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許剛😠,1991年進入清華電子系微1班👨🏼🌾,1996年進入微電子所讀碩士,1999~2004年在瑞典隆德大學電子科學系攻讀博士🧜🏼♂️,在做完短暫的博士後之後全家回國👫🏼。2004年~2009年,在捷頂微電子開發藍牙等通訊類集成電路,從工程師做到高級技術總監,經歷了公司從初創到衰落的全過程🧑🏼🦳。2009年至今🚶🏻♀️,在山景集成電路做聯合創始人兼CTO,主要產品是音頻處理芯片,經歷了單類消費電子產品從井噴到飽和的市場演變過程,目前正積極探索擺脫惡性競爭尋找新藍海的途徑🛎。
有一天😐,播放音樂將不必有存儲卡👆🏻,不必有硬盤,只需一個音箱便可以隨時隨地聆聽無數好聽的音樂。這不是科幻大片裏的奢華想象,也不是噱頭公司的宣傳廣告🤹🏻♀️,而是要真實呈現在你我未來不遠處的日常生活🔽,也是各大科技前沿公司在競相追逐的雲音樂目標的預期景象。《清緣·人物》本期的訪談嘉賓——許剛🧏♂️,就正帶領著山景公司向這個目標邁進。這位儒雅溫和的謙謙學長😢,總是能沉靜地思考著前進中的機遇與得失,熱忱地肩負起每一個職位賦予他的責任🍠,同時更是傾心地守護著滿溢幸福的親情愛情,在人生的每一個節拍上踏響著美麗的樂章。
一、從漫漫求學路踏入曼妙音樂夢
讀書,是許剛30歲前生活的主旋律。
帶著中學時代的輝煌成績🧑🏻⚖️,1991年👊,許剛進入了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開始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五年”🧔🏽,如同《一入清華深似海》一文的真實演繹,原本是“想考多少分考多少分”的天之驕子,現在卻只是清華學生中的普通一員,“牛人太多了”🥜,就像是拼力爬過一個又一個的山峰,卻總有無數更高的高峰立在前面👩👩👧👧。
這五年許剛讀得很是辛苦、成績很是穩定。在同學們你追我趕🐠、有進有退的成績單上,仿佛是全班每學期成績排名的基準線一般❌,許剛牢牢占據著“不高不低”的位置,並成功保送本校微電子所讀研👨🏻⚖️。生活🚵🏿♀️,終於向著輕松愉快的方向鋪展開來🎂。研究生畢業的許剛申請到了隆德大學的獎學金,攜妻共赴瑞典,開始了電子科學系的博士學習。憑借與獎學金同時配置的教研崗位🧑🏻🔬,許剛獲得了穩定且不錯的收入🧘🏽♂️,並在博士後階段得到進一步充實。
辛苦的努力有了回報🗼,優秀的科研環境🤾、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在這個冰雪童話般的北歐國度,似乎這種生活就是王子與公主幸福故事的篇尾了!但許剛不這麽覺得🤵🏿♀️,他認為一是自己屬於中國,二是自己還沒有折騰過🔵。是否真的可以算沒有折騰過,我們暫且不論,但許剛確實毫不猶豫便整理行裝攜全家回國了🚒。
創業,是許剛回國後新生活的奏鳴曲👴🏻。
對許剛來說,創業更像是一個籠統的詞匯👩🏽🦱。無論是為別人打工也好⏯,還是自己做老板也好,許剛認為只要是有所作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而有所改變,這,就是創業。
由學術界進入工業界,對許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跨越,但是,當你滿載著學問與膽識時,機遇似乎就像車水馬龍般應接不暇。許剛迅速加入了一家剛剛成立的捷頂微電子公司,從工程師做起,繼而作為高級技術總監進行通訊類集成電路產品的開發🩻。引領公司在混合信號單芯片和系統等方面,開發了多條產品線,並在某些數字產品如藍牙耳機單芯片開發領域領先於市場,公司的產品庫逐漸枝繁葉茂。
然而一個隱患卻正在逐漸發酵。看似枝繁葉茂的產品線🏤,卻隱藏著產品不聚焦、開發不專註等致命弱點,致使資金🫷、精力等過於分散,無法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和公司規模的擴大,而公司決策層輕視創新、一味試圖購買技術改裝拼湊的經營方式,更是使公司的研發能力和發展空間受到嚴重製約🤨👜。這對於創業者來說也許可以作為創業初期必經的摸索階段而寬容理解,但對於企業的投資方,即謀求利潤最大化💆🏼、最快化的“資本家”來說🦗,則是不能容忍的#️⃣。終於,在許剛為捷頂傾註了5年的時間與熱血後⛹🏿♂️🤶🏻,投資者認為捷頂的步伐太慢,做出了轉賣的決定。此時的許剛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他坦言“非常難受”𓀓,畢竟,他是像對自己孩子般費盡心血地在建設其投身的第一家公司。
