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發布了新當選院士名單,今年共175人入選🏃🏻♀️🧑🏿✈️,意昂体育平台3位意昂榜上有名🙋🏿♂️💇🏿♀️:香港城市大學數據學院院長秦泗釗(1979級自動化),美國猶他大學材料系和化學系教授臧泠(1986級化學),美國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納米工程系教授張良方(1996級化工)👨🔧。

秦泗釗
秦泗釗,1979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1984年和1987年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2年在美國馬裏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Fisher-Rosemount公司主任工程師⬅️,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化學工程系副主任♾🔁,美國南加州大學Fluor講席教授並兼任工學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數據學院院長。
秦泗釗多年來潛心科學研究,勇於探索前沿領域,註重科研成果轉化🚟,在過程控製、新能源🤜🏿、大數據、模型預測控製🆕🧏🏽♂️、統計過程監控、故障診斷💄、控製系統性能評估、先進流程製造🥔、系統辨識,化工製造🗣、半導體製造👩🏽🎤、造紙過程控製等諸多方面成就斐然🧑🔬🚴🏽♂️。秦泗釗是10 項美國授權發明專利的發明人,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150多篇,國際會議或報告逾200篇🧑🏻🚀🍊,並在世界各地應邀作大會學術報告或主題報告50余次。他的眾多研究成果和發明對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社會福利和改善人類社會生活品質做出了卓越貢獻🛸。
秦泗釗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成就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青年獎、國際自動化控製聯合會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期刊最佳論文獎,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自動控製聯合會會士(IFAC Fellow)和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AIChE Fellow)。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副主編。目前擔任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副主編🚶♀️➡️。

臧泠
臧泠🚯,198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在中國科學院感光所(現為理化所)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猶他大學USTAR特聘教授🚴♀️,猶他大學材料系和化學系(兼)終身教授🙎🏽♀️、猶他納米研究院界面科學中心主任👐🏽、Vaporsens Inc.創建人🤷🏽。
臧泠的主要研究興趣在有機納米材料和光電子傳感器,有機/無機復合太陽能電池,分子探針和單分子電子器件🧜♂️𓀊,納米顯微成像和表征🧚,特別是有機半導體分子自組裝光電材料🔗、有機納米線化學電阻和熒光傳感器🤾🏽♀️、以及在重金屬離子和有毒化學品及爆炸物痕量氣相檢測中的應用等。
臧泠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40篇,2015年以來論文被引用次數超5400次🦺,被引用最多的40篇論文均篇引用近220次,編寫出版英文著作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rough Nanotechnology👷🏻👨🏼🦰;擁有技術專利近30項 (包括申請中),其中十多項已經成功轉化工業研發🙆🏻;創建兩個高科技公司🆔,Vaporsens, Metallosensors👨👩👦,致力於氣相有毒化學品和水環境重金屬汙染的實時檢測。
臧泠擔任期刊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副主編、Chemosensors,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過去十年在超過50次在世界不同科研機構作邀請報告👨👨👧。曾獲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傑青獎、中科院王寬誠研究學者獎🗾、德國洪堡學者獎🚧。

張良方
張良方👨🏻🦯,199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分別於2000年和2002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8年7月成為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納米工程系助理教授,2014年7月晉升為終身正教授📢。目前擔任該校化學工程專業主任及癌症工程中心主任。
張良方的研究專註於仿生納米醫學,他開創了細胞膜包裹納米材料技術並引領著這一前沿科研領域👨🏽⚕️。通過把人體自身的細胞膜包裹在納米材料的表面,這種全新的仿生納米粒子不僅在體內具有優越的生物相容性,還可以利用細胞膜上的天然蛋白組分實現靶向藥物遞送。這些仿生納米顆粒還可以像海綿一般有效吸附並清除人體內的多種毒素,炎症因子和病毒,能用於治療許多細菌和病毒感染以及炎性疾病🦸🏼,被稱為細胞膜納米海綿(Cellular Nanosponge)。由於成分來自於人體自身細胞膜和生物可降解材料,這些仿生納米顆粒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基於這項平臺技術🛌,他的研究團隊將人工合成的納米材料與多種天然細胞膜相結合👰🏽♂️,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的仿生納米材料應用於生物醫藥的研發並取得了顯著效果⤵️。相關技術已由張良方教授創辦的生物製藥公司進行臨床轉化和產業化,開發多種劑型用於不同的適應症。張良方目前擁有108項授權或申請的美國及國際專利🚴🏻♀️🧝♀️,其中90余項專利已經轉讓給企業進行轉化。
張良方在研究領域多次獲得其它重要獎勵和榮譽。2009年獲得美國化學會拉梅爾獎(Victor K. LaMer),2013年被著名學術刊物《麻省理工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評選為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2014年獲得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艾倫•科爾伯恩獎(Allan P. Colburn),2016年當選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年度“十大傑出青年科學家”,2017年被美國國務院提名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ASPIRE)的美國候選人☢️,同年獲得卡比勒(Kabiller)青年科學家獎。張良方於2015年入選為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會(AIMBE)會士,2018年入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𓀙。自2017年📆🖨,張良方連續四年入選全球高引學者榜單👇🏻。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成立於2000年🤚,是由美國高校✍🏽🧅、政府及非牟利研究機構組成的非牟利會員組織,旗下設立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s)項目,旨在表彰對人類生活質量、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影響重大的發明家🗡。自2010年項目設立以來,全球共有1403位發明家獲得該榮譽。
供稿🚶♂️:自動化系、化學系、化工系