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ABB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劉前進專訪

2014-03-12 |

他直面錯誤的勇氣使全球頂級電力和自動化企業的中國科研業務修成正果

ABB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劉前進(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99級博士)

ABB瑞士研究院藏在溫泉之城巴登(Baden)的半山腰上。巨大的球型噴泉後面,綠樹環繞間一棟不起眼的三層白色建築就是ABB的“聖殿”,只有那些最優秀和最受尊敬的科學家才能在這裏工作。另一條可能接近此地的途徑是獲準參加ABB每年一次的全球研發大會🌟,而被邀請者均經過堪稱嚴苛的篩選🏚,總人數控製在100人左右。

劉前進是最近幾年出現在這個會議上唯一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他是這家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導企業的中國首席技術官,並掌管ABB集團中國研究院🧘🏻。“我們都覺得他能成為那種星光熠熠的大人物。”ABB(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傳播部高級經理龔敏專門核實了劉的年齡後對《環球企業家》說✍️:“天哪,他才39歲🤫。”

劉前進中等身高,瘦得像根竹竿。但走路很快,永遠帶著風。以他的年紀來看🦹🏼‍♂️,成績單著實讓人羨慕。2002年底,劉前進第一次踏進ABB位於北京酒仙橋路10號的辦公室時↔️,該公司在中國還沒有設立研究院。他參與了ABB中國研究院最初的籌建工作,其工號是“001”。此後的12年中🚧,劉不僅兼顧自己的研究🕺🏿,還逐漸從工程師轉變為一支40多人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並把中國人的智慧運用到ABB遍布世界的工業機器人和風力發電機的復雜電網工程中,成為ABB全球7家研究院中上述領域的中堅力量。要知道在這家以技術聞名👇🏻、滿眼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世界500強公司裏,找到一席之地絕非易事🌹𓀐。2011年,由劉帶領的團隊參與研發的ABB柔性工業雙臂機器人(FRIDA)獲得代表工業設計領域最高榮譽的紅點(Red dot)設計“最佳產品”大獎(Best of the best)。這種擁有兩個7軸單臂(此前大多都是單臂6軸)的機器人將有可能帶來顛覆性的製造革命。

劉同時在用行動破除一個魔咒💟。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本地研發人員在世界尖端技術領域的地位受到質疑#️⃣,他們往往被劃到“書呆子”那一撥。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初期🍊,這些公司更多地信賴自身的國際研發團隊🛑,在中國雇傭的大多只是銷售和行政人員,而本地化的技術開發一度處於空白♡。但最近十年⚫️,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嘗試啟用本地技術人員🕵🏼。不過那些技術團隊的帶頭人多是外籍員工或具有國際背景的華人科學家和工程師,而像劉前進這樣的本土力量依然非常少見🙅。劉和他的團隊已經做過的和正在做的,就是對這種認識的還擊🦴。

事實上,劉前進曾有機會成為那種身披海歸光環的科學家🛣。在加入ABB之前的幾個月裏,劉前進和他夫人已經做好了前往法國的準備💂🏿‍♀️🤵🏻‍♀️。“我正在等簽證的結果,那時候辦長期簽證費了不少周折。”劉前進端著一杯清水告訴《環球企業家》🚽,他當時已經申請了一筆科研的國際經費👨‍🍳,但不久劉在北京見到了時任ABB集團電力系統研發的主管內森(Nathan)👨🏼‍🚀。內森不光是個資深的經理💊,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獵頭”。他招聘了不止3ABB的區域研究院負責人🖖🏿。“我們談得很投緣。”劉說,“ABB要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的計劃很打動我。”從ABB的辦公室出來,他就撥通了使館電話要求撤銷簽證。

