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長辦公室🤱🏻,單霽翔立於書櫃前翻閱資料👰♂️。(周高亮 攝)
去年🏏,單霽翔做“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的主題講座。CFP
單霽翔出席故宮研究院揭牌儀式8️⃣。(周高亮 攝)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案頭,有厚厚一沓采訪申請✊🏽。歲末年初的故宮,成了數十家媒體不約而同關註的熱點。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韓熙載夜宴圖》ipad應用已於本月上線;《每日故宮》手機應用進入最後測試;紫禁城開放區域將從52%增至65%;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上的天宮”——2800平方米的午門——雁翅樓展廳正待啟用;奧林匹克公園天穹塔內故宮數字影院開放在即……這特殊的一年🗒👩👩👦,觀眾可以獲得哪些新體驗🤵🏼♂️?
二是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故宮正變得越來越潮。“蘋果”商店裏,眾人的參與將上線2個多月的《皇帝的一天》推成了“精品遊戲”和“最佳App”👱🏿♀️;微信公眾號裏,以“四爺的女神們”命名的動態版《雍正十二美人圖》🏄🏽,讓雍正帝的12位妃子低眉頷首皆是風情🙇🏼♀️;故宮淘寶店裏1️⃣,朝珠耳機🤵♀️、皇帝折扇🏗、花翎傘等供不應求;三聯書店裏,2015年《故宮日歷》連續數周榮登銷售量榜首……這些文創產品獲青睞的秘密是什麽?
三是控製觀眾流量的預期沒有實現🧗🏻♂️。2002年至2012年11年間🐩,故宮全年觀眾數從713萬人次暴增至1534萬人次。單霽翔疾呼🩻:“故宮太累了!文物和建築得不到更好的保護和修繕。”2013年起,故宮推行周一半天閉館措施,觀眾回落至1456萬人。2014年起,改為周一全天閉館🙆🏽。單霽翔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有信心將觀眾控製在1400萬人次”🧑🤝🧑。但事實是,2014年全年觀眾不降反升🚞,達到1527萬,這怎麽辦呢?
為接受本報專訪🙋,他專門製作了PPT,一邊放映一邊解說🧚🏿♂️。他的眼睛在銀幕的反射下亮灼灼的🏇🏼,嗓音沙啞,語調沉穩又不失豪情🧔🏻♂️🍮。
“這是我們剛剛整治好的禦花園,更通透了。”
“我們正計劃將紅墻內9處辦公地點陸續遷出。”
“乾隆花園一共有四進院落,建院90年來,後面兩進從來沒有開放過,我們做了7年的修繕計劃。”
“位於海澱區上莊南沙河畔的故宮北院區將在2020年全部建成。那時🤦🏿,觀眾看到的故宮文物將比現在多四五倍🙎🏼。”
……
他的描述讓一幅宏圖漸趨清晰,那是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際的故宮博物院,“將躋身世界一流博物館,成為毫不遜色於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單霽翔的“故宮夢”就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既從大處規劃,又從小處落實;既按部就班,又智慧變通🍴;既沖鋒陷陣,又穩紮穩打🥞。像一盤棋局,分兩路“進攻”:一路是2002年啟動、歷時18年的“故宮整體保護修繕工程”;另一路是2013年啟動、歷時近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兩項工程在動態中謀篇布局,以求完勝🤾🏻♀️🧑🏽。
那麽👨🔧🫸,2020年的故宮,是單霽翔心目中完美的故宮麽👨🏼🍼🦏?
