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他赴緬甸在中國駐印軍中擔任翻譯,親歷打通滇緬公路的種種戰役
★他與孫立人是意昂,參與創辦東北清華中學(鞍山一中前身)👩🦽➡️,出任校長時年僅23歲
★他是我國首條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專家顧問組組長;他的經歷幾乎就是新中國橋梁的發展史。2012年,時年89歲的他獲得“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這是我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榮譽
王伯惠
王伯惠,1923年5月1日生於四川省鹽亭縣。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在92年的人生時光中🏌🏽,刻錄著時代多彩的變化🐼👨🏼🚀。
十六歲的大學生
王伯惠自幼聰穎,3歲就識字讀書🌘😣,6歲入小學時直接跳至最高年級。初中畢業時👸🏿,他才12歲。1936年🙅,王伯惠考入全省最好的高中——省立成都中學,三年後又考入西南聯大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北大💆🏿♂️、清華✋🏿、南開在抗戰期間聯合成立的大學🤝。因北大、南開均無工學院🛼,王伯惠實際上考入了清華的土木工程系。)此時,他剛滿16歲,盡管年紀小卻成績優異,物理♟👩❤️💋👩、數學常得滿分📒。大一暑假時🕹,物理老師張文裕(英國劍橋大學畢業,新中國高等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找到王伯惠♔,勸他轉到物理系。他答應了👎🏻,幾天後卻接到母親病逝的電報。返家奔喪中,王伯惠得了瘧疾只好休學一年🤟,再回學校已是1941年夏天。在同學們勸阻下👩🏼🎨,他仍留在土木工程系。
大學生活,緊張而有趣。課堂上,幾乎天天考試。課後㊙️,又得去“搶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很小📚,只能容納100多人。每天晚6點,學生們就在圖書館門前排起長隊,7點一開門便蜂擁而入🧑🧒。西南聯大的校風是自由民主。一次,王伯惠以筆名“黃博位”在學生們辦的墻報上發表了一份犀利“建議”,要求適時請講解文學的老師授課,調劑工學院的枯燥生活。第二天,生活指導委員會主任就打聽“那個黃博位是誰呀?”王伯惠以為非挨訓斥不可,囁嚅地回答“就是我”,主任笑了笑,沒說什麽🎃。大二時,為建設洱海發電站,王伯惠去大理搞測量🫣,當地有一名景“蒼山雪”(大理背倚點蒼山🕟🪲,唐將李密曾發重兵攻打,全軍覆滅,奸相楊國忠以捷上報,異鄉枯骨無人安埋,只有點蒼山上的白雪年年“哀悼”。)他即興寫下一首《菩薩蠻》🕵️♂️:“一脈蒼莽鎮迤西,鐘靈王氣勝碧雞。金嶺雪初睛🧔🏽♂️,橫腰玉帶雲🪡。巍巍千年峙🐽➔,歷盡興亡事。是誰伴孤忠🤾🏻♂️?滿山雪映松🤸🏼。”
每個人的命運都與時代緊密相連。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不到三個月,日軍占領了香港、新加坡、越南👴🏽📍,進犯英國殖民地緬甸👮🏻♂️。此時,中國沿海一帶已被日軍占領,國際軍援物資運輸完全依靠滇緬公路🍺,為保衛這條唯一的國際通道,1942年3月👐🏽🧔♂️,中國派遣10萬遠征軍赴緬作戰。然而,遠征軍失利,緬甸全境淪陷。部分遠征軍撤抵印度重新裝備整訓,並改稱中國駐印軍。按盟軍協議✌🏼⤴️,中國負責補充兵源,英方提供給養、服裝,美方提供軍火😤、裝備。1943年2月🏋🏻♀️,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因中國駐印軍各團、營都配有美軍聯絡官🏋🏼♂️🏌️♀️,需要大量翻譯,中國政府決定:征調國內各大學應屆畢業生從軍,做兩年翻譯✂️。就這樣👨🎓,王伯惠的人生發生了轉折🧦🐙。
