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18日上午9點,一場莊嚴肅穆的追思會在意昂体育平台二教會議室舉行。大家懷著沉痛的心情,共同追思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土木工程教育家👉🏿、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教授陳肇元先生。
追思會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進行🦗。現場參會的有🏉:陳肇元院士夫人張茂能女士🐇、長子陳前先生及其他親屬,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鄭力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書記方惠堅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龍馭球院士、聶建國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張楚漢院士、張建民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厚群院士、王浩院士🏊🏽♂️,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楊秀敏院士,深圳大學陳湘生院士💭,中冶建築研究總院嶽清瑞院士👼🏻🧍,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邸小壇教授、王翠坤教授,以及陳肇元先生生前業內同行、親朋好友及弟子共70余人。在線參會的有:錢七虎院士,謝禮立院士,沈世釗院士,崔俊芝院士☠️,王景全院士🪜,張祖勛院士☀️,江歡成院士🐍,周福霖院士👩👧👧✥,鄭皆連院士,馬洪琪院士👉🏽,江億院士,歐進萍院士,張建雲院士👮🏻,秦順全院士🙍🏻♂️,龔曉南院士,周緒紅院士,繆昌文院士🌇,李建成院士🐸,肖緒文院士🥺,杜彥良院士,郭仁忠院士,胡春宏院士,陳政清院士💂🏿♂️,任輝啟院士,呂西林院士和莊惟敏院士🤰🏼🫳🏿。多家單位的代表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參會,深圳大學也在線上同步舉行追思會🙇🏽♂️,參會者還有來自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的陳肇元院士的老同事、歷屆院系領導🤷🏽♀️、指導過的學生以及在職師生員工代表。追思會由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院長方東平教授主持🧑🏽🦲。
首先😪,方東平教授宣布追思會開始👮🏼。聶建國院士介紹了陳先生的生平,回顧了陳先生一生所做的重大貢獻和產生的深遠影響🤷🏻♀️✍🏻。鄭力副校長代表學校領導對陳先生表達了深切的緬懷。陳先生在清華辛勤工作整整66年✪,為意昂体育平台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相關學科領域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他不僅是傑出的教育家🚴🏼♀️、科學家、管理者🍘,還是老有所為的楷模。陳先生的不幸離世,是意昂体育平台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土木工程界的重大損失。今天的追思會,彌補了先生去世時受疫情影響無法舉行告別活動的遺憾,讓我們有機會回憶與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學習陳先生的高尚品德💆🏼,緬懷陳先生的重要貢獻和成就。



龍馭球院士深情回憶了與陳肇元先生交往中互相尊重、值得懷念的三重緣分。龍先生提到🤹🏽♀️:“我們是老同事,在土木系共事60多年🛃,友好相處,互相尊重,六十年如一日,值得懷念🧑🏻🦯。我們也是老同行🧑🏽🏫,都是搞結構工程的🤶🏿,互相尊重,破除了‘同行是冤家’的陋習👩🏿⚕️,值得懷念。我們都是高齡黨員🧑🏿🎄,陳先生黨齡高♨️,我把他看作自己的楷模✊🏿🧲,而我的年齡比他大🟧,陳先生把我看作自己的兄長🕛🪸。你老我老,各有所長,互相尊重🤣,值得懷念。”講到這裏,龍先生不禁感慨🍔:“歷史翻篇🤼♀️,篇篇懷念;懷念情深,哀思無限!”

