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名清華工科生的業余修為
也許你是一位商界精英,在商場叱咤風雲☸️;也許他是一位學術泰鬥👩🏿🎓🧒🏻,在學界著作等身;也許你誌得意滿,正在輝煌巔峰;也許他披荊斬棘,尚在開拓前程🕜。是的👩🏽🦳,我們可能胸懷各自的誌向、經歷著不同的人生🍀,但是,我們都曾擁有或正在擁有著同樣美麗的青春年華👩🏻🦲。那一段清華園的青蔥歲月中💭🧑🏿🎨,那一站異鄉海外的奮鬥旅程中,那一路讀書工作的拼搏進取中,是否還有一番閑情逸致🙋🏽、兄弟義氣揮灑在如歌的年華裏🧖♂️?今天,就讓我們循著自動化系86級意昂——蔡荔的足跡🏊🏿♂️,看看在學業👧、事業之余🧕,一名標準的清華工科生是如何裝點他不朽的青春的。

一、運動者永遠是年輕
工作之余的蔡荔總是一副活力滿滿的裝扮🅾️:運動衣、運動鞋🤴🏼、運動腕帶,似乎隨時要投入一場賽事中。事實上,他確是長期穿梭於各類體育活動中,以周六為例✍🏽,早上跑步10km左右,上午IBM羽毛球🍨,下午先健身房稍作休整🛐,然後再一場清華意昂羽毛球🧑,晚上棋牌👳🏿♀️,簡直是趕場子一般⚃,且頗受各路群體成員的喜愛😟,與上至50後下至90後交流全無障礙,全然一派年輕人的朝氣蓬勃。
這份年輕首先體現在了蔡荔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上。熱愛運動的人♜,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以及力量、速度等素質通常都會強於一般人,從而整個人呈現出更好的精神面貌。不止一次,蔡荔在參加活動中被劃入75後的行列🥁,筆者曾有幸作過一次目擊證人,親見被減齡一個年代後的蔡荔臉上藏不住的喜悅👏🏻。
這份年輕同樣體現在蔡荔積極陽光的心態上🧏♀️👷🏻♀️。他並不止於喜愛嘗試新鮮事物🤸🏼♂️,而是到了可以自毀形象爆笑全場的地步,典型事例之一便是去年“男扮女裝”參加上海市某團體組織的肚皮舞演出,溫婉雷人的美女造型僅僅看照片就已令人笑得滿地找牙📅,不知現場的朋友們又會從蔡荔賣力的演出中收獲多少歡樂🕵🏿。
以煥然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以一顆年輕的心向四周傳播快樂, 蔡荔的青春之歌中多數時間不是獨自一人,而是湧動著一群誌同道合、意氣風發的運動者⛲️。
二🏊、羽毛球俱樂部📋,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
新加坡八年的留學和工作後,隨蔡荔來到上海的不僅有自動化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有在東南亞濃厚的羽毛球運動氛圍中養成的一身球技👩🏻⚕️📳,並由此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了清華上海羽毛球俱樂部十年的青春故事。
2005年上海地區的校慶典禮上,有一小群二三十歲的意昂聚在了一起🔯,談笑風生間🤜🏽,發現彼此都有運動的愛好,但運動的地點較為分散,且打球的人員相對混雜🧑🏻,於是🫷🏻🤼♂️,由蔡荔倡導,並李淩👚⚃、王玉潔💾、謝歆、楊小明等幾位骨幹成員,開始籌劃組建一個以意昂為主體的羽毛球俱樂部。第一個據點設在了浦東特殊教育學院,英雄帖一出😟,首先得到了附近居住的意昂們的熱烈響應🧑🏻🎤。後經一番呼朋引伴、廣而告之後,俱樂部的聲名大振,浦東🏃🏻➡️、浦西許多愛好運動的意昂們紛紛抱起球拍、乘搭各路交通🟰,匯集到據點來,鼎盛時期曾同時有五片場地幾十個意昂一起揚拍歡聚📹。