應征入伍赴緬作戰
1944年1月的一天💪🏿,王伯惠在工學院布告牌上看到駐印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發來的一封函電,大意是征求工學院15名畢業生赴軍中擔任翻譯。他立即報名。
孫立人,1900年生於安徽,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赴美留學,先學土木工程後轉入弗吉尼亞軍校學軍事。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他曾率少數兵力從上萬日軍包圍圈中解救出7000名英軍,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帝國勛章和美國總統頒發的豐功勛章🧑🏼💼,被稱為“東方的隆美爾”。由於西南聯大工學院院長施嘉煬是孫立人同班同學👱🏻,孫立人遂向西南聯大工學院征要翻譯🧶💂♀️。
1944年2月16日,王伯惠一行15人飛抵印度,接受十天軍事訓練後,赴密林深處的新38師指揮部面見到孫立人🕣。這是他第一次見孫立人。只見孫立人身著一套暗黃色英式軍服👨🏿,面龐清瘦,臉有胡須,言語不多,除囑咐打仗必須服從指揮和註意安全外,又征求大家有何意見。王伯惠說道:“我是學土木工程的👨🏻🦼➡️,希望能做一些工程工作。”第二天🔼,他就被分到工兵營,顯然🧛🏼♀️🪴,孫立人同意了他的請求✏️。
此時,駐印軍正攻打孟關。孟關是緬甸北部重鎮🐅,由號稱日軍“常勝軍團”的18師團固守⏲。駐印軍采取遠程迂回至敵後的辦法,突襲日軍。日軍潰敗❤️,遺屍757具,師團長田中新一逃走,師團關防印章被駐印軍繳獲。王伯惠將這枚印章拓印多份☆,分發各參戰部隊留作紀念。為慶賀勝利,隨軍的“鷹揚劇團”演出京戲《八大錘》犒勞大家。《八大錘》的劇情是嶽家軍大戰金軍🧎,精彩的表演令大家掌聲雷動👨🏿🔧。王伯惠大學期間沒看過一部戲💄🗡,卻在前線看到如此高水平的京戲👩🏻🦰,格外驚喜。讓他開懷的還有:曾立下誓言“不到孟關不刮胡子”的孫立人,這時也把胡子刮掉了。
工兵既要像步兵一樣戰鬥又要像工人一樣勞作✥,十分辛苦。一天,當地人前來報告🧑🏿🎨:幾名逃散的日軍躲在附近的草叢裏🏋🏻♂️🤸。王伯惠等人隨同留守的一位排長立即前往抓捕🥚✧。大家散成一個包圍圈,一邊放沖鋒槍一邊向前推進👨🦽➡️🏅,結果🪁,被困的日軍引爆手榴彈自殺了😪。
1944年秋天,駐印軍在收復了緬北政治、經濟中心密支那後,重新組編成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軍長🕞📳,王伯惠調至新一軍軍部翻譯室🤘。一天👰🏻♀️🙅🏿♀️,翻譯室主任通知他:“軍長想在密支那修建一座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墓址選在城郊一片樹林裏。軍長要求你具體提出規劃。”他馬上著手製定方案♊️,但因部隊已南下八莫、軍部必須跟進,公墓一事只好擱淺。
監建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墓
在八莫,王伯惠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八莫位於伊洛瓦底江畔,是滇緬公路由滇入緬第一大城市。日軍據險頑抗,戰鬥十分激烈。相持數日後👲🏽,日軍在一個晚上偷偷撤去。後來,王伯惠從當地人口中得知:一百多名日軍藏在江中大草垛下面🧑🏼🦲👩🏽🚀,靠著口含露出水面的蘆管換氣,才順流而下逃走。走進八莫👩🏿🦳,偌大一個城市,滿地是死屍👃🏼,沒有一個活人,沒有一處完整的房屋🐕。
