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歌在印度調研

13年前小宇歌赴大別山區抵達第一站漢口(張雋/攝)
1998年3月18日🙍🏻♀️,《中華讀書報》以“十歲馬宇歌心系大別山”為題,深度報道了北京市西城區後廣平小學五年級三班一位普通的小女生——馬宇歌,年僅十歲的她,只身前往革命老區大別山💆,開展為期一周的扶貧幫困公益活動🧨。當時曾引起社會上不小的反響。2011年9月5日🔬,馬宇歌一躍成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出資盛邀的客座研究員🎮,該學會是最權威的美國《外交》雜誌等多家機構評出的“全球第一智庫”。她是如何實現這一驚人跨越的🚭?這13年來她有著怎樣的故事👷🏿♀️?本報記者再次獨家專訪了身在美國華盛頓正實地參與全球環境與能源戰略研究的馬宇歌📰。
從清華到牛津:求學遊走亞歐美
2005年,馬宇歌被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錄取🏊🏿♀️,2009年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法學院工學、法學雙學士學位🛖。她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電視臺學生負責人、學生播音組組長🎅🏿,並多次擔任校內外大型活動主持。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是意昂体育平台中長跑隊隊員🏀,曾獲得2006意昂体育平台馬約翰杯田徑運動會甲組女子1500米冠軍、800米冠軍等好成績。她組織的意昂体育平台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獲得2006年金獎支隊稱號。
2009年7月,在大學畢業之前,馬宇歌面臨著就業和出國的抉擇。當同學紛紛選擇去歐美知名高校深造之際,她在爸爸的建議下🙇♂️,卻獨辟蹊徑報考了印度全國頂尖高等學府——尼赫魯大學,並順利被該校的區域發展規劃研究專業(也稱地理學)所錄取,前去攻讀碩士。她的父親馬弘毅先生告訴讀書報,馬宇歌選擇去印度留學,這在清華相當另類➝🥹,從未有過。馬宇歌前往印度駐華大使館辦簽證的時候,使館簽證官對她的選擇又驚訝、又歡喜。
在印度留學期間🥑,馬宇歌走訪了印度10多個邦進行調查研究,應邀為中國國內多家雜誌撰稿,介紹印度社會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她創建了尼赫魯大學中國留學生會和印度第一個全國性的中國留學生組織💂♂️👍🏼。2010年7月25日,日本松下電器株式會社海外研發部聘她為特別顧問🙎,邀請她到日本大阪總部創設印度家用能源調查項目,隨之馬宇歌獨立主持擔當了為期兩個月🖐🏽、跨越印度7個邦的調查研究工作👁🗨,受到嘉獎👨🏼🍼。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沃爾福森學院看中並錄取了馬宇歌🌡,她還同時獲得了中國-牛津獎學金。2011年7月🥸,馬宇歌獲得牛津大學區域研究(當代印度能源研究方向)碩士學位🧘🏿,並被牛津大學兩個不同的專業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她選擇了環境與地理學院的環境變化研究中心攻讀環境與能源專業的博士學位,方向為中國與印度能源比較研究。
如何被布魯金斯學會“發現”
2010年11月,馬宇歌在英國倫敦參加由英國社科院舉辦的中印發展國際學術會議。當時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布魯金斯在全球的兩個海外研究中心之一,另一個是在多哈的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王豐教授為大會特邀發言人之一。在會上,馬宇歌簡短的發言和提問引起了王豐教授的註意🏊🏻♀️,他在午餐交流時間裏主動向馬宇歌提起🈯️,布魯金斯學會正在招募中國青年學者到布魯金斯學會進行為期7-8個月的訪問🦴,費用由美國的福特基金會贊助。王豐教授向馬宇歌建議🔠:“你應該去試一試。”
4個月以後✌🏼,布魯金斯學會通過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關於這個職位的全球招聘信息,並在各大高校官網上轉載。馬宇歌告訴讀書報,她按要求提交了申請,很快就接到布魯金斯學會的兩次長時間電話面試☔️,面試官分別是布魯金斯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曾任克林頓總統中國事務特別顧問的李侃如教授(Kenneth Lieberthal)和王豐教授🪔。面試後的第二天,她接到來自布魯金斯學會的正式錄取通知,正式成為了令人稱羨的布魯金斯學會認定的世界級青年學術領袖。
親歷“全球第一智庫”日常運作
