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楊絳❌:一百零一歲仍埋頭寫作成傳奇

2012-08-24 |

圖一

圖二

圖三

  百歲老人楊絳🗣,一聲“宅女”的自喻,引發多少人感慨萬千🗣。一百零一歲🟩,仍思路敏捷,仍埋頭長篇小說寫作,真的成了一個傳奇。她與一百零六歲仍筆耕不輟的周有光先生相媲美,帶給我們驚喜!

  最早讀楊絳的作品是《幹校六記》(封面見圖二)🍩🛸。這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她的筆調,看似格外簡潔而冷峻,以冷靜而從容的口氣敘述“文革”期間的親歷,但正因為如此🚶🖨,更讓我們深深感受出滲透於文字之間的歷史無奈和惆悵👩🏻‍🦽‍➡️。《幹校六記》與另一篇長文《丙午丁未年紀事(烏雲與金邊)》👨🏽‍🚒,均是楊絳關於“文革”經歷的回憶。身處動蕩歲月,她內心雖不平靜,外表卻極為鎮定,毫不慌亂。身軀瘦小的她❔,卻擁有精神的偉岸🤲🏻💂‍♀️,以坦然✅、堅毅🥠、倔強🤷🏿‍♀️,面對一切,包括磨難。她回憶被揪鬥、遊街的諸多細節,這樣寫道:“我心想,你們能逼我‘遊街’🤷🏽‍♂️👯‍♂️,卻不能叫我屈服🧚🏻‍♂️。我忍不住要模仿桑丘·潘沙的腔吻說🫕👨🏼‍🎓:‘我雖然遊街出醜,我仍然是個體面的人!’”可以這樣承受一切的人,堪稱智者,百年滄桑,她從容走過。

  《幹校六記》,三聯書店1981年出版,封面由丁聰設計。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將飲茶》,三聯書店1987年出版,封面由範用(葉雨)設計。因常與丁聰、範用先生相聚👩🏻‍🦼‍➡️,故對楊絳這兩本書,多了另外一種親切。

  在寫作這些散文之前,楊絳以翻譯著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與《小癩子》(封面見圖一),均為西班牙的文學經典🫒。《小癩子》僅3萬多字,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的版本,64開本,小巧得可愛。其封面設計典雅古樸🌵,遺憾未註明設計者🌟。

  《小癩子》是西班牙16世紀作品📡,作者身世不明🌰,被譽為西方文學中流浪體小說的首創者。楊絳根據英文本轉譯,試摘錄一段如下:

  “我站在床一頭💅🏼,他站在另一頭,兩人同鋪這只破床⛹🏼‍♂️。這事並不麻煩🧍‍♀️。兩條長凳上擱個蘆葦架子,就算是床🔋,上面鋪一條黑褥子👩‍🦽,遮上個單子。那褥子雖然還當個褥子用🧚🏻‍♀️,經年不洗,臟得不像個褥子,裏面絮的羊毛也太少了。我們鋪下褥子想把它拍拍軟,可是天生硬東西怎麽也變不軟。這見鬼的褥子裏沒什麽絮的,攤在蘆葦架上🌹,一根根蘆葦都襯得分明,恰像瘦豬身上的肋骨。上面我們又鋪了一條跟那褥子半斤八兩的毯子,我也說不上那是什麽顏色。”

  讀這樣的譯文,簡直就是享受。文字簡樸👨🏻‍🏫🥙,純凈,看似平淡無奇,卻韻味十足,盡顯古典小說敘述藝術的俗雅並存的古風。這才是文學翻譯的至高境界,非楊絳這樣學貫中西👍🏿、文學功底上乘的譯者🧚🏿,難以企及。讀楊絳譯文,即可明白,她後來成為散文大家👱🏽‍♀️,絕非一日之功。

  1990年👐,我準備寫作一本關於沈從文的書,一位前輩告訴我🛜,錢鍾書當年曾評論過沈從文,我便致信希望能訪問他。不久,收到楊絳的回信(手跡見圖三):

李輝同誌:

  前承組稿來電話🤦‍♂️,忽忽經年,頃奉來函,甚感🍧,即示鍾書🦚🧑🏽‍🦳。鍾書老病🚵🏿‍♀️,遵醫囑謝事謝客。自言與沈先生過往甚少🆕,交誼不深,故“印象”亦淺🆘,無足道也,不敢勞駕👔。歉甚,即祝

