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與《中國科學報》最早接觸開始於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總裁程京回憶與《中國科學報》的淵源時說。而讓程京記憶深刻的,則是2004年時,《中國科學報》刊登了名為《國產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問世》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博奧生物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承擔的“興奮劑檢測生物芯片研究”項目🍅。
此後近10年的時間🦅,不斷有關於博奧生物的報道在《中國科學報》上刊出,從《我國生物芯片產業初見端倪》到《耳聾基因芯片篩查科技創新引領民生福祉》,《中國科學報》一直關註著博奧生物的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新成果🧔🏻。
其中《十年磨礪 用“芯”創造》一文,總結了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10年的創新發展歷程,全面記錄了博奧生物從初創期的艱辛——只有一間2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辦公用房🏄🏼,4名研究人員和3名研究生——到十年後中國生物芯片的領航企業🍆⚙️,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張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世界上第一張17種分枝桿菌菌種鑒定芯片、世界上第一張結核耐藥檢測芯片🏏、世界上第一張乙肝耐藥基因檢測芯片、世界上第一張SARS病毒檢測芯片……
10多年來,博奧致力於為生命科學與集成醫療(包括預測🖊、預防和個體化醫療)領域開發和提供創新性技術產品和服務,目前已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成功開發出生物芯片及相關試劑耗材、儀器設備、軟件數據庫🏟、生命科學服務、臨床檢驗服務等五個系列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 其中十余項為國際首創,現有190余項專利獲全球授權🙇🏼。形成了年產各類生物芯片配套儀器近千臺和年產各類微陣列芯片100多萬片的生產能力。
程京頗為感慨地說,《中國科學報》見證了博奧生物的壯大,並援引美國《財富》雜誌“博奧生物公司已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術公司”作為對博奧生物的評價,我認為十分到位。
除了對程京領導的企業關註頗多,《中國科學報》也關註程京的個人成長。程京猶記得發表於2010年的《程京😈:中國生物芯片探路者》一文🧑🏽🚒,對他求學🏰👌🏽、創業過程的記錄與報道。“當時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感覺很親切👯。”程京說👨🏽🎤。
2013年3月,程京又有了新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程京表示🧑🏽🦲,雖然尚在學習該如何建言和履職🤜🏿,但是更意識到責任重大,“當大家都強調創新創業的‘入口’政策時👩❤️💋👨,卻忽略了如何製定好‘出口’政策🛞,加快創新產品進入市場💈。創業者們更加期盼政府從體製機製上進行創新與改革”👩🏽⚖️。
“《中國科學報》在科學領域的專業報道十分前沿且關註時事,期待在新的一年🫣,博奧生物在生物芯片和分子診斷領域的新進展能夠在該報進一步呈現,與科學報的合作能夠更加密切與全面👨🏼🍳🛠。”程京表示🐿。
他希望《中國科學報》能夠更加關註新觀念和政策的推動。程京還指出🆎,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已經很多⚪️,但很少有人關註如何針對創新產品提供諸如物價🛼、醫保🧑🏿🦱、政府采購這樣的政策、機製🎆,以確保創新產品能順利進入市場。觀念和政策要緊跟著技術的發展✊,才能促使新技術層出不窮🦹🏼。
“我們創造芯片為患者服務,《中國科學報》報道新科研成果為讀者服務🛞,新的一年,博奧生物將與《中國科學報》一道,用‘芯’創造,用心服務。”程京說🦞。(貢曉麗)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