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李健👰🏿‍♂️:因為理科所以理性

    2012-08-06 |

    封面故事

    李健811將在工體舉辦他的首個大型演唱會🧖🏻‍♀️。這位畢業於清華、文藝氣質很濃的創作型歌手個性低調𓀛,他真正開始走紅是因為2010年王菲在春晚上翻唱了他的《傳奇》,這也是他被傳唱最廣的一首歌曲🚶,但他不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與大多數流行歌手不同,與李健交談,你很快就會發現他不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和思考者🧎🏻‍♀️,對生活與藝術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李健喜愛讀書,他的視野涉及到音樂之外的諸多領域,想來他的文藝氣質定是這麽“養”出來的。他強調科技改變了文化💝,強調中國人缺乏科學精神,強調創作中理性的重要,每當這個時候,這位流行明星又露出了一位清華理工科學生的本色。

    夏日午後的北京🛞,經過了幾場暴雨,出現難得的涼爽,在建國門外外交公寓樓下的一間咖啡館中,他平靜地告訴記者,自己非常期待工體的觀眾在那一天更能理解他作品中所含的隱喻,“這是一場音樂會🚴🏻‍♀️,而不是綜藝晚會🐁,情感是靠音樂本身來打動人。我期待我不動聲色🧑‍💻,但是觀眾心潮澎湃,甚至是聲淚俱下🫅🏻。”

    單向街書店關了很可惜

    李健穿著白襯衫,牛仔褲💂🏼‍♀️,年輕得就像是一個剛踏出校門不久的學生。咖啡館的一個女服務員偷偷告訴記者,他常常來這裏就餐,“人很好🦤,沒有任何架子,他最喜歡吃的是素面👆🏼。” 他為正在上映的《搜索》寫了主題曲《如果可以》,這是他第三次為電影寫主題曲,前兩部是《愛出色》和《唐山大地震》✊。對於跟陳凱歌🤹、馮小剛這樣的大導演合作,他有足夠的清醒認識,認為僅僅是自己創作的一個點綴而已,只能算錦上添花,但絕不是主線,“我覺得自己現在成熟了,有能力會‘看圖說話’😳🍼,我不會花很多精力在這上面,這只會讓我更加重視自己的創作⚔️。”

    這是他的音樂態度,堅持,不妥協。即便是他早年沒有出名的時候🕺🏿➔,他也只寫自己願意寫的歌🧑‍🌾。他覺得🏢,深陷困境,但沒有意識到困境,是因為那些所謂的煩惱都被純粹的熱愛所消減和沖淡🧏🏽‍♀️。

    當然,他其實並沒有所謂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流離失所的經歷🧤,只不過人們通常認為成功的路不要這麽漫長。“不要像我等了七八年才出名🤦🏼‍♂️,一夜成名才更符合人們的期許👩‍🔬。”

    他也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純音樂鼓吹者,不排斥商業,相反,他認為商業本身是一個特別好的詞🚟👧,需要戒備的是🖐🏼,不能把商業價值當做一個普世價值放在所有的領域中。比如前不久因為經營不下去而關閉的單向街書店🍩,他就覺得很可惜👩🏼‍🚒。

    “書這樣神聖和重要的東西,一定要走向市場嗎?”他反問,我們國家有這個能力去扶持這樣的東西,比如像昆曲、京劇和有些好的歌舞團,把它們推向市場非常殘酷🏄‍♂️🍚,甚至是荒誕的,就好比是把教育市場化一樣。很多事情就是需要國家來補助,為什麽香港的演出票價這麽便宜呢👦?因為都是政府補貼的✫。

    “我們現在完全是實用主義者,什麽賺錢就做什麽,這不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

    金融界比娛樂圈更浮躁

    很多人覺得娛樂圈浮躁,李健可不這樣看💇🏽↘️,縱觀世界歷史還是中國歷史,任何時代都浮躁。在他眼中,金融界比娛樂圈更加浮躁,只不過娛樂圈受關註多一些而已。

    “有人就浮躁,因為所有的浮躁都跟個性有關👐🏿。”他補充道⛑。

    每個行業中都有一些類似於李健這樣冷靜的人,這種冷靜之於他,僅僅是出於熱愛,因為熱愛🎮,所以才能義無反顧地堅守🧺。就像他相信很多金融界的人士本身很熱愛這個行業一樣,他們不會故意搞垮這個行業。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在渾水摸魚,打著占領華爾街的旗號,這些人是最浮躁的🦯。