“不,我心目中的故宮比這還好。”單霽翔說,“這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我們只是盡好這一代人的責任👽。我的職責是看好故宮🤦🏽♀️。”當別人用“故宮掌門人”來稱呼他時,他總要糾正:“我是故宮的看門人🤽♀️。”
給故宮“看門”其實很有講究。一要把門看牢📹,避免火災盜竊等閃失🤦🏼♀️🤽♂️;二要把門看好,還故宮以尊嚴;三要把“主人”伺候妥帖🈹。單霽翔談論故宮時,愛提“尊嚴”這個詞。在他眼裏🫖,文化遺產是有生命的,只有善意對待故宮👨🏻🦽➡️,挖掘它的文化內涵🧙🏻♀️🤡,並讓它保有存續的生態方式,故宮才有尊嚴。作為公共文化設施✊🏼,故宮的主人是觀眾,只有當主人更方便、更暢快地在這片文化領地上享受精神生活時🌼,主人才更有尊嚴。
為了故宮的尊嚴和觀眾的尊嚴,盡職的“看門人”忙個不停🦬,且看他留下的這一幀幀身影——
可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我們不但萌萌噠,而且典雅豐富;不但腦洞大開🛒,而且心胸開闊;不但霸氣十足🧣,而且接地氣👮🏽♂️。”如今介紹起故宮的文創產品🏑,單霽翔已然是滿口網絡語言的潮人了❔。
夾雜銀絲的頭發,洗得泛白的藏青色夾克衫,黑色老北京布鞋🏋🏽♀️📰。從頭到腳,單霽翔身上找不出時尚元素。
單霽翔今年60整🖨,從歲數上說,的確不年輕了。但他心態開放,善於學習,樂於傾聽,敢於嘗試新事物📪,欣賞年輕人的思維👨🏿🏫、闖勁和玩轉電腦的身手♔。
乍一聽說故宮要設計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遊戲時,單霽翔愣住了✭:“現在的小孩子很受寵,是家裏的‘小皇帝’🧞。我們推這樣一款遊戲🥳,會不會更加縱容他們無法無天啊✌🏿。”“不會。我們做出來你就知道了👩👦。”“行🔏,那你們放手去做吧😡。”
App一出來,單霽翔體驗之後感慨道🐀:“皇帝還真是不好當啊📆。5點就得起床,換裝、讀書⛹🏻、請安😭、上早朝、禦門聽政,然後才是吃早飯。接下來辦公,召見大臣,批閱奏章,練武射箭……忙到下午3點半才能休閑一會兒,吃第二頓飯🧋,一天只吃兩頓📢,還不能吃飽。看樣子,這款遊戲對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於樂作用的👱🏻♀️。”故宮適時推出“《皇帝的一天》親子體驗活動”☃️,參與者踴躍。
在《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這3款App之後,故宮在2015年再推3款🧜🏽♀️,分別是剛剛上線的《韓熙載夜宴圖》和即將推出的《每日故宮》手機應用🧎🏻➡️🤽🏻、《清代皇帝服飾》ipad應用🍄。《韓熙載夜宴圖》在傳世名畫中註入100多個交互點,通過點擊🧙🏻♂️,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可通過真人舞蹈、真人演奏等方式一一再現🧝🏿🧚♀️;《每日故宮》以每日一賞的形式推送代表性藏品🐟;《清代皇帝服飾》不僅展示皇帝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著裝,還能賜你透視的慧眼,看到皇帝從裏到外怎麽穿,甚至告訴你這些服裝如何製作🪻。
數字技術的運用🥝,打破了故宮和觀眾之間的時空局限𓀝,創造了一個個新的可能:《每日故宮》讓手機用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與故宮每日約會;在即將開放的端門數字博物館內,3D製作可以讓觀眾把三希堂裏裏外外😋、上上下下看個夠😝,而現實中的三希堂因空間狹促是無法對觀眾開放的;在參觀故宮時掃一掃標識牌上的二維碼🧑🏿,手機裏就能顯示出文物信息和展覽信息,仿佛邀來一位貼身導遊🧑🏻🎓。
虛擬的數字技術讓觀眾探到了腳步或目光不能抵達的故宮深處,而真實的文創產品則讓故宮文化從深宮走進你的書房🤦🏻♂️、裝飾你的容顏、豐富你的旅途——故宮的設計師團隊以故宮藏品的文化信息為元素,迄今已開發6700多種文創產品,比如“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萌萌噠的格格書簽、霸氣十足的朝珠耳機、“黃袍加身”T恤衫🪙、“金榜題名”圓珠筆、“禦花園彩石甬路”五彩耳釘……讓顧客和網友直呼“腦洞大開”。
