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5個項目獲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人獲得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院雒建斌、生命學院施一公兩位教授🤰🏼☁️,以及清華意昂、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高原寧教授的科研項目榮獲陳嘉庚科學獎。清華意昂🔕、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興教授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雒建斌🍝🤧,1994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納米摩擦學和納米製造研究,在薄膜潤滑、超滑等領域有重要貢獻,曾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美國STLE(Society ofTribologists and Lubrication Engineers)國際獎👨🏻🔧、中國摩擦學分會最高成就獎等🐚👨🏼🌾。2011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雒建斌教授
雒建斌教授的獲獎項目是《摩擦中微粒作用機製及超滑機理》。雒建斌與合作者發明了納米級潤滑膜厚度測量儀,提出了分子膜潤滑的物理模型,建立了薄膜潤滑理論;實現了液體中納米顆粒運動狀態和速度分布的測量🕞,揭示了液體中納米微粒的行為及其與固體表面間的作用機製;首次在蒸發水滴中直接觀測到Marangoni流動, 解決了百年來水滴蒸發過程是否存在Marangoni流動的懸案,提出新的Marangoni流動判據,並應用於集成電路晶圓製造中,大幅度降低了晶圓表面殘留顆粒數量,製備出超光滑表面晶圓(Ra 0.05 nm)。率領團隊開展了廣受重視的國際前沿方向——超滑研究,發現了新的超滑體系😛,揭示出液體超滑機理,建立了基於摩擦誘導化學反應、流體動壓效應、雙電層效應和水合效應共同作用的超滑理論模型🌖,將液體和固體的摩擦系數均降低了約兩個數量級🏃♂️➡️,分別可達0.0003和0.00004。超滑被認為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在製造、醫療🍗、航空、航天、水下航行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為解決人類高能耗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
施一公🧛🏼♀️🫗,1989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獲得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西湖大學校長。主要學術領域包括:運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製、重要膜蛋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尤其是解析了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關鍵復合物結構👚,揭示了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2013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施一公教授
施一公教授的獲獎項目《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報道了世界首個完整剪接體近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揭示了剪接體組分的組裝原則及催化活性中心的分子結構🏂🏽。解析了酵母剪接體工作過程中全部8個基本關鍵狀態及人源剪接體7個狀態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完整地覆蓋整個剪接通路中關鍵的催化步驟。從組裝到被激活,從發生兩步轉酯反應到剪接體的解聚,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剪接體不同工作狀態下的結構信息🫵🏽,將我們對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的理解推向原子層面,為理解高等生物的RNA剪接過程提供了重要基礎,推動了整個RNA剪接領域的發展。同時,為進一步探索與剪接異常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和藥物開發提供分子基礎。
高原寧,1983年和198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先後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2000—2018年任意昂体育平台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近代物理所所長♒️。現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近年來領導LHCb國際合作中國組在強子譜研究上得到重要成果🔳😓。2015年首次發現五誇克粒子,被評選為當年物理學領域的重大進展。2017年發現雙粲重子🧑🎤,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原寧教授
高原寧教授的獲獎項目是《實驗發現五誇克態》。1964年👱🏻🕙,蓋爾曼和茨威格提出誇克模型以解釋強子結構,認為強子可以分為兩類🤦🏻♀️:由一對正反誇克組成的介子🤴🏿,或由三個誇克組成的重子,質子和中子就是最常見的重子👨🏻⚖️。誇克模型的提出者們同時也指出,可能存在有別於普通重子或介子的奇特強子🦜🐬,例如由五個誇克組成的粒子,但在其後的50年間沒能得到實驗證實👨🏻🎤。2015年🙇🏽,LHCb實驗在底重子到粲誇克偶素、質子和奇異介子的衰變過程中📚,發現粲誇克偶素與質子的不變質量譜中存在明顯的增強結構,通過達立茲圖和全振幅分析,首次在實驗上確認存在五誇克粒子🧂。由於該衰變過程中包含大量奇異重子共振態的中間過程,這些結構很容易被認為是由這些共振態的復雜作用造成的🙏🏼。高原寧領導LHCb國際合作中國組采用達立茲圖分析確認了結構是五誇克粒子的效應🧙🏼♂️,並通過全振幅分析得到了五誇克粒子的質量和寬度。雖然量子色動力學是描述誇克間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但由於其在原子核尺度上表現出的非微擾性質,目前人類還不能從第一原理嚴格預言強子的性質,誇克如何組成強子依然是不解之謎。五誇克粒子的發現是對傳統強子組成的重要突破𓀉,其內部結構有很多的可能性,如緊束縛的五誇克態🧛🏽♂️👙、重子-介子分子態等🧒🏽,實驗發現的五誇克粒子很可能是這些量子態的疊加。對五誇克粒子結構的研究成為國際高能物理研究的前沿,為理解強相互作用的本質打開了一個新窗口🤲🏿。
“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得者
陳興,2002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0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化學博士學位後,到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2010年加入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化學糖生物學🏯👩🏻⚕️。

陳興教授
陳興教授的獲獎相關成果是“聚糖的化學標記和解析”。聚糖是一類在生命過程中與核酸和蛋白質同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長期以來👨🏻💻,因難以對其進行特異性標記和分析,聚糖生物功能的揭示一直進展緩慢🎅🏼。已有的研究結果和臨床證據表明,糖基化的異常往往伴隨著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疾病、癌症等重大人類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糖科學的最終目標之一就是加深對相關人類疾病發生機製的理解,促進有效診療手段的開發🤴🏽。面對糖科學領域長久以來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化學新方法被寄予厚望,化學糖生物學成為了糖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陳興課題組圍繞“活體中聚糖的精確化學標記和功能解析”開展研究👨🔬。以化學標記為主要研究方法🖌,實現從離體到活細胞、再到活體的逐步推進,力求解決兩個科學問題:動物活體中聚糖的精確化學標記和唾液酸化聚糖的生物功能解析。在化學生物學方法開發方面🧄,以活體水平上的分析為重點🕵🏻,發展了一系列化學標記🧒🏻、成像和組學鑒定的方法🐈,實現了聚糖的精準標記和解析🫃🏻🈹。在功能研究方面,揭示了唾液酸化聚糖在細胞遷移、神經突觸連接、腫瘤生長、心肌肥大等重要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功能🥑。
關於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的🧑🏻🍳,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運作的社會科技獎勵♤。陳嘉庚科學獎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年齡在40周歲以下)。兩類獎種目前均設6個獎項🌶: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項/人🏕🤶。
截至目前,陳嘉庚科學獎共評出35項獲獎成果(40位獲獎科學家),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評出26位青年科技人才🧖🏼♂️。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科學通報》“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