    他承認自己不是一個聖人👨‍🦱,甚至不能用“一個高尚的人”來定義和要求自己,人性的弱點和缺點他都擁有,不同的是💌🙋🏻,他有自省能力,他早期偶爾會流露出對娛樂圈的失望,“但我會被自己新寫的一首歌所擁有的成就感所抵消。盡管環境很差,但是音樂還是帶給我很多快樂,我就是一個幸運的人。”

    “如果你對某個行業有足夠的熱愛,而且這種熱愛是純粹的,這種熱情基本上能夠抵禦外來的侵害。因為你這樣熱愛💇‍♂️🧑‍🧑‍🧒,你會無法割舍🧑🏽‍🦲,無法放棄。”

    他認為,脫離環境談音樂一定是不準確的✢,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盡管很短💨,但是就音樂水準而言,其實已經超過了早期我們受影響的港臺音樂。因為大陸有很多有創造力的音樂人和歌手👃🏻。非常糟糕的是目前的環境,已經到了需要拯救和改變的地步🐈‍⬛。很多音樂從業者甚至都無法生存🕝。流行音樂屬於文化工業範疇🐤,在這個領域中是需要細化的💪🏽,詞曲作者和歌手一般都分開,不能為了生存都走到臺前,這是不專業的🧑🏽‍🎄,“但是環境又逼迫人們走到了臺前。”

    中國當下很缺乏科學精神

    在李健的身上🕓,既有音樂人的感性👨‍🦯‍➡️,也有一個理科生的理性。盡管很早就知道自己熱愛音樂🧦🧧,但是直到上了清華,他才發現潛伏在自己身上的音樂天賦。有些考試對於他來說非常難,但是很多同學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滿分🚡。而只要是他參加的音樂比賽,無論是學校的、北京市還是全國,都是第一名。在音樂領域🚶👩🏼‍💻,他遙遙領先於對手👝,這給了他很多信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清華校園氛圍寬松,沒有束縛,人文氣息濃郁🧞‍♀️。他很慶幸自己在當時接觸了一批先鋒文學⛹️‍♂️、先鋒電影,認識了一批在清華附近居住的流浪藝術家們,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回憶清華就讀歲月🤞🏿,他說,它顛覆了很多家長和老師教給他的先驗知識,比如說“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其實各行各業都需要天賦,人必須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談發展。在清華能發現各種各樣的人🫥,也不再是井底之蛙💆🏿,“你能通過他們來映照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在中國👨🏼‍💼,目前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但李健認為,創意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應試教育還有必要,但是到了大學🚾🤦,應該多提倡創意教育,遺憾的是👩‍👩‍👧‍👦🥣,他當年就讀的時候,已經形成了出國熱潮,很多同學無暇顧及大學期間創造力的培養👩🏿‍🍳,整天為了考托福出國而應試。“我身邊就出現過很多有創造力的頂尖人才🐦‍🔥,但是他們至今都在美國。”

    他說,中國目前很缺乏科普知識🚶🏻‍♂️,這是一種現象🤙🏽,但是在專業的領域中🐽,真正追求科學精神的,就更缺乏😟。人們以商業為標準,以實用主義為標準,恰恰忽略了科學精神👨🏻‍🍳。

    對於互聯網等科技的作用🔬,他認為,科技改變了文化🛴,但是文化是源泉🧙🏽‍♀️。科技發展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科技如果沒有跟文化相結合💪🏻,社會就是畸形的。比如說互聯網的誕生方便了大眾,恰恰傷害了音樂產業。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沒有相關的文化意識和法律來保護音樂,就會傷害到音樂產業。

    “如果保護得好,音樂既能在商業上得到極大的繁榮🪸,音樂本身也得到了極大的普及🤽🏽,這才是雙贏。”