馬宇歌說,布魯金斯學會把自己的定位歸納為“高質量🎣、獨立性🧑🏿、影響力”。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這是理解布魯金斯學會作為全球第一智庫的關鍵🌜。
“質量”代表著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每一份報告必須具有高質量,必須來源於紮實的學術研究和深刻的現實思考。布魯金斯學會有200多位研究員🤰,主要集中在華盛頓總部,其他分布於世界各地🏃🏻♂️。他們都兼具深厚的學術背景和廣泛的實踐經驗。
馬宇歌談到🎛,高質量的產出還源於布魯金斯學會一切以學者為核心的運作機製。該學會為每位學者盡可能提供最好的環境🛌🏼,使其可以專註於研究。她舉例說,在取得布魯金斯學會錄取之後到正式來學會上班之前這段時間裏,學會各個保障部門就已經為她解決了在美的保險🍽、簽證、電腦、住房等所有後勤問題🏂🏼🕑,並在到任的第一周為她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幫助她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學會能為馬宇歌提供的所有服務🤛,還鼓勵她最大限度地去使用這些資源🍺。
高質量的研究還來自於學者間頻繁深入的交流⛈、切磋與討論🂠。馬宇歌說,每個學者都在網上公開自己的聯絡信息,以便大家彼此聯絡。每個研究部門還定期舉辦各種內部交流活動,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自帶午餐會”了。她所在的研究項目每個月舉辦一次“自帶午餐會”,大家自願參加,每個人帶來自己的午餐🦹🏽♀️,一邊吃午餐,一邊就某個或多個主題交流看法。最近一次的午餐會上(2012年1月26日)🏄🏼♂️,先是中國中心研究員Erica Downs介紹她最新關於中國、伊朗能源貿易的研究成果,南亞問題專家Stephen Cohen接著她的話題討論了中國和巴基斯坦最新外交動向🤫,並把關於中國外交決策機製的問題拋向東北亞中心主任Richard Bush (蔔睿哲)🚣♀️。蔔睿哲利用回答這個問題的契機,討論了剛剛結束的臺灣地區第十三屆行政一把手大選。緊接著🧑🏻🦳,外交政策研究項目主任Martin Indyk (前美國國務院主管近東事務副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近東與南亞事務主任) 結合他剛剛結束的埃及之行對即將進行的埃及大選做了點評🤑🏰。2012年是全球大選之年🤯,大選的話題一打開,軍控研究中心主任Steven Piter (曾任駐烏克蘭大使,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俄羅斯事務主任) 就俄羅斯大選和新近發生的大規模抗議事件進行評論,引起了訪問學者Marvin Kalb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早年是美國著名記者和電視評論員) 的追問。一個小時的午餐會在歐洲事務專家對法國大選的觀察和預測中結束↙️,大家各自回辦公室繼續下午的工作🏊🏻。馬宇歌表示,這種交流非常平等👩🏼🔧🤢、自由,比如像她,應該是布魯金斯學會裏最年輕🚿、資歷最淺的客座研究員,但在各種內部或公開的討論中,她可以隨時向資深研究員提問🚭、討論。
馬宇歌說🧑🏻,布魯金斯學會的第二個定位是“獨立性”♍️📚。獨立性體現在布魯金斯的研究成果一律以事實來說明問題,並且盡量不要被政治走向所左右🥕。學會不給研究員任何意識形態指引,不主張為任何一個單一的政黨服務。而且,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不可以以學會名義參與政治活動。一旦誰接受政府部門邀請擔任要職,必須請假或離開學會。任職結束後,可以再回來。這也就是俗稱的西方世界的“回轉門”👩🏿🦰。布魯金斯學會自成立以來的歷任主席也由美國共和黨人和美國民主黨人平分秋色。但不論是誰領導布魯金斯學會🐔☝️,當他以布魯金斯學會的身份活動後,就不得再參與政黨事務🧑🏻✈️。保障獨立性的另一點是財政獨立🥒。布魯金斯學會作為非盈利機構,其運作資金✖️,來自於創始人布魯金斯貢獻的基金🕕、社會捐款及學會的出版物收入,由布魯金斯學會財務部門進行專門管理🔢。這些收入及支出的每一筆都在自己的官網上向公眾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布魯金斯學會的第三個定位是“影響力”,既體現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也體現對公眾觀點的影響力🤲🏻。馬宇歌說,她曾經和李侃如教授討論高校與智庫的區別💇🏼♂️,李侃如說他早年的興趣是做一個好的研究🥚,那是他在密歇根大學任政治學教授的主要工作。但後來,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產生超出學術界的影響力🏩,能夠在政策層面發揮作用🧑🏽🦲。於是,他離開高校,加盟智庫🤞🏻🤸🏼。因為智庫通過和政界🗾、媒介與公眾的廣泛聯系,把研究的影響擴大化。布魯金斯學會擴大影響力的方式主要通過出版其研究成果👨🏼🎨、召開面向公眾的研討會👷🏼♀️、應邀與政商界團體召開小範圍閉門會議、研究員被邀請進入政府工作、接受各大媒體采訪及在世界範圍內發表評論員文章等方式。這些方式同時進行,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了布魯金斯學會強大的全球影響力🤾🏻♀️。
