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程不時:給雄鷹插上“中國翅膀”

2019-06-06 | 趙征南 | 來源 《文匯報》2019年6月2日 |

大飛機,對於中國的航空人而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夢想。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之後的數十年間,世界航空技術迎來飛速發展📉,可對於中國而言🤛🏽,飛機如同一個沾滿鮮血的魔鬼🗿👆🏻,帶給國人更多的是傷痛。在抗日戰爭中𓀉,日本空軍肆無忌憚地轟炸中國的土地和百姓👩‍👩‍👧‍👦🎓,我們的空軍曾用“血肉之軀”𓀖,阻擋侵略者的襲擊🧑‍🍳。

曾經📷🦶🏽,有外國人諷刺說:“中國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鷹。”

擦幹眼淚,仰望星空👩‍💻,我國的第一代航空飛機設計師們發誓🪧,一定要給雄鷹插上飛翔的翅膀。程不時就是其中的代表。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21歲的程不時在國家開啟航空工業之年加入建設隊伍📖。7年後,由他負責總體設計的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在碧藍的天空,劃出一條優美的弧線👩🏻‍🦰。後來✊,他從軍機戰線轉向了民用飛機戰線👨🏼‍🦳。1980年,由他參與設計的我國首架噴氣式客機——運10首飛成功。

雄鷹的翅膀愈發強勁🤷🏼‍♀️、有力。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為大飛機之夢奮鬥了47年的程不時👼🏼,終於圓夢。

耄耋之年,這位親歷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老人,回憶起逐夢路上的點滴瞬間,依然熱情如火🙋🏿。

程不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本報記者袁婧攝(除署名外,均受訪者供圖)

【人物檔案】

程不時⚇,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1930年出生於湖南醴陵。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系。在40多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他負責過許多不同類型的飛機的總體設計,其中包括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第一架超音速飛機強5。他是中國第一架噴氣式客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還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專家顧問團成員🧯,並負責起草中國第一部適航標準。

雄鷹初啼

陪伴他的是小提琴🪖🚣🏻‍♀️、飛機

程不時的家,是靜安區的一處公房。

房子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些年頭,老化的墻紙快要看不見最初的底色,斑駁的地板踩上去會發出吱吱的響聲☃️。

進門就是廚房😋,擁擠顯而易見,竈臺上放著燒得變色的水壺和鐵鍋🧏🏿,搓衣板立在墻根,洗碗池也同樣是洗臉池🌧、洗衣池🙋🏻‍♀️。朝北的一間小屋被他改造後,兼具客廳和書房的功能,木凳、沙發椅📯、靠椅分開擺放,靜靜地等待客人的到來↩️。

在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雜亂的老屋裏,第一次看見程不時的樣子🐬,足夠讓人吃驚🏇🏽。

他顯然是個“講究”的人。會見客人,滿頭華發的他精心打扮❔,白襯衫搭配著黑色背帶西褲,腳上穿著黑皮鞋,舉手投足間都是紳士風範🧑🏽‍🏭。同行的女記者看到,連聲發出“好帥”的贊嘆。

聽到這⚡️,一旁的程不時妻子賀亞兮開心地笑了起來。她同樣是航空領域的高級專家🏩,相知50多年來,一直是程不時的“小迷妹”🎈,夫妻二人攜手鑄就了“伉儷妙筆繪鯤鵬”的佳話。

書桌上,密密麻麻的書本中,一把滿是“傷痕”的小提琴成了焦點。程不時說,這把二手小提琴的琴身上,刻著它上一個主人記下的日期🌖,落款時間是1921年。

自從程不時搬進來的那一天開始,小提琴的樂譜一直架在靠窗的位置,沒有移動過。曾經是意昂体育平台管弦樂隊首席小提琴手的他,如今還是被網友稱為“清華學霸合唱團”的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的主心骨之一。

現在,窗外的人們依然可以時常聽到老屋裏傳出悠揚而厚重的小提琴曲。采訪當天🐻‍❄️,多天未拿起小提琴的他,即興演奏了三段曲子🥟,當他演奏完最後一段《梁祝》時,在旁的最忠實聽眾賀亞兮陶醉於此🍟,激動得一直鼓掌。