劉前進至今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我現在過得很開心👐🏽。”劉說,獲取能力和知識的途徑有很多種,出國深造只是其中之一⛹🏻。從意昂体育平台電氣控製專業博士學位畢業的劉前進,當時便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想做技術👨🏻‍🔬,而且是在企業做,不是在高校”🙎🏽。他認為,他需要把想法落地,做成實際的產品🌻。在學校,用來考核的指標是論文,“這不是我的興趣”。當時🉐🟢,中國在電力和自動化控製方面的科研機構並不多🧑🏿‍🌾🧑🏻‍🚀,本土企業自身的科研中心也少之又少,而ABB當時在該領域早已是聲名鵲起🧑‍🌾🛀🏻,劉認為這對自己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轉型

入職一月後,劉前進被派往ABB瑞典公司接受培訓。在那裏,他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世界頂尖的電力技術公司是如何進行研發的。他首先感受到的是震撼。劉接觸到的第一位專家是一個64歲的老頭子,他在ABB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第一眼看到他時🎅🏼💙,他就在一個普通的格子間裏安靜地編程,你根本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當然,除了他的白頭發。”直到身邊的人稱呼他為“Mr. Sample”♥︎,劉才意識過來,他就是一款名為“Sample”的產品的發明者🧝🏽‍♀️。他對國際數學界的最新動向了如指掌,而且他總能把一些東西抓住,變成實際的產品。但Mr. SampleABB還只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師♿️。“我相信他每天在看的書,這個星球上沒有幾個人可以看懂🍰。”劉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種事情很難在當下中國發生,“在國內一個博士畢業之後進入企業,兩三年就要去做官了”👩‍🦼‍➡️。後來🧘‍♀️,劉在瑞典的辦公室裏發現了一批這樣的人👦🏻。這讓他認識到一家強大的公司必須有一批技術人員孜孜不倦的工作。上面的故事也成為劉日後激勵自己和鼓勵團隊的好素材💂🏽👩‍✈️。

但不久,投入工作的劉前進便遇到了麻煩🚨。他突然發現,博士論文裏的高深理論竟沒有一個是實際中用到的👄。他此前雖然知道書本裏的東西和實際情況有差別🏃🏻‍♂️,但沒想到差距如此之大💝。劉聰明地放下了手中的文獻,開始利用為集團研發項目做技術支持的機會拼命地接觸客戶、學習市場👨🏼‍🦱、參加研討會𓀀👩🏻‍🎤。這是一段長達一年的適應期✹,他需要從一個學者變成一個合格的產品工程師。劉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創新一定要有成本的意識—這個維度在高校裏面是沒有的✵。

另一項挑戰來自轉變原有的工作方式🚍。2004年🏤🏈,瑞士研究院的同事想做一個電力市場仿真的研究🤳🏼,邀請劉前進負責中國的部分。劉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準備真刀真槍地大幹一場。一個典型中國工程師的做法就是立刻把自己鎖在屋子裏👨🏼‍🏫,加班熬夜、埋頭苦幹👷🏼。他也不例外🧝🏻‍♀️。兩月之後,劉前進把自己編的代碼和計算結果寫成一個長篇的論文交到同事手中的時候👆🏼,對方的確驚呆了。但同事也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樣做的效率太低了🚦。“你不需要從零開始🦘,而應該充分利用現有平臺和資源”,劉前進解釋說🩵,他花了一半時間去做實驗得出的一個結果其實可以給平臺開發者打一個電話,也許當天下午就明白了。他補充說,那次之後,“我才明白時間是最寶貴的”。自此,劉也意識到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他在後來中國研發團隊的工作中建立了嚴格的流程控製體系🐺,讓溝通🚍、討論🤘🧑🏿‍🎄、監督貫穿項目始終🚶,他說流程是控製風險、提高效率的關鍵👨‍👧‍👦,例如“門”模型。