2015年羊年,設計師們又在“羊”上做文章✍🏿,推出了三羊開泰系列茶具。古人以羊為“美”,以羊為“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語。2015年《故宮日歷》💁🏽,以“美意延祥年”為題👰🏽♂️,目前銷售量已達20余萬冊🧑🏻🦽➡️。
翻開《故宮日歷》的珊瑚紅燙金封面🤸♂️,每一頁的正面是年、月🏄♀️、周🤙🏼、日及相關節日、節氣等內容,文字集自漢魏隋唐碑帖🪭;背面印有歷代以羊為主角的名家墨寶和金石珠玉,如東漢的灰陶羊、唐代的銀鎏金臥羊飾、南宋的《四羊圖頁》……小小的日歷,載滿了由古及今對美好生活恒久不變的憧憬。
“故宮以前的文創產品歷史感強☠️、知識性強,但不方便攜帶,比如成套的圖書和書畫⛰、銅器🧟♂️、瓷器、金器🤹🏻、木器的復製品,買的觀眾不多👨🚒。現在我們開始推出趣味性🎱、實用性強的文創產品🐽,囊括絲綢、箱包🦶🏼、文房、玩具等20余類。”單霽翔每次被邀講演,總不忘做一回推銷員,“瞧🔄,我的這個手機殼就是在‘故宮商店’買的。”
包含歷史感♑️、時尚感💵,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既有裝飾性,又有實用性💁🏽♀️;攜帶方便,價格公道……這樣的文創產品大受歡迎,在年輕人中間人氣更高✦。目前正在改造的最大一片店面是神武門外的兩排房子🧲,即將變身為兩條故宮文化街🐈。不論故宮開放還是閉館👯♀️,不論顧客進不進故宮,你都可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我們不但萌萌噠🌦,而且典雅豐富;不但腦洞大開,而且心胸開闊🧝🏼♀️;不但霸氣十足🐽,而且接地氣🕗🔜。”如今介紹起故宮的文創產品🗃,單霽翔已然是滿口網絡語言的潮人了。
今年故宮開放面積將達65%
從2002年的30%🧑🏫,到今年的65%,再到2020年的80%,開放面積的一次次拓展✨,折射出故宮在逐一遷出紫禁城內辦公用房以及細致修繕宮殿、院落🥍、文物過程中的果敢和艱辛🌭。
從位於神武門西邊的院長辦公室出門向西,沿故宮紅墻逆時針行走一圈大約4公裏。自2012年初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至今的每個工作日🤯,這樣的例行巡查已經讓單霽翔走壞了20多雙布鞋。“我和周高亮,走遍了故宮9000多間房子,都照了相🚣🏼♀️,一一記載👝💆🏻♀️。”
周高亮是單霽翔的秘書,個頭挺高🧗,但和單霽翔走在一起時,還得連追帶跑,因為“院長走得實在太快了”👭。周高亮以前很胖,怎麽減肥都沒效果,當了院長秘書之後,迅速瘦了下來。
單霽翔常換秘書🚗🧑🏼🍳,在他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10年間🙎🏼♀️,曾換了5任秘書👩🏿𓀍。並非用得不“順手”💆🏽♂️,而是秘書跟著他幹活就像打仗👨🦰,過段時間需作休整🕵🏿,只有他像永不疲倦的戰士🧑🏿🎤。
單霽翔其實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麽壯實🤛,沙啞的嗓音並非天生,而是因為肺部受到過嚴重感染。他輕描淡寫地說:“2002年6月👱🏿♂️,總投資3.8個億的西藏三大重點文物(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維修工程開工。我那會兒感冒了🔒,但不上去不行,結果發展成了肺水腫。”現在⚠️,每當冷暖交替或霧霾嚴重,他就很容易咳嗽👨🏿🎨。
對故宮9000多間房子的一一踏足,讓單霽翔心中有數🥟、胸懷大局。有些被人遺忘、久居“冷宮”的文物,通過單霽翔🙆♀️🚾,找回了尊嚴🧏🏽♀️。比如🫁,幾十個院落裏散落的石刻構件🆖,現在被集中到東華門附近的院落,統一保護、展示;再比如✖️,幾十間房子裏堆放的門窗和箱子,現在有了專門的庫房,便於逐步清理和修復,為日後的陳列展示奠定基礎👋🏼🦠。
