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不怕輸在起跑線上

2014-08-12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195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後轉入北京航空學院)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天資聰穎的人,有時他甚至覺得自己悟性不夠👍,是個“笨人”。在一次中學同學聚會上,他當著恩師和在座同學的面,對另一位同學表達了欽佩之意👈🏼,“我當年最服你,腦子好使!”

那是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課🙅🏿,語文老師檢查作文👨‍👩‍👦,點到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戚發軔🛀🏻,他老老實實地拿起作文本念著頭晚滿紙的心血🪻,另一個就是這位老同學,盡管作文本上一個字沒有,但這位同學竟“一點磕巴不打”地把作文“現編”了出來,當然最後還是被老師識破了。戚發軔說:“我可做不到這一點。”

在近日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戚發軔已被外界諸多的光環所圍繞:曾參加中國第一發導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衛星、第一艘試驗飛船和第一艘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歷任“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直至執掌設計神舟載人飛船的帥印👱✝️,豐富的經歷使他被稱為共和國航天事業發展史的縮影。

但就是這樣一位老院士,對當年作文課上的故事仍記憶猶新。他說🎸:“我不想造成一個印象👇🏽,即所謂成功者在小時候就是優秀生💂‍♀️,那時的我不是優秀生🖐🏼,是不是以後就不行啦☂️?也不是🤵🏼‍♂️,只要你努力也是可以的!我就是這樣的。”

小時候努力寫作業🪕🌳,成績總比不上那些常看小說又愛玩的人

戚發軔出生在上世紀30年代,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他所接受的中小學教育摻雜了多種“血統”🌬:自小生長在被日本占領的大連,小學學製按照日本;解放後參照蘇聯。課本也變來變去,那時,初中已是“很高”的學歷👨🏻‍🦲,而所謂的高中就是“初中裏頭挑幾個班🧛🏽,再找個好點的老師來講課”𓀚。

在這種“十分不正規”的教育環境下,戚發軔時常感到學習“吃力”👩🏼‍🎤🌳。

中學時,班上分為兩撥兒人,一撥兒經常看小說又愛玩👮🏿‍♂️,還有一撥兒總是看書、努力完成作業,戚發軔屬於後者。然而,每逢考試📙,戚發軔總是比不過前一撥兒人。

他至今記得,班裏有“三駕馬車”:班長、團支書和總幹事𓀘🦻🏼。班長是學習最好的,團支書是“進步人士”,總幹事是服務的。戚發軔既當過團支書也做過總幹事🤵🏽👩‍🏭,唯獨沒有當過班長,原因就是“學習不是最好的”。

戚發軔說👫🏼🌍,同樣的人,有的人既學習了又玩得不錯👩‍👩‍👧,有的人則“守規矩,不遲到🛌🏼,不早退,不偏科📁,不調皮,也不打架,一心撲在學習上”,結果卻是“既沒學好,也沒玩好”。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以“笨人”自居🧑‍🦽,“學習不是很好,但是很努力。”戚發軔暗下決心🤾🏼,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學。戚發軔的高中只上了兩年半🕒。當時大連的學製是春季畢業🧑🏽‍🍳,而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之後是秋季招生🫛。要麽提前畢業🙀,要麽再念半年,他最終選擇了提前畢業。

其結果是🧪,一方面他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前上了大學,另一方面🕠,他很快就嘗到了“苦果”⏺:跟不上。當課堂講到拋物面時,戚發軔連拋物線還沒學過,這一度讓他感覺自己和人家“差一大截”🧍🏻‍♂️👰🏽‍♀️。

如今☸️,大家都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在戚發軔看來🧝🏿,“有些人生來天賦就好,但是成功的人也各有各的樣😪。我只能後天再努力🧙🏼‍♂️,用句老話激勵自己,笨鳥先飛。”

直到現在,他還自嘲是80後,盡管沒有年輕人的愛好,“不會唱歌,不會下棋🔞,不愛好攝影,書畫也不行”🧑🏿‍🎤,但他會在周末出現在辦公室裏,整理稿件或是看看書“學點歷史”,“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努力的。”他說。

不要在意起跑時的位置和一時的排名

不過🏇🏻,老實歸老實✋🏼,卻不等於死學⚀。

在課堂上,“不愛出風頭”的戚發軔像變了個人——發起言來如連珠炮又似機關槍👱‍♀️,嗵嗵嗵地讓你喘不過氣,提起問題也一個比一個尖銳刁鉆。

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麽?徐霞客遊歷名山大川後有何發現?華佗的藥是什麽成分🩷?一系列的問題常常讓老師也措手不及。就連體育課上,他也經常會問,“老師,做這樣的動作對身體究竟有什麽好處?”

