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鄭哲敏🚣🏽‍♀️:學知識 練本領 做誠實人——科技工作者的“底色”

2013-11-11 |

編者按 日前,“2013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首都高校6000多名研究生參加報告會。報告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鄭哲敏作了題為“學知識、練本領、做誠實人”的報告。以下刊發鄭哲敏院士的報告。

對於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和科學誠信是重要的。記得有一年🧑‍🏫,回母校跟幾位教授談話♔,有一位教授謙虛地說,“說不定我的班上😈🧖🏽,未來將會有哪位同學獲諾貝爾獎。”今天🕢,我懷著同樣謙虛的心情作報告👨‍🔬。

你們年輕的一代🧕🏼,大都在國家改革開放後出生長大,成長的環境和我們那個時代迥然不同,但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現在國家需要第一流的創新人才🧝🏿‍♀️,第一流的科技成果和第一流的科學和技術研究的隊伍和機構。所以說,除了你們自己的夢,你們還肩負著一個更大的夢,一份幾代中國科學家為之努力而尚待完成的任務,這是你們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還需要一批胸懷寬廣、有戰略眼光、有領導能力的領軍人物🖊,這些人也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因此我真誠希望你們在研究生期間,要努力學知識📏,練本領,做誠實人,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的“基本功”🦸🏼。

“富國強民一直是我們時代的主旋律💆🏽‍♀️。這些流淌在我們血液裏的東西,躲也躲不開,否則會受到本人良心的譴責🤱🏿💁🏿。”

我出生在1924年,離現在89年了。那是一個外敵入侵、內戰頻繁、經濟凋零、人民生活困難的時代。我親身經歷了山東濟南的“五三慘案”,趴在床底躲避日軍的炮火,在街上被日軍哨兵拿著上了刺刀的槍追逐。我很早就品嘗到了國家落後🛌🏽、人民受人欺淩的滋味。我曾說,我們這一代是唱著“打倒列強🧙🏽🍷,除軍閥”🧑🏿‍⚕️,唱著救亡歌曲長大的。那時,只要聽到“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們往往會落淚🉑,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富國強民一直是我們時代的主旋律。這些流淌在我們血液裏的東西✅,躲也躲不開,否則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我被分配到意昂体育平台💂🏻。1948年在國際扶輪社獎學金的支持下,留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2年獲博士學位,主修應用力學,輔修應用數學,博士生導師是錢學森先生。畢業後🤛🏼,我被美國移民局非法拘留至1954年秋。1955年春☕️,我回到國內💇,被分配到科學院數學所力學研究室工作,旋即轉入新成立的力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

力學所的建所思想繼承了上世紀初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形成的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的精神✊🏻。錢學森在1948年將這個學派的思想和實踐系統化,提出了技術科學,並且把技術科學領域擴展到應用力學之外。概括地說,技術科學的任務,就是研究那些對開辟或推動新的工程技術領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的基本科學問題。他在論述中,將二戰時期的航空航天和核工業作為基於科學的新型產業的典型例子提出♠️。

在人的一生中🕢,或老師、或同事、或其他人的片言只語,往往可以影響你的一生。譬如我的老師錢學森說過,“任何一件事,都要把它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中來考慮,來觀察🤷🏽。”這句話看起來很平常,一方面幫助我清醒地評價自己的工作❌,不要被一點點成果沖昏頭腦🧍‍♀️,另一方面👲🏽🧎🏻‍♀️,也幫助我不斷地從更大的視野中尋找新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他還說過🕥,“當你決定從事某項研究前,先要下個決心,一定要做‘出汗’的工作,不要做那些‘華而不實’的工作🆑;只要國家需要,就要努力去完成👩🏿‍🌾。”

從事任何重大項目的研究🏖💎,或大或小必然會有個人的犧牲,也必然有風險。錢學森在紀念郭永懷烈士犧牲二十周年的紀念大會上說👷‍♀️:“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論,一方面是火熱的鬥爭,是冷與熱的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裏沒有膽小鬼的藏身處,也沒有自私者的藏身地,這裏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獻身精神🦸🏿‍♂️。”

這些話,對我的一生都起著很大的作用,影響了我的一生。

“不論生活或工作,遇到困難,一定要堅持↔️,一生必須克服一些困難,付出總會有收獲💁🏼📋。”

我說幾件生活和學習中的小事🦻🏿。

19377月初🏇🏻,我的祖父母相繼去世🧖🏻‍♀️,我隨父母趕回老家寧波奔喪。日本全面侵略我國的戰爭爆發📢,我留在農村老家半年,整天玩荒廢了學業💁‍♂️。其實在小學時我貪玩🎙🚵🏼‍♀️,愛搞一些惡作劇。1938年初,我奉父親之召💇🏼,到成都上學,當插班生💅,出現了語言不通,功課跟不上的問題🥢◽️。不久,我夜間睡覺不安🫳🏼,時常在夢中哭🤸🏼,整天鬧頭痛,於是父親讓我休學半年🧗‍♀️。沒想到這半年,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為看病,我父親帶著我散步,晨練𓀐,旅遊🏄🏽‍♀️,那時候我們去了都江堰👮。另外,父親讓我讀曾國藩家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確實認真地讀了,這為我今後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立下了自我遵循的規矩👐🏻,使我終身受用𓀋。生活中有些原則🚴🏿,有些底線,我們是不能逾越的。