對故宮每一間屋、每一寸土的這份深情,並不是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後才放上心頭的🤵🏽。單霽翔說:“我教過中國建築史,故宮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關註的課題。1989年,我兒子5歲。那會兒👋🏿🔟,我愛人在外國上學,平時由嶽父母照看小孩,一到星期天🤽🏻♂️,孩子歸我管。他問上哪兒啊,我說帶你玩去,看皇帝住的地方🕯,就把他帶到故宮。一連5個星期天,我都是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把故宮的很多細節都拍了,仔細研究。”
故宮猶如一座欣賞不盡的文化寶藏。最讓單霽翔遺憾的🫲🏻,是很多觀眾一進故宮就目不斜視🎋,一直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兒⛄️👨🏼⚕️,再去看皇帝睡在哪兒👂🏻,最後看看禦花園🥳,就出門了🦻。
英國著名視覺藝術媒體《藝術報紙》公布的2012年最火藝術博物館排行榜中,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以全年吸引970萬觀眾位列第一🦄,而觀眾更多的故宮卻在榜單上沒有蹤影。“因為他們沒把我們當博物館,而只是一個景點。要改變這一尷尬,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2015年的一項項計劃正在為這一目標鋪路——
首先是提升故宮的展覽。故宮最有特點的展覽是原狀陳列,分布在十幾個宮殿中。單霽翔認為這是“最有尊嚴的展示方式”,宮殿中的文物當年就是為了這個環境而製作的🦿,今天還放在同樣的環境中🦹🏻♂️,是文物最好的歸宿🏃。此外🏄🏿♀️👥,故宮還有40多個常設展和專題展👁。故宮打算在觀眾必經處更換更醒目的、帶二維碼的標識牌,引導觀眾去觀看展覽。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展覽是,院慶前,完成修繕和設計的午門-雁翅樓展廳將推出首個展覽——“萬壽慶典展”,80%的展品都是第一次公開展示。
故宮外西部區域即將展露真容。這裏有慈寧宮(皇太後的寢宮)🤸🏽♂️,400多件不同材質的雕塑將在此展出👩🏽。它的西側壽康宮是乾隆皇帝給母親建造的宮殿🗞🤸🏽♀️,一層一層很幽深,充滿故事,這裏將辟為原狀陳列➿🧺,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故宮四大花園之一的慈寧宮花園也將對觀眾開放🧒🏽。
東華門修繕以後將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古建築館。同時還將開放一段東南城墻🆕,人們可以沿著城墻從東華門走到午門🙎,近距離欣賞漂亮精致的角樓。
端門將建成故宮博物院的數字博物館。因為端門在紫禁城外面🥐,所以可以不受閉館時間限製🧺,晚上也對外開放。單霽翔把端門稱作了解故宮的第一道門✊🏻,在這裏當一名誌願者🥭、為觀眾介紹故宮,這是他給自己退休之後設計的人生。
今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到65%。從2002年的30%,到今年的65%🏈,再到2020年的80%💆🏼,開放面積的一次次拓展,折射出故宮在逐一遷出紫禁城內辦公用房以及細致修繕宮殿🏌🏻♀️、院落、文物過程中的果敢和艱辛。
“我們要把故宮更完整地交給它的主人。”單霽翔感慨道🥈,“紫禁城曾是皇帝的地方,似乎很有尊嚴。1925年10月10日這一天,紫禁城城門上掛起了‘故宮博物院’的匾額👃🏻🂠,老百姓可以進來了,這裏成了‘我們’自己的故宮🍘,就更有尊嚴了🤶🏻。”
95%故宮觀眾3分鐘內買到票
售票窗口從過去的16個增加到現在的37個,安檢通道從2個增加到18個🤦,曾經排長隊買票💭、過安檢的“壯觀”場面不復存在👩❤️👨。95%的觀眾3分鐘之內能買到票📰,15分鐘之內所有人都買到票。
