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支持+民間投入,兩年時間研製出我國首臺萬米級無人深潛器
2015年末🐜,無論對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還是對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一個收獲的時節🖋:萬米級無人深潛器模型和真機相繼亮相米蘭世博會和2015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並獲得“創新獎”;在南海完成了4000米級下潛試驗,開始設計製造載人深潛器載人艙👩🔬;12月28日,科技創新板開張🦸🏼,“彩虹魚”成為首批掛牌的27家企業之一,進入融資發展新階段……
“彩虹魚”為何遊得這樣快🧙🏽♂️?這離不開一次科研體製的創新探索,得益於民間和政府、科研與市場之間的良好合作與相互促動☛。
——編者

“彩虹魚”深潛器 (龍巍 攝)
“蛟龍”號從設想到投入使用花了20年,科學家不願讓萬米深潛器也等20年
崔維成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固體力學專業,他的上一個身份🔵,是中船重工集團702所副所長,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總體與集成課題負責人、第一副總設計師和海試現場副總指揮。在崔維成心裏,一直有一件憾事:7000米級“蛟龍”號的建造設想始於1992年,2002年獲得立項,從設計研製到投入使用,又花了10年。2012年,“蛟龍”號終於成功下潛到7062米,使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跨入世界領先行列。然而👦🏽,就在這一年,美國導演卡梅隆在馬裏亞納海溝創造了萬米深潛紀錄。盡管他駕駛的是探險型深潛器,無法進行科學考察,但這依然讓崔維成大受刺激🤸。
“我們應該抓住追趕國際領先水平的‘黃金十年’,再招聘一組人,同步研製11000米級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崔維成曾提出這樣的設想,但他也深知,投入如此巨大的科研項目爭取到國家立項有多難。走過立項、審批、撥款等一系列流程,萬米深潛器的開發周期很可能像7000米級“蛟龍”號一樣又要等20年,“本來我們只落後別人幾步,一等,就再怎麽跑也追不上了🥟。”崔維成說🧖🏿♀️🧑🏽。
20多年都與深海科技綁在一起,崔維成對中國科研體製的優勢與弊端有清醒的認知,這更給了他獨辟蹊徑🥇、闖出一條另類科研路的決心和底氣〰️,“我們中國不缺人才🚙,技術問題也不是主要障礙💆🏿,重要的是給科研人員創造什麽樣的研究環境、做事方式🏛🤽🏻♂️。”
在崔維成看來👩🏻🎨,改變現狀,既要國家層面推動科技體製改革,也需要科研人員發揚主人翁精神。與其抱怨和等待,不如先做出示範🧚🏿♀️,來贏得國家立項支持。2013年,是夢想者也是實幹家的崔維成辭去了在702所的副局級待遇職位🖌,另起爐竈🤽🏿,在上海海洋大學支持下,創建了我國首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4個月籌齊科考母船設計建造費,作為回報,投資者可運營管理建成後的著陸器👁、潛水器
上海海洋大學為深淵中心提供了辦公場地——4間學校餐廳的小包房,解決了科研人員的事業編製和基本工資。“如果完全離開體製,科研人員會沒有安全感,社會也不會信任你🛗。”崔維成說。
維持研究中心運轉的錢從哪裏來?崔維成是江蘇海門人,同鄉同學中不乏大小老板👆🏻。他抓住各種聚會、交流的機會,在朋友圈裏講解深海之夢,談這項研究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動員他們捐資助研。他說服妻子,把上海海洋大學聘用他的60萬元年薪的大部分投入科研🧔🏻♂️,又拿出200萬元自家積蓄,還動員親朋好友入夥,總共湊了七八百萬元的啟動資金。
拿著這筆錢🏯,崔維成開始招兵買馬,半年就組建起了萬米級潛水器研發核心團隊。除了有共同的科研理想,崔維成希望保證團隊成員有不低於學校其他老師的收入😌,不用寫材料申請課題,不用考慮研發經費,只需專心攻關。
僅憑情懷和募捐,這麽大體量的科研項目不可能走得很遠🔔。按照崔維成的構想,整個項目至少需要建造一條5000噸級的科考母船🤽🏿♂️、一臺萬米級全海深載人潛水器(HOV)、一臺萬米級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RV)📏、3臺全海深著陸器⛑。僅一條科考船🏊♀️,初步預算就達2億多元。