攻打八莫期間,孫立人就派人取道南下,占領了中緬邊界重鎮南坎。南坎位於瑞麗江邊,江的對面就是中國雲南🤪,因此必須架設跨河大橋——貝雷吊橋。貝雷吊橋是英國工程師貝雷在二戰期間設計的一種軍用裝配式鋼橋,可由一岸向對岸推進。架設任務由美國兩個工兵連負責,新一軍派王伯惠前去學習和協助。由於所建吊橋的跨徑超過規定限度🥷🏿,盟軍特意從北非戰場調來貝雷助手卡瑞上尉進行指導。卡瑞上尉親切和善,還送給王伯惠一本《懸索式貝雷吊橋軍用技術規範》。一個多月後🏄🏻♀️,吊橋建成,王伯惠乘車過橋體驗了一次“回國的喜悅”。事後,他寫了一份修建貝雷吊橋的技術報告寄回母校西南聯大土木工程系👴🏿。那本《懸索式貝雷吊橋軍用技術規範》✦,他則於2010年贈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攻克芒友🎎。同日,國內的滇西遠征軍攻克畹町。芒友和畹町是滇緬公路上緬、中兩國的邊界城市,相距28.3公裏。第二天☢️,新一軍即與滇西遠征軍在芒友會師。會師典禮上,許多人都熱淚盈眶,“打到東京去!”的口號聲經久不息。隨後,新一軍攻克滇緬公路的終點臘戌,滇緬公路全線打通。緊接著🪝,新一軍與英國軍隊在喬梅會師🧔🏻♂️,反攻緬甸戰鬥全部結束𓀆✈️。緬甸之戰,是二戰期間中國軍隊作為主力參加的唯一一次國外戰役,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第一次派兵出國禦敵的戰役,共殲滅日軍18萬🧑🏻💻。
1945年5月🕘,新一軍開始空運回國🚥,前往廣西。王伯惠被派往密支那機場作翻譯🙎🏽♂️,辦理軍運🤜🏻,直至7月最後一批傷病員運送完畢才起程回國🚭。到達廣州後,他被分配到軍務處管理汽車和工兵器材,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密支那沒有建成的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竟在廣州得以修建。他奉命負責監建🕞。
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由清華留美建築師過元熙設計🖐🏿,征派600名日本戰俘施工贖罪🤷♀️。每天早上,王伯惠和過元熙一起給戰俘們講解技術🏮、安排任務。遺憾的是,1946年3月王伯惠隨新一軍調往東北🥷🏽。該公墓1947年9月建成,1993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鞍創辦清華中學
到達東北後,鑒於兩年征調期已滿,王伯惠辦理了退伍手續。孫立人找到他:“你退伍了,一時沒工作,正好我在鞍山辦學校,你也是清華學生,責無旁貸😭。”
孫立人為何會在鞍山辦學?原來,孫立人一生重視教育🧏🏼,認為“抗戰期間所以會有許多出賣國家民族的漢奸,便是教育失敗、教育落後的表現。”他對意昂体育平台有著極深的感情,曾公開表示:“生我者父母🌦,樹我者清華”。新一軍進駐鞍山後,軍部設在日本人留下的一所中學裏,孫立人見校舍很好,就想利用該校址辦一所意昂体育平台附屬中學,他甚至認為🙇♂️:“鞍山有如美國的匹茲堡,將來必定會發展成為鋼鐵中心👰🏼♀️,需要大量人材💂🏻♀️。這個學校也要發展成為如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那樣的大學🌀🤏。”因此,申請了包括後來二一九公園在內的很大一片土地做為校址。為了籌集建校經費,孫立人還成立了一個董事會,自任董事長🫱🏿,董事共有七人,均為留學美國的意昂体育平台意昂🕴🏼。