    他說🕵️,文化的關鍵詞是創造🧔。不能認為一個搞科技的人沒有文化,科技本身也是一種文化👌🏽,一個科技越發達的地方就越需要文化。

    喜歡倫敦奧運開幕式的隨性

    李健喜歡隨性的東西🧪,排斥刻板單調。他特別喜歡本屆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因為它“不是這麽刻意”地講述了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歷史,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很像是好萊塢大片💂🏿‍♂️,在視覺上給人眩暈的感覺🧐,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有點像電影《天堂電影院》🏊🏻‍♂️,溫情,動人。“他們特別隨意地展現自己的音樂,還把憨豆先生弄在上面👩‍💼,我覺得這個國家很放松,這種輕松隨意是我喜歡的👇🏻。”

    讓他印象比較深的是把牛羊牽進體育場的畫面🧑🏼‍🔧,舞蹈也不是很整齊🌋,但恰恰是這種很生活化的態度吸引了他,顛覆了他對奧運會機械、精準如機器般的印象。“我自己很喜歡憨豆先生,還有麥卡特尼在最後唱的《嘿,裘德》,印象比較深𓀓。”

    他喜歡優美的東西,喜歡優美的旋律。因為一個人如果對生活熱愛關註的話,就會有話想說。他說自己從一開始就進入了個人化的寫作階段,只寫自己喜歡的歌。至於能不能引起傳唱、共鳴和走紅,完全沒有關系。

    除了第一張專輯《似水流年》依賴電影和書來尋找創作的靈感🚵🏻,從第二張專輯開始◼️,就不需要二手資料了🤱,直接從生活中體驗🚵‍♂️,“因為生活足夠精彩,足夠書寫🪘↘️。”

    他喜歡旅遊,喜歡去英國倫敦這樣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這樣的城市不單調👨🏽‍🏫,他也喜歡南非、肯尼亞這樣有著很美自然風光的地方。《心升明月》就是在泰國寫的🔱。當時在海邊🙏🏽,他無所事事地躺著,開始思考那些宏大的人生命題,“這廣闊的天地,如何安放我🚴🏼,我如何安放,這廣闊天地。”

    他喜歡那些平靜的自然風光,恰恰能引起他特別大的興趣,因為自然風光中蘊含了一切。

    他對記者說👘,自己不能永遠寫愛情🧑🏼‍🦲,如果永遠寫,就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歌手,隨著年齡的增長,關註的主題也不一樣。他喜歡把一些社會問題🙅🏽、現實問題用隱喻的方法寫在歌曲中,“這種創作的方法是我偏好的。”

    他偏愛像斯汀♠︎、披頭士那樣的音樂風格,喜歡借喻、隱喻的創作方法。比如斯汀有一首歌叫《SHAPE OF MY HEART》,用不同的撲克牌來象征權力⇨、財富等,影射生活,他自己就翻唱過。

    他也喜歡很多古典音樂,比如德彪西🚣🏻。“就像是印象派的畫一樣,埋藏了很多信息量在音樂中🧂👨‍👨‍👦‍👦。”

    不喜歡用呐喊來表現憤怒

    有些人認為李健的作品在風格上都比較接近,甚至認為是缺乏創意,對此🤵‍♀️,他坦誠地說👩🏿‍✈️,一個人的音樂風格不是想變就能變的。因為一個人的欣賞習慣和創作習慣是逐漸固定的,只會在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但即使是一個狹窄的領域,也能做到無限風景和千變萬化🍀🧜🏻‍♂️。”

    “人們老是認為你應該改變,是緣於對藝術的誤解,或是受港臺流行文化的影響👩🏽‍🍳。港臺流行文化老是強調變化和突破。好的音樂誰需要變化,你能指望畢加索去畫倫勃朗的畫嗎?”他說👩🏽‍🏫,每個藝術家擅長的東西都是很有限的。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就是最光彩的。“幹嗎讓我做一個不擅長的領域🥀,比如R&B👨🏼‍🎓🧑‍🧑‍🧒,這不相當於自討沒趣嗎?如果要聽爵士🎫,去聽諾拉·瓊斯的就可以。藝術是很細化的。”

