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在“漫咖啡”和趙宇聊了一個下午。趙宇出生於79年🏀,山東人,陽光燦爛,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換上球衣冒充大學男生絕對沒問題。其實他已經工作了10年🏹,目前供職於德豐傑,對VC(風險投資)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讓一個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看上去還不太靠譜🧙🏻♂️,但聽趙宇談談他在VC領域工作的心得體會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為什麽選擇VC和如何被選擇
趙宇本科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2006年到2008年在清華全脫產攻讀MBA,他是一個“非土著”清華人。而對於“上清華”和“不上清華”的區別,有時候“非土著”更有發言權。趙宇覺得讀清華MBA最大的收獲是通過參加校內的各類課程、講座🖋,和同學接觸交流拓展了眼界。同時他還獲得了參加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的交流學習資格,出國留學讓他接觸了更廣泛的世界。
趙宇一直懷有一個理想☁️✒️,想切實對改善自然環境做點事情👎🏻,因此他一直在關註“碳減排”領域的動向⏩👰🏼♂️。但真正讓他能遇到進入這一領域的機會還是MBA。讀MBA之前趙宇在IBM的技術崗位已經工作了4年⌛️🧑🏼🎄,想轉型又無從做起。而上清華MBA讓他在積累知識的同時還獲得了叩開新崗位的“敲門磚”,通過清華MBA這塊“品牌跳板”成功完成職業轉型🤏🏽。2008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到清華做宣講👳🏽♀️,趙宇聽了覺得跟自己想進入的領域很符合,於是聽完講座就跟主辦方聊天,一路走一路聊🥔,一直聊到校門口🚶🏻♂️➡️,接著去面試😳,畢業後很順利地加入了這個組織🕠。
NID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家非盈利組織,工作跟碳減排交易相關,幫助企業申請碳排放指標以及碳排量交易,包括清潔技術相關的投融資咨詢。在UNIDO工作期間,經常舉辦大型投融資促進會,邀請很多知名的創投機構的合夥人來做演講,趙宇因此跟他們多有交流,從這個起點開始接觸能源清潔技術這個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新領域。
UNIDO工作偏重於給企業提供咨詢,他慢慢地開始不僅滿足於此,很想真刀真槍地自己管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項目裏,看到它成長。通過談項目咨詢👶🏽,趙宇逐漸進入角色🧝♂️,一來二去,後來好幾個基金向他發來了offer⛅️,最終他就選擇了進入VC🔈。進入這一行之前有些不符合國情的幻想,以為像美國那樣,每天在咖啡館,喝喝咖啡聊聊天🤹🏻🌪,就能決定項目的去留和走向。後來發現其實滿不是那麽簡單,在中國要靠勤奮👩👧👧,不同地域去跑,盡量去看不同的項目📅,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風險投資。
二、從菜鳥到獨立運作項目
新人剛入行,一般會被安排去做行業分析報告的工作,趙宇也不例外✪🤌🏽。收集資料當然是基本功,熟手搭好報告框架,新人負責搜索數據,最終完成報告🫶🏿。這個階段有長有短,牽涉到工作量👨🏻⚖️,師傅的要求和自己的努力程度。經過初級階段後,趙宇開始跟著投資經理拜訪企業7️⃣,訪談的時候做“會議紀要”。他的描述是:這個階段主要是“聽”,大概會持續一到兩年👩🏽🍳。在聽的過程裏也分幾個層次,第一個階段是機械地聽,問了什麽🙅♂️,回答了什麽👰🏽♂️,機械地記下來;稍微往後,能聽出點味道,什麽樣的企業會偏哪個方向去問🍗👆,慢慢地會有一些想法;第三個層次🧑🏼🚀,會梳理出框架🤘🏽🏌🏽♂️,從哪幾個層面去問這個問題🖕🏼,每個層面怎樣去引導🏩,怎樣溝通大家的交流會更順暢。