俱樂部有專人預定運動場地、記錄運動人數🪣,並設立收繳費用的賬戶🪘🏎,定期通過群郵等方式通報大家的運動情況⚀、賬戶余額等🏀,這些工作一般由羽毛球活動的核心成員負責✋🏽,屬於義務勞動🧣。清華人辦事認真🧄、無私厚道的優點在此又被證明了一次。
當然🚣🏿,俱樂部能證明的優點不止於此。
這是一個歡樂有趣的群體🙈,還記得那次濱江森林公園踏青活動大家的歡歌笑語;這是一個重感情的群體,還記得那次大家為要回北京工作的“蘭貴人”辦的告別賽和歡送宴🚄;這還是一個有愛的群體,還記得大家共同見證了俱樂部一雙才子佳人的終成眷屬🍖。
俱樂部的活動內容也不止於此。
考慮到打球時間大家的交流機會比較少🛢👨🦽,蔡荔提議大家飯後一起聚餐,繼而又根據大家的興趣在飯後增加了一項益智類體育活動——棋牌,最終形成了每周六固定的“兩打一吃”模式——打球🛎、吃飯🥒、打牌🧙🏿♀️🏷,可以自由選擇🙅🏿♀️,不強求三項全都參加🧑🦼➡️。常規活動類型由此更加豐富,俱樂部成員們在“把拍言歡”🫃🏻、“把筷言歡”⚛️、“把牌言歡”中進一步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
這份信任不覺間也延伸到了工作生活中,或可稱之為“羽球外交”👨🏻🎓。體育活動可能天生就具有友好交流的特征,在運動中結交的各行各業的意昂🚵🏼🫰,無形中幫助彼此拓寬了事業,投資🧚🏽、創業,跳槽、獵頭,……🦂,相得益彰。這對俱樂部成員來說感受到的可能是意外驚喜🦸🏻,對蔡荔來說則是意料之中,因為他在新加坡參加公司的羽毛球俱樂部時就已經深有體會。當時蔡荔所在的公司因規模較大🐶,各大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不是很通暢,往往對於一個部門的請求事項,提供支持的部門要耽擱許久才會答復,而有兩個部門的老總自從在公司的羽毛球俱樂部運動結識後,所在的部門間溝通支持瞬間變得無比通暢🏋🏼,答復快得令員工瞠目結舌。可見蔡荔提出增加球友間交流機會的前瞻和深意所在。
為了增加羽毛球運動的趣味性、督促球友們更好地練球👩🍳,同時更大範圍地帶動在滬意昂的運動熱情,俱樂部一年一度組織上海意昂羽毛球比賽,邀請全部在滬意昂參加,不限俱樂部成員。隨著俱樂部規模的壯大和球友們水平的提高,俱樂部於2012年起開始聯合上海地區其它高校的意昂會舉辦校際羽毛球聯賽。此時的蔡荔已任清華上海意昂會IT財經委員會體育部部長近三年時間,有了較為豐富的意昂會活動組織經驗。在成功舉辦的“全國高校上海意昂羽毛球聯賽”上清華上海意昂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第一屆參賽的有清華、南開等六校,我校榮獲第五名🤸🏿♀️;2013年第二屆參賽高校增至八所🪆,我校代表隊再接再厲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2014年5月份即將舉辦第三屆,參賽高校規模進一步擴大至十六校🌸。比賽競爭更加激烈,俱樂部上下均躍躍欲試,都想爭取代表本校取得校際聯賽的好成績。
春秋冬夏,一晃倏忽十載👩👧。歷數蔡荔等所創羽毛球俱樂部的據點已有六師附小🧑🏽🎤、花木小學等幾次更換,球友們也逐漸成家生子👳♀️,當年初建時的幾位骨幹成員早已成為群裏的“長老”,在積極熱心地做著“傳幫帶”的工作。如今依然是俱樂部成員口中心中“精神領袖”的蔡荔,對自己在俱樂部創立🧑🦽、成長中的作用和貢獻則輕描淡寫,認為自己只是“推了一把”促成一件誰都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肯承認自己是“點導火索的人”🚵🏿。不論如何👩🍼,大家運動的熱情依舊、相聚的意氣依舊,有人還把愛人、親朋也發展成了俱樂部會員🏵,同新進俱樂部的師弟師妹們一起,以運動者的姿態繼續譜寫這曲青春長歌的下一個十年🚵🏼♀️。