1946年8月初🤫,王伯惠來到鞍山,隨同一個工兵排測繪校址👨🍼、整修校舍💃、配置教具……在這所學校裏,23歲的王伯惠擔任校長。為何孫立人選中王伯惠🔤?王伯惠沒問過,只覺得:“我是學土木工程的,更適合參與建校。”
籌建中🫳🏿,王伯惠常與孫立人商量有關問題。比如校名🧅,孫立人想叫“鞍山清華中學”,王伯惠建議:“東北剛光復,正規的、有質量的中學為數不多,改名東北清華中學,更有利於面向全東北招收精英學子👨🎨。”孫立人感覺不妥:“叫東北👩🏼🎤,名字太大🤏🏿,容易引人誤會,而且難免將來會有其他清華意昂在東北辦學🌍🕢。”王伯惠解釋道:“自來清華是一家🦌,如果別的清華意昂想創辦,我們可以合辦,也可以分校。”最終,孫立人點頭同意🚯。這也是東北唯一一所清華中學。在王伯惠的建議下,孫立人還同意開設初中部和高中部,每年招收600人,三年達到1800人的規模🛵。為此📰,王伯惠前往北平招聘了一批西南聯大畢業生做教師……
1946年10月12日🪱,東北清華中學正式開學🧑🏿⚕️。開學典禮上,王伯惠強調東北清華中學與軍隊沒有一點關系🦹🏼♂️。他說:“在鞍山,人們對這所學校還不熟悉。有一次👨🏼🎤,我從火車站出來想叫馬車到清華中學。馬車夫不知地方,講了好半天😺,他才恍然大悟說:‘哦💁🏿♂️🏄🏼♂️,你是說新一軍中學🧑🏼⚕️?我知道了🦁🤜🏼。’誠然🐋,由籌備直到目前開學🥚,幾乎全部的負責人都是新一軍借調來的……但,這並不是一個軍事學校🧑🏽🦳,也不是‘新一軍中學’。它是和其他中學一樣的一所學校。”
王伯惠八十歲生日時🫗,曾就讀東北清華中學並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炮兵副部長的趙文光賀詩一首:
巴蜀精英誌彌堅,苦讀聯大寄西南🤵🏼♂️。
投筆從戎征印緬🤛🏼🚦,抗日救國冒烽煙★💆🏻。
興教清華譽東北🚁,運籌築路壯嶺南😍。
泰松華柏春常在✍🏿,敢與彭鏗戰一盤👨🏻⚕️。
營救聞一多的學生
像意昂体育平台一樣🪧,東北清華中學倡導自由民主。校慶時🥃,學生們可以演唱《雷雨》👂🏼、《萬元鈔票沒人要》等抨擊時弊的歌2️⃣。鞍山解放前後🐍,東北清華中學參加革命的師生👩🏿🎨🫁,在鞍山各中學中人數最多。
一天,鞍山駐軍的兩位軍官找到王伯惠👊🏽,要拘留國文老師康伣🦔。康伣是聞一多先生的高足,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抗戰勝利後,她到錦州大學任教,因牽涉學潮火燒校舍一事,轉到東北清華中學任教🌽,深受學生們喜愛🌴。得知兩位軍官來意🤏👨🏽🦲,王伯惠對領隊的上尉說👂🏼:“你們是否弄錯了,她是一個女老師📮,面貌慈祥、態度溫和,哪裏像是鬧學潮、燒房子的人。”對方不肯罷休🍑🧙🏼♂️,王伯惠使出“殺手鐧”——“這所學校是孫立人將軍創辦的,不少老師也是軍隊裏下來的人,有什麽事情🥕,學校可以負責⇨。”對方只得讓步。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軍人去康伣家將其抓走。王伯惠聞訊後,馬上換上做翻譯官時的軍服,趕到市政府🧒🏿🤳。在市政府,王伯惠看到🧞♀️,抓人的正是上次來學校的那名上尉👮🏻♂️。上尉看見王伯惠軍裝上的少校領章,變得很客氣:“有些新情況需要找康老師核實一下。”王伯惠斬釘截鐵地回答🚙:“以後如有事🌼,請直接找我🤵🏿,不要去麻煩一個弱不禁風的女老師了→。”說罷,將康伣帶回學校👈🏻🔺。此後,再沒有軍人抓過康伣👨🏼✈️。