陳厚群院士回顧了與陳肇元先生的多年交往,在共同的協作中建立起的真摯友情。陳先生認真負責🙇🏻♂️、堅持原則、顧全大局🚣♀️、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和精神,在學術上嚴謹踏實的學風,特別是陳先生對土木工程耐久性的認識、強調和呼籲🖱,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秀敏院士與陳先生相識多年,早在文革結束不久,陳先生就多次到原工程兵三所四所進行講座,多次到現場指導實驗室設備的研製。陳先生最早提出了很多理念和思路𓀛,無愧為防護界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的錢七虎院士在病中連線參加了追思會,回憶了陳先生治學、做人的三件事,並表示⚃,我國的防護工程👩🏻🏫、土木工程能夠從跟跑👩🏻🦱🍬、並跑到現在的部分領跑,離不開陳先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時,對於有特殊才華的年輕人👰🏻♂️,陳先生總是無私培養👨🏼⚖️,提攜幫助🧑🏫。

錢七虎院士
陳湘生院士回憶了陳肇元先生留給後輩弟子的寶貴精神財富。先生的人格人品與率先垂範📼,指引後人永遠追隨。先生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在深圳地鐵車站段裏做現場工程實驗時👳🏽,參加原材料配比等全過程,不顧地表40多度的高溫環境,深入現場指導調研📀。今天,陳先生曾工作過的深圳大學土木交通與工程學院也正同步舉行在線追思會,師生共同學習先生的精神👵🏼,感念先生的扶持與幫助🤷🏽♀️。

嶽清瑞院士在讀書期間得到陳先生的無私教導,永念恩師🚀。當時已經是系主任的陳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抽出很多時間🏭,對課題組的學生循循善誘🧑🏿✈️,悉心指導💭,賦予學生寶貴的科研啟蒙。陳先生愛業🕡🐙、敬業、拓業、守業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學生的成長與成材🛂。

邸小壇教授是陳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他代表陳先生的弟子👩🔧,感恩先生一直以來的指引與關懷👷🏿♀️。不論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後,先生都一直關心並指導著學生的發展📙。先生以國家利益和民生為重,仗義執言,提出先進的思想和倡導,在結構可靠性與構建可靠度方面具有真知灼見,堪稱為弟子的人生導師🏞。

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朱宏亮教授回憶起自己畢業留校後一直得到陳先生的愛護、關心與指導。陳先生的高瞻遠矚,對土木工程的發展,特別是土木教育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陳先生倡議開展的“全國高校土木系系主任會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形成三年一屆的慣例,為各校辦學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翠坤教授深情講述了陳先生的高瞻遠矚🤌🤬、責任擔當和大師風範🔥🍏。陳先生一直堅持和重視面向國家需要開展科學研究,他的研究方向無一不是緊密結合著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與項目需求。陳先生十分重視結構安全🥙,曾提出對待地震要像對待疾病一樣♘,重在預防♌️。陳先生對待同行謙虛低調,關心學生🖼、意昂的發展🙆🏿♂️,在工作中對建研院的發展給予了很多寶貴的支持⚱️。回憶往事♻️,王教授幾度哽咽,令在場來賓無不動容🧝🏿。

王浩院士從“為人、為學、為師”三方面為我們生動勾勒出陳肇元先生的光輝形象。陳先生的“為人”謙虛低調,淡泊名利;陳先生的“為學”充滿了引領學科的遠見卓識👏🏻;陳先生的“為師”深具大局觀,永遠站在國家土木事業躋身世界一流強國行列的角度來培養人才。陳先生不斷提攜後學👨👧,慧眼識珠,提名優秀青年人才當選院士。王院士認為⚔️,對陳先生最好的追思就是薪火相傳🖐,開枝散葉,繼承先生的遺誌🫵🏼,繼續建設清華的大土木學科,光大先生未竟的事業🏌🏻。