此時回頭看看🏗,捷頂也許不能算作一個好的“機遇”,但是8️⃣💖,它畢竟給許剛帶來了經驗,帶來了思考,也帶來了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馬上👯♀️🫗,許剛將真正開始實現“有所作為”。
山景,是許剛正在為生命譜寫的交響樂。
從捷頂退出的許剛在一名清華意昂的推薦下進入了山景集成電路公司。這時的許剛在對創業平臺的選擇上已經趨於成熟,他慎重考慮了公司的產品定位、市場方向、人員架構等多方面因素🏋🏼,加上自身對音樂產業的看好,最終認定這是一個值得奮鬥的地方,繼而以高級技術總監的身份加入了山景。這是一家便攜式音樂播放設備音頻芯片製作公司,許剛從此開始伴著音樂踏上一個嶄新的創業之旅。

之後的發展確實令許剛感到欣慰。在力主創新的經營理念下,許剛帶領山景走上了一條朝氣蓬勃的道路👳🏽,一批批有創新性和市場引導力的產品應運而生,2010年開創新一代音頻解碼芯片🙈🧑🔧、2013年將藍牙音箱帶入市場。山景在便攜式播放設備音頻芯片的國內市場中所占份額迅速達到30%以上,國際市場更是開拓至歐美東南亞等眾多國家。通過與多家著名汽車音響廠家和音箱生產商,如目前國內第一大多媒體音箱企業漫步者公司的簽約合作🦕🧑🏼🤝🧑🏼,山景成功維護了自有品牌和知識產權,每年用近50KK顆“芯”為成千上萬的音樂愛好者們傳遞動聽的旋律🦼,特別是“曼妙”系列產品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在數字音頻領域的眾多企業中🧑🏿🍼,山景憑借過硬的技術🍃,以顯著的優勢處於國內中高端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產品榮獲“CITE創新產品與應用獎”等多項高新技術榮譽證書及上海市工信部等頒發的政府獎章。而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雲音樂的興起,許剛已將目光投向了更先進的無需插卡也無需藍牙的“收音機式”音箱,一個新的音樂時代即將到來。
在這期間🎈,許剛以資金入股的方式成為了公司的聯合創始人(cofounder)🧢,對公司的經營運作有了更好的參與和決策權。這個以300萬起家的創業公司🤦🏽♀️,在許剛加入的幾年中,經歷了年主營業務收入從3000萬到1.2億的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大於40%🧝♀️,實現了億元企業的跨越,並在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員工70人中有近50人的工程研發😖、生產運營隊伍和技術市場規劃由許剛負責管理,不再只是一個工程師做好自己的事情,也不再只是一個項目經理指導一個team的工作,許剛的身份在伴隨著創業的深入和公司的壯大而不斷變換。在每個階段,許剛都出色地承擔了不同職位所賦予的職責和義務,每一份擔當中都映射著許剛的成長和思考🚶🏻♂️➡️🫷🏻。
二、且行且思且珍惜
主人翁的態度貫穿在許剛每一份職業的每個階段中。無論是剛開始在公司裏面做工程師,還是之後做項目經理、技術主管、高級技術總監,直至聯合創始人👩🏻🍳,許剛都以做事業的態度對待自己行進中的每一項職責,盡心地謀劃公司的發展和利益,思考進退與得失✋🏿。
對於公司的成長,許剛最註重兩個方面,生存和創新。
生存是一個基礎條件。要保證一定的現金流👩🏼⚕️,從而讓投資者看到希望🥷🏼,實現公司經營資金的持續投入🤱🏻。同時,要想生存得更蓬勃更有可持續性👩🏽🦰,創新是必須的⛹️♀️。從許剛經歷的兩個公司看,捷頂的失敗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沒有註重創新,沒有專註於自有技術的開發😐,而只是不斷購買別人的各種技術加以改裝拼湊以組建看似繁茂的生產線;山景的壯大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包括許剛在內的幾位聯合創始人對創新的重視,有了技術上的話語權🤾🏽♀️,也有了市場方向上的自主力。