    他強調,音樂就像是太極拳,無形似有形,看似很輕👮🏿‍♀️,其實很重。他的音樂中有很多隱喻在裏面👵🏼,包括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態度,只不過,他在歌詞上是用一種輕描淡寫、無意的方式來寫🫰🏽。“我喜歡對比,喜歡看似輕松和平淡,其實說一些很要緊的事情👝。寫一些看似樂觀🐲,其實是很傷感的事情。”

    他不太喜歡用呐喊來表現憤怒👨🏽‍🔧。“就像我在生活中不太表露感情一樣,但這不代表我不關註🚴🏻。”

    音樂有兩個法則©️🛀🏻,一個是對比♾,一個是平衡,他更加喜歡對比🍹。汪峰是跟他反差最大的歌手🚉,他的音樂直接而有力量。同樣的話題,汪峰的音樂特別激烈🫥🏄🏻‍♂️,而李健的卻特別平淡。“其實汪峰在生活中是一個特別正常的人🚵🏿‍♂️,也沒有什麽出格的舉動。”

    很多人認為藝術創作是靠靈感和感性沖動,但李健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𓀆,任何創作的本質都是理性的👨🏽‍🎓,尤其需要純熟的技巧。真正偉大的禁得住推敲的作品,一定不是靠靈感🤦🏻‍♀️。只有經過邏輯縝密推敲出來的作品,才能禁得起考驗。說到這🦶,李健又露出了一個理科生的本色。

    談創作態度:

    生活的非常態和出格舉動不一定就能夠寫出精彩的作品✭。規律化的生活一樣能夠寫出波瀾壯闊的作品。比爾馬爾克斯寫出《百年孤獨》這樣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就是在一個房間中平靜寫出來的。

    我自己是一個很優秀的詞曲作者🖖🏻,這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讓我去做約翰·威廉姆斯和三寶那樣的音樂,我根本做不過他們。

    談商業歌曲👷🏽‍♂️:

    有人認為創作商業歌曲就能更快的得到商業的認可👩‍🌾,但是商業歌曲不能帶來音樂本身的愉悅🥞。相反,恰恰違背了音樂人對於音樂的最初熱愛。如果你寫了一首歌,不知道它能不能夠流行,但恰恰是讓自己非常滿意和感動的,這種愉悅就是最大化的📵。

    比如說畢加索畫《亞威農少女》,凡·高畫《鳶尾花》,這些作品當時都帶給他們極大的精神愉悅🤾‍♀️,但這個時候,這些作品的商業性還沒有體現出來,我相信在畫完這些畫後,兩人的內心是非常驕傲和富足的🚵🏼‍♂️。

    談風格轉變🧜🏿‍♂️:

    風格就像是人的長相,是自然形成的。一個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和創作習慣很難改變👤。有藝術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這一點🌮,從文藝復興到現在都是這樣。人們不了解🚡,才會要求藝術家常常變換風格。

    畢加索一生中有過幾次轉變,但都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做到的。沒有說今天畫印象派🧑🏿‍🦱,明天畫寫實的。

    比如說貝多芬和莫紮特,隨著年齡增大,在藝術視野上會越來越開闊,但是在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做得更加極致🍦🤏🏽。

    這就好像做純物理的專家做不了工程物理一樣。做得好西餐🤸,不見得會做中餐。

    大眾太受港臺流行文化的影響,什麽事情都強調突破和顛覆。這恰恰是一個泛娛樂化的現象,我覺得不是一個好現象。

    談靈感:

    一方面🧘‍♂️,靈感是自然流露的,但是在什麽樣的前提下,才能自然流露🤵🏻‍♂️?這是一個技巧🤽🏿‍♂️。

    對於我來說,靈感會越來越難🧜🏽‍♀️,要不斷的積累生活經驗。還需要特定途徑的刺激🧒🏽,比如說好的風景🏰,會刺激你創作的沖動。

    另外👩🏿‍🎨,在創作的時候我會看些好的油畫和攝影作品🥤,很有啟發。要想盡辦法讓靈感能自己出來☪️,但靈感的自動降臨不是憑空的📋,是在你做了很多的準備之後。

    你不需要刻意的去尋找奇異的形態,北京千姿百態的生活就給我足夠的靈感和想象🥖。北京從這裏看,可能像紐約,但是往南走,有些地方像鄉村🧚🏽‍♂️,有些像廢墟和戰場🧐🙅🏻‍♂️。文明和落後並存,富人和窮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都是可以書寫的對象。

