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鴻, 1983年生🕵🏽♂️,微納電子學專家,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學士🦸🏼、碩士👶📃,26歲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9-2012年曾任美國IBM公司全球研發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29歲在美國矽谷和中國深圳同步創立跨國公司柔宇科技(Royole Corporation),任董事長🤦🏽♂️、CEO。因其在科技創新及創業方面的突出成就,先後榮獲2013年Do News中國互聯網頒獎盛典“年度最佳創業者大獎”,十大“深圳好青年”,2014年中國杯藍色盛典“十大逆鋒騎士”勛章等👟。
有沒有想過手機屏幕可以折疊,看電影時可以打開變成 iPad 的大屏,或者把彩電像卷式窗簾一樣收起來🎒?在深圳🤲🏼,一個叫劉自鴻的 80 後海歸,正在努力幫你實現這一願望。
劉自鴻是柔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柔宇”)董事長兼 CEO,他們目前最主要的研發對象就是可以任意彎曲的柔性屏🚫,屏幕厚度甚至可以縮小到 0.01 毫米📣。
在辦公室見到劉自鴻時,他正低頭處理事情,辦公桌上擺著十幾盒打開的名片。當天他剛從歐洲回來👨🏼⚕️。Polo 上衣,黑色西褲👷🏿♀️,帶著笑意的大眼睛,很難想象👨❤️👨,就是這個稚氣尚存的年輕人,正在研製一項可能改寫未來手機使用方式的技術。
7 月,柔宇獨創的柔性屏實現了量產🪞,劉自鴻及其團隊也獲得了資本方的追加投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前三輪加入的 IDG😲、深創投、松禾資本、源政投資🎅🏼、Alpha Wealth 等機構外🧏🏻♀️,還有眾多新的資本方加入,共計獲得了 11 億元人民幣的 C 輪融資。
盡管如此,劉自鴻依然保持低調,每日奔忙於合作方與研發基地🥡,所有對外宣傳都以技術為主。
“快艇”上的創新
柔宇坐落在深圳科興科技園,旁邊是騰訊的辦公樓🧓🏼,附近聚集著一批深圳最好的互聯網創業企業。
目前市場上的曲面屏主要是基於 OLED 技術,其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 OLED 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並且能夠節省電能🎅。AMOLED 顯示屏在 OLED 基礎上加入 AM 技術,細節還原更細致🦘,響應時間更快。AMOLED 作為下一代屏幕技術,一直是行業重點攻關難題,受到三星、LG 等大牌廠商的重視🏊🏽♀️。
2013 年 8 月,柔宇成功研製出一款基於 AMOLED 架構的可量產柔性顯示屏🫰🏽,這款屏幕可以實現彎曲👇,最重要的是其厚度只有 0.03~0.1 毫米✋🏽。2014 年 8 月,柔宇進一步將屏幕厚度縮小到 0.01 毫米,這項研究成果創造世界紀錄並在今年 7 月投入量產🤸🏿♂️,設計產能為 100 萬片 / 月。據劉自鴻透露,目前柔宇已與多家中外消費電子品牌終端進行合作洽談。
劉自鴻告訴記者⏮,造就真正意義的柔性顯示器💂🏼♂️,需要同時解決數十種材料🚀、工藝、半導體器件結構、集成電路及系統設計等多個方面的難題🙎🏿♂️🥘。這遠不止直觀概念上更改顯示基底材料,或者替換其中某層材料那麽簡單🧒🏻。
朱大林告訴記者:“從 2013 年以來🫑🍰,手機硬件參數上基本沒有什麽突破,市面上手機出現技術同質化趨勢,其他零部件技術幾大廠商技術水平相差不大。” 屏幕是消費者對手機使用最直觀的感受🤷🏻♀️,也是最容易出現差異化玩法的部件。所以,一些大的手機品牌如三星🏋🏻♀️🚶🏻、LG 近幾年還是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在曲面屏技術研發上🧓🏻。
在柔宇之前🤜🏻,業內對 AMOLED 的研究還停留在慣常的進程:三星與 LG 曾先後推出 OLED 曲面屏技術,並將其應用在手機上🦺。然而,曲面屏技術嚴格來說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柔性屏。
盡管後期兩者對於柔性顯示屏做了許多嘗試🚢,技術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但在研發上耗費的時間成本相對較高。
今年,LG 成功去除傳統 OLED 顯示屏上覆蓋的薄玻璃,研製出完全由塑料組成的曲面顯示屏,以削薄屏幕厚度。雖然技術已經大幅改善,但顯示屏厚度仍達 0.3~0.5 毫米。
即便是三星研發的 AMOLED 技術😹,也主要集中在色彩顯示改進上,在厚度上沒有太大改善,用戶尚不能自由彎曲屏幕🛷。
柔宇推出的柔性顯示屏技術,將屏幕厚度縮小到 10 微米🦦。目前顯示屏只有人類頭發絲直徑的五分之一,這大幅縮短了對於柔性顯示屏的研發至量產過程3️⃣。
同時,柔性屏能通過外力拉伸達到卷曲伸縮的效果,做到大小隨意切換而不影響顯示清晰度🍡。“我們可以把一個 iPad 變成一部手機,把手機變成 iPad🩼。”劉自鴻說道。足夠的柔韌性保證其未來不僅能應用在手機屏幕上🤼♂️,還能給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產品帶來更多拓展🌛。例如,在汽車擋風玻璃鋪上一層顯示屏,顯示汽車行駛路徑🕧,或者將家裏的顯示屏變成自動收縮以減少使用空間。“將來電視機不需要掛在墻上✹,顯示器可以做得像一個畫卷👐,我只要一按鍵,它就能自動顯示出來。”劉自鴻暢想道🫐。