許剛認為創新是小公司發展中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因為小型技術類公司的利潤受“山寨”等的擠壓比較嚴重🧖,只能不斷消減成本、不斷創新🍷➾。同時他認為創新也正是小公司的一個優勢所在,因為對小公司來說,“船小好調頭”,創新的成本相對較低。所以許剛對山景的技術團隊提出的導向就是🕵️🧑🏼🍳,只要在我們專註的領域內,盡管去創新,不用有顧慮。
對於產品方向,許剛主張放眼市場。
許剛認為技術對於公司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市場、是潮流。在決定是否開發某項產品前,許剛首先會調查這項產品的市場預期夠不夠大,只有市場夠大,才會放手去做。這種策略與山景所在音頻芯片領域的利潤特點是非常匹配的🧖🏼♀️💁🏿♂️,因為芯片在一個無線音箱中所占價值比重極低,必須依靠量多取勝。除了這項市場調查,許剛還會綜合考量技術進步規律的影響💇🏿♀️。比如依照摩爾定律👒,每一元錢所能買到的產品性能⚫️,將每隔一段時間增加一倍🕥,要把握市場,就要在契合的時間推出相應性能或精度的產品,這個時間可能不宜過晚,但也不宜過早𓀗,“度”要靠創業者的智慧去把握。

這些市場技術手段看似冷漠💥,實則也包含著另類的人文關懷,比如許剛著眼的“老人機”市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散步機”、“老人機”等與廣場舞👩🏻🦼、城鎮化等事物同時興起,給音頻芯片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在迅速填充這個市場容量的同時,許剛站在老年音樂愛好者的角度✢,考慮到老年人的聽力系統有所退化⛱,同樣的聲音並不能傳達同樣的感受,於是將產品的聲音性能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盡可能地使老年人可以回味到幾十年前所聽那場音樂會的感覺。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使許剛區別於一般的技術開發者和投資商,也定會為山景奠基更長遠的發展前景,因為𓀊,技術最終是為人服務的🧑🏻🦼。
對於得失🚲,許剛沒有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山景有今天的成績,許剛是功不可沒的,但他並沒有以此為傲👿,而是在冷靜的分析後,判斷出公司錯過了一個擴大規模的大好機會。2011年音頻芯片市場極度火爆👉🏽🫎,市場規模同比擴大了10倍以上,很多同類企業抓住機會迅速做大🦿,腳步遠快於山景。而如果當時公司的銷售團隊或市場部門稍加靈敏一些,適時調整價格和銷售策略👨🏻🌾,山景將極有可能成為一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大企業⚇。明明是山景將這類產品帶入市場,卻只分得了小塊的蛋糕,落後於同類競爭者,這無疑是讓許剛痛惜的。然而🪙👞,許剛也不會因為錯失這個機會而妄自菲薄,他更樂於將時間和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那就是行動起來,為抓住下一個機會做準備。他認為機遇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也不是一個決定成敗的因素,只要有眼界、有準備,即使某個機會錯失了👩👧,也總會有下一個機會讓你抓到。而且光想是沒有用的🔔,唯有牢記“行勝於言”的校訓🛀🏽,將想法付諸行動,做好充分的學習和準備,才能迎接成功。
這份寵辱不驚的意誌對許剛來說可能久已有之。清華時無數次為牛人折服的經歷,讓許剛練就了“以後看到再牛的人也覺得是平常”的淡定心🧤。從大學時代久攀不進“前幾名”時起🐹,許剛就知道“聰明人太多了”,在創業中更是明白,“你能想到的👨👨👧👧,別人肯定會想到,而且可能早就想到了”。所以許剛總能樂呵呵的看待自己目前的長處與不足,笑著講述學習或創業中的一切佳話與糗事🧼。與許剛的交談中✂️,總能感覺到他樂天的性格↩️。他話語間不乏爽朗的笑聲,甚至不時被自己說的話逗樂⏱,笑得說不出話來,而他又是儒雅低調的👨🏿🦰,所以每每笑聲都要在強忍又忍不住的努力中被扭變形了一般。看到自己尊敬的學長這般喜感🧑🏿✈️🧑🏿✈️,曾常常被嘲笑為“笑點低”的筆者瞬間有了種被老師點名表揚的感覺👨🏻🪝。
壓力重重的學習和創業🎨,往往會將人修整得嚴肅緊張🐧、端莊凝重,而許剛卻始終保持了這樣一份樂天的本性、豁然的品格❗️,可以想見,這與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應該是密不可分的➖。