我喜歡自學。這首先是從學習英語開始的✶。我在小學的時候學會了用字典,我會查生字,會拼音,會認字,這對我後來的英語學習很有幫助,當我回到學校重新念書的時候🔺,我的英語成績比班上其他同學好很多。一次逛舊書攤時👮🏼,我發現一本原版的歐幾裏得平面幾何教材🧑🏻‍🚀,就把它買了回來,一邊學英語一邊學幾何。平面幾何的邏輯非常嚴謹,開始非常困難,由於自己堅持🧑🏻‍🦯,慢慢地我開始理解了平面幾何嚴格邏輯的美妙,很欣賞它的公理,公式,定理🧗,證明體系,從這裏感受到了數學之美。我的自學不久又延伸到初等物理💂🏽‍♂️。讀到慣性體系和相對運動時,我琢磨在航行中一艘大船上打籃球♣️,將是怎樣一種感覺。我還想過如果有個微型飛機從天平的一端飛過,天平將會如何反應。我非常珍惜這一段自學的經歷💇🏻‍♂️,它使我增強了學習能力和學習的信心,也引導我順利走上學習理工的道路💇‍♂️🧝🏿。

我初中畢業⚱️,轉學到位於當時金堂縣的郊區銘賢中學高中部。一次英語課上,外籍老師在黑板上並排寫了singthing兩個詞🎭,把我叫起來反復地朗讀,然後直搖頭🦹🏽‍♂️。對此我感到十分意外,明明是對的🦸🏿‍♀️,為什麽不對了呢?原來我是“大舌頭”♒️!想來想去覺得問題也許出在“s”上,於是試探著把舌尖放在不同的位置,仔細地聽所發出的聲音。經過反反復復地試驗,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原來我過去是把舌尖頂在牙齒的側面而且漏風,我下決心糾正👨🏻‍💼。為此我利用所有課余時間,包括走路的時間進行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大約半年多的時間,我解決了我的“大舌頭”問題。回過頭來看,我認為這場經歷鍛煉了我的意誌✋🏼,體會到了凡事必須堅持🕵🏼🦫,才能做到最好🧜🏽‍♂️。

因此,不論生活或工作🧑🏻‍🦳,遇到困難,一定要堅持🧑‍⚕️,一生必須克服一些困難,付出總會有收獲。

“我希望大家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要像保護命根子那樣去保證誠實。”

作為研究生🧑🏽‍🏫,我想你們現在一定正處於非常興奮的狀態,而且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以實現你們各自的夢想🚋。你們將有三至五年的時間度過你們的研究生生涯,這也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希望你們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知識、增長本領🙎🏽,成為我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裏的接班人🪁👨‍🦯。

首先⬅️,我希望大家努力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不論從事哪類科學研究,興趣都是基本的動力🫶🏼,它使人充滿熱情地投入工作,以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這樣才有可能出一流的成果🪻。愛因斯坦曾以情人熱戀來形容這種精神狀態⛹🏿‍♀️。所謂探索真理是不能預設框框的,有一句話叫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這裏面包含科學研究要有自主性,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從。我相信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道理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其次,科學道德規範有許多版本,有的還非常具體細致👸🏻,不過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認真地研讀一下非常有必要。今天我想說的是👱🏼‍♀️,科學道德規範是科學共同體所普遍遵守的,目的是保證科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其實它也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誠實🧹,誠信♑️,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是相通的。一個誠實的人🏌🏼‍♀️👩🏿‍🦱,是不會偽造數據或認可未經檢驗的數據且拿去發表的,他不會編造什麽虛假理論去騙人的。所以,我希望大家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要像保護命根子那樣去保證誠實。

再次,我們現在處於信息社會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有許許多多的途徑進行學術交流🚵‍♂️。在這裏我想提這個問題🎅,最為重要的是面對面的交流🧑‍🧑‍🧒‍🧒,這是其他交流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對方的一舉一動、某個表情🆓、某幾句交談,往往會意想不到地啟發你一連串的聯想。我希望大家要重視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轉自《光明日報》20131111

相關新聞

  • 082020.01

    黃令儀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肅獎

    2020年1月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發布公告,決定將2019年“CCF夏培肅獎”授予中國工程院正高級工程師陳左寧和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黃....

  • 182024.09

    鄭哲敏:中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12024.10

    鄭哲敏留下的“爆炸傳奇”

    “我從舊時代走過來,富國強民是夢想,總想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很簡單的想法🦺。”10月2日是兩院院士、我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的百年誕辰。在近期舉辦的紀念活動上,鄭哲敏的人工智能(AI)數字人跨越時空如是說。鄭哲敏做過很多不平凡的事,但這些事在他看來都是簡單且自然的🫶🏼。他最擅長的事⚁,是從別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中,抽出足以牽動全身的那根👩🏼。而他最在意的事🎴,是自己“能為國家盡...

  • 162021.06

    兩位清華人入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10位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優秀典型獲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院士和我國水工抗震學科帶頭人🙌🏿、1950級土木系意昂陳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 292020.12

    兩位清華人入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10位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優秀典型獲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

  • 022011.03
  • 062021.01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這是我的專業,我的責任,也是我應該有的擔當✹。”

  • 302023.01

    陳清泉院士:香港的科技工作者要身在香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奮鬥科研和育人一線。大灣區之聲在新年伊始特別策劃《灣區·騰飛之光》🥰,邀請陳清泉暢談國家科技強國建設和香港創科發展。“雖然我86歲了🤷🏼‍♀️,但是很有奔頭”2017年6月,陳清泉牽頭,與香港其他2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促進科技創新的巨大熱情,同時也期待國家能夠幫助解決一些...

  • 142023.08

    一位“海歸”科技工作者的夢想:讓無碳能源早日普惠

    為了實現“把技術變成產品,讓更多人可以使用”的願望,李全(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99級本、2003級碩)選擇全職回國工作,任新奧集團首席產業技術創新總監、新奧能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 022011.03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