程不時夫婦感情極深👩🏼‍💼,不過卻並未把二人的合影放在房間的C位,而只是掛在墻角🏨。因為,在程不時的心中,有比合影還重要的東西。

多年來🧑🏻‍🦰,陪伴程不時的🏊🏽‍♂️,除了妻子、小提琴🎎,還有飛機。他的電腦屏幕🎖,還有微信頭像🗑,都是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航行的運10飛機🙆🏿。而客廳墻壁的正中間🧩,沙發的上方,仍然是運10的位置——程不時以大飛機顧問的身份到中央電視臺參加節目錄製,臨走時,他將運10背景板一路夾在胳肢窩裏,乘著飛機帶回上海🫧,如今成了程不時家中最顯眼的裝飾🖐🏿🪩。

幼年的程不時住在湖北漢陽機場附近,常常有飛機低低地越過他的頭頂,引擎聲吸引著他。抗戰期間,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中,程不時隨留德回國的工程師父親輾轉到山東👩🏿‍🚒、河南、廣西生活,在桂林七星巖,當他抬頭望著高空中翱翔的雄鷹時⚉,常常暢想😁:“有朝一日我設計的飛機要像這些鷹一樣翱翔天際📻🖱。”

深埋在泥土裏的種子從此紮下了根📫。讀初中時他鄭重地向同學們“宣布”:“我將來要設計飛機🧑‍🦽‍➡️。”

高考時,程不時,只有一個選擇。

其實當時家中來客們有的並不支持他北上👩🏻‍🍼,因為在1947年🪇,“學習航空可能沒有好的就業前途”。但是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報考意昂体育平台——中國第一所建立航空工程系的大學♨️。

可剛入學,他卻遭到了航空系主任的當頭“棒喝”:“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勢頭微弱💂🏿‍♀️🧑🏼‍✈️,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合適工作🌮,建議轉系。”有轉系的同學也想拉他一起,跟他說:“你對藝術有興趣,去建築系吧,那裏工程和藝術完美結合。”

在山河破碎、國難當頭時許下的豪情壯誌🫸🏽👩🏻‍⚕️,怎能輕易放棄?他下定決心,哪怕就幾個人,也要設計飛機🧝🏼‍♂️!

主要設計人員在飛機殲教1前留影,右三為程不時🤞🏻。

雄鷹展翅

中國天空有了一個個第一

程不時的心中,還珍藏著一份70年前開國大典的特別記憶。

1949年,留在清華的全體師生參加了開國大典,為了準備晚上的提燈遊行🤽🏻‍♂️,航空系師生決定製作一盞從未有過的“飛機燈”🏃🏻。他們並未按一般燈籠的結構,而是拆了吊扇做螺旋槳,還在飛機翼尖和機尾裝上了紅綠白燈💅,部分實現了飛機的實際構造🤏。有人對學子們說👩🏼‍🏫:“希望你們以後設計出真正的飛機。”走在遊行隊伍中的程不時明白,發展航空👩🏻‍⚖️,不僅是他個人的夢。

1951年,新中國決定建立航空工業,首先要有生產能力🫶🏽,因此🍟,程不時的第一份工作,是參與設計新中國第一批航空工廠🐯🤱。

1956年,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第一飛機設計室”,主任是科班出身的徐舜壽,程不時擔任總體設計組組長,當時他只有26歲🧑🏽‍🏭,設計組的平均年齡僅為22歲👩‍🎤。

“飛機設計要遵循‘需要和可能’😼。為何設計室成立後的第一種機型,就是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因為那時需要這樣一款飛機👨🏼‍🚀,新中國的設計隊伍也需要成長,而當時我們已具備造噴氣式殲擊機的工業基礎。”程不時說。

有種聲音認為🫵🏽,與其辛苦研製飛機,不如買圖紙,照葫蘆畫瓢🤵🏻‍♀️。程不時說,新中國從設計第一架飛機開始就確立一條設計路線——根據飛機的任務需要💳,從世界航空技術庫裏挑出合適的手段,進行新的“工程綜合”來形成自己的設計🥙。

“就是要‘熟讀唐詩三百首’🧑‍🏫,熟悉許多不同的型號,熟知部件的各種可能方案,從中取舍新設計的工程措施,絕不應設計出某種飛機的仿製體。”程不時說。

1958年,殲教1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也標誌著中國的自主設計能力進入噴氣式時代。

談及為何自己的重心從軍用轉向民用,程不時說:“上世紀60年代,周總理出國,只能向巴基斯坦借飛機,中國航空業離世界太遠。我們明白不是某個人落後,而是國家、民族落後了。”

