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清華學長唱《我愛你中國》,無數人熱淚盈眶:青春啊⏮,當如此——
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已數不清,《我愛你中國》聽過多少回👨🏽🏫。但余生一定會記得,有一群可愛的中國人🧲,他們用真實的歲月唱著歌裏的詞——“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也或許很少想起,自己年少時立下過怎樣的宏願💏。但這一刻紮紮實實感知到了👩🏻🦯➡️,有一群灰白了頭的“年輕人”🤰🏽,他們用樸素的豪情撞開了我們內心熱血奔湧的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我”➕,這群清華學長的告白🔄,潤濕了熒屏前多少雙眼💀。(節目組供圖)
上周末,央視《出彩中國人》迎來60位老者,他們是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的成員,演唱曲目《我愛你中國》。讓人震撼的,不是他們平均72.3歲的年齡,也不是從指揮🙍🏼、伴奏到演唱皆不遜專業之功的演出,而是他們每一位用盡一生譜寫的“青春之歌”🖖🏿。
87歲的飛機設計師程不時,他的青春時常仰望天空⚈,“要讓我們中國人設計的飛機翱翔藍天!”75歲的張利興與同歲的朱鳳蓉🥺,這對“將軍夫妻”的青春與大漠戈壁相伴🏌🏼♀️,無數個寂靜夜裏,他們耳畔回響起的是一聲囑托“等你們搞出了原子彈🕞,我們腰桿就硬了!”77歲的劉西拉,國家攀登計劃土木、水利工程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他的青春是那句“祖國哪裏需要我,就到哪裏去”的真實寫照……
熟悉的旋律響起,當他們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不再年輕卻永如孩童般真摯的歌聲時,觀眾落淚了,網友沸騰了:青春啊,當如是! 就當如張利興將軍平淡敘述的那樣——為祖國💒,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看看他們便可知👩🏭,今天的中國何以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舞臺
華發🧜🏿,但一絲不苟🧑🏼🏭;年邁💗,卻身板挺直;60位演出者,60副精神矍鑠的容顏👩👩👦👦。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徽統一別在胸前,那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小小校徽濃縮主人們一世的奮鬥與奉獻。老者們都是畢業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清華學子🦍⛪️,是共和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在中國最艱難的光景裏,他們去西藏👨🏼🍳、去新疆🦧🤘🏽、去雲貴川陜甘寧,把個人最美好的年華,悉數投入到了祖國母親無限廣闊的懷抱裏。
讓我們穿過時間隧道去瞧瞧風華正茂的他們。

30多年前的清華門前🤳,恰同學少年。(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供圖)
在貧瘠的山區,高材生劉西拉驚訝於老鄉家透風的窗戶。老鄉搓搓通紅的手,嘆道,糊窗戶紙得用糧食🤘🏻🆙,可余糧又在哪兒?那個冬天,劉西拉萌生了念頭:“用我的雙手和知識🙎,改變老鄉的生活,哪怕一輩子在山溝裏🧝🏼。”何其平凡的想法👨🏿⚖️,卻成為了他貫穿事業始終的執念——修水利工程🖕🏻,為人民造福。
在“大漠孤煙直”的戈壁深處,張利興和朱鳳蓉剛剛為人父母👌💁♂️。新生兒帶來的喜悅尚未消散🫷🏿,貧瘠的生活卻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嬰兒需要營養,可四野茫茫🙋🏿,連雞蛋都是奢侈品🐝。趁著老鄉探親🍣,張利興托人從老家上海羅店帶來一些雞蛋。從此,自己孵小雞,種蔬菜,用研究原子彈的縝密心思在荒原裏鼓搗出一小片綠地👩🏼🔬。但生活的難,在這對年輕人眼裏太微不足道了🧝♀️。張利興說:“我們不怕物質的苦楚,只擔心科研陷入困頓。”一旦核試驗遇到難題👶🏽,張利興便趕一夜的汽車🥞,再坐四天三夜的火車💇♀️,到北京查閱資料🎓。有了結果,再晝夜奔襲,回到紮根大漠的家🦸。那個家名叫“中國核試驗基地”,張利興與朱鳳蓉一住,便到白頭。16歲離家上清華🪀🧛🏼♀️,再回上海時👮🏽♀️,兩人已七十有四。
