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奇🤑,清華姚期智實驗班本科,從本科開始在MSRA(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加全職工作共四年時間,研發了微軟當時核心的人臉識別系統🚉,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微軟產品中🩵。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3D相機方向博士學位👩🏻🎨,師從computational camera的行業泰鬥。有多項國際專利和頂級論文發表🤦🏻。學習兩年後phd quit回國正式創業🤧。現任曠視科技(Face++)聯合創始人兼CEO。2015年 《財富》(中文版)公布“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印奇排名第26位。
2月26日💊,福布斯公布“30歲以下青年領袖榜單”。曠視科技CEO、以Face++為人所熟知的印奇名列科技企業家榜首位。這位從互聯網創業大潮中脫穎而出的中國科技“男神”🏇🏻,在28歲時憑“刷臉”一舉刷進了福布斯。
尚在清華就讀本科時🤧,印奇便開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開始半工半讀的歷程。學生時代的他已然開始接手重大項目,為微軟研發了當時核心的人臉識別系統,後來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產品中。
這是印奇與人臉識別結緣的開始。
印奇與在清華姚期智實驗班讀書的兩位小夥伴唐文斌和楊沐一道,成立了曠視科技(Megvii)👷🏻。早在2012年,三個人就曾研製出一款體感互動遊戲《烏鴉來了》🏚,玩家可以通過搖晃頭部控製遊戲裏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的烏鴉。技術上是通過手機的前置攝像頭拍攝玩家的身體運動🤽🏿♂️,通過人臉識別和人臉追蹤等視覺識別算法判斷人物的運動姿勢,從而操控遊戲中的角色🍅。《烏鴉來了》很快沖到中國區蘋果App Store遊戲排行榜的前五名🙎🏽♀️。但即便如此,幾位夥伴深知自己並非遊戲發燒友,做遊戲公司並不是自己的理想。
2012年6月🏊♂️,Facebook收購了以色列人臉識別技術公司face.com後,三個人開始意識到人臉識別的巨大潛力。本科畢業後🫶🏽,印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3D相機方向博士學位🧑🧑🧒♓️。兩年後🪐🎅🏽,看到國內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印奇選擇回國正式創業。
2015年3月16日的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通過“刷臉”支付在淘寶購買了一枚1948年的漢諾威紀念郵票🪭。這其中支付寶所用的人臉識別模塊,正是作為阿裏巴巴戰略合作夥伴的曠視科技所開發🧑🏻💻。
福布斯網站對曠視科技介紹說🗃,這家獲得了5000萬美元融資的創業企業🆎,估值竟高達2億美元。
據報道,由螞蟻金服與曠視科技合作研發的“刷臉”系統,在購物後的支付認證階段通過掃臉取代傳統密碼,識別率更是高達99%。
全球領先的識別精準度背後,有曠視科技的真正殺手鐧📥,一種被印奇描述為“類人腦神經元算法”的深度學習算法🆑。通過這種技術框架,他們可以用大規模的數據對算法進行“訓練”,分析的數據對象越多🫴🏽,系統的計算🖕🏿、識別結果就會越來越精確🟨。
“刷臉”完成的那一瞬間🛡,背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整套技術🫵🏻:第一步進行人臉檢測📮,從鏡頭中找到人臉;第二步為關鍵點檢測⏭,在已經確定的人臉位置處,找準眉眼👩🏻🦰、耳鼻等臉部輪廓的關鍵點👨🏼🏭,為進一步的分析作準備👨🏼🏫;第三步🏃🏻➡️,則是基於大規模數據的人臉識別✡︎👩👧,弄清“這是誰”。
2015年12月舉辦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曠視科技為大會安保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對識別技術的未來,印奇和小夥伴們還有著更為遠大的規劃。從識別人臉出發,進而識別萬物🏮🚣🏻♂️,再進而實現真實物理場景的數據化,正是26 歲的印奇和他的小夥伴在2011 年創立曠視科技(Megvii)的初衷🪺。對此👍🏼,福布斯曾經在去年3月專門采訪過印奇。
作為一家極客公司,曠視的“三步走”戰略十分清晰🐬:第一步搭建Face++的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目標是識人👨🏻🏫;第二步則是Image++,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
據報道,Image++ 的第一個公開版本已在2015年內發布🤾🏼😛。印奇將Image++ 解釋為好幾個Face++的結合🍱,將首先識別文字🏊、行人、人的行為🥽、場景等高價值的東西👩🏻🌾,邏輯順序遵循幼兒認識世界的過程🏋🏼,先從父母親的臉,到其他圖片🤴🏻、物體,再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