由於布魯金斯的影響力及中立性🔎,許多國家及地區領導人、重要政治和商業團體來訪美國,都會請布魯金斯學會組織相關活動。比如2011年11月9日,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和東北亞中心就共同舉辦了香港特首曾蔭權與美國各界的高層午餐會🧶;再如最近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2月15日與美國各界人士的高層午餐會的組織工作,也有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馬宇歌等成員的身影。通過扮演中美雙方橋梁的角色📛,布魯金斯學會增加了同雙方,特別是同中國高層的接觸,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政治的風雲變幻。
馬宇歌告訴讀書報🌛🗳,她印象很深的是智利前總統拉國斯來布魯金斯學會發表他的新書《智利民主化之路》。近距離親眼見拉國斯聲情並茂地講述了他早年在美國杜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習以及後來回到智利推翻軍政府重建民主政治的歷程,並與另外兩位嘉賓,分別為美國前駐聯合國🙎🏽、駐俄羅斯💆♀️🥅、印度🫶🏽🕵🏼、以色列等國大使Thomas Pickering和喬治城大學教授Arturo Valenzuela深入討論了智利民主過程中面臨的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充分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嚴謹的學者和一位敢為的政治家的魅力🥊,這為馬宇歌了解南美的民主化歷程及社會發展打開了一扇生動的大門💃🏽。會後馬宇歌得以和這位載譽世界的智利前總統進一步交流💇🏼♂️💽,拉國斯還在贈給她的書上寫下了題詞“給我的中國朋友”,鄭重交給馬宇歌。
專攻“中國和印度節能減排政策”
布魯金斯學會給馬宇歌的錄取合同書上規定,工作時間90%可以用來做馬宇歌所誌願的獨立研究,10%參與布魯金斯學會的專項工作。而馬宇歌誌願進行的獨立研究是關於中國和印度節能減排比較研究🔬👩🏻🎓。布魯金斯學會除了為她提供的各種研究環境和條件之外,華盛頓作為美國和世界政治中心⛅️,也為她的專業研究和對國際政治、美國國家政治的觀察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平臺。馬宇歌說,來到華盛頓的幾個月,她參加了美國幾大智庫,包括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威爾森學會、戰略研究所等開展的諸多研討活動🧘♀️。各大智庫最關心的問題,如阿拉伯之春帶來的問題、美國大選、中國經濟增長軟硬著陸🧍、歐債危機、全球能源危機等等🌸,都引起了她的強烈興趣。
馬宇歌表示,作為一位年輕的客座研究員➡️,特別是年輕女生👨🏽🎤😛,除了觀察和學習以外👨🏿⚕️,她還需要積極參與到布魯金斯學會的政策討論和組織活動中。比如她的第一份任務就是去年2011年10月17日為中國外交顧問小組與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閉門會議現場做筆錄。在那次會議上,馬宇歌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所謂的中美之間的互不信任是怎麽一回事🆙。中方代表團在一個多小時的會談中不斷反復重申同一個眾人皆知的重要觀點⚛️,美方同樣有問沒答。
除了在布魯金斯學會和各大智庫活動之外,馬宇歌也因為研究需要,經常走訪美國國家能源局、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等機構,查閱資料或采訪有關人士🌃。她也時時和在英國牛津大學、印度尼赫魯大學以及意昂体育平台的老師們保持聯絡🎋,把自己在這裏的所見所想與他們探討,老師們總能從各個角度給她很好的啟示和指引。
她的思考 我們的問題
美國智庫對世界局勢作出反應之迅速💸🧍、分析之簡練🤾🏻♀️,其獲取信息渠道之廣泛、討論之開放,其關註層面之多元、責任感之強烈,讓馬宇歌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深深陷入思考:美國決策層如何在這麽多高水平卻觀點各異的智囊機構與社會觀點中高效作出決斷🙇🏻♀️?