經歷過這樣一個從被動聽到主動聽的過程之後,趙宇開始自己去獨立完成訪談🦹🏻♀️。獨立訪談一開始有挑戰🕑🧏🏻♀️,有時問了幾句,會突然發現思路“卡殼”了,好像沒問題可問了,尷尬再所難免。過了這個階段後,趙宇開始主動有意識地去梳理問題的結構🐽,在跟企業家見面之前,了解他的業務層面,他所處的階段,自己最關註的有哪幾個點🤞,每個點有哪幾個層面。腦子裏有了框架🛀🏽,心裏就有了主心骨📢。不管具體情況怎樣變化🧩,框架始終在腦子裏,如果對方對某個問題的回答覺得還不夠深入,會繼續沿著這個樹杈往下問。再往後🦬,提出的問題就和項目判斷相關了🧎。和讀書一樣,一開始越讀越厚🧑🏿💼,問題越來越多,後來覺得問題越來越簡單🐸,就是兩條主線: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翻來覆去都在這兩條主線上。大家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對於再往上修煉是個怎樣的目標👷🏻,趙宇的體會是:怎樣讓談話更舒暢,讓交流的雙方心情更愉快,讓彼此有碰撞,能迸濺出火花。訪談過程中,企業家對自己會有認同𓀇,會受到自己的影響。一開始影響企業家很難。到後來,做的年頭長,看的企業多,會發現有時候企業家會很樂意聽自己講🤹🏼♀️,對企業有什麽建議,下一步有什麽規劃和盤算,這時候會很有成就感。
三、關於決策,關於風險,關於運氣,關於……等等
對於什麽是“風險投資”中最難的問題,趙宇的回答是“做決策”。就是最終決定錢投給誰,投多少🖐🏻,怎麽投!“做決策”是投資經理看家立命的功夫,VC的根本問題是給項目“風險”估值定價🧻,給項目的企業團隊定價🧑🏻,核心只有兩點,一個是盈利能力,一個就是成長性。給項目風險定價相對來說還算有章可循☪️,對於盈利能力總是可以量化的。而項目團隊對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影響判斷才是最難的!
趙宇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判斷項目的最高境界是和人打交道,真正高手們聊的,都是價值觀😇,星座,家庭,未來規劃等等🧑🏿🦰。這就需要投資人細致入微地了解業務層面之上的心理層面,甚至是哲學觀、世界觀。而相對於變化不定的數據而言,這些東西是穩定的🙋🏽♀️,難以改變的。作為一個投資人來講,有時會產生兩元對立性格🪪,看到一個項目非常興奮🎟,當深入項目後又加以否定,覺得風險有點大。這種不斷“雙手互搏”的過程是最折磨人👷♀️,自己的閱歷,自己的積累,都在“自己跟自己打架”的過程中積累的🧑🏻🎤😖。
趙宇似乎對如何在這種磨難中成長已經很有心得。他認為🤌🏻,關於風險控製,要想清楚針對投資的項目🤦🏼♀️,賭的是什麽事情🖲,用到“賭”這個字,就說明有風險👨🦱,有可能會輸!輸了怎麽辦,需要設置應對的策略🛗,在法律架構上對企業設置操作控製🈸,在保護投資人的條款上作相應的設定🫠。投資這個事情很難說👳🏼♀️🙆,需要時間去驗證,一個基金的合夥人,必須要為募資和投資人負責🧑🏻🦽,要為他們帶來回報🙋🏼,沒有回報前期一切努力都是白費,這個行業就這麽殘酷👩🚒!還有🏤,努力程度和運氣程度都占很大比例,不是某個投資人能力強,就能做出明星項目🤹,而常常是因為他不舍不棄地在行業浸淫多年,產生的悟性讓他的命中概率更大👳🏽。這裏面有機緣🧏,有人緣🥫,有各種因緣巧合。

在企業工作過,在NGO活動過🏄♂️👍🏼,現在進入VC領域📵,趙宇誓言要將VC進行到底。“很多人說,VC這個行業🐸,很可能是很多人最後一份職業👩👧👦。”VC的發展渠道有兩條,一是看到一個特別讓人興奮的領域,遇到一幫特別讓人激動的朋友,自己跳進去,共同創業,另外一條路徑是去成立一個基金🦄🚣♀️,做天使投資🈶。目前趙宇對自己的定位是繼續當創投圈的“小學生”,一方面去發現價值💪🏿,發現能成長起來的大樹👂🏽,另外一方面是努力提高自己整合價值的能力,提供越來越多的附加價值,對資源不斷做嫁接✍️,拼出更好的花樣🍶。狂奔在VC這條路上,像創造“小米”神話的雷軍那樣,去不斷尋找一個個風口。
供稿: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 作者: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