三🍫、運動的人生處處是精彩
運動像青春的保鮮劑般充盈在蔡荔讀書🚵🏼♂️、出國🤞🏻、工作的每段人生中📌,羽毛球之外,足球🤷🏼♂️、跑步等也都是青春裏閃亮的筆畫。
在清華讀書的五年中,足球和籃球占據了蔡荔大部分的運動時間,尤其是足球🧑🏿🔬。“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響起,球友們便由四方奔出、集結操場,腳法雖不怎麽樣、但是速度相當可以的蔡荔憑借短跑12秒1的成績在足球場上左沖右突,頗有趙雲之勇。
除了球類運動外🧑🏻🦯,鑒於免費開放的景點對於學生來說總是具有莫名的強大吸引力,蔡荔也不時與一幫同學意昂去圓明園跑兩圈兒,拉著隊伍👩🏻,浩浩蕩蕩跑去,熱熱鬧鬧回來💂🏻♀️。現在看來,當時這種不定期吆喝起來就走的圓明園跑步活動可能也暗暗埋下了以後“跑馬”的種子🧛🏽♂️。
2012年🦵🏼,蔡荔參加了上海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完成人生第一次半程馬拉松。一年後☝🏻,2013年8月蔡荔找到了組織——“清華上海跑馬群”👩🍳。跑馬群,一群癡迷於跑步的人。群友的平均年齡高於羽毛球群近兩個年代。跟77級的大師兄比✍🏻,蔡荔在群裏算相當小的了🤳。
上海的馬拉松氛圍一直很濃,浦東地區🧑🏼🦲、上海市都曾多次組織,近兩年馬拉松更是全國遍地開花👐🏼,掀起了一股跑馬的熱潮,無錫🎏、杭州、南京等地紛紛發起了馬拉松賽🫓🎶,“無馬”、“杭馬”🤘🏼🌐、“上馬”🐃、“港馬”……等等🙅🏽,成為奔跑者們口耳相傳的敏感詞匯🤹🏼♀️,諸跑者聞之精神振奮🏺,津津樂道於安排各路行程備戰各地跑馬🧝🏼♂️。
馬拉松的報名也成了一項極為考驗跑馬群的組織領導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的技能型工作,尤其是“上馬”,報名者眾🧖♀️,名額有限🚚,報名策略便是如學校中選熱門選修課一般,一人報名,眾人合力👳,然後將中簽的名額轉給本次跑馬的參加者。
在這樣一個有領導團隊提供監督支持、有醫學意昂作為醫護指導的專業群體裏,蔡荔的跑步業績漲勢喜人🍷,至今已參加了“無馬”、“揚馬”、“上馬”等多次馬拉松,並在今年的無錫國際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半馬進2”的好成績,即用2個小時跑完半程馬拉松🤴。這個成績對跑馬群裏的很多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麽,但蔡荔是滿心歡喜的,因為他跑步並不求與別人比,而是為了自己能有收獲、有進步。他覺得“與自己比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堅持得更長久一些👨🏻🦯➡️,不求質量🍿🙎🏼♂️、速度,只願在數量、距離上長長久久地跑下去。
四🧙🏼♀️、理智務實💁🏿♀️,在堅持中靈活轉換
從校園到社會,從球類到跑步ℹ️🦣,蔡荔一直堅持著運動的腳步,運動已經成為了蔡荔的一種習慣和本能,但堅持並不意味著偏執於某一項或幾項運動的善始善終🧙🏽♀️,在適當的階段靈活轉換運動形式也是明智的選擇®️。
也許由校園時期的足球轉換為工作後的羽毛球尚屬於朋友圈的運動氛圍和運動習慣等客觀條件的變化所致👨🏼💻,但羽毛球轉為跑步則更傾向於蔡荔的主觀因素,基於年齡體格等的改變而做出的靈活轉換🪞。