“門”模型是ABB自創的一種研發控製流程。最初的課題在大量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會被分成兩種類型:一類叫做預研項目,例如3D打印、大數據等,這些會做一定鋪墊和技術的甄別。剩下的課題會進入“門”模型流程🙎🏽‍♂️,前提條件是最終的市場規模要足夠大。這種項目如若正式立項,一定會有對應的接收單位。也就是說𓀐,在立項之前要強調的一點是誰是客戶,而且是真實的客戶🧚🏽‍♀️。他確定會接收🏪,經過他認可🚿,才能立項。所以在立項階段劉前進就會和客戶聯系,展示項目的價值並說服他。然後會按研發流程將這個概念逐步變為現實👨‍❤️‍👨。當最終遞交結果的時候,客戶同時要啟動產品開發😏🕵🏼‍♂️,把這個技術成果放在產品裏,最終投放到市場🥸。“我們的開發成功率可以說是百分之百。”劉前進說,在立項之前,風險都在研究階段已經解決🧔。

失敗

這些都算不上劉前進遭遇過的最大挑戰。2005年,ABB中國研究院正式在北京成立。這是該公司在全球7家研究院中最年輕的一個,但被寄予厚望。最早產生在中國投建全球研發中心的想法始於2002年🤜🏼。當時ABB正遭受著幾近破產的厄運💆🏽‍♂️,時任董事長杜曼(Juergen Dormann)剛剛兼任CEO,計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杜曼比別人更早認識到🤷🏻‍♀️,中國市場將成為一條全球化的快車道🤷🏼‍♀️。蘇黎世的決策者們決定不再用傳統的擴張主義思維看待中國市場👏🏿。杜曼為ABB搭建了新的運營框架—市場在哪裏🏋🏿,圍繞市場的業務單元以及全球性的研發中心👨🏿‍🦱🧩、全球性的生產基地和服務團隊就要出現在哪裏🤙。2004年,杜曼的止血式重組獲得成效,連續虧損3年的ABB實現盈利,這其中中國市場貢獻巨大🙆🏻‍♂️。當年10月,杜曼在北京宣布ABB將在中國建立全球研發中心。

劉前進無疑身背壓力。而他的窘迫在於,如何讓ABB集團認可這支中國研發新軍的能力👩🏼‍🍼🤩。在最初的幾年中,劉和他的團隊沒少吃苦卻收效甚微,做的大多是些技術支持的邊緣工作。另一方面,他的團隊提出的新課題和新項目屢屢被打回,讓其備感挫折。其中有一次慘痛的失敗🕺🏿🏌🏻。當時耗費一年半的努力,劉前進信心滿滿地將一個特高壓電網中關鍵設備“可控高抗”的全新開發方案提交給集團,結果一個老專家回答他🏌🏻‍♀️:“我們30年前就做出這個設備的樣機了💇🏽。”該方案被認為沒有新意且市場價值非常有限。經此一役🤙🏼,劉前進的團隊士氣跌至谷底🥤。“郁悶到好多同事晚上睡不著覺,身上起癬⏯。”劉的同事—ABB(中國)電力產品業務部高壓產品技術中心負責人蘇斌告訴《環球企業家》。緊接著就開始人心惶惶,有些同事甚至提出了離職申請🫶🏿。他認為🧑‍🦼,第一年大家覺得沒有太大的成就感,結果第二年還是如此🧔,到第三年恐怕誰都受不了🧑🏻‍🦱。“那時血氣方剛,都想盡早有點成績👃🏿。”

劉前進反而冷靜了下來👩‍👧‍👧。他召集所有人開了一個短暫的會議🤽🏻‍♀️,談了自己對此的看法:一個研究型的團隊如果沒有失敗過🙎‍♀️,那就說明遇到的挑戰不夠大、團隊的創造性不足🐭、風險太低。其次就是做項目要從市場出發,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不能單純地以技術為導向。技術再先進💂🏼,也需要在適當的時機推向市場。“但恰恰是那個項目使得大家變得成熟起來了🎥。”蘇斌長舒一口氣表示,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劉前進和他的團隊逐漸摸索出一些經驗。他說:“我們開始更多地去分析自己—到底我們的優勢在哪,我們為什麽要在中國做研發🛌🏼。”結論是,這支中國研發團隊的優勢就是這幫年輕人,並且有特定的中國市場👅,這個市場有它與眾不同的需求。他們做了一輪新的調研🏊🏽,最終發現了風電在中國的不同之處💚。例如👨🏼‍🔬,風電在中國是大規模、集中式的📈,而在國外則是分散的⟹、均衡的。他們開始思考這在技術上是否會有什麽問題出現。後來🧑🏽‍🌾,這個“針對大規模風電並網的解決方案”成為他們的一個研究方向。