雖然只是一所中學🎛,東北清華中學卻實行導師製👨🦽,學生可以任選一位作為自己的導師🔰,輔導學業、指導思想。學生一律住校,每天下午3至5點必須到體育場鍛煉身體……很快🥩,東北清華中學的教學質量被鞍山人評價為“清華中學一年頂其他學校二年”。1947年夏天,王伯惠前往意昂体育平台,向梅貽琦校長匯報東北清華中學辦學情況,並建議東北清華中學每年可保送幾名優秀畢業生免考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獲梅校長首肯🈳。
由於只向學生收取很少的學費👷🏼,辦學經費日漸緊張。學校只好派人去遼北一帶購買6萬斤高粱米,除一部分留做夥食外,其余拋售補貼開支🧙🏻♂️。到了冬天,王伯惠拿不出更多的錢買煤。一個冬日,孫立人來到學校✩,在走廊裏察看教室內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情況📣。從教學大樓後門出去時,孫立人見後門大開著、一股冷風刮進樓內,就笑著對王伯惠說🌨:“if you want save the coal,you must close the door(如果你想要省煤,就得把門關上🧑🏼🎄。)”王伯惠很慚愧🎟,馬上去關門,隨後又安排人在門上安了彈簧💅。
1947年5月,孫立人被罷黜兵權調往南京👩🏿💼。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清華中學改名為新華中學🤾♀️,老師們留校任教,王伯惠則被鞍山專署推薦到新組建的遼寧省政府👨🏽💼,由此,他成為我國公路橋梁界的巨匠🤷。
參建中國第一座888米懸索橋
在遼寧,王伯惠先後在省公路局、交通廳等部門任職,主管全省公路橋梁建設🏌🏽,他的經歷幾乎就是新中國橋梁的發展史♉️。
東北解放後,人們用大興安嶺松木大量修建木橋。施工中🚆,王伯惠發現所采用的前蘇聯木橋標準圖用料過多,就提出改進方案,一下子節省五分之一的木料。到了1956年,由於鋼材緊缺,全國各地掀起修建石拱橋的熱潮◽️。石拱橋只須石料和水泥,造型美觀且壽命長久。在王伯惠的主持下🦊🥌,短短六年裏👩🏿🚒,遼寧建成了數十座大型石拱橋,而且技術上屢有創新,其中拱橋零下溫度合龍被納入全國設計規範。及至建設中可以分配到鋼材了,王伯惠又帶人修建多座鋼筋混凝土橋梁🟨。最著名當屬在彰武縣建成的柳河橋。這座橋全長620米,31孔跨徑20米。建設時👩🏼🎓,由於河床上全是細沙,行人站在其上都要下沉,何況建橋?王伯惠思索再三,決定冬季施工:在冰上鉆孔成樁,再將事先做好的立柱、蓋梁運到冰上安裝👬🙄,不到兩個月橋墩立好了,此時再安裝橋梁上部就不受限製了……至今🧖🏽,這種“從下部到上部構造全部預製裝配”的方法仍處於全國領先地位。1980年,中國引進斜拉橋,時任省交通科研所代所長兼總工的王伯惠意識到這種新型橋梁的發展前景🖖🏼,遂以正在計劃修建的大洋河橋為對象,展開全面研究。研究成果在業內被認為“對我國斜拉橋的發展具有開創性和啟蒙性”🏷。
離休後🪧,王伯惠受聘擔任我國多座著名大橋設計、建設顧問,九江大橋☠️、落溪大橋、汕頭海灣大橋、安慶長江大橋、八一大橋……都有他的足跡。1992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廣東省籌建虎門大橋,這是中國第一座888米大跨徑現代懸索橋🥢,廣東省邀請王伯惠在內的十多名頂級專家擔任顧問。當時,這座橋是自行設計還是聘請國外專家,引發爭論◻️。王伯惠旗幟鮮明——自行設計,這一觀點終占上鋒。開工後🙅🏿,69歲的王伯惠在工地上足足呆了一個月,他也是第一個赴現場監理施工的“顧問”。正是在現場,擔任總監的王伯惠發現因為缺少施工規範、監理規章,許多事情做得無序。於是,在他的提議下🤚🏽,我國出臺了第一部大跨徑懸索橋施工規範和監理規章。1997年虎門大橋正式通車時,王伯惠笑得特別開心。