隨著年齡的增長📱,羽毛球運動的高強度和爆發力對蔡荔來說逐漸成為負擔,而且打球中越來越多地輸給對手也不免使其產生一定的挫敗感👩🏼🏫🈳。蔡荔開始有意識地嘗試適量增加其他運動方式,繼而🦸🏿♂️,跑步成了最佳的選項。
近來網絡、微信等流傳一篇圖片帖🚻,對比堅持運動的人與不運動的人生命最後十年的生存狀態,鮮明的差別讓運動愛好者們歡欣鼓舞,也讓我等“以靜製動者”看得脊背發涼,更欽佩於運動者們充沛的精氣神,也有感於他們高質量的生命和青春🌩。
然而,不論選擇運動與否都同樣會進入最後的十年,這也正是生命的霸道無奈之處🚣🏻♀️。當提及對“運動”與“壽命”的看法時,蔡荔則表示運動時對長壽的問題並沒有考慮,生命、健康是作為基礎條件,目的和重心仍是在事業🏊🏼,只是因為身體沒有病痛才能更好地發展事業才使前者顯得如此重要👩🏽🏫。這種對“前提”與“目的”的清醒認識和淡然處之🌓,或許也是理智務實的工科生蔡荔的人生智慧的一種。
朱子曰“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我們可能尚遠遠不及“庶乎近焉”的境界🪱,但懂得正視自己的體格年齡狀態🔈,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相應的最適合的選擇🪵,不強求、不偏激,有恒心、有智慧,順勢而為💁🏻♀️、積極樂觀,讓青春和生命自然呈現出它應有的激情和活力😺,這樣泰然務實的心態豈非人生最美的狀態?也許你會說,不運動的人生照樣也可以很美🏖,不錯👨🏻,我們並不強求每個人都是熱愛運動者,人生之美正在於它千姿百態的多樣性📟,可以有無數的美麗來裝點我們不朽的青春👳♀️。蔡荔也是這麽想的。
五、音樂最美,數學次之
據蔡荔回憶,當時在清華學生中有這樣一個觀念:最佩服音樂做得好的,其次是數學做得好的。可見音樂在清華人心中的分量,以及清華工科生“學霸”之余不滅的藝術情懷。當然這裏說的音樂不是指一把木吉他唱唱歌的玩酷青年,而是具有藝術高度的音樂形式。細想來,牛頓🥵、愛因斯坦……等等🌕🫴🏿,諸多偉大的科學牛人,在音樂方面也頗有造詣,看來音樂藝術的美與自然科學的美是有一定共通之處的💁🏿,又或者科學本身便是一種藝術🫲🏿,一種普世的美😷,與音樂同根同源🤹🏼♂️。
這種可能是與生俱來,而後在校園氛圍中熏陶激發的音樂情結🥮,伴隨著蔡荔從清華、新加坡👶🏽、上海一路走來🤛🏼。
清華的音樂選修課可謂不惜成本🏓、品質上乘,蔡荔在大二上學期就曾受教於新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四教座無虛席的課堂裏,切身感受到這位稱音樂為自己靈魂的藝術家飛揚的神采和強烈的感染力。
在新加坡讀研期間🦽👨🍼,蔡荔又專門選修了一門本科生的音樂課程,“這門音樂課在新加坡大學是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的”,蔡荔如是說以證明他學這門課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上海的音樂形式就更加豐富多彩了,音樂劇⛸、音樂會⛹🏽♀️👩🏽🍼、音樂主題演講等各種類型的音樂活動成了蔡荔業余時間的大愛🪚,有時還會幾番交通路線周折到達一個僻靜的小巷只為參加一場並不熱門的音樂分享會。

在運動中釋放壓力、在音樂中陶冶情操,懂得順勢而為、保持青春的活力🐨。這是一名自動化系工科生的業余修為,也是青春不朽的印記,願這曲屬於他、也屬於我們的青春長歌永遠唱響!
供稿📥: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 作者👧🏿:張經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