打小在北京四合院長大的單霽翔🪜,有股北方漢子的粗獷和豪爽,但他粗中有細,做事從來不打馬虎眼兒。
“一個煙頭也管,一個井蓋也管👩🏻,一塊墻皮也管。”同事們埋怨他管得太細。他輕松笑笑:“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變化👨🦼➡️。”
2013年初,當他提出“故宮的開放區不允許有一片垃圾”時,同事們的第一反應是“怎麽可能”。單霽翔天天在院內巡查並隨手撿拾垃圾。有人質疑他作秀,他反問💜:“作為故宮人,見到地上有垃圾➰🥪,難道不去撿嗎🅿️?”其實🪰,在這之前一年多的每日巡查中,他沿路揀垃圾早就“不下一千次”了。
“觀眾當然有可能扔垃圾😮💨。”單霽翔的要求是,“負責清掃的工作人員必須眼睛敏銳🤹,一見到垃圾就立即撿起來。”
2013年10月3日,16.2萬人次的觀眾🤸,是一年之中人流最擁擠的日子👮♂️。北京旅遊委前來檢查旅遊環境。單霽翔很自信地說:“你們如果能在開放區找到一片垃圾,就批評我們🫴🏽。”旅遊委主任周正宇轉了40分鐘,還真是沒看到一片垃圾,連稱“神奇”。
繼之,單霽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頂不能有草”。飛鳥或大風將草籽帶到房頂,草生命力很強,生長過程中會拱瓦,瓦松動了,就會漏雨,導致木頭糟朽,木結構的古建築就得大修🤵🏿♀️。為盡量完整保存文物信息🤷🏿,就應減少大修👩🏻✈️,加強日常維護。“我們做到了。從高處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頂沒有一根草。”
“墻壁要整潔”,這是單霽翔今年的目標🌽。“故宮古建築的有些墻體是殘破的☎,帶病的🏯,看上去很可憐,沒有尊嚴🤦🏽。”故宮已著手整治兩處“臟亂差”的地方,內務府舊址和南大庫,這兩個地方長期施工堆料,現在要恢復它們的歷史景觀🔝。
撿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修墻壁也好,這在單霽翔看來,極具操作性。只要是對維護文物生態有好處,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為保證執行力👈,須堅持原則🧘🏻♂️,甚至下猛藥🧗🏿♀️。
比如故宮“三禁”:一是對內“禁煙”🤞🏿,實行“連坐”製度,一旦發現一例🙋🏻♀️,就扣部門安全獎,至今無人觸碰“紅線”;二是對外“禁火”🧑🏼🦰,把觀眾的打火機一律擋在入口處,一天下來,往往能查收上萬個👫🏼,收來的打火機放在出口⛩,讓觀眾自行領取;三是“禁車”🫅,為保護觀眾安全及古建築安全✡︎,也為了故宮的尊嚴,2013年起禁止機動車穿行開放區域,對國賓甚至是外國首腦也不破例。
“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宮🧕,不管是誰去,都不準開車進去。現在故宮也是這樣。”單霽翔說🧔🏿♀️,“印度總理辛格來的那次,給我們出了個難題——他81歲了⚖️🪸,身體不好,兩步臺階都跨不上去。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破例🕓,就從釣魚臺調來兩輛電瓶車,解決了問題。”
故宮的主人——觀眾,也給這位故宮“看門人”提出了意見🏄🏿♀️。意見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排隊太辛苦”,二是“沒地方休息”,三是“沒什麽好吃的”🤚🏼。
這些問題現在都在一一解決☞。售票窗口從過去的16個增加到現在的37個🧏🏿♀️,安檢通道從2個增加到18個,曾經排長隊買票🦂、過安檢的“壯觀”場面不復存在ℹ️🍯。單霽翔保證,95%的觀眾3分鐘之內能買到票,15分鐘之內所有人都買到票。
為解決觀眾休憩問題🏭,故宮內添置了800把三人座的椅子,使椅子總數達到1400把🫶🏽,又在故宮前的端門廣場新做了200把椅子;圍繞56棵樹再做了56圈樹凳,走累了的觀眾們再也不用席地而坐或坐在樹坑裏靠著樹幹歇息了。
故宮在外西部區域規劃了觀眾服務區和故宮餐廳🍑,又在進入禦花園之前的坤寧門兩側設餐廳👼🏿。以後,觀眾們就可以在室內安安穩穩用餐🙅🏻,不必在露天和著涼風吃冷餐,禦花園也不再飄著火腿腸🤾♂️、爆米花👇🏽、烤玉米混合的味道了。