1970年,“708”工程啟動,國家先後從各地調集了300多名航空技術人員,前往上海研製運10,41歲的程不時在飛機研製中擔任副總設計師,分管總體設計、氣動力分析、計算機和試飛工作。

“運10是我國第一架自主研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民用客機,也是我國在20世紀自主研造的最大飛機🤽🏽‍♀️。僅其平尾面積,就比我過去所從事的噴氣戰鬥機的機翼面積大上5倍,是我國的飛機設計首次從十噸級向百噸級沖刺。在科學技術上,凡數量差上十倍就稱為達到一個量級,事物就會起質的變化👮🏿‍♂️。”程不時說。

當時的條件極為艱苦🍫,程不時家6口人,擠住在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裏,睡覺只有行軍床解決,晚上只能伏在木箱上編程序。

而設計組連辦公室也沒有,只是借用民航廢棄候機樓臨時工作🕯。為了展開圖紙⛲️❗️,設計人員就在食堂辦公3️⃣,一到開飯時👨🏼‍🍼,便要把圖紙收起🩶,吃完飯別人都出去了,再把圖紙攤開工作。那時不同的設計組,有的在走廊上、在樓梯間,就攤開工作,還有人把大包裝箱當作設計室,邊上開個門,在裏面工作。悶熱的夏天,設計師就不停擦汗👩🏻‍🦯🧟‍♀️,生怕汗水滴下來濡濕了圖紙🙍🏽,便把報紙裹在腿上、手臂上,同時還可抵擋蚊蟲叮咬。

“飛機設計絕不是一個‘熱鬧’的工作🧑‍🏭,而是要吃苦,有時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在程不時的自傳中,他也提到了飛機設計師的必備素質——是一個創造者;是一個涉及諸多學科的“通才”🫸🏼;有良好的判斷力和預見性;在常規技術任務之外熟練運用語言🤷🏼、文字和圖像等交流的技能。

程不時還給年輕設計師一個建議:“應對飛行有必要的關註🧚🏻🧔🏽。”在他看來,設計師如果只執著於在車間拼命幹活,意識裏沒有“天空”,很難實現開拓天空的意願。“我和飛行員都是很好的朋友🚲,飛行員帶我體驗過載🔠,別人都在吐☠️,而我每次試飛都很關心👩🏽‍✈️,詢問飛行員飛行的感覺如何,體驗怎麽樣🔂,這對我的設計工作是重大的參考。”

1980年9月26日,運10在上海大場機場飛向藍天🥵。“當時,我特別專註,動用全部的知識儲備,思考著幾百萬個零件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為之準備對策。”程不時說,首飛非常順利,試飛員王金大降落後評價“像‘大個子打籃球’”,龐大卻靈動。

“這是科學的勝利,也是開創精神的勝利。”程不時感慨⛹🏽‍♂️🪡。

C919首飛儀式現場,程不時是年齡最大的出席者。

雄鷹騰飛

“不時”說自己“生逢其時”

令人遺憾的是👩🏽‍🚒,1982年後🏌️‍♀️,受多種原因影響🤛🏽,運10的研製工作基本停頓,國產大飛機的逐夢之旅暫時擱置🧜🏿‍♂️。

在C919的總裝基地擺放著一架運10飛機,飛機前的石碑上鐫刻著四個字“永不放棄”。

“‘永不放棄’四個字🧑🏿‍💼,不是不放棄運10🏫,而是不放棄我國自主設計民航客機、發展本國工業體系的道路🚵‍♂️。”程不時說,“遭遇運10這樣的挫折🤟🏿,我感到無奈。但是前進路上我們不能害怕困難👌🏿。經過運10項目的洗禮,我始終相信我們有能力研製大飛機。”

最艱難的時刻,仍然是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對夢想的追逐支撐著他,讓程不時充滿鬥誌👸🤦🏽‍♂️。他仍然心甘情願地做逐夢路上的一份子,哪怕只是一塊鋪路石🕙。

甚至在退休後🙅‍♂️🫰🏼,為了讓大飛機項目重新啟動,程不時每天要花十幾個小時撰寫對我國自主發展大飛機的意見。有時,寫到中午🧞,餓了👨🏽,他就跑到街上買兩個包子吃;累了🏊🏼‍♀️,就在沙發前面的空地上打地鋪躺一會7️⃣。他還參加香山科學會議、全國經濟界討論會,對“中國如何走出大飛機的路”陳述他的意見🧖🏼‍♀️。