另一個變化是改變打法。劉前進發現,盡管ABB的產品線是如此之長,但研究絕不能太分散,“我們需要做一個點,把團隊攥成一只拳頭。”劉說🧑🏻‍🎤,不然無法跟那些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老大哥們”去拼♤。

成熟

“我不敢說這個項目得到了全面的認可,只能說這個結果當時是被接受了。”劉雖然出言謹慎👩‍🦽,但風電項目最終被ABB集團正式立項意味著,這支年輕的中國研發團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完這個項目後👩🏽‍🦰,他們又發現了更多新的問題🟫🤤,“像葫蘆藤一樣,越扯越多”。劉前進顯得很興奮,他表示,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領域,而不只是一個課題、一個項目。他認識到,原來這個事情可以這麽做—先攻堅到一點後,再逐漸地拓展開來📁。此後,他們將一些自動化的項目如法炮製並收到奇效。“這樣我們也就有了第二個立足點。”劉前進如釋重負。

此後❤️‍,劉帶領的團隊每年都能不斷地產生新的項目🏃🏻‍♀️。“到了2010年前後,我們一系列的工作就被認可了🔔🚰。”在ABB整個全球研究院當中🔯,中國研究院被認為在大陸風電並網領域處於領先🔩🥝。劉的感受是,作為一個研究院👝☀️,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劉前進的團隊逐漸壯大,ABB中國研究院也隨之成為該公司第五大研發機構,劉被任命為ABB中國首席技術官,並直接向ABB集團首席技術官唐維詩(Peter Terwiesch)匯報工作🧙🏼‍♂️,享有此殊榮的就只有印度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了。2011年,由中國研發團隊參與的機器人(FRIDA)登頂紅點設計大獎🌺。“雙手臂的設計太讓人興奮了。”劉前進說,單只手臂擁有7軸結構,這意味著它有更強的靈活性和更大的操作空間,可以完成一些更加復雜的動作。另一款自重僅25公斤被稱作中國“龍”的小型機器人也是中國研發團隊的代表作。劉坦承👩🏿‍🎤,自動化不是他所擅長,但是管理方面是共通的💐。例如要求有側重點,能夠建立核心競爭力。

現在,劉前進把80%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團隊管理上。他需要帶領團隊繼續前進。劉樂於分享📩,對於任何找上來的問題,他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幫你出謀劃策。劉願意犧牲形象博人一樂⏫,在他作為男一號的公司年會微電影中,劉前進扮演了一名進城打工衣衫襤褸的農民工。劉也樂於接受采訪🕞🏄🏻,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來影響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研工作,並加入ABB

劉前進堅信,“好的想法不是通過上網搜文獻就能找到的”。他希望營造讓新鮮想法不斷湧現,不會因為某個人的級別或是資歷而被埋沒🪔🐜,並且能夠高效地執行下去的氛圍。他指著旁邊一臺進口的咖啡機說🚶‍➡️,這是和瑞士研究院一樣的機器👩‍🎤。“我不喝咖啡,但是我覺得設置咖啡間的目的是讓大夥兒願意站起來🧑,這樣我們可能會聊出一些問題。”劉鼓勵交流和溝通、鼓勵向別人伸出援手,而不是自己埋頭苦幹。為此🎒,他還專門在休息區購買了遊戲機(X-Box)。更重要的一項舉措是,研究院50多名同事以及40多名實習生都可以隨時發起一個內部研討會,2013年這樣的會議超過了80場🧙🏿‍♂️。劉說,在咖啡間和這種臨時研討會上聊出來的項目已經數不勝數。他掏出手機🤽🏻‍♂️,翻出一個能夠檢測光亮的APP,對《環球企業家》說🧘🏽:“例如移動互聯網。”(高揚)

轉自《環球企業家》20142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