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改變世界的豪言壯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並且記得手頭要有一個Plan B(B計劃),假如初始方案沒有成功,起碼你還有別的路可走!”
2004年7月🧝🏼♀️,美國普渡大學授予張驥“傑出工程畢業生”獎,在返校的演講辭中🛋,他用這樣的話概括自己的成功之道。
這位在數字網絡和視頻壓縮領域擁有20多年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經驗的成功企業家🍹,不僅擁有35項已授美國技術發明專利和44項待授專利,還是視頻國際標準和重要網絡標準協議的製定參與者🛌🏽。他在2009年12月入選“北京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又於隔年入選中央第三批“千人計劃”引進人才🧺。
在億科三友副總裁宋翠萍眼中👦🏽👨👦,張驥行事果決💁🏻⛹🏼♀️。“他比科研學者多了一份企業家的睿智與沉著🦸🏼♀️,面對千頭萬緒的技術難題,他總會一針見血地指出症結⚖️,迅速解決👠。無論做什麽事,他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麽。”
當年在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的時候,這個主修無線電技術與信息系統的工科學生就有了出國留學的打算。經過精心的準備🦵🏻👩👦,張驥順利通過了考試,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全國僅有12個名額的“紐約李氏基金會”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
“普林斯頓大學強手如雲,一同上課的美國學生都非常優秀,他們聽課時提出的問題讓教授都會覺得很有水平。作為一個不遠萬裏來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我不敢有一絲懈怠,只能比他們付出更多🏌🏿。”
這樣的刻苦精神讓張驥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Merit Award”獎🧎♀️。拿到了碩士學位之後,他前往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張驥擊敗來自美國其他大學的競爭者,一舉奪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科研與創新”獎。
1994年7月🍛,張驥以股東的身份加入在視頻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DIVICOM公司,邁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在主持視頻編碼器的研發工作時🚡🤘🏿,他發明了動態預濾波和雙環實時數字視頻編碼算法,獲得了美國各界的技術開發成果獎🙇🏿♀️👩🏽🚒。
緊接著👳🏿,他作為創始人💭🥘,在美國矽谷創辦了V-Bits公司並擔任CTO;又於2003年1月在矽谷創辦了美國億科三友公司,在北京的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創辦了北京億科🍝。“美國的公司負責市場,中國的公司主要從事研發,我們在北京匯集了國內眾多的精英,主要從事數字媒體領域的前沿科技產品研發。”
在業界打拼多年✍🏼,張驥對於自己的行業發展前景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他發現製約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存儲訪問的速度。
張驥說🍄,雖然計算機有足夠快的運算速度和存儲空間,但數據讀取的速度卻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能夠突破數據通道存儲速度的瓶頸,我們就能有更大的施展空間。那片新天地令人神往。”
經過不懈的努力,張驥的團隊最終研發出了高帶寬📸、高吞吐量的ExaMax 9000 I/O 存儲加速引擎🛖🦻🏿,這是迄今為止億科三友公司技術含量最高🔶、開發難度最大的一個項目。這一產品問世不久,就在美國國家廣播設備展(NAB)上奪得了當年的“Pick Hit Award”大獎👨🏿💼。
“那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公司會在‘存儲加速’這條路上順利走下去,我們有那麽尖端的技術,借著三網融合與高清電視的發展勢頭⏸,我們能在行業內做很多裏程碑式的大事。但是👨🏻🍼,市場的變化打亂了公司發展的步伐👷🏽。”
張驥說,越深入下去,越發現眼前打開的這個天地其實是一個“蜃景”💂🏿,與當初預想的情況相比,有太多現實的難度🤏🏿。不夠成熟的市場架構與偏重高端路線的公司定位,讓這條預想的陽光大道逐漸變成一條迷霧重重的幽徑。
高額的人力與科研成本迫使張驥必須作出選擇——是繼續沿著未知的道路前行還是另辟蹊徑?經過謹慎的分析與科學的評估,最終,張驥決定公司轉型◼️。
“公司創立時,出於人力成本的考量,把市場放在美國,研發團隊放在了國內。但是短短幾年🧔🏽♂️,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美國公司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卻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決定轉型之後⏳,我把市場部門和研發團隊全部轉向了國內😴。”
2006年,張驥將戰略重心轉向國內,回國擔任北京億科三友公司的董事長和CEO,全面主持公司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工作。根據國內的市場環境🏂🏽,張驥迅速將市場定位在自己擅長的智能視頻廣告技術和多屏合一視頻編轉碼平臺。
“做多格式、多業務、多屏合一視頻業務🧖🏿,精深的算法🖕🏽、低碼率高質量的視頻內容生成是業務成功的基石👩,我們相對國內競爭廠商有明顯技術優勢,相對國外頂級廠商有明顯的價格和本地服務優勢,這一點已在多次競爭對比中充分體現了出來,億科三友的產品更契合中國市場的需要🫄🫘,它能夠為廣告商和電視臺帶來現實的利益💂🏽♂️,所以運營起來效益很好🏋️♂️。”
億科三友的視頻廣告,憑借著動態👨🔬🧛🏻♀️、智能🧘🏽♂️、精確📓🤽🏽、無縫的特點大受國內市場歡迎,目前,公司的產品在20多個省級電視臺銷售,營業收入從剛開始的400萬元到500萬元到1000萬元➛,現在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𓀄。
談及這次成功轉型🪀,張驥的表情裏多了一絲柳暗花明的輕松與從容:“創業過程很像長跑,你要隨時根據臨場的狀況調整自己的跑道,體力好的時候可能要在外道趕超對手🌥,感覺累了就在裏道保持速度🧑🏽🦳。不管前面有多少人領先,只要你朝著終點,找準自己的節奏😈💇🏻♂️,你就能跑贏!”(苗曉雨)
轉自《中國青年報》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