盡管只教了戚發軔兩三年,但初中班主任、歷史老師劉永禮對這個“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對任何問題都刨根問底的鉆研勁頭兒”的小孩念念不忘。

劉永禮總記得,戚發軔常常會為一個問題不斷查找資料,學校的圖書館、書店、同學家一個都不放過。曾經,戚發軔為搞清楚一個歷史小問題,從別人那裏借到一套《中國通史》👼🏼,如獲至寶在家讀了起來,而後,戚發軔還特意轉借給了劉永禮。

後來👨🧓🏽,初中校長田宜恭給他寫下了如此評語🧔🏻‍♂️:不善言談不等於兩耳不聞窗外事,訥於言的人往往敏於行。

1992年,59歲的戚發軔被任命為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總設計師。起初,這一消息讓不少圈內人詫異👮🏿‍♀️。對一個幾近花甲之年的老技術人員來說,第一步就要組建一個研製團隊🚵🏻‍♂️,由於工程大、專業面廣,這些團隊的成員並非一個行政單位編製,作為總設計師,既不能給人家發工資,也不能給人家發獎金💂🏽‍♀️,如何統一指揮對總設計師的“德行”要求甚高,就是靠人格的魅力來統領這個隊伍👨‍🎤。

戚發軔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大學寢室,8張床,7個人,畢業後各奔東西。多年後,其中一個人燃起創業夢🪠,號召昔日兄弟加入進來👨🏽‍🚀,一呼百應。因為整整大學4年,宿舍熱水都是他打,風雨無阻。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集體對另一個人的“排擠”,這個人每星期從家帶6個蘋果回來➛,按計劃一天一個,4年來從未與人分享🫐0️⃣,在創業的道路上🧡,“此人不可交”👋🏿。

而他💂🏻‍♀️,就是那種懷揣著創業夢的人,一個老頭兒領著袁家軍等一批年輕人🧑🏽‍✈️,做了一件中國人從未做過的事🎃。

如今人生已過半🏊🏽‍♀️,戚發軔回想中學時代那些天賦與勤奮的“博弈”,感覺很難說哪種孩子的人生發展更好🪿🪖。

雖然曾經學習成績沒那麽突出🏃‍♀️‍➡️🧖,但較早進入單位堅守崗位,也機緣巧合地“占”了位置,讓他有了更多進步的機會🪴👨🏻‍🔧。趕上國家建設新契機🧧,與所裏的老同誌共同聆聽錢學森講《導彈概論》,作為年輕人常常被老同誌提攜、鍛煉,有幸進入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研發中國第一顆衛星,這些都讓這位現已80歲高齡的老人感慨,人生猶如一次長跑,成功的原因很多,不要在意起跑時的位置和一時的排名。

所有頭銜裏面我最喜歡的還是工程師

關於國家的“位置”,倒是戚發軔常常思考的問題🤕。在近日中國科協夏季科學展上🤵🏿‍♂️🧜🏿,他還不忘拿出一組數據來說明中國在太空領域發展的“位置”——“天上有1000多顆衛星在工作🌔,中國有100多顆💏,占十分之一”。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說過,中國航天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因為有年輕且有奉獻精神的科學團隊。根據戚發軔的統計,美國在1969年登月時,其研究團隊的平均年齡是28歲,如今這個數字變成了42歲,而俄羅斯60歲以上的航天研究人員占到40%,反觀中國,我們平均年齡35歲,非常有潛力。

但戚發軔擔心👊🏽:等這一撥兒年輕人成長起來後👆🏿,會不會出現斷層🏗,換言之◼️,將來會不會沒有人願意當工程師了?