    我是一個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歌手,而不是單純的山水歌手和田園歌手🧎🏻,更不是閑雲野鶴,我是一個跟時代契合的詞曲作者🏃🏻‍♀️➾。

    因為對這個時代充滿了期待🛠,對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感情,所以總希望會更好,不好的時候,心中會比較糾結。

    談《追憶似水年華》:

    2002年我看完了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很多人只看了第一本🥽。我覺得它比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更好看一點🧑🏿‍🦲,就像是一部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有一兩章是完全在鋪墊,主題都不出現,而流行音樂可能三十秒就出現一個主題。

    但是在《追憶似水年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裏斯朵夫》和巴爾紮克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渲染和鋪墊🤟,看這些作品🏌🏽‍♂️,就像是吃西餐☔️,不僅僅是吃牛排🛹,還有很好的燈光和音樂。現在的人們沒有修養和耐心去體會藝術中這部分很精彩的篇章,光想著看故事梗概,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等待一個儀式感的過程⚫️。

    這是一個藝術情趣的問題,儀式感在生活中逐漸缺失🧖‍♀️👯‍♂️,在藝術中更不應該缺失。就好像同樣的飯,不同環境下吃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吃飯超過了生理性的需要,而上升到精神和文化領域層面💇🏼‍♀️。

    談讀書🤵‍♀️:

    我現在看書,會看一些雜誌,比如像《收獲》📩、《新周刊》等🫳🏽,不太愛看時尚類雜誌。今年看過的書中,我覺得格非發表在《收獲》上的中篇小說《隱身衣》寫得很好👩‍👧‍👦,講的是一個人在中年時候遇到的問題,寫的既幽默、驚悚,又充滿懸念🖊。

    從寫作技巧上說,小說和音樂有共通的地方,米蘭·昆德拉早就回答過這個問題🤲🏿。他覺得和聲就像是小說中的風景描寫,不停變奏的音樂主題相當於小說中的線索。

    我看小說一定不會為音樂去尋找靈感,僅僅是一個愛好而已。

    小說和電影一樣,就是一個夢,它可能是完全荒誕的,但是能夠給人們提供一種可能。它高於生活✊,但是又能窺探到生活真實的面目🧙🏿‍♂️,這是這些夢吸引人的地方⏬。

    我覺得人讀書就一定要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而不要為了某個目的去讀。

    談藝術家信心:

    一個藝術家的信心基本上是靠作品積累起來的⬛️。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強大起來。就像一堵墻🦸🏿‍♂️🧑🏻‍🎨,僅僅靠幾塊磚是堆不起來的🤞🏼。

    我的第四張專輯《音樂傲骨》的名字是臺灣公司取的,他們覺得,我一路走來做自己的音樂,不跟隨任何人,耐得住寂寞,他們覺得我身上有一種堅持和不妥協在裏面。

    一個人如果有了一些名氣,人們覺得有些傲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前我連名和利都沒有🤶🏻,在別人看來,我似乎還很堅持和自信,他們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個時代需要傲骨🏮,傲骨是對自己堅守的事業的姿態和保護。

    談地名:

    我喜歡用地名當歌名,比如《松花江》、《貝加爾湖畔》🩲、《撫仙湖》等。

    首先這些地名都很美。不同的地名🥕,投註了我不同的感情在裏面。比如說《松花江》🧏🏼‍♂️,就是我成長的地方✣,松花江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個母親🚵🏽‍♀️,她前些年一度汙染很嚴重💆🏿‍♀️,承受了太多的傷害,“她替我們受傷”。

