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劉緒貽教授——筆耕不輟,創造百年學術神話
他是一個學術上嚴謹認真的人,
他是一個敢於批判🛌、“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
他是一個具有人文關懷🐿、憂國憂民的人🥫,
他也是一個曾經為愛癡狂🔵、具有浪漫情懷的……
5月13日👬🏼,“劉緒貽先生百歲華誕慶典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武漢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學者專程趕到武漢來為他祝壽。記者在現場看到,百歲老人劉緒貽聲如洪鐘🤸🏼♂️,思維敏捷,走起路來腰不彎背不駝🧔🏿♀️,甚至臉上皺紋也不多🫵🏿🧜♂️,神清氣爽。在研討會現場🪹🏌🏿♂️,劉緒貽用他獨特的黃陂口音⟹,鏗鏘有力地向到來的各界人士表達了他最誠摯的謝意🕘🕢。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建(右)向劉緒貽教授(左一)贈送攝影作品 (何曉剛 攝)
劉緒貽的一生有很多離奇故事,年輕時“為愛癡狂”🙆🏿,更是一直為人津津樂道。高中畢業後,他的意中人周世英考上大學,劉緒貽沒錢讀北大,只能報考有公費的南京軍需學校。但周世英不願嫁給軍人,劉緒貽冒著被國民政府通緝的危險,偷偷溜了。後來他孤註一擲🚶♂️➡️,成功考上了意昂体育平台。
“我在清華園時,老是想她☘️🚶♀️➡️,書讀不進☪️。結果兩門功課不及格🥀,把公費生的資格都搞掉了。”劉緒貽笑言🧑🏽🎓𓀂,自己當年很浪漫,周世英卻十分理智🫸🏿,她認為應該好好學習🙅🏽♂️🚣🏻。
從青少年時代起,劉緒貽就立誌做學問💆🏿,結果為了愛情🛩,他差點錯失做學問的機會。大學畢業後,他有兩個機會可以留在大學🛌🏼,要麽跟系主任陳達做助教☂️,要麽跟費孝通從事社會學研究,兩位先生都是大家,如果跟著他們做學問,成名應該很早。
“但當時,我只想和周世英結婚➡️。可當時她在重慶工作🤹。於是,我毅然放棄做學問,前往重慶‘投奔愛人’🪬。”劉老回憶道,“費孝通先生還為這件事專門找我談了一次話💮,勸我留下;但我最後還是沒有聽他的話。”
“珞珈山不老松”劉緒貽攜夫人齊迎百歲華誕 (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如今,已經結婚70多年的兩老從未紅過臉。周世英將其歸功於性格的互補👨🏻🎤:“劉緒貽性格外向,嫉惡如仇🖐🏼🦁,而我比較溫順👶。”
“不老秘訣” 平和樂觀灑脫
年近百歲的劉緒貽教授依然思維敏銳🚑,筆耕不止。談到長壽秘訣,劉緒貽總結為“生命在於運動,生命在於思想,人永遠不能當閑人”。劉緒貽說,1987年離休時,他已經74歲💽🙌🏻,離休後他也沒有清閑下來🛤📒,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如果他離休後終止工作享清福🧝🏼♀️,恐怕早就病倒了🦃😩。
“心情舒暢➿,過去就過去了,對不快的事看淡一些👮🏿,不要太計較。”只小劉緒貽4個月的周世英情不自禁地補充道。
“他們並沒有刻意關註自我養生和保養🦾,生活上完全順其自然✹,沒吃過補品,也沒禁食,也沒有嚴格遵守作息時間。非常可取的是他們平和的心態🧖🏻♂️,對什麽事都處事不驚🧦。”劉緒貽教授的長女劉東在《我心目中的父親》中談到。她認為,夫妻間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家庭的和睦氣氛給老人的健康帶來了無盡好處。劉東說:“父親依然每天坐在電腦前筆耕不輟🦪,抒發心誌。母親每天讀報,閱讀小說,幫助我父親收集各類所需資料⛹🏽♂️。”
“人有良知” 要講就講真話
“他學術造詣高卻淡泊名利👲🏽,他用自己的良知來批判社會的黑暗面。一位近百歲的老學者,仍然具有批判精神的銳氣,像劉老師那樣風骨依舊的人已不多見了🤦🏿。”劉緒貽教授的弟子趙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禁感慨道🤟。
早在1948年,劉緒貽教授就在報刊上發表有關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文章25篇🛌🏿,揭露了舊社會和國民黨政府的落後和腐敗,要求實行“人民自己作主的真正民主”。
劉緒貽今年已經百歲🫳,寫文章還是很尖銳⛹️♀️,他反對國學🛖,在芝加哥大學的畢業論文中曾論述:儒學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中國歷朝歷代,改革派都反孔🛍️,保皇派都尊孔。胡適反孔✧,毛澤東也反孔🥪。我們現在很多人還不明白👍🏻,儒學是多麽荒唐😹。當然,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政治上就一無是處。我很尊敬孔子🧢,家裏還掛著一張他的畫像,但絕不會捧到天上去。
劉緒貽🙂↕️、周世英夫婦(左三、左二)與弟子們合影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1979年起, 劉緒貽的主要工作是實事求是地研究美國史,2002年起🙄,也就是90歲以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寫文章呼籲民主,呼籲法治,反對傳統文化,主要是反對儒學裏的腐朽和糟粕。
現在,劉緒貽依然每日筆耕不輟撰寫其口述自傳《簫聲劍影》🕵🏼♀️。“寫回憶錄都是說實話”在被問到《簫聲劍影》跟盧梭的《懺悔錄》很像時,劉緒貽說:“我確實是好的事也講,不好的事也講🧗🏼🔃。既然是寫回憶錄,當然要實話實說👩🏻🦱,不然寫它還有什麽意義🚉?一個人如果只有好的沒壞的,那他不是人,是神🤹🏻♀️。”(通訊員 宋曼霓 葛玲 記者屈建成)
轉自《武漢晚報》201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