在劉自鴻看來,大公司像郵輪而小公司則像快艇,在技術的源頭創新上,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效率。“好多人以前說,你這麽小一個團隊,能不能做成一個大的公司,我倒不擔心。創新不是比誰體積大,不是大魚就一定吃掉小魚,現在是快魚吃掉慢魚。”
“柔性屏研發以及大規模量產將會改變未來手機造型🙏🏼。”朱大林說🙍🏽♂️。
斯坦福迸出的火花
柔性顯示屏研究是劉自鴻在斯坦福攻讀博士的方向🔩。初入斯坦福,當同學們都在老師提供的題目中選擇攻讀方向時,劉自鴻卻對那些題目毫無興趣🏆。於是🧏🏽,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躺在草坪上天馬行空。從人類感官想到電和光的組合🦸♂️,再到下一代顯示器,他終於敲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跟導師講這個事情之後✧,他很興奮,讓我第二天就交方案。後來,憑著我寫的一頁紙方案,就拿到了研究的基金,然後我就開始往這個方向做研究,那都是快 9 年前的事情了。”說起整個過程,劉自鴻還是難掩興奮之情。
這個今年才 32 歲的年輕人,已經擁有讓人艷羨的履歷:17 歲上清華,就讀電子工程,2006 年到斯坦福,花不到 3 年時間攻下博士學位。憑借這些資本,他畢業之後就到紐約 IBM 從事半導體研究,高薪安定,然而僅過 3 年即辭職,創立柔宇,重回斯坦福草坪上夢想的道路👩🏻✈️🏖。
與其他科技型尤其是互聯網科技公司不同,成立三年🧞♂️⏭,除了在技術上的突破以外,柔宇幾乎沒有在品牌上做任何宣傳。這點劉自鴻承認是清華帶給他的:“清華非常務實🙎,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有什麽東西做出來再說,或者是我說了就要做到,這是清華的風格,所以最後讓你沉澱下來🧑🧑🧒🧒🥃,然後拋去特別多的虛的東西🥷🏻,那種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什麽都沒有的東西。”
除了縮減柔性顯示屏厚度,柔宇團隊還在研製多項創新技術🤰🏽。“每一項技術在做出來之前,我們都不會對外公開⌨️,也不希望拿這個東西去搞噱頭造勢,我覺得沒必要,因為你做好了的東西自然會有人認可✔️🧙🏻♂️。”
在劉自鴻看來🍇,延續創新的火花要持續不斷地加炭燒火🧛🏽♂️,這是個不斷試錯成長的過程。“我們早期的時候🦸🏿♂️,團隊每個人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18 個小時👨🏿🍳,常常遇到研究一個月的時候才發現技術是錯的情況,然後再重新去調整、設計。”
創業是艱苦的🧛🏽,為了更好地跟團隊成員交流,他從紐約搬到了深圳和矽谷,常常在深圳和美國奔波🔔。在矽谷和深圳時🧘🏻♂️,連續睡了 3 個月朋友家的地板🧑🏻⚖️。
現在🙌,劉自鴻說他仍然保持每天 5 小時左右的睡眠🤦♂️,每天在辦公室和實驗室裏花費最多時間。矽谷和深圳有 16 個小時的時差👩🏽🏫,為了兼顧兩邊的業務,他保持規律的工作節奏🤏🏻:白天處理國內的事情🪶⚔️,晚上與矽谷的技術研發中心聯系。等事情處理得差不多☠️💅🏽,往往已經到了淩晨🧎🏻♀️➡️🥎。每個月,劉自鴻至少要出國一趟🌀,有時是歐洲,更多時候是美國。
由於工作繁忙,劉自鴻必須時常與團隊保持聯系☂️,整個采訪過程多次因業務需要溝通確定而被迫暫停🦉。每次返回🤽🏻♀️,劉自鴻都欠身微笑道歉。
在不停地添柴加炭下🫅🏻,當年斯坦福迸出的火花漸漸燃燒起來。從深圳留學生創業大廈不足百平方米的小房間,到現在在龍崗擁有五層樓高的生產基地,公司團隊從幾十人發展到 200 多人。2015 年 4 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也在當地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公司現場參觀調研。
推出 0.01 毫米柔性顯示屏,是柔宇從 0 到 1 的蛻變,也為其贏得更多資本的青睞📨。對於投資人的選擇,劉自鴻非常謹慎:“投資方和創業團隊其實就像一種戀愛關系🥣,感覺合適就在一起,大家是誌同道合才會走到一起🏋🏼♂️。”
盡管已經“很有錢”,但劉自鴻顯然誌不在此。對於公司的發展,他談得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創新🤸🏼👨🦽,對於資本市場計劃卻沒太多打算,“上市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我們也不一定去排斥😐🚳,但是我們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
現在的劉自鴻,依然有一顆創業之心。他告訴記者,現在做的事情仍然是不計後果↕️。“你敢於多麽不計後果地做事🙅🏼♀️,你就有多大程度受人尊重,尤其是這個事情是為了別人著想🤌🏿,或者是為了社會著想而做🍔,不是為了自己著想而做。”
轉自《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