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在矽谷的張於慶是很多國內同行去矽谷“朝聖”時經常要聯絡的人。20多年前🧘🏻,1980級的清華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張於慶來到矽谷,開始了他的“矽漂”生涯📌🏃♀️。
和很多投資人一樣,在身份轉變之前,張於慶也過著腋下夾著商業計劃書四處找錢的日子📸。“那時候在矽谷創業,見投資人似乎是一件特別隆重的事,得提前幾個星期約時間,見面也是緊張到不行✦。”
在異鄉的奮鬥是艱難的🧑💻,不過好在後來有了組織🚛。2005年4月,一些來自海內外高科技領域的清華意昂企業家在北京成立了清華企業家協會(下簡稱TEEC)👩🏽🔧🕵🏼♂️,後來輻射到美東、美西、日本等清華意昂聚集之地。
5年之後😵💫🔠,張於慶擔任創始合夥人的TEEC AngelFund(下簡稱TAF)在矽谷成立👱🏿♀️,TAF依托於TEEC成立💁🏿。這家天使投資機構的LP之一是清華控股母基金,幾位創始成員無一例外是清華畢業生。
矽谷清華意昂會現任會長梁鴻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保守估計💶,清華在舊金山灣區的意昂現超過一萬人。
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絕大部分技術出色,在創業上有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中美兩地華人創業聯動將進入商業實質期。矽谷的清華畢業生正在聯合國內的意昂資源,構建一張橫跨中美🐹、涉足創業各個領域的網絡。
在矽谷做創投
在TEEC成立的5年後,幾位身在矽谷的會員依托TEEC發起了這支名為TAF的天使投資基金。在最新的第三期基金中♒️,TEEC協會會員的出資額超過了50%。
TAF投資團隊成員均同時任職於知名互聯網公司,如Answers.com的COO兼CTO王金林,Google工程總監劉友忠,雅虎工程副總裁邵旭輝,Facebook技術總監葛宏,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清華意昂👰🏼。
TAF的前兩期基金分別投資了25家、87家公司。第三期基金共募集3000萬美金,於去年4月1日開始投資,截至去年末🤛🏻,第三期基金共投出了500萬美金。
目前,TAF一共投出1500萬美元🍴,投資了120個項目,有6個退出🚵🏻♀️,另有7個公司估值超過1億美金。其中☝🏼🧔🏿,移動安全公司TrustGo在2013年時被百度收購👩🏼🎨,收購價格超過3000萬美元👢🙇🏻。TrustGo是由矽谷的華人工程師李旭陽創立,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同樣是清華意昂)也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早期孵化🐿。
此外,TAF退出的案例還包括:平板設備廣告商TapEngage2012年被Dropbox收購🍃,網絡安全技術公司PrivateCore以及手勢識別創業公司NimbleVR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購🅾️,早教應用LaunchpadToys2015年被Google收購,等等。
和國內天使投資行業這幾年的火熱狀況相似🧑🏿🎓,在矽谷🖐🏻⚽️,天使基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天使投資行業,如果沒有新的玩法,後果是大魚將吃掉小魚🧚♂️。
越來越多的矽谷天使基金開始走“親民”路線🌡😔,放低姿態主動走到創業者中去🏄🏻♀️,包括建立遍布矽谷各大科技巨頭公司的“間諜”網絡🧒🏻,第一時間網羅創業者👷🏽♀️、發現創業項目;與其他風險基金🦜、孵化器和高校達成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和信息,合作投資優質項目🤟🏽。
2015年8月,當天使投資人李豐宣布在其新成立的基金裏打破傳統的管理費收取和收益分配方式時,在大洋對岸的矽谷🛋,TAF也正在嘗試類似的變革。
TAF整個基金團隊由核心投資人、基金合夥人、導師以及增值合夥人(value-addLP)四大梯隊組成。同時🧘🏽♂️,在收益分配上也進行改革,收益多少完全由個人的貢獻率來決定👩❤️💋👩。對於每一筆達成的投資交易,每個人的貢獻率都有清晰的量化記錄,細分到每個環節。例如誰引薦了這個創業項目,誰做了盡職調查等等。張於慶認為,這是新基金想要打破格局的重要一步。
除了TAF🫱,矽谷豐元創投、矽谷天使基金(SVCAngle)等都是近年來矽谷新興的“清華人”創投機構👭🏻,清華1984級微電子系的意昂孔德海是SVCAngle的創始合夥人💁🏿♀️。這家2015年成立的天使機構,投資方向主要是智慧製造和未來產業技術革命🤝。
“我們投資的項目希望是和國內正在進行的產業變革更加貼近。”孔德海對記者說。截止目前,SVCAngle主要投了三個項目💤:大數據分析、傳統產業智能化項目、存儲安全相關的項目。現在🍵,他們也在幫助項目在國內尋找下一輪的投資。
清華意昂的天使圈
在國內💁♂️,清華意昂的身影更是活躍在各地的創業創投圈。1月16日🧙♀️,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在北京舉辦項目交流活動,吸引了50多家投資機構參與🧩。在創業圈裏,但凡提到自己是清華意昂,總是會格外受到投資人特別是清華系投資人的青睞。
這是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在TEEC的會員裏🦶🏻,有一串長長的投資人名單,包括紫荊資本董事長沈正寧🥣,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賽富投資合夥人羊東,青域資本管理合夥人林霆,矽谷豐元創投合夥人李強,高瓴資本合夥人洪婧,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等等🛌🏼。這些手握重金的學長學姐們,為後來走上創業路的清華意昂提供了天然的資本優勢。