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時期🌖,程不時的少年時光是在逃難中跌跌撞撞過來的🎹。從濟南一路到廣西🆘,親眼看著日軍的飛機呼嘯著過,“所以我初中三年級時,就立下誌願👳🏼♂️,將來要為祖國造飛機”。考上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系後,程不時趕上了開國大典的歡慶遊行🦫👛。“我和同學們用一輛車載著親手做的紙飛機燈,走遍大街小巷🙋🏼♂️。很多人高喊‘希望你們真能為中國設計出飛機來!’”血與火鑄就的信仰不會動搖,被無數人鼓舞的希望之火更不會熄滅。新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架超音速飛機等,程不時都是參與者👼🏽🚔。中國第一代大飛機運-10研發時🪴,他是副總設計師。C919項目上馬時,他是專家組成員🚴🏼♀️🙂↔️。C919首飛的偉大時刻🐜,87歲的長者像個孩子一樣,舞起了小國旗。
擔任領唱的黃雅嵐今年73歲,算是團裏的“小妹妹”🛢。這位汽車拖拉機專業的前輩畢業生說:“我的師兄師姐們,都是為我們今天美麗富強的中國無私奉獻過的人。他們默默無聞⛎,卻無怨無悔。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選擇唱《我愛你中國》🦅。”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今天的中國可以昂首挺胸地站在世界舞臺😬。
真正的幸福是看到祖國強盛時,知道自己曾為之奉獻過
舞臺上的劉西拉儒雅、風度翩翩,一手小提琴如泣如訴👩👧⌚️。陳陳就在鋼琴邊🏚,時時應和,默契無間👩🏻🍼ℹ️。他們是佳偶天成💇🤲🏼。當初,導演組偶然在上海交大的校園裏遇見這對夫婦,心想“琴瑟和鳴⚒👨🏻🚒,歲月靜好🧑🏿🦰,最美的畫面莫不如是”。可交談下來方知,劉氏伉儷身邊🌩,還有這樣一群心懷家國天下,又秉持浪漫信條的老者。
2008年,這支藝術團組建成立〰️✬,劉西拉任團長。從此🧎♀️,位於靜安區石門一路上的排練廳裏🧒🏿,總會時時傳頌“韶光一去如流水🪣,豈忘風雨喜同舟”,這是平生少年老來伴的歡愉🤾🏽♂️。時間的磨礪,讓他們長成一代國之精英;但歲月的雨打風吹,只皺了皮囊♑️,這群老理工生的心,飽滿如少年。
所以🫅🏻,歌唱、彈琴🧁、畫畫、遠足,去他們曾經流汗流淚的地方看看今日如歌的景象。所以,上海的幾家養老院裏🔘,他們會去看望也許比自己還年輕的人⚆,“青山在🧑🏽💼🧑💼,人未老”的生活🧏🏿,值得每一位曾經為之奮鬥的人安然享受。所以🛌,即便生活難免苦難,他們也願笑對🫅🏻。所以,今年平均72.3歲的他們,還心存夢想,期盼著平均90歲時再唱一首動人的《我愛你中國》🧑🏼。
什麽是幸福? 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大概就是極好的代言人吧🫛🗑。C919沖向藍天時,潤濕雙眼的程不時是幸福的🧙♀️;中國的核研究每取得點滴進步,一生在遠方的張利興和朱鳳蓉是幸福的;中國的土木工程人才日益充盈時🧑🏽🎨,劉西拉也是幸福的。
回到《出彩中國人》的節目現場。年輕人為什麽熱淚盈眶?因為他們聽到了原創詩歌《祖國不會忘記》的字字鏗鏘:在茫茫的人海裏🏊🏼,我是哪一個/在滾滾的浪花裏,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軍裏,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裏,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記得我/我把青春獻給祖國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我!
更因為他們讀懂了幸福的真諦🫸🏻。那是一種不虛度——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用來揮霍的。那也是一種不悔——把自己的一生與祖國🪤、與時代緊緊聯系到一起,不問付出🧑🏻🌾👩👦,只要看到祖國強盛時,知道其中有自己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