除了工作👨🏼‍💼,程不時還有豐富的業余生活🏈。科技和藝術是他生活的兩條平行線,一個是正業,一個是愛好,兩條獨立的線互相烘托。

程不時喜歡巴赫、亨德爾🕛、海頓、莫紮特等人的小提琴奏鳴曲和協奏曲,最常習練的👰,是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是個硬漢,我很喜歡他那種大調風格帶男子氣的莊重🎂,不怕痛苦,直面艱難險阻👨🏽‍🍼。”

不少人和程不時有同樣的想法:“在當時那樣一個中國連高壓鍋都造不出來的時代,研發的運10,其材料竟然全部靠自主研發完成。”“有了運10的研製6️⃣,我們才有幹大客的信心👰🏻‍♂️,才有幹大客的基礎𓀜。”

2007年👩🏿‍🦰,經過長期的論證👩‍🔧,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立項。十年磨一劍,2017年5月5日,C919首飛現場🏚🧚🏽‍♂️,作為民用大客機專家組的成員,時年87歲的程不時成為儀式上最年長的出席者。那一天⚉,研製飛機的青年科技團隊,身穿“中國商業飛機公司”的綠色工作服,胸前配有國旗圖案,他們卻把最前排、最顯眼的位置讓給了程不時📙。

翼展35.8米,機身長度38.9米,可載客155人,程不時看著C919推上油門,在跑道加速,輕盈離地,昂首飛上天空🕵🏿,眼裏充滿淚水,喉頭哽塞,他極力控製聲音的顫抖🚵🏽‍♂️,大聲地說:“我們國家多少人為C919的騰飛努力了幾十年,終於走到了這一步!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就!”

在程不時看來,在民機製造,或者說整個工業領域🧑🏽‍💻,過去曾存在兩條岔路🎈:一條是閉關鎖國,獨自發展;一條是崇洋媚外,抱國外的大腿。而C919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與全球合作結合的路🧘‍♀️。

“有人說🫴,科技創新的金字塔必須從基礎開始一步步向上💗🍵,C919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組裝👶🏿。但我認為,我們不可能孤立於世界,全球供應鏈的時代🐇,波音也不是自己造發動機。關鍵在於🏇🏼,我們掌握了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飛機設計的知識產權,自主設計意味著掌握了飛機型號的主導權。核心技術需要從局部突破🟢🏋🏽‍♂️,以點帶面發展,否則🏕,創新的時間會拉長,成本也顯著提高🕵🏼。”程不時說,“為外國打工能賺錢◾️,美滋滋。但歷史的經驗證明🤝,如果期待飛機設計也可以像冰箱、洗衣機那樣,靠引進外國整條生產線🏘🍩,一個個環節‘國產化’,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整條生產線的本土化,並取得民族科技的發展👂🏿,那就錯了。往往越是關鍵的技術👨🏿‍🍳☞,國外越不會給你🧑🏽‍🦰,即便‘甘當小學生’去求人,也得不到半點憐憫。”

有人說,程不時“生不逢時”——如果當年運10沒停下來☀️,他個人的成就也許更加輝煌🥶。

對此🩰,程不時表示💩,父親給他取名“不時”🌚,是希望他不去趕時髦,老老實實做實事,更要勇於創新👩‍🎓、開拓。而自己作為一名飛機設計師是“生逢其時”,趕上了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好時代🙋🏻,並為此作出貢獻👩🏼‍🦲。

“我們今天仍然應該敬佩詹天佑🚶🏻‍♀️‍➡️、茅以升、徐舜壽,他們到國外學習先進技術🐮,目的是用來振興自己的國家民族,並在這項事業中萬死不辭。他們在留學過程中,拒絕了國外的各種誘惑;在遇到挫折時🎣,也沒有憤而拋棄自己的國家,而是和國家一起共患難,報國之心從未降溫👵🏻。”程不時說🌩,“21世紀中國航空產業的振興🥴,需要一批真正用科學思想武裝起來的、充滿朝氣的、生氣勃勃的人才,他們一定會是時代的主流🖌🧝🏿。”