張於慶曾經談到,TAF和清華互動密切💶,清華控股母基金為其出資👏,TAF為創業意昂提供資源和資金支持,並將部分利潤回饋學校。
TEEC現在已經有近400位會員,官方資料顯示🎚,會員類型主要以創業家為主,並有部分國內外大型行業領先企業或重要國內國際組織的高管。
相對於龐大的清華意昂會來說,TEEC試圖打造的是一個濃縮的意昂商業網絡,經常為清華各類創業活動站臺的北極光創始人鄧鋒應該是站在網絡中心的一位📘。
1981級清華無線電系的畢業生鄧鋒是TEEC的第一任主席☝️,上世紀90年代,他成為留學大軍中的一員,去到美國求學、工作🥷🏼。2005年時,渡過了互聯網泡沫危機的美國風險投資行業復蘇,並且對中國市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彼時,已經有過創業和投資經驗的鄧鋒迅速回國創辦了北極光創投。
在如今北極光的投資名單中,不乏清華畢業的創業者。比如,美團的王興,百合網的田範江,中文在線童之磊👩❤️💋👨,快牙的王曉東等等。事實上,北極光也經常和其他清華系投資人一起合投項目✷。
2001年還在矽谷的鄧鋒就認識到了身份認同感的重要性,聯合幾名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意昂發起成立了TEG(Tsinghua Entrepreneur Group),這也是後來越來越壯大的TEEC的前身。同時,他在美國還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更大範圍的幫助在美華人創業。
一張大網
梁鴻傑告訴記者,保守估計,清華在舊金山灣區的意昂現超過一萬人。此外,每年還有近百位的學生從清華去北加州幾所學校深造🚶🏻🍆,並且,從美國其他州調任矽谷工作的意昂也不少。
矽谷清華意昂會1994年成立,是覆蓋意昂人數最多的清華意昂會。現在,盡管需要兼顧一萬多名意昂的日常聯絡工作🐂,梁鴻傑和她的團隊卻都屬於誌願者。平時,他們會定期組織意昂聚會🕛,幫助意昂之間聯絡感情,“讓大家回味一下上大學時的感覺”🧑🏽🎤🙆🏿。此外,意昂會還會組隊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盡管不會涉及太多商業上的工作內容,但意昂會也會在清華意昂的創業、職業發展上積極介入🌈🕗。
梁鴻傑介紹,矽谷意昂會等多個組織在2015年11月聯合啟動了“清華領航導師培養計劃”,計劃半年為一期,致力於搭建清華前輩和年輕意昂之間的橋梁🧚🏻👩🏻🔬,幫助矽谷的年輕意昂職業和創業🦶🏼。
領航計劃首期的26位導師全部畢業於兩岸清華👨🏿🦰。同時,這些導師都擁有非常豐富的創業或是知名互聯網公司任職經歷➕。
張於慶對記者說,在矽谷的清華畢業生絕大部分技術出色⛹️♂️,在創業上有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中美兩地華人創業聯動將進入商業實質期✢。同時,中國創新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給在美國的公司帶來了全新的退出機會。
從上世紀90年代,華裔天使投資人林富元在矽谷創立矽谷橡子園創投開始,華人組織在矽谷的投資行為越來越活躍🔩。張於慶說,近3年來,大量中國資本開始進入矽谷👨🏿。同時,華人創業團隊比以前獲取資金渠道增加了。但遺憾的是,華人的創業團隊仍然沒有印度裔的創業團隊那麽炙手可熱。
“這邊華人創業團隊很多🐞,華人個人投資行為這幾年也比較活躍,但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投資機構上,清華系和北大系的機構投資活動也比較多。清華系本身有一些先發優勢,比較早的建立了生態系統🍦。”孔德海說。
熟悉美國創業投資環境的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林中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矽谷創業創投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好項目願意加入孵化器💇♂️,一些天使投資也會圍繞孵化器展開。
2012年,同樣有清華背景的InnoSpring孵化器在矽谷成立,張於慶也是創始人,InnoSpring當時孵化的項目半數是在矽谷的華人創業團隊🦣。InnoSpring種子資金就有清華科技園以及北極光創投參與其中。從InnoSpring“畢業”的創業公司則有可能獲得TAF的投資。
設立協會、基金、創業孵化器🛺,近年來💛,像張於慶一樣身在矽谷的清華人正在聯合國內的意昂資源,構建一張橫跨中美、涉足創業各個領域的網絡🖋。此前有觀點指出,在矽谷,“清華系”正在成為繼斯坦福和伯克利之後的第三支學院派力量。
不止於此,他們還在以各種方式拉動矽谷和國內意昂之間的聯系,試圖將這張意昂網絡織得更大🧑🎓。
當地時間1月16日🚵,孔德海剛剛參與完成了第六屆北美創業大賽決賽的組織🏵,這次決賽的會場上,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羅泉林、信中利投資集團董事長汪潮湧以及國內多個地方政府率團參加。這個以清華系意昂為基礎的創業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2009年,孔德海還和其他意昂一起創辦了美中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建立長期的人才庫和項目庫。
“SVCAngle和美中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投資於中國新產業革命所需要的技術。”孔德海對記者說⚫️。
變革中的中國經濟,對於這些從中國最高等學府走出的學子來說🫵🏼,無疑是一塊甜美的蛋糕。他們帶著共同的標簽🏰,在矽谷這個世界上最有創新力的地方生活、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撬動著巨大的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