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山東省政府發布《關於2018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吳立新院士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吳立新現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山東省委副主委、民盟青島市委主委,中科院院士🧺。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吳立新接受記者采訪
據中國海洋大學官網發布的信息顯示,吳立新是安徽桐城人,1966年9月出生⤴️,1988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學力學系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1995年在美國羅格斯大學作博士後研究,1995-2005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從事海洋與氣候研究🤹♀️。2005年7月起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教授。現在同時擔任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青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海洋大學-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年剛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時的吳立新

吳立新教授(左)從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手中接過院士證書

吳立新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吳立新長期致力於大洋環流與氣候研究🫱。他在跨尺度海洋動力過程及海氣相互作用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吳立新還主持承擔多個國家深海重大研究項目以及基金委海洋領域首個重大儀器專項。據介紹,吳立新發現20世紀全球副熱帶大洋西邊界流區“熱斑”現象🕸,提出全球增暖導致西邊界流加速是其主要形成機製,推動傳統西邊界流研究向物理、生態等交叉方向發展;創建以“部分耦合”為核心的耦合模式動力實驗體系🦾☎️,系統揭示中緯度海氣耦合與副熱帶-熱帶相互作用在氣候年代際變化的作用機理⚔️;開拓利用國際Argo觀測來揭示深海大洋混合時空分布及變化的新路徑🤿,闡明風驅動深海大洋混合的能量通道,澄清了長期以來有關風能否驅動深層大洋混合的爭議;闡明南北半球熱鹽環流變異影響熱帶海氣過程的動力學路徑🧔🏽♀️◾️,為認識全球變化對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提供理論支撐。

吳立新教授在指導學生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外景
根據公開報道,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吳立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成果轉化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無人觀測探測平臺👩🏼🦱、傳感器的技術,應該是填補了一些行業空白,部分指標達到行業的世界水平,比如說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達到8200米,創造世界紀錄🧑🏻🎄。在海洋生命上,吳立新提到,中國老百姓餐桌上的動物蛋白有30%來自海洋,實驗室最近又培育了38個優良品種,未來推廣很有前途。“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吳立新說。藥物上,有4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糖類候選藥物成功實現技術轉讓🚶🏻,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
(濟南時報🧻、中國海洋大學官網、青島新聞網等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