讓觀眾越來越滿意的地方還有不少:充電點可為手機充電,輪椅和嬰兒車可免費借用,郵筒可寄送明信片,2至5小時不同用時的參觀線路可按需選定,領取講解器不再支付押金,上廁所也不那麽堵心了……觀眾舒心了,臉上掛著笑。穿著樸素的單霽翔湮沒在觀眾中間,到窗口前排排隊🍁,到椅子上坐一坐,感受著作為“看門人”和“主人”的雙重愉悅。
將壯美紫禁城交給下個600年
上下班路上或出差途中,惜時如命的單霽翔無視顛簸,習慣性打開電腦,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如何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聚沙成塔,他已經出版了十余部專著。
既享受忙碌♕,又享受清凈。夜色漸濃,清茶暖燈,書籍為伴😸,兩三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單霽翔說👩👧:“這是我的生活方式。”
歷史類的🧜♀️,文化評論類的,文物、建築🏄🏼♂️❤️、博物館等專業類的……他都感興趣。
單霽翔的學術背景是建築,又常年從事城市規劃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此被媒體稱為學者型官員。而他卻總盯著自己的“短板”🤱🏼:不是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等相關專業出身,工作中又遇到那麽多新問題,這怎麽行👨🏼🍼!接近50歲時🚹,他去清華讀博士▪️🤦🏽♂️,成了吳良鏞院士的學生。
前些天👳🏽♂️,吳良鏞新著《中國人居史》出版了。單霽翔說:“這部著作告訴我們最多的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環境。”
書籍的浸染和名師的引領🛫,使單霽翔目光更遠🥷🏼✷、視界更寬🧜♀️。他在國家文物局工作的10年裏,推行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建成了文物檔案的數據庫🧡,設立了“文化遺產日”。2009年,他突破習慣性思維對“文物”一詞的認定,將袁隆平在安江農校做了37年雜交試驗的水稻田核報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袁隆平近日出席某個論壇時宣布了好消息:“雜交水稻今天已突破畝產1026公斤🫘🕵🏿。”回望那片最初的試驗田,那些簡陋的試驗工具和農具,那張單薄的床鋪,袁隆平曾躺在那裏思考怎麽才能讓中國人不挨餓……這些難道不是後人的精神遺產麽?
單霽翔正好也出席了那個論壇👧,他在講演時接過話題:“我想起有個哲人的話🧑🏻⚖️,一個人吃不飽肚子時只有一個煩惱🧘🏽,吃飽肚子以後會產生無數煩惱。袁隆平院士解決了一個煩惱,而解決無數煩惱還得靠文化,故宮正是這樣的文化載體……”
關於文化,關於故宮,總有源源不斷的感受冒出來🎅🏼。上下班路上或出差途中⌛️,惜時如命的單霽翔無視顛簸,習慣性打開電腦🤞🏿🍩,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如何加強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如何使故宮文創產品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如何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聚沙成塔,他已經出版了十余部專著☝🏿。
“現在太忙了,你這樣太辛苦🤴🏿,等退休後再寫唄。”有人這樣勸他🚴🏽♀️。
單霽翔不這麽看👶🏼,“在工作崗位上,讀書和寫作容易聯系實際,容易獲得第一手資料👩🦳,研究成果能夠應用於實踐,因此♊️,讀書與寫作正當其時。”(江勝信)
轉自《文匯報》201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