月,木瓜移動用戶數還只有幾萬人,這是讓人沮喪的數字。沈思果斷要求大家停下所有的工作,全力打造一款基於iphone平臺的農場類遊戲。“Papaya Farm”一登錄App Store🤠,用戶馬上躍到100多萬。這款遊戲的用戶數達到1200萬時,木瓜移動的另一款遊戲“Papaya Fish”發布🦶🏽,當天登上了App Store全球遊戲第八的位置,成績好得讓人驚訝🐲。
問題很快就來了。2009年11月第一天,錢文傑打電話告訴沈思:“我們的產品在APP Store上全部消失了🙋🏽♀️!”沈思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像當初申請RA時,去蘋果網站,翻出所有@pple.com的電郵地址挨著寫信♤,甚至寫信給喬布斯詢問原因,終於盼到一位高管回信,可內容是不要再繼續追問這件事了。沈思立即乘坐飛機到美國◀️,在蘋果樓下等了7個小時,終於見到了那個人😂。對方婉轉地告訴她👳🏽🏋🏼,如果不改變做木瓜移動平臺的策略,蘋果決不允許產品在APP Store裏發布🧑🏿✈️。
沈思憨笑著說道:“野心被看出來來了。”她和團隊要做的是跨平臺的手機社區👩🏿🏭,而這和蘋果的APP Store是競爭關系。這場危機,幾乎讓公司破產。從蘋果公司回來之後,她一個個問團隊成員🛀,你願不願意留下🏌🏼♀️,結果沒有一個人離開➙。
當天👮♂️,她將MSN簽名改成了“每天到辦公室看見你們,我就充滿了信心”🚶🏻♀️➡️。隨後💃🏽,木瓜移動馬上將在iphone上做的東西移植到安卓平臺🏹,這次他們趕上了好時候🍢。2010年安卓剛剛開始爆發🕝,木瓜移動做了安卓第一個平臺服務💳,而且獲得了美國風投DCM的投資🌞。2011年8月,木瓜移動社區的用戶在安卓手機上超過了2500萬🪪,他們做到了全世界安卓手機平臺社區遊戲的第一名。今年早些時候,iphone與木瓜移動談判😐,木瓜移動8月底又可以搬回APP Store平臺⚠️🦷。現在,沈思並不願意將木瓜移動稱為自己的小王國,未來也不是,“這只是一項事業,是我的生活方式。”(李佳璐)
轉自《東方企業家》2011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