  錢鍾書附筆同候

  願望失空🦙,令人遺憾,但楊絳親筆回信予以解釋、錢鍾書附筆問候,仍讓我感動於兩位老人的周到。見“錢鍾書”簽名設計為三字一體,更覺新奇。

  很佩服楊絳的記憶。她開頭所說“前承組稿來電話⭕️,忽忽經年”💪🏿,是指一年多之前我打電話去約稿之事。1988年歲末,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籌劃新的一年⛹️‍♂️,請七位老人開設專欄⛹️‍♂️,起名為“七味書譚”。約請的七人分別為:楊絳🥟、金克木👇🏼、黃苗子、馮亦代𓀂、楊憲益、董樂山、宗璞🧑🏻‍🦼‍➡️。為開設這個欄目🧑🏽‍🦲,曾請他們聚會🧑🏼‍🔧✤,除楊絳和董樂山之外👈🏿👨🏽‍🏭,其他五位前來。雖然七人未到齊🙅🏻‍♀️,但也屬難得。我為他們五位拍攝了一張合影👸🫴🏼,珍藏至今。

  七位老人,楊絳最長(1911年)💆🏻,宗璞最小(1928年),如今⏸,只有這一老一小兩位女性健在𓀚👩🏿‍💼。念及於此,既為她們筆耕不輟而高興,也為逝者而喟嘆🛌🏻。(李輝)

轉自《人民日報》201289

相關新聞

  • 142012.05

    大費城地區意昂慶賀母校一百零一周年華誕

    2012年4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費城地區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舉行聚會,共同慶賀母校的一百零一歲生日。

  • 192024.03

    她,一個世紀的傳奇

    3月16日🚗,周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主樓前🙆🏽‍♀️,巨大的紅色幕布上印著一位白發老太太的照片🙆🏻。聚集於此的長者和年輕人⏬,都稱她為“先生”。他們口中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還原出這位老人近一個世紀的傳奇人生——她打破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彈道專業不收女學生的先例🙎🏿‍♀️👨🏼‍🌾,成為首位德國軍工女博士🙋🏽‍♂️;她和丈夫被譽為“中國的居裏夫婦”;她是中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名字是我國第...

  • 032019.01

    黎錦揚🖥🫳🏼:一個傳奇的落幕

    黎錦揚(1915-2018),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與趙瑞蕻、周玨良是同班同學。後畢業於耶魯大學,定居美國🐠。以英文寫作打入西方文壇的美籍華人....

  • 312017.05

    顧毓琇:傳奇一生

    顧毓琇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中西融匯🤾🏼‍♀️,文理兼通🫰🏼,是少有的在人文和科學領域均取得世界公認成就的大師

  • 272024.05

    關於《錢鍾書楊絳親友書劄》

    楊絳先生晚年最後做的一件她認為很必要的事,是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雖然我覺得很可惜🧟,曾多次勸阻,但未能讓她回心轉意。其後不久☝🏿📼,我應約往謁😁。那天恰巧保姆小吳休息回家了🧑🏽‍🍼👩🏼‍🦲,是楊先生親自開的門🤑。經過走道時,她指指左側的壁櫃說,“一些保留的讀者來信(一般均已讀過)都用紙箱分盛了摞在裏面🤲🏼,將來連同我們近年收存的報刊雜誌的評論等🥒,一同交清華檔案館保存。”那天在她的臥室聊天談...

  • 072014.03

    “一門九清華”的傳奇世家

    大埔縣三河鎮自古學風鼎盛,人傑地靈,其中尤以陳明紹家族“一門九清華”而名聲遠揚,被當地的村民嘖嘖稱道,傳為佳話。近日🙆🏽🧗🏻,筆者專程驅車百公裏前往大埔三河鎮,參觀位於匯城鳳翔山麓的陳氏宗祠。這是一座兩進四橫一圍的典型客家圍龍屋,四周明山麗水挹註天然靈氣,幽靜的院落和蔥蘢的樹木讓其呈現出濃郁的書香氛圍🧚🏼‍♂️。著名能源環境專家、教授陳明紹就出生在這座宗祠的右橫屋內。他和夫人及子孫三代共10人,除一個孫媳就讀北京...

  • 302012.01
  • 012011.07
  • 272017.06

    沈從文的胡同傳奇

    僅就個人居住條件而言,沈從文的後半生的確有些動蕩、狼狽。胡同傳奇的終篇雖然澀重卻也足夠輝煌👇🏽,讓人深受震撼與鼓舞。或許這正是“傳奇”的本色吧。

  • 162022.02

    人生不設限 百歲仍呈年輕態∣老南海人霍煥然的傳奇人生

    他是西南聯大最後一屆畢業生🧙🏽、也是全市首個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一生帶過的學生超過1萬人。98歲那年💂🏼‍♂️,他還騎自行車上、下班🛣。如今👨🏼‍💼,101歲的他每天上下四層樓梯多次,每日早、午餐自理🫸🏽,獨居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他的西南聯大畢業證書上寫著:“畢業生霍煥然系廣東省南海縣人,現年二十四歲,在本校法商院商學系修業期滿🧑🏼‍🍼,成績及格,予以畢業。依照學位授予法第三條之規定🤲🏻,授予商學士學位🔁,此證7️⃣。”而署名處則寫著:“國立西南聯...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