60多年過去,戚發軔仍記得剛上大學時迎接新生的橫幅上寫的話:“歡迎未來的紅色航空工程師。”那時的他作為一名工程師🥎,“感到光榮”是發自內心的話。至今🖖🏽,在所有頭銜裏,戚發軔最喜歡的還是工程師🛢。

科學家的責任在於發現沒有發現的東西,進行“原始創新”🍫,而工程師的工作是將科學家的發現與技術家的發明集合成一個工程🧑🏻‍💼,進行“集成創新”。戚發軔說,很難想象🤵🏽,一個社會沒有工程師就像“沒有臨床醫生”🚔,搞了那麽多研究👨‍🦱,寫了那麽多論文🏋🏽‍♂️,面對病人卻束手無策。

然而🙅,如今談起工程師,多少感覺有點“低人一等”,比如🐘,高級工程師只有加上教授級或研究員級才能算正高職稱☆,而越來越多的孩子從事經濟、法律📎🤾‍♂️、金融👨‍👩‍👦‍👦,學習理工科的人越來越“稀缺”。

時代已變🏹,在戚發軔成長的年代🚣‍♀️,“國家需要做什麽就做什麽”,而兒孫這代人完全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誌願。

但孩子們選擇的真的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嗎?戚發軔以為不盡然,就像很多人不了解工程師是幹什麽的一樣,不少年輕人對於選擇也是在隨波逐流。

他感慨“現在小學生太累”,圍著考試🙂‍↔️、升學率團團轉💃🏿,卻單單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你如果問他喜歡什麽🗜,他說不出來就直接問他媽”。應試教育下疲於奔命的結果,只是終於盼到大學的“解放”,然後進入另一輪“被選擇”。

戚發軔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載人登月💢,他也相信,總會有一些年輕人像他一樣,能夠實現航天夢想。(邱晨輝 鄭雅楠)

轉自《中國青年報》2014811

相關新聞

  • 312019.10

    “神舟”總師戚發軔院士獲2019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在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上,86歲的戚發軔院士獲得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

  • 232023.02

    傳承航天精神,續寫中國航天新輝煌——訪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院士

    空間站“T”字形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嫦娥五號或找到月球有“本地水”證據,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一箭22星創造新紀錄……乘著“航天強國”夢想的翅膀,中國航天六十余載負重前行🍩、厚積薄發,用一次次不懈的探索和強勁的騰飛👧🏿,在浩瀚的太空寫下嶄新的壯美詩篇🔤。接續奮鬥的圓夢之路👁‍🗨💤,是什麽力量讓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艱辛、勇毅前行?遨遊星際的逐夢之旅,新一代航天人如何創造更多奇跡?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

  • 292022.03

    戚發軔院士:相信黨🙎🏼‍♀️,跟黨走

    “在黨提出‘向科學進軍’和‘關於知識分子問題’後,自己感到責任的重大和黨的期望🏌🏼⛄️,而我應該有可能為黨做比現在更多的工作。因此🦮,我願意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黨的事業。”——摘自戚發軔的入黨申請書2003年1月14日🤦‍♀️🗻, 攝於北京航天城中國空間技術研製實驗中心 攝影師🧑🏿‍💼:侯藝兵、王生生“那一刻🧑‍🏫,我終於感到自己成為黨的人,可以同黨心貼心了。”說起當年入黨的情景🖖🏼,近90歲高齡的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

  • 272011.09
  • 252009.12
  • 282024.05

    戚發軔🐑👷🏿‍♂️:這輩子幹了三件事

    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這些可以載入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冊的“第一”背後🥊,站著同一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他還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我這一輩子參與過很多航天項目,但要說大事總共幹了三件,那就是送‘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二號’衛星和‘神舟五號’飛船上天。”近日,在位於北京中關村南大街31號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報》記者見到了這位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的老人,聽他講述與航天打交道的一生👐🏿。

  • 102007.10
  • 172008.11
  • 242020.11

    在造導彈的車間,他們忽然發現一樣工具不見……

    20日,2020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暨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8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給現場聆聽報....

  • 042008.07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