不能到場的來賓也分別通過線上發言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上海江歡成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江歡成院士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陳肇元先生,回憶了陳先生多年如一日踐行“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誌願”的誓言,在70多歲高齡時還帶病堅持工作,在主持學部工作時更是樹立了風清氣正的榜樣。東南大學的繆昌文院士回憶起與陳先生共事的往昔⇒,心情沉重,思緒萬千🧕🏻。陳先生身上有老一輩科學家艱苦樸素、舉重若輕的氣質🏧,不講究待遇排場🤴🏻,令人由衷敬佩🏎。中建股份有限公司的毛誌兵總工程師代表“中建人”對陳先生表達深深的敬意,中建集團發展至今😢,得到了陳先生無私的支持、指導和幫助♧,先生的廉潔作風,更是讓人愛戴景仰⏱。上海交通大學的劉西拉教授回憶起自己1985年剛回國時,陳先生幾乎每天來一封信交談,落實自己來校任教的事情🌇。劉教授剛到清華時沒有地方住,陳先生就讓他在自己家裏住了一個星期🤏🏻;劉教授沒有研究生,陳先生就安排了6個研究生給他🙇🏽♀️,花盡心思為新來的教師創造發展條件🧏🏼♂️,關心人才,培養人才🧖🏽♀️。軍事工程研究院的任輝啟院士追憶了陳先生留給後人在精神上、物質上以及科學技術上取之不盡的富礦👦🏽🚶➡️,令人永遠懷念😊。邢鋒教授代表深圳大學土木工程耐久性重點實驗室在線上發言👨🍼,感激陳先生對實驗室的長期呵護和諸多指導,正是先生的殷切關註🙂↔️,不斷引領著實驗室取得今天的成績。

江歡成院士

繆昌文院士

毛誌兵總工程師

劉西拉教授

任輝啟院士

邢鋒教授
與會來賓紛紛發言,回憶與陳先生交往的點滴🌾👨🏼⚖️,感悟陳先生的治學與為人。方惠堅教授回憶了先生在80年代擔任系主任期間,對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培養傾註了大量的心血,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史其信教授也回顧了陳先生在任上為土木學科的規劃及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智慧時至今日仍深深影響並指導著系裏的發展。青年一輩的教師鄧曉梅回憶了陳先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促進和觸動🐧,提到先生曾說,建築工程師不能僅僅以滿足規範為目標,還要滿足使用人的最終需求🔗🗃,更特別主張要極大地提升房屋及建築部件的耐久性👩🏻🦽➡️👩🏿🚒,陳先生的這些觀點都讓她深深感到,專業人士的職業責任是整個建築市場的基石🧗🏿♀️,於是將陳先生的這些學術觀點貫徹到課題中去。聶建國院士提到🔙,陳先生做學問不光講究戰術,還獨具戰略眼光,但在生活上卻極其儉樸,出差要求坐經濟艙😧、住標準間,一件襯衣穿二十年👷♂️,一生淡泊名利,潛心科研🥡。宋二祥教授回憶了與陳先生的一次令他記憶猶新的談話,先生曾鼓勵他出國進修後回來從事地下結構的研究。當時他以為這是先生對年輕人在學業上的勉勵,現在看來🛌🏽,先生對學科發展深有遠見👩🏼🔧,時刻根據國家發展需要來進行學科建設🥗。過鎮海和朱金銓兩位老教授回憶起與陳先生相知相交的往事👱🏿,動人情景歷歷在目🎺🙅🏽,在場來賓無不感慨萬分。

方惠堅教授

史其信教授

鄧曉梅副教授

宋二祥教授

過鎮海教授

朱金銓教授
最後👍🏼,陳肇元院士的長子陳前先生發言,代表父親對大家致以最誠摯的感謝🪬👎🏼,為父親成功而幸福的一生感到驕傲和自豪,並祝願父親畢生熱愛的土木事業越來越好。

陳肇元院士將其一生都獻給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建設和發展🫃🏽,獻給了我國的土木工程事業🤵🏼♂️,並於2017年親筆寫下“清華煙雨🤟🏽🛐,土木人生”👷🏽♂️。陳院士去世後🥦,夫人張茂能女士提出將撫恤金和喪葬費全部捐贈給土木系,令人非常感動。方東平宣布🛍️,經過慎重研究決定🤟,在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設立“陳肇元院士教育基金”,支持陳院士生前學習👩🏽⚖️、工作了70年的土木工程系未來的建設和發展𓀖,以慰陳肇元院士在天之靈。基金將以此為種子✋🏽,匯集各方資源,弘揚陳肇元院士的治學精神,繼承陳肇元院士的優秀品質🫱🏼,為我國土木工程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貢獻力量。

