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朱邦芬院士:提出好問題是創新第一步

2012-09-12 |

“要想創新,就必須學會問問題👨🏼‍🦲。問得越深越透,就說明你對某個學科越具有想象力、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維。而這恰恰是我們教育所缺失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在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院士著作館舉辦的院士報告會上指出,鼓勵和培養學生問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

“問了什麽好問題”

一般而言🧝🏼‍♀️,學校教育是使孩子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最主要途徑,但學校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似乎也在一點點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平衡這兩方面功能時,國內教育做得稍差一些。”朱邦芬說,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更偏重於對知識的記憶、傳授和積累,而輕視對知識的思考、質疑和創新👮🏻‍♀️。

朱邦芬把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進行了比較👵:兩個民族都非常勤勞,並重視教育,但在人口僅有2000多萬的猶太民族中,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高達160多個🍏,而我們中華民族的人口接近14億,卻僅有8位華人榮獲諾貝爾科學獎。

緣何反差會這麽大?

朱邦芬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曾於194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猶太人拉比,小時候每天從幼兒園和小學回家🍸,他媽媽都會問他:“你今天問了什麽好問題?”

“而我們呢,則更喜歡問孩子‘你今天學了什麽新知識🏌️‍♀️?’”朱邦芬認為,兩個問題實質上反映出兩個民族對知識的不同態度🤾🏿‍♀️,“其實,只有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思考之後,才可能提出好問題❌。”

良好環境六要素

當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社會環境與物質條件。

“一流人才不是老師從課堂教出來的😗。培養傑出人才的關鍵,是要為學生的成才精心營造好的環境,使優秀學生相對比較容易冒出來。”

朱邦芬解釋,良好環境至少要包含以下六個要素:有一批出類拔萃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良好的學術氛圍、學術一流且獻身於學生培養的師資、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必要的國際化交流🧑🏼‍🦰、較好的軟硬件設施𓀕。

“優秀學生之間的討論、激勵,往往對於其成才有重要影響。”朱邦芬說,正如楊振寧先生從自己讀書和教書的經驗中體會到的一樣,與同學辯論可以不斷追問,產生深度不一樣的理解👷🏿‍♀️ℹ️。

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朱邦芬看來也至關重要🦎。當前我國科研和教育經費的投入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好的,“但在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本來就欠缺的‘潛心科學、追求卓越’的學術風氣和人文環境更不容易建立”。

朱邦芬坦言,當前學生對學位的追求勝過對學問的追求✋🏿;教師對自身發展的追求多於對人才培養的追求;教育環境對短期指標的追求大過對立身之本的追求;許多高校領導對當官的追求高於對成為一位教育家的追求👸🏻👵;由於教育收效的長期性和間接性,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和關心也遠遠低於許多短期可見業績的項目🫷🏻。

越優秀,越松綁

“學生從導師那裏收獲的最重要的是思維風格和學術品位,所以良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邦芬覺得,雖然國內做得好的科學家越來越多,但是能真正花心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的卻並不多。

朱邦芬認為🧚,中國教育統一模式、統一學製和統一規範,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傾向於把教科書上的論斷和權威的意見當成真理來接受🚣🏿🧷。

“我們的教學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課〽️、做習題🍨、考試都處於被動地位。而且,課程往往排得很滿🔼,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很少。這直接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問題、去學習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因而,朱邦芬主張,越是優秀的學生🔷,老師越應該給他們減負◼️,多給學生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讓他們自己鉆研、學習🪡。

“歸根結底💇🏽,就是希望創造一個好的小環境,盡量把好學生集中在一起,培養出好的學風,讓這些學生接觸名師,自主、自由發展,同時還要有適當的國際視野和一定的軟件與硬件條件。”

朱邦芬相信,未來幾十年國內肯定會湧現一批世界級的傑出人才。

(張思瑋)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2912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