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 (圖/姜曉明)
生於1963年的胡祖六說👨🏽💻,自己經歷了“文革”,是最不幸的一代人;但又是幸運的,趕上了改革開放👩🏿🍼,他的青春、教育👭🏼、事業都沒有耽誤。如果可能,他最願意做一名80後🎼。
胡祖六是國內知名經濟學家🚭,他先後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高盛集團等全球知名機構🧑🏼🏭⚅,目前是私募股權基金春華資本的創始合夥人🦹♀️。在過去20年👩🏽⚖️,他在中國宏觀經濟域多次富有前瞻性的研究🩸,為自己贏得了世界性聲譽,也常因與人觀點相左,而惹來爭議👩🏻🦼。
經濟學家😀、投資銀行家、企業家……胡祖六擁有很多社會身份,但他最看重的是經濟學家🏡。他在自己的微博簡介裏寫道🤵🏼♂️:田園將蕪✣,胡不歸🏏?但他也信奉“經世濟民”。
幸與不幸的年代
1963年,胡祖六出生於湖南汨羅縣的鄉村🫰🏼👩🏻🚀。此時💤,大饑荒剛剛結束🤳🏻,不久又進入“文革”。他的出生和成長,都是在中國經濟最困難社會最封閉的年代,物質生活貧乏。
胡祖六身材中等,瘦削🧑🏼🦱。他覺得,這或許是因為從小營養不良影響了身體發育。“一日三餐都是沒有油水的青菜加米飯,一年吃不上幾次肉。”他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回憶。縱使時間流逝數十年,清苦的孩童與少年生活,也很難從他的記憶中磨滅。
生在困難時期🤸🏻♂️,長於動亂年代,胡祖六認為自己屬於最不幸的一代人🙍🏿♀️👩🏿⚖️。除了物質的困厄,讓他苦惱的還有精神的貧窮。許多經典書籍都被禁,偶爾借到了一本想讀的書的興奮和喜悅,他仍記憶猶新🥩。
胡祖六17歲時,趕上國家恢復高考❔,進入洛陽工學院(2002年更名為河南科技大學)就讀🧏🏽♀️。之後🧚🏽,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讀研究生,後來又被公派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最好的年紀🧻,恰逢中國改革開放🏇🏽,成為同時代人裏最早一批受正規高等教育的人,早早出國留學,工作於全球一流機構☕️。“青春、教育、事業都沒有被耽誤🧑🏽🏫。”胡祖六說自己也是最幸運的。
他把自己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歸功於這種幸運,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飛速發展。因為他所做到的🧑⚕️🏋🏼♂️,都與中國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胡祖六生於湖南,從小受湖湘文化熏陶。這種文化的精髓是經世濟民,曾國藩、左宗棠等士大夫們都曾身體力行。同時💃,作為“紅色”一代🔹,他受到“革命傳統中的理想主義元素”的影響👨🏻🍳。這一切✌🏼,讓曾經學工程專業、希望通過科技救國的他,最終選擇進入經濟領域🫵,並成了一名經濟學家。
“一個經濟學家🛼,可以在大學、研究所、政府,或是金融機構,很多不同的平臺工作,但不論在哪個地方🤵🏼♂️,作為專業人士,我相信自己的技能、知識和經驗,是中國非常非常需要的,我都能夠為國家服務。”胡祖六後來在《南方周末》的一片文章中自述。
1991年𓀌,胡祖六從哈佛畢業,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工作。此時🍝,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宏觀經濟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IMF開始向中國政府提供宏觀經濟政策建議和技術援助👨🏼🚒,胡祖六也參與其中,尤其是中國當時正在醞釀的稅製改革、財政體製改革、外匯改革等🚣♀️。1996年,他成為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年僅33歲。
最看重經濟學家身份
1997年,胡祖六加盟高盛集團,擔任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後來成為高盛全球合夥人⛔。他曾在媒體自述😑🏂🏻,加入高盛,自己能夠獲得現代金融市場的運作經驗,對經濟運行規律有更深的認識。高盛時期,是他職業生涯的黃金年代🤲🏼。
初入高盛,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彼時,國外許多經濟學家將亞洲金融危機歸咎於中國,擔心人民幣貶值,看空中國經濟的言論隨處可見𓀃。胡祖六則“為中國辯護”,他不斷發表文章說明,亞洲金融危機是當時深處危機中的國家自身經濟不平衡,債務和銀行體系的一些問題所引起的,與中國無關。他通過大量數據分析、比較,用實證研究模型來定量評估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各方面的影響,證明人民幣貶值無助中國擺脫危機。
中國政府最終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之後采取擴大財政支出刺激內需政策。這類前瞻性的研究,為胡祖六贏得了聲譽🫗。在此前🙊,他與其他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也在全球產生較大影響👷🏼♀️。
在高盛,胡祖六與中國經濟有了更直接和深入的接觸🧆。他主要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在重組、改革⚂、上市等過程中提供建議與咨詢👮♂️,將國內企業推向海外資本市場。為高盛盈利的同時🗜,也將國際資本🈲、技術和經驗介紹至中國。在此期間🌑,高盛先後幫助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網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鋁業等多家大型國企在海外上市👩,獲得豐厚回報🤥。
盡管服務於一家商業機構🛂,但胡祖六給人的印象更多是經濟學家。過去二十多年間,他發表了多項針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常常是國內頂級經濟論壇的座上賓。
2010年3月👨🏼🎓🥳,47歲的胡祖六從高盛退休👶🏽,正式成為一名創業者。他和高盛前同事廉潔等人創立了一家私募股權基金公司——春華資本🐘,旗下管理著人民幣和美元大型境內外投資基金。據媒體報道🧏🏽♀️,首期募集資金超過20億美元。
這家公司目前投資項目不多,主要投資傳統行業。直至2011年3月,春華資本的首筆投資才出現,投資對象是一家化工類醫療企業——康鵬化學。當年底🧢,春華資本涉足農業領域🚳🔰,以約5100萬美元投資農業公司中國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
胡祖六在創業之後🧑🏿🔬,又多了一個投資家的新身份,不過他非常低調,極少在媒體面前談論春華資本。近日,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他也回避談論這種身份轉變。
人物周刊:你有幸生在饑餓年代後🩵,但記憶中是否還有饑餓的感覺,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什麽印象讓你刻骨銘心?