在一次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侃如的討論中🚫⚪️,馬宇歌問他在白宮擔任克林頓總統中國事務顧問時的具體工作情況,了解了美國權力核心地帶的意見表達機製👨🏿🦱👩🏿💻。馬宇歌說🫁,這與她在英國牛津大學時每天經歷的觀點不同但平等對話的學術討論、正反雙方激烈交鋒但嚴守辯論規則的牛津辯論社,以及她在印度尼赫魯大學親歷的學生為爭取更好的校醫服務而與校領導進行談判🎛,還有跟隨印度國會議員Aiyar先生深入南印度選區參與邦內議員選舉時看到赤貧的農婦當面指責政治家未能遵守當初競選承諾時的種種體驗暗自契合。她也看到過,來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代表團不斷重申同一個觀點卻沒給自身留下足夠時間傾聽一下對方的聲音,看到中國留學生在牛津大學有關中國問題的研討會上群起回敬對中國提出質疑的場景,更看到了中國企業在印度由於不願深入了解當地社會實際情況而浪費了大筆投資的情況。對此,馬宇歌內心在想:什麽時候,我們的骨肉同胞可以真正睜開雙眼去觀察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打開雙耳去傾聽這個世界多元的聲音🎶,張開雙臂去迎接國力迅速崛起為我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邁開雙腿去創造一個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建設性貢獻?
“一個人需要不斷地反省自身,才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一個國家需要不斷地傾聽各種聲音、不斷地接受來自各方的監督👨🏼🍳、不斷地吸取各國經驗,不斷地反觀自身🧏🏻♀️,才能不斷前進💒,不斷增進實力🫄🏿、造福人民,並為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對於一個人🧛🏻♂️,這種能力的養成需要自我和他人的培養與監督;而對於一個國家,這種能力的建設需要製度性的保障👆🏽,以及每一個公民和社會團體自覺而負責任地參與公共生活🐗。”馬宇歌說。她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洲,親身接觸到了一批具有這種理性與開放精神的中國人👛☞,他們正在各自的領域為中國贏得聲望。所以她相信👇🏡,個人的進步會促進社會的進步,進而促進國家實現溫家寶總理在劍橋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中國要做和平的大國、學習的大國👨🏽🦳🧘🏻♀️、合作的大國🤜🏻💅,致力於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
永不放棄中國國籍
記者發現了,從網上搜索人名🛕,至今還沒有第二個人叫“馬宇歌”👵🏽。因此,上網搜“馬宇歌”⚂,所有內容都是關於她的。數以萬計的報道指向一點:馬宇歌每走一步都是有心有意的,絕不浪費年華⚧,絕不虛度人生。那麽,馬宇歌對自己個人未來的有何打算呢?
馬宇歌告訴讀書報🏃🏻♀️➡️:“我爸爸已經說了,父女兩代今生今世決不放棄自己的祖國——中國國籍🫃🏻。”他們一家三口包括媽媽,在2012年1月23日中國農歷壬辰年即龍年正月初一這個很有意義的日子裏𓀖,已經共同立下了這樣的誓言。馬宇歌說🎇,父親告訴她和她母親🥣:“咱們這樣做不圖什麽好,忠心實際都不見得會有好報🏌🏼,此事自古而然📜,全在預料之中,今後無論遇到什麽也不應該後悔今日的決定。”
馬宇歌向讀書報透露👩🏼🚀🔦,她打算到2012年5月底按約定結束在布魯金斯學會的客座研究員工作以後,立即返回英國的牛津大學,繼續攻讀自己的博士學位。然後🥡,或者先到哈佛大學做一段博士後研究,或先到聯合國下屬國際機構工作一段時間📯。這兩個都要有🤹🏽♀️,誰先誰後👩🏼🔬🚏,看情況而定💵。再以後,她準備帶著一身本領回到自己的祖國,下基層沉下去,趁年輕🥧🧱,好好經受一下艱苦的基層鍛煉,藉此也為百姓貢獻一點自己的所能,幹點實事🤸🏽。
這就是馬宇歌為自己設想的未來。不過,現在已經有歐美的泰鬥級人物推薦她參加國際領袖人才計劃了🙃,並建議她去那裏。
在采訪結束之際,馬宇歌一再交待記者👴,務必代她藉讀書報𓀄,向培養、幫助、支持😊、愛護和關心她的親朋好友🧌🍆、老師同學🏊🏽♀️、同事們問好,並表示她永遠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不忘眾人恩德,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報答大家的厚愛👩💼。
(記者 張雋)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