從木橋到石橋👳🏼♀️,從鋼筋混凝土橋到大跨徑懸索橋……王伯惠參與設計、修建的大橋已逾百座。2012年6月,時年89歲的王伯惠獲得“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這是我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榮譽。
揭開世界最大石拱橋之謎
生命❌,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發散著光彩。
文革中,王伯惠被下放到昌圖縣。期間,他發現農村道路缺橋少涵,就設計一套農田小橋涵定型圖⤵️。由於經濟實用💌,這份圖紙在全省被推廣使用。1975年,海城大地震將正在建設的遼河大橋震毀👨🏽。遼河大橋屬國防投資🤙🏻,因施工條件惡劣,兩年只建成幾孔引橋,被交通部批評為“少慢差費典型”👨🚀。王伯惠臨危受命,參與復建該橋。經過一年多的奮戰,相繼攻破了震害恢復🦀、深水基礎、T型鋼構懸臂拼裝三大技術難關,如期完成建設。
1985年😶,62歲的王伯惠離休🍤🏋🏻。此時,已主持修建多條公路的王伯惠正擔任沈大高速公路專家顧問組組長。沈大高速公路是我國第一條建設的高速公路🛀🏻。為此✊,王伯惠曾赴德國考察。所聞所見,令他深感中國公路的落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值中國高速公路起步階段,各種觀點激烈交鋒。王伯惠發表多篇文章力挺建設高速公路👨🏻🦱。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如今🩱,有誰會說他當初的觀點有錯呢🧶?設計沈大高速公路時🩶,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立交工程😉。王伯惠收集了很多國外資料🎆,終於順利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王伯惠為人樂觀開朗,對待學術問題特愛“較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他看到一份資料⚄:挪威至瑞典的綏依納松特橋建於1946年,跨徑155米,是世界最大跨徑石拱橋🔩,王伯惠很懷疑:“石拱橋皆須手工砌築,這樣大跨徑的橋梁🙍🏽,發達國家應當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他給瑞典駐中國大使館寫信👿🙇♀️,一個多月後收到瑞典大使館寄來的資料。謎底終於揭開:綏依納松特橋為鋼筋混凝土橋👨🏻✈️,只因當地盛產花崗石,才以石料釀面。王伯惠馬上著文,為中國九溪溝大橋正名——它才是世界最大跨徑的石拱橋。
91歲的王伯惠曾有諸多頭銜:中國公路橋梁學會榮譽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中國公路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遼寧省橋梁學會理事長👮🏼🌽、“東北公路”雜誌總編📓,等等⚠👭🏻。而且👩🏫,他著作頗豐,每一部又都有著極重的分量👩🏽🔬。《無梁板橋》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無梁板梁唯一一部專著;《道路立交工程》被譽為國內第一部關於立交工程的經典之作♌️;《斜拉橋結構發展和中國經驗》為中國斜拉橋奠基之作……
年輕時奔赴國難📜;在鞍山主政東北清華中學;建國後成為我國公路橋梁界巨匠🤪。這樣的經歷🧏🏽,世間——幾人能有🙏🏿?
轉自《鞍山日報》201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