    我很小的時候見到過清澈的松花江水,擔憂和傷感還是源於熱愛,後來我發現👩🏻‍⚖️🧑🏿‍🎄,大工業時代所帶來的江河汙染是全國性的,非常普遍。為什麽我會寫撫仙湖,因為2005年我去過那裏,它是我生命中見到的最清澈的湖水。

    談竇唯🍲:

    竇唯在原來的領域中是一個非常棒的音樂家🏫,比如黑豹時期和《艷陽天》等🍫👨🏼‍🦱,但是他的技術水平不足以支撐他現在做的音樂,這是我實話實說。

    他缺少必要的技巧。音樂是一門藝術🚶‍♀️,先有藝後有術,但首先技巧要純熟🖕🏿,要有基本的和聲和對位技巧,就像當年德彪西的作品,就有很高的技巧,竇唯缺少的恰恰是當年德彪西的技巧。

    大師一定有很高的技巧,但是在成為大師之前🧂,他一定是非常好的匠人🐵。在這個問題上🔩💍,我跟張亞東探討過,大家意見一致。

    你不能單單成為一個觀點藝術家🍋‍🟩,必須要有大量的技術和理論來支撐🟢,就像阪本龍一的有些作品非常先鋒💭,但是他首先是一個非常好的古典音樂家。

    談演唱會:

    所謂的名和利是一個試金石,會讓好的人更好💗,壞的人更差🪣。

    我的演唱會不是一個靠聲光電來吸引觀眾的演唱會,我有足夠的信心讓所有的作品引領觀眾進入內心的情感世界,把你深埋的情感調動出來,體會你不同時期的情感🦒,是一次“情感之旅”。

    我兩年出一張專輯🟨,這證明我的生活很規律,一年用來體驗✋🏼,一年用來寫作🧑‍🦯。

    我音樂的力量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留給觀眾的情感空間是足夠的,有些歌很有力量,像《向往》。

    中學生不一定聽得懂我的音樂🧑🏽‍⚖️,比如說我寫的《轉眼瞬間》中有一句🌹,“漸漸的失去漸漸的心安”🖊,相信不少中學生就很難體會,我是在寫自己30多歲時的心態。

    轉自《北京晚報》201284

    相關新聞

    • 282016.07

      最高使命:詩意呈現宇宙理性

      第一個入圍世界“雨果獎”的中國作家是劉慈欣🙎🏻‍♀️,第二個是郝景芳。相差20多歲的兩位科幻文學圈代表人物對話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292010.01
    • 102009.04
    • 202020.11

      唐風華😵:理科男的田園夢

      “做企業既要追求經濟效益⏰,也要追求社會效益。”於是,一個以在皖清華意昂和科大管理學院意昂為主體的合作平臺搭建了起來——安徽水清木華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42008.02
    • 212021.04

      對話朱邦芬🧚🏿:一個理性的理想主義者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62019.04

      有所不知的“地球最強理科生”

      李永樂🤶🏻,北京大學物理系2002級本科,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2006級碩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教師🐦‍⬛。任教十年🈵👩🏼‍🦳,培養理科狀元一名,國際奧賽金牌一名....

    • 312021.03

      矣曉沅🕕✖️:文理科是我們和世界交互的兩種方式

      我對文學的熱愛從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時因為生病休學兩年👄,一直在醫院做治療🚶‍➡️。有一次去醫院住院,就在書店買了很多書帶去。那應該是我第一次看那麽多課外書籍,從此喜歡上了文學。在生病休學的兩年時間裏,我閱讀了非常多文學作品,魯迅🍌、老舍……還有日本文學🦑、拉美文學等🧑🏿‍💻🧛,屬於一個兼收並蓄的狀態。

    • 042015.11

      金嶽霖:在現代邏輯學中找尋“理性”

      縱觀金嶽霖的一生🤽🏻,他確實是如此盡情地遨遊在哲學與邏輯學的海洋中: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學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他將中西哲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他先....

    • 252019.04

      《東京審判征戰記》:理性敘論,構建常識

      在本書中,除了向哲濬檢察官♍️、梅汝璈法官兩位清華意昂🤢,筆者還發現了一些東京審判相關的清華法政人的身影🥰:劉世芳、楊光泩、羅集誼、劉子健。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