三、每一個成功者背後都有一個溫馨的港灣
如果說學校給了許剛教育,那麽父母則給了他教養🦖。雖然因種種原因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但許剛的父母在人生課堂上教授給了孩子完美的學分🎍,使善良、純粹、友愛等最美好的品格深深烙在許剛的骨髓中,無論安逸還是困苦😓,都保持住最真實的靈魂🏂🏿。
許剛有很強的榮譽感,在學校時,他會想到一定要為父母爭光,拼力使學業盡量做到最好🚔;在創業中🤒,他註重行業聲譽,維護清華人的榮譽🏌️♀️🛌🏽,每一步都讓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往往有主管在跳槽時把手下的團隊人員一起帶到新公司,而許剛在加入山景時,沒有帶走任何一個捷頂的屬下。他並不是反對屬下跟自己走👸,而是反對因這種走的行為而對原公司造成任何損失,這是自己的榮譽感所不允許的🧑🏽🏫。是的,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單一人,會有孩子,有家庭,有所在的社會圈子👩🏼🍳,註重自己的行為品格、維護自己的榮譽,同時就是在維護自己關愛的人。這份美好的品格也必然是促使許剛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
當你把“成功”加諸於許剛身上時☸️,他卻會呵呵笑著搖頭,臉上洋溢起一層幸福的笑🧑🏿⚕️,告訴你“我最引以為豪的事是娶到了我老婆”。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又像是許剛按部就班的人生計劃中自然而然的一筆🤞🏻。那是在1995年的一天,許剛心想:大五了,該談戀愛了,於是他就去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院系聯誼舞會。在那裏,一個“很溫柔🧙♂️、很漂亮”的女生吸引了許剛的註意,並最終成為了許剛的妻子。這裏請不要質疑拼力苦讀的許剛所擁有的個人魅力,他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的死讀書的乖學生,參加攝影協會、在同學們奔赴自習時爬山采風、榮獲包括教職工在內的全校師生攝影大賽二等獎,便可以側面證明一二‼️。於是💷,在研究生畢業後,妻子義無反顧地隨許剛去了國外🧑🌾👌🏽,之後又義無反顧地隨他回國。
許剛在提到妻子時總是滿滿的自豪感:“她太牛了🧤!”🕊、“太厲害了!”許剛的話並沒有絲毫誇張,與他的辛苦不同👉,讀書學習於妻子來說是遊刃有余的,輕輕松松便能拿到漂亮的分數🚒。對這位以當地高考狀元的成績就讀清華經管學院🧎➡️、又在丈夫讀博的隆德大學電子科學系拿到與自己原專業毫無關聯的工科學位的學姐,我只能以高智商來形容。就是這樣一位卓越的女子,犧牲了自己的專業,默默地站在許剛身後👨🏻💼👩👦,平靜地享受著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有這樣好的妻子🟡🏆,還有一個聰明乖巧的女兒🎇,許剛無比珍惜,而他本身也是一個極看重家庭的人,比如當初回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怕在歐洲“白人至上”的社會觀念中不利於女兒的成長🔣,再比如每個周日是他陪夫人喝茶聊天的固定時間。
創業中有再多的艱難🦵,回到這樣溫馨的家,看到女兒的笑臉🙎🏻♂️,一切壓力便都煙消雲散。
四、踩著樂點而行
或許是成長教育賦予他的踏實性格👩🏻🦽,或許是機遇巧合在某些時點上的推波助瀾,又或許是他生命中本有的音樂律動——讀書留學回國、戀愛結婚生子🙋♂️、創業抉擇機遇,許剛就像一個典型的清華人,有計劃性地在每個年齡段完成著這個年齡段該完成的事,在每個節點做著這個節點該做的選擇,仿佛是在踏著某首歌的旋律,踩著樂點行進在生命的旅程上。願許剛的這個音樂之旅能實現他所有的夢想🤱🏻,也祝願每個人都早日找到自己的生命節奏📙,因為它代表了幸福!它詮釋了美好!它預示了成功🙎🏿♀️!
(供稿🧔🏿: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 作者:張經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