胡祖六:我出生和成長在中國經濟最困難社會最封閉的年代。孩童與少年時期的生活很清苦🖌,一日三餐都是沒有油水的青菜加米飯,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從小營養不良👋🏽,於身體發育不利👲🏻,本來可能塊頭更大👩🏿🍳,個子更高🌮。但一個好的遺產就是,迄今仍然保持瘦削的身材,永遠胖不起來。
那時最苦惱的倒不是物質條件差,而是如饑似渴地想讀書🙏,但很難找到好書👱。在那個時代👮🏼♂️,許多古今中外的歷史、思想與文學經典名著都是被禁之列。偶爾從老師或朋友那兒借到了一本一直都想讀的書,一口氣把書讀完,那股興奮和喜悅仍記得一清二楚🆑。
人物周刊:“紅色”是你們這代人共同的底色,就像崔健所說,是“紅旗下的蛋”👨🎨,歷經歲月滄桑,你依然葆有這樣的底色🧜🏻♀️,還是把它漂白了或是混雜了多重色彩👨🏻⚕️🦪?
胡祖六:我的早期成長過程經歷了“文革”浩劫🦴,曾被極左的意識形態所沖擊。但是,我最重要的教育經歷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我自始至終信奉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如果我和我的同代人保留了“紅色”作為底色,那麽主要是接受了革命傳統中的理想主義元素,如國家富強、民族進步☝️、集體主義和社會正義等💂🏿,而不是殘酷暴力的階級鬥爭。
其實,當代中國人✋,不管是哪一年齡層,從精神面貌🏜、價值趨向,到個性興趣與內心情感🕵🏻♀️,都帶有多重色彩,展現了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也更加包容的現代化社會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人物周刊: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你們這代人?
胡祖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歷了“文革”,是最不幸的一代人📌,但青春、教育與事業沒耽誤,趕上了改革開放盛世🧢,承先啟後💁🏽,所以又是最幸運的一代人。
人物周刊🚴🏽:同代人中,你最欣賞哪幾位♻️?
胡祖六:同代人中👳♂️,不乏佼佼者。學識博深者,道德高尚者,自由快樂者🧝🏿♀️,都令我欣賞。
人物周刊:如果有可能,你希望生活在哪個年代?
胡祖六:如果有可能𓀕,當然是80後。但是,我也很沉穩很盡情地享受我自己的年代🔷,其中的艱辛與曲折、單純與夢想、奮鬥與成就〽️🍴。
南方人物周刊:面對當下突變的時代👮🏻,你最想說什麽?
胡祖六:保持理想精神,獨立人格。
人物周刊:像史玉柱🦻、馬雲這些五十歲左右的富人們已開始把生活當成工作🙍👩🏻🦯,享受人生🪨,假如你也財務自由了🍄🟫,最想做什麽?
胡祖六: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物周刊👏🏽:美國一家民調公司的調查顯示🤽🏿♀️,50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人總比較睿智,你有同感嗎✢?
胡祖六:人生乃如四季,每一階段都有特殊的魅力、意義與價值👨🦲。活在當下!
人物周刊:五十知天命,你最深的感悟是什麽🧗🏼?還有困惑嗎🙎?
胡祖六👳🏽♀️:隨著年齡增長,經驗與感悟自然增生👩🏼🔧,但如果以為自己什麽都懂了★🙌🏻,不再有困惑了,那可能就是衰老😘。
人物周刊:長命百歲是良好的願景,你如何規劃自己人生的下半場?
胡祖六:生命有如流水,是連續的足跡👨🏻🔬,而非舞臺劇🙌,有上下半場之分。我從不期望長命百歲,而致力於🤜🏻:只要活著,那就每一天都活得瀟灑,充實,快樂🔍!
(黃劍)
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