在尋找投資的過程中,崔維成說動了他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同門師弟吳辛,當時吳辛已是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2014年4月,吳辛投資成立了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隨即與上海海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主要業務是為深淵中心提供資金💆🏽♂️🌈、資源支持,同時培育深海設備🏑、海洋工程🛍、探險旅遊等相關產業🪤,形成可持續的贏利模式。
“我負責科研,具體運營的事由吳辛去談👝。這樣既提高效率🏊🏽♂️,也能雙贏😼。”崔維成介紹,公司成立後短短4個月內💁🏻♀️,就為耗資巨大的科考母船“張騫”號籌齊了設計建造費用。民營企業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盧雲軍成為主要合作方⏰,彩虹魚海洋科技公司與太和航運公司聯合出資成立上海彩虹魚科考船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作為投資回報🧷👩🏿🦳,建成後的著陸器、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將交給該公司運營管理。最初報價2億多元的科考船,因為民營企業家們精打細算,實際建造成本降到了1.2億元。“如果向政府申請👱🏽♀️,科考母船立項建造至少得七八年時間,花的錢也會多得多🙈👩🏻💻。”崔維成說。
“彩虹魚”潛了4000多米、科考船開始接出海任務,探索國家項目與民間資本雙贏的科研路
“張騫”號科考船還在建造中🍒,就已經開始承接出海任務,今明兩年的檔期已基本排滿🕺。
一傳十十傳百🤽🏽♂️🏃♂️➡️,有更多投資者願意成為彩虹魚公司的股東𓀇。民營企業家們看重的是“高大上”的前沿技術帶來的市場機會,以及進行專業化開發的可能。吳辛和盧雲軍相繼出讓股份、降低自己的持股比例,一方面是收回造船投資,另一方面則將套現的資金變成了耗資5000萬元的潛水器核心部件載人艙的設計建造費。
在潛水器科研穩步推進的同時✅,彩虹魚公司也在同步嘗試著對深淵中心取得的每一項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開發。科考船和深潛器技術各有股東和項目公司。有企業家想利用潛水器開發旅遊觀光產業𓀒,而在內湖或近海裏下潛幾百米的技術對深潛研究團隊是小菜一碟,彩虹魚公司和對方又共同註冊了新的項目公司……產業鏈不斷拓展,成立不到兩年的彩虹魚公司如今已壯大為集團,裂變出一系列子公司。崔維成戲稱之為“沿途下蛋”機製,把項目“滾動式一步步往前推”💆🏻♀️。
2015年10月🫳🏿,我國首臺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彩虹魚”號和著陸器在南海完成4000米級海試💃🏽。據悉🚨,國家政府部門組織實施的此類海試🧒🏽,經費通常為千萬元級,但彩虹魚團隊只用了300萬元。按照計劃,今年8—9月,他們將赴1.1萬米馬裏亞納海溝測試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2017年開展從南極至北極的“極地深淵科考探索之旅”;2019年🧸🏋🏻,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將沖擊11000米馬裏亞納海溝的極限挑戰🚼。
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上海浦東新區臨港管委會等相繼對萬米潛水器項目提供補貼支持🤸🏿♀️。如今的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已有了新的辦公樓和總裝車間♋️,研究團隊也壯大了不少。據悉,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有望在“十三五”獲得國家立項🧑🏻🌾。
2015年12月28日,科技創新板推出,“彩虹魚”成為經過精挑細選的首批27家掛牌企業之一🏄🏿♀️。消息一出,許多投資界人士、企業、銀行主動聯系彩虹魚公司,最忙碌的時候,吳辛每天要做兩三場路演🏕♖,他說:“有了公募渠道🕖,以後融資更方便了。”
主動找市場、讓民間資本參與到重大科研前沿中,以前看似不可能的路,被崔維成走通了,或許還將是未來的趨勢🧎💇🏻♂️。“作為一名普通科技人員,能夠探索出一條國家項目與民間力量相結合的科研路徑,比萬米深潛器成果本身更有意義。”崔維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