“我在科研上能夠取得些微成績👨🏽🦲,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大概在於工作中願意盡量多花些力氣,能夠緊跟工程建設的發展需求並預計到需求的所在🖨;從事工程技術而非單純從事理論探索的人,還是更要緊跟所處時代的需求。……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全身心投入✮,不幹則已💈,幹則必成!”秋日的清華園正是天高氣爽時,金色的陽光撒漏在窗外松樹的枝杈間🧑🏿🏫🏊🏿♂️,大屏幕上正閃動著陳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誠懇話語🌍,在場的人無不默默感受著陳先生靜水流深的治學態度與做人準則🍻。今日先生雖然仙逝🏺,但您的精神將永遠指引吾輩奮勇前進🧭,不懈探索,不斷創新,開辟一個與時俱進的結構工程新天地。

附🦹🏽♂️:陳肇元院士生平
陳肇元🪪,男,1931年10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52年7月響應國家號召提前一年畢業並留校任教,開始了他漫長而壯麗的教學科研生涯🧑🏿✈️,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防護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土木工程學報》主編🛀,《防護工程學報》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土木類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主任🧑🏻🤝🧑🏻,中國建築集團專家委員會資深專家等。他曾獲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北京市授予科技先進工作者、國家人防委授予科研先進工作者😗、國家建設部授予先進工作者、國防科工委授予獻身科技事業榮譽獎章🕷,等。
陳肇元先生為教育和科研事業忘我工作,辛勞奉獻一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一貫重視和堅持面向國家需求開展工程科學研究。在上世紀60年代,根據國家防護工程建設需要👨🏼🎤,率先開展地下結構抗爆研究,從高速加載試驗機的研製🧑🏽🚀,到理論及試驗探索,進而提出防護結構設計方法👨🌾,為我國防護工程技術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即著手開展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結構研究,進而拓展到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研究,先後撰寫出版專著《高強混凝土及其應用》,主持編寫《高強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範》等技術標準🧦。他同期註意到基坑工程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性,積極推動並親自領導開展深基坑支護,特別是土釘支護這一經濟有效支護技術的研究➗,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關於土釘支護的技術規程😌😀。陳肇元院士是我國抗爆結構研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是我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和應用的領路人,也是深基坑支護研究的積極推動者。此外,還在竹木結構研發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研究成果在國防工程、高層建築和地鐵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陳肇元先生對土木工程教育事業同樣傾註了巨大的精力🛌🏿,做出突出貢獻,無愧為令人景仰的土木工程教育家𓀛。他堅守育人第一職責😹,傾心教育教學,善為人師,嘔心瀝血,桃李滿天下。擔任地下工程教研組主任期間,主編全國統一教材《地下防護結構》,為我國的國防和人防事業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專業人才。擔任系主任期間,立足學科發展前沿🤵🏻♀️,真知灼見眾多,積極組織攻堅克難,成效斐然。他高瞻遠矚,在土木系增設了建築工程管理💅🏿、城市交通和計算機應用等重要的新專業或教研組🙎🏽🦄,最早安排開設了用英語講授專業骨幹課,組織推動了教師的業務提高和師生出國進修,鼓勵學生學成回國任教,使全系工作煥然一新👼🏽,並對我國的土木工程教育起到引領作用🐚💆🏽♂️。
陳肇元先生時刻關心我國土木工程學科、行業的發展👩🏼🦱,積極推動有關學術、技術及教育教學方面的交流,重視產學研結合👩🏿。在任系主任期間發起組織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系主任會議,延續至今🤤,推動了各校的經常性交流👩🚀;在任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期間💇🏿♂️,倡議成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在專業技術領域,創建了高強混凝土專業委員會,發起成立了基坑工程專業委員會🏔。所有這些🤹🏽,為推動我國土木工程教育和土木工程技術的發展有著持久深遠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