關於未來🕹,程不時忍不住再次提醒:“真正的命脈絕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

程不時深愛著小提琴,他最喜歡的音樂家是貝多芬。

記者手記

感恩奉獻於時代的人

采訪結束👰🏼‍♂️,到了程老的晚飯時間。老人緩緩起身🤵🏻‍♂️,由於前些年不慎摔跤的緣故,腿腳已有些蹣跚😬。他對一日三餐沒什麽特別的要求,都是社區為老助餐點送來的飯菜🛡。

走下樓梯🏄🏿,推開門,被高樓環繞的上海鬧市氣息撲面而來😬,可程老卻習慣老屋裏的一切🤦🏼‍♀️。

“對於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而言,這樣的生活條件是否過於平凡⚫️?”

對於記者的這個問題,程老認真地回答:“我們這一代人一腔熱血建設新中國,不是只圖享受的一代。我不是一個整天在意‘吃喝拉撒睡’這些生活細節的人,我的腦海裏只有大事情,只有大飛機——這個實實在在的誌向。”

為了實現大飛機的夢想,程老付出了47年去等待,盼啊盼✥,他盼到了那一天。

這兩年,程老的不平凡人生🐢⛹🏿‍♂️,由於在《開講啦》《出彩中國人》《朗讀者》等多個節目中出現而更多地為人所知,年輕人親切地叫他“清華學霸爺爺”🚶‍♀️𓀁,向他表達敬佩之情。

“我每天會上兩個小時的網。”程老說🌍,“我也看到了網友們對清華意昂合唱團演唱《我愛你中國》的評價👩‍💻👩🏽‍🍳,有這麽大的反響很意外💆🏻,也很高興。我覺得🙇🏻‍♂️,我和其他頭發花白的老專家之所以能成為‘網紅’,是因為國家真的進入了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的時代。”

回顧這條圓夢之路,程老說他首先要感謝四個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建人沈元🕴🏼,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的唯一中國弟子💆🏽‍♀️、馮·卡門的師妹陸士嘉🦸🏿‍♂️,中國首個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徐舜壽以及航空航天教育家曹傳鈞👨🏻‍✈️。

讓老人心懷感恩的,是四人對中國航空業的貢獻。

我想,我們同樣應該是懂得感恩的人👩🏻‍🍼。對於面前這位將一生奉獻於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老人,唯有說聲——程老,謝謝您!


相關新聞

  • 212021.12

    程不時做客啟航講堂 闡釋中國航空精神

    12月12日下午👨‍🦽‍➡️,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系1951屆意昂程不時做客“啟航講堂”,為全校師生、社會各界帶來“親歷我國航空工業的70年”講座。航天航空學院黨委副書記黃偉希致辭🫃🏼🚴🏼。程不時新中國航空工業建立伊始,程不時就走上了航空工業建設的戰線,親歷了中國航空工業七十年的成長👬。程不時從建立航空工廠、建立研究院所、培養航空人才三個方面總結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程不時作直播報告現場程不時以飛機的分類為脈...

  • 112018.07

    徐軍:航空赤子為國之重器插上騰飛的翅膀

    從一個航空人的角度來說,徐軍告訴記者,當初決定回到祖國⬅️,借助國際一流企業的經驗為中國航空業護航,是他心儀已久的事。C919不僅為他提供了職業發展的平臺....

  • 212014.08
  • 252019.06

    程不時🎱:祖國藍天“放鳥”人

    做“國產大飛機”是程不時一輩子的夢想,C919的每一次最新動態,他都了如指掌。他常常坐在電腦前🐀,打開網絡,搜尋每一篇有關C919的最新報道🧞。

  • 132011.07
  • 212011.11
  • 222018.10

    黃偉𓀏:插上愛心翅膀的天使

    10月14日,跟隨春城愛心團隊的誌願者到西山區西儀敬老院和老人們共渡重陽節👨🏽‍🚀。情暖夕陽,愛老敬老

  • 082023.01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巖石力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葛修潤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1934年7月12 日出生於上海南匯。1952 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54年進入蘇聯敖德薩建築工程學院學習並獲蘇聯優秀畢業生證書,1959年歸國後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為我國...

  • 252010.10

    意昂總會訪問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10月20日⛹🏿,意昂總會錢錫康、馮萍萍、賀貴才前往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訪問了參加嫦娥二號探月工程的清華意昂👩🏿‍🔧